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擁有足夠的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才能保護自己不被其他國家欺負,帶給人民安定有序的生活和長足的發展。
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們只有掌握了科學技術才能發展自己。而發展科學技術的第一要義就是人才,潘錦功就是為我國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才。
又一個「錢學森」
國家的強盛需要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人才。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濟較為落後,科研力量也較差,因此許多優秀的科研學者只能選擇出國留學來提升自己的水平。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因為當時國外可以為他們提供比國內更好的科研條件和生活環境。哪怕在今天我國已經日益強盛,仍然有許多學者選擇出國留學,到國外發展自己的科研事業。
儘管許多人為了個人利益或者為了更好的科研條件而選擇出國留學,但是仍有許多有識之士選擇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回來報效祖國。把自己在國外學習的先進經驗帶回國內,儘自己的能力為祖國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這種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上個世紀祖國最需要科技建設的時候,很多學者都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回國。錢學森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給他的高薪選擇歸國,在他眼中名利早已是身外之物,一心只想為祖國發展做貢獻。歸國後他利用多年學習和研究出來的先進的物理知識,為我國的飛彈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當時的形勢之下,想要歸國並非易事,不但是對個人品質的挑戰,更是對國家能力的考驗。當時美國對於優秀的人才一直使用拉攏的戰術,不願意讓他們帶走先進的知識歸國,百般阻撓他們歸國,不只是用高薪和優厚的待遇誘惑他們留下來,甚至會限制住他們的人身自由。許多學者最後依靠國家出手幫助才成功歸國。
潘錦功也是被阻撓歸國的學者之一。他有著和錢學森相似的經歷,同樣都是優秀的青年,同樣出國留學為了學習先進文化,同樣的想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回來報效祖國,同樣受到了美國方面的阻撓,這些相似點都讓人稱他是又一個「錢學森」。
美國的百般阻撓和印度的苦苦哀求
很多人都不認識這位科學家,也不理解為什麼美國要攔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科學家回國。
實際上,潘錦功從小成績就十分優異,畢業之後又去美國留學深造,在赴美留學期間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發電材料,表現出了驚人的科研天賦。這種新型材料是一種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玻璃,這種玻璃的研發可以大大減輕現在的環境壓力,可以做到無汙染的高效發電。潘錦功的這個發現受到了美國專家的一致認可,他們認為這種材料在未來市場上將十分受歡迎。
在美國人看來,當時還是學生的潘錦功就能研究出如此實用的成果,未來的發展更加不容小覷。因此潘錦功的研究剛剛公布,被美國方面重點關注,甚至將他列為了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就是希望他和他發明的這種「黑科技」以及他身上的知識和能力將來可以造福美國公民,美國早已將他的「發電玻璃」定為未來發展的新科技能源,並且視為己有。因此潘錦功的歸國遭到了美國方面的百般阻攔。
印度方面也苦苦哀求我們把這項技術公之於眾,他們認為這項技術有益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應該公布出來。這項有利於世界人民的技術當然應該公布,但是並不是現在,而是將來我國徹底掌握這項技術之後。
那麼這種黑科技究竟能做什麼呢?這種能夠高效發電的環保玻璃材料可以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毫不誇張地說,有了它可以大大減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造成的環境汙染,真正做到綠色發展。
未來發展需要「發電玻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的保護,總書記也曾說過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環境保護這一話題開始逐漸被提上日程。
由於經濟的發展需要,工廠和企業的工作效率被迫不斷提升。無論是企業工廠的工作需要,還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用電量都在逐年上升。我國目前發電量最大的發電方式就是煤炭發電,這種方式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環境破壞,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發電方式。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提倡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但是效果都有些欠佳。而潘錦功正是看到了未來的需要保護環境的這一需求,下定決心要發明一種能夠高效發電的材質,解決我國發展道路上的這一問題。
通過不斷的實驗和反覆試錯,他研發出來了一種「發電玻璃」,又稱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這種能夠高效發電又十分環保的材質終於被他發現,這種「發電玻璃」單片能夠達到將近兩平方米,重量為三十多公斤,兩到三片這種玻璃一年的發電量就足以滿足普通家庭一家人的用電需求。
「發電玻璃」與高效的核電相比也並不遜色,並且十分的安全環保。核能發電雖然效益極高但也十分危險,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極大的災難,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比如曾經的俄羅斯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等等造成的環境汙染需要經歷千百年才能修復,這些事件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在應用核電的時候小心翼翼。這種新型材質的問世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並且這種新型玻璃完全可以媲美曾經的矽材質太陽能發電板,與傳統太陽能發電板相比,「發電玻璃」更加實用、高效。「發電玻璃」即使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也能很好的工作,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應用時只需要將四微米的碲化鎘薄膜加在絕緣的玻璃,就能形成「發電玻璃」,無論是小範圍設計還是大批量應用都十分的方便。
如今,這種「發電玻璃」已被我國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除了眾所周知的汽車領域,許多正在建設的重大工程也都應用了這種玻璃,這種新型玻璃不僅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光能發電的認知,更是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世界未來的發展無疑會更加多元化,我們需要不斷加大對科技和人才的培養,通過科技來解決環境保護和資源限制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