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收官前最重要一周? 雙12這三件大事得盯緊

2020-11-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2019收官前最重要一周? 「雙12」這三件大事得盯緊)

本周,全球市場三大焦點事件將點燃投資者的熱情。北京時間周四(12日)凌晨和晚間,美聯儲以及歐洲央行將陸續公布利率決議;英國大選結果也將最快於北京時間周五凌晨揭曉。

很多業內人士將本周看作2019年收關前最重要的一周。其中,持續三年多的英國脫歐亂局能否因保守黨的獲勝而順利推進,成為最大的未知數。

「英國大選的重要性在於它可能重塑脫歐的方向。對市場而言,英鎊無疑成為本周最值得關注的貨幣,預計多頭將挑戰今年早些時候英鎊兌美元創下的1.3380高點,而1.30也被認為目前的心理下限。"嘉盛集團技術分析師拉扎扎達(Fawad Razaqzada)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拉加德履新後首個歐洲央行利率決議

北京時間12月12日20時45分,歐洲央行將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這是該行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決議,隨後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將舉行新聞發布會,這將是她離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擔任歐洲央行行長後發布的首份政策決議。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此次歐洲央行將無懸念地選擇按兵不動。「歐洲央行OIS」統計顯示,歐洲央行12月維持利率在-0.5%不變的概率高達93.6%,降息10個基點至-0.6%的概率為零;到明年1月,該行維持利率在-0.5%不變的概率為89.7%,降息10個基點至-0.6%的概率為4.2%。

儘管歐洲央行預計不會採取進一步寬鬆政策,對經濟的預期也不會作出明顯調整,但市場仍然十分關注此次議息會議中拉加德的發言,以便能夠尋找決定歐洲央行未來政策基調的蛛絲馬跡。

分析人士預計,拉加德將延續10月份利率決議的表述,呼籲市場保持耐心,等待寬鬆政策傳導至經濟實體和通脹前景。此外,預計她還將強調歐元區各政府財政政策的影響力,正如此前表示歐洲央行寬鬆政策如果獲得財政政策支持,將會更多地實現目標,產生更少的負面影響。

11月22日,拉加德曾在法蘭克福歐洲銀行大會上公開表示,歐洲需要新的政策組合,歐洲央行也將在近期開始政策評估。「我們會持續監察政策的副作用。如果內需太疲弱,通脹太低,各國想要達到平衡明顯會更難。」拉加德還強調,歐洲各國需要新的政策組合,其中尤以財政政策為重。

近年來,以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國家遲遲不肯進行財政性改革,令歐洲央行十分不滿。

德國財政部長朔爾茨(Olaf Scholz)在面對二、三季度幾乎為零的經濟增長時,仍然表示沒有即刻祭出財政刺激方案以提振經濟增長的必要。「如果真的有危機,我們有採取行動的一切能力。」朔爾茨認為,目前來看沒有危機,並且也預計不會出現危機。

11月初IMF發布的《歐洲區域經濟展望》中明確提出,歐洲需要拿出應急計劃,因為貨幣政策已幾乎用盡儲備,而且風險仍在蔓延。IMF強調,貿易保護主義、英國脫歐混亂局面以及地緣政治因素都給歐洲帶來風險。

IMF預測,歐洲今年的實際GDP增長率將跌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從2018年的2.3%降至1.4%,然後在2020年反彈至1.8%。

德國經濟增長乏力是歐元區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從目前看,德國沒有強勁的增長前景。」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任舒瓦澤爾(Daniela Schwarzer)認為,德國作為依賴出口的國家,正受到國際貿易政策轉變的打擊。

「德國需要考慮,未來的經濟增長來源是什麼?德國需要進行切實的結構性改革,需要大力投資於教育、研究和創新,同時也要加強基礎設施投資。」舒瓦澤爾說。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加斯帕(Vitor Gasper)10月中旬在IMF秋季年會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也指出,在全球經濟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各國運用財政手段支持經濟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在全球經濟同步放緩的現階段,更是凸顯出財政政策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當經濟存在下行風險時,全球主要經濟體更應該準備好採取相應的財政措施以抵禦風險發生。」加斯帕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從整體來看,財政政策能夠且具有很大空間來支持經濟增長,目前已經看到全球許多國家正在進行財政預算結構性改革,在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方面,亦或者兩者並行來改善財政預算,更好地支持經濟可持續增長。

英國大選仍存變數,英鎊走向撲朔迷離

目前,英國正迫切等待12日大選的舉行,投票結果最快將於北京時間周五凌晨公布。

從不斷更新的各大民調結果來看,現任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領導的保守黨優勢較為穩定,支持率領先工黨約10個百分點。但仍有約20%的受訪民眾表示未決定投票方向,令結果充滿變數。

此次選舉,將投票產生650位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員,在下院獲得超過半數席位的政黨將組建新政府,該黨黨魁出任首相。也就是說,如果保守黨贏得的選票高於326票,將在議會取得絕對多數席位。但鑑於不少地區選情膠著,民意的任何一點微妙變化都可能讓選情逆轉,過往民調結果也時常與最終結果背離,令各界人士不敢輕舉妄動。

詹森12月1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12日的大選將勝負難分,如果他不能勝出,那麼英國將面臨「迷失的十年」。

詹森向支持者強調,不要忘記2017年的大選結果,當時民調顯示保守黨將會勝出,但實際結果卻是保守黨失去了議會下院的多數席位。

「過去幾年,民調結果在預測選舉結果方面變得越來越不可靠。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們預測英國大選最有可能出現四種情況——保守黨贏得絕對多數、保守黨贏得微弱多數、工黨組建不以科爾賓為首的政府,以及工黨組建政府科爾賓任首相,這些情況對於市場將帶來相應的影響。」嘉盛集團市場分析師奧德盧(Ken Odeluga)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目前幾種可能的投票結果中,市場人士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英國再次出現「懸浮議會」,因為這將令「脫歐」僵局延續。

在「脫歐」的態度上,保守黨希望儘快帶領英國離開歐盟。詹森多次表示,保守黨所有議員候選人都已承諾支持他的脫歐方案,一旦保守黨贏得議會選舉、成為多數黨,脫歐大門將立刻打開。

而工黨則更加「親歐」,奧德盧認為,一旦工黨組建新的政府,很可能舉行新一輪脫歐公投。從市場的角度看,雖然避免了硬脫歐的破壞性,但不確定性也是市場所極力避免的。

今明兩天,英鎊走勢將直接反應大選結果。拉扎扎達認為,英鎊多頭希望藉助大選將英鎊匯率推高至今年早些時候創下的1.3380高點之上。與此同時,空頭將希望大力下破1.30,並且寄希望於大選出現意外或負面消息。

「如果保守黨贏得大選、脫歐落到實處,英鎊兌美元近期很可能上漲至1.35。而對於空頭來說,理想的情況是下破至最新低點1.2825附近。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多頭仍然全面佔據上風。」拉扎扎達說。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郭晨琦_NBJ9931

相關焦點

  • 圓滿收官,中國一重2020年十件大事
    圓滿收官,中國一重2020年十件大事 2021-01-04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去這一周,中國周邊發生了三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過去這一周,真是風雲變幻,驚心動魄。中國周邊,至少發生了三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每一件都事關戰爭與和平,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利益。這個世界,也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和平。(一)第一件事,印巴激烈衝突。老冤家,新戰鬥。源起,是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激進組織發動襲擊,至少打死印度44名軍警。
  • 2019年這幾件環保大事,你了解哪幾個?
    距離2020年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2019年這一年中,發生了哪些值得銘記的環保大事件?讓我們一起「再回首」。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的目標是,在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12月23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頒布實施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分類標誌》,46個重點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平均覆蓋率達到53.9%。2020年要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46個重點城市要實現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目標。
  • 上任雲南省委書記後,阮成發調研州市首站到昭通,最牽掛這件大事!
    上任雲南省委書記後,阮成發調研州市首站到昭通,最牽掛這件大事!11月30日至12月1日,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在昭通調研檢查脫貧攻堅鞏固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抓牢抓實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工作,毫不鬆懈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確保交出一份高質量的脫貧答卷。
  • 關鍵時刻,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
    終於,2020年已進入尾聲,我們既見證了最讓人振奮的喜悅,但也目睹了最讓人痛心的悲劇。 每一件大事,都帶有很多個最,都必將載入歷史,讓無數後人咂摸感嘆! 閒話少敘,直入主題。 美國第一件大事,川普發表了最重要一次演講。
  • 10件大事,帶你一覽我們的2019
    10件大事,帶你一覽我們的2019 2020-01-1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中國這10件大事值得你我關注
    2020年,全國兩會將在3月召開;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體育代表團將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國爭光;北鬥全球導航建成、火星探測器也將發射……2020年,中國這10件大事值得你我關注!一、輝煌成就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20年,我國將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
  • 2019年影響山西網際網路發展十件大事公布
    原標題:2019年影響山西網際網路發展十件大事公布   11月17日,「2020山西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3月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於近日評出。該活動由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保護地司、宣傳中心,中國綠色時報社聯合開展,入選大事著重於自然保護事業的影響力和公眾關注程度,經廣泛徵集、專家初審、評審等程序評出。
  •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要做好三件大事
    記者 劉慧  「『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要做好三件大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辦好這三件大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破解農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頸。」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11月1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上如此表示。
  • 盯緊未來戰場的「灰犀牛」
    原標題:盯緊未來戰場的「灰犀牛」   最近,人民日報刊發的一篇評論員文章,讓「灰犀牛」一詞大熱。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 2019年深圳十件大事揭曉
    2019年,全國各族人民喜慶新中國70華誕,深圳迎來建市40周年。這一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超重量級」文件,激揚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豪情壯志。深圳何為?今天本報推出「2019年深圳十件大事」盤點,響亮作答。
  • 2019年環保產業發生了這十件大事!
    公告執行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自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來,國家積極出臺各種措施,鼓勵發展汙染第三方治理。2019年7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培育園區第三方治理新模式,規範合作關係。
  •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幾個星座小事大事一把抓,還能樣樣做得不差
    水瓶座:從小變大,事大事小都將成功從小就喜歡新鮮感的水瓶座,總有想不完的新點子,只要是他們新鮮度還在,那再小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能和大事一樣特別重要,興趣點上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比如說一個水瓶座喜歡打球,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事情就特別重要,在別人眼裡這是件小事,但在他們眼裡這就是一件大事,他們能想盡各種辦法能去完成打球的這個想法
  • 2017年,這十件大事影響了中國銀行業
    央廣網北京1月18日消息 1月17日,中國銀監會和中國銀行業協會共同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十九大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銀監會開展「三三四十」專項治理等多件大事位列名單前列。
  • 2020年上半年過去了,科技圈三件大事讓我印象深刻
    講真,這半年發生的大事小情可真不少,一瓜接一瓜,讓人應接不暇。其中,有三件大事讓我印象深刻,值得好好說道一番。不過,無論是推遲一周、兩周還是一個月返崗,上班族終究還是要回公司所在地工作。這對於企業來說固然是個好消息,但並不代表可以快速恢復元氣,因為疫情對商業活動的正常開展產生諸多限制,新品線上發布、線上銷售成為新常態,最典型的要屬手機行業。 事實上,疫情這一不確定性因素既是危機也是機遇。但總體來看,陷入危機的企業佔絕大多數,真正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的企業少之又少。
  • 嫦娥四號為啥能在月球背面幹成這件大事?
    嫦娥四號為啥能在月球上幹成這件大事?)1月11日下午,探月工程傳來捷報,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與地球的測控通信,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探月的第一行足跡,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新篇章。而這是中國航天科技人員,不畏高風險和高難度,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結果。
  • 9月18日,三件大事發生了,很意味深長
    這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對於該消息,網上反響頗為激烈,但都是支持祖國強硬的聲音,不得不說,相較於其他國家,中國的民族團結心十分強大,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能夠在一次次艱難中屹立不倒的原因。
  • 2019年我國環保產業十件大事
    三、汙染第三方防治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出臺2019年4月13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從事汙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財政部公告2019年第60號)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汙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 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
    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並著重強調了今年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切實做好的六件大事。這篇報告對石油和化工行業今後的發展,特別是高質量發展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和指導作用,本版特在今日將報告全文刊登,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