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領域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2020-11-28 澎湃新聞

國際環境領域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2020-06-04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我校環境學院謝宏彬教授團隊在國際環境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Formation of Low-Volatile Products and Unexpected High Formaldehyde Yield from the Atmospheric Oxidation of Methylsiloxanes」(甲基矽氧烷大氣轉化導致低揮發性物種及高產率甲醛的形成)的研究論文(DOI: 10.1021/acs.est.0c01090)。該研究發現一種新的過氧自由基自氧化機制,闡明甲基矽氧烷大氣轉化會生成甲醛,增加其釋放的環境風險。該研究不僅拓展了對大氣過氧自由基化學的理解,還為甲基矽氧烷環境行為模擬和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隨著對工業和機動車排放的化石燃料相關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監管越來越嚴格,揮發性化學產品(VCPs)和它的大氣轉化機制在量化空氣品質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揮發性甲基矽氧烷(VMS)是一類重要的VCPs和高產量化學品。利用量子化學計算和動力學模型,研究了決定VMS大氣化學的關鍵中間體,VMS過氧自由基的大氣轉化機制。分別選取來源於六甲基二矽氧烷和六甲基環三矽氧烷的L2-RSiCH2O2·和D3-RSiCH2O2·作為代表性的模型體系。結果表明,在低NO/HO2條件下,L2-RSiCH2O2·和D3-RSiCH2O2·遵循一種新的Si-C-O重排驅動的自氧化機制,導致低揮發性矽醇和大量甲醛的形成。在高NO/HO2條件下,L2-RSiCH2O2·和D3-RSiCH2O2·與NO/HO2反應生成有機硝酸鹽、氫過氧化物和烷氧基自由基。烷氧基自由基進一步經過Si-C-O重排反應生成甲酸酯類化合物。預測的產物和以前實驗檢測到的產物一致,確認提出的過氧自由基和烷氧自由基的Si-C-O重排機制的可靠性。值得指出的是,以前的研究檢測到甲醛的生成,但是如此高產率甲醛的形成是超出預期的,轉化導致的甲醛會對室內甲醛汙染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影響VMS釋放的環境風險。

本研究表明,無論在低或高NO濃度下,Si-C-O重排都是L2-RSiCH2O2·和D3-RSiCH2O2·反應的關鍵機制。特別是,L2-RSiCH2O2·和D3-RSiCH2O2·轉化展現了一種新的Si-C-O重排驅動的自氧化機制,並伴隨著甲醛的釋放。Si-C-O重排主要是由於Si原子的獨特性,導致Si-C鍵較弱且Si-C鍵的極性高於相應的C-C鍵。因此,可以合理地提出其他VMS相關的RO2的反應機理與L2-RSiCH2O2·和D3-RSiCH2O2·類似。更重要的是:甲醛的生成會增加室內甲醛的濃度,增加了VMS釋放的環境風險。以室內甲醛8小時參考暴露極限(RELs)為標準,考慮兩種VMS,在室內條件下,8小時可生成7 ppb的甲醛,佔27%的RELs。該研究闡明VMS大氣轉化所導致的環境風險,為它的環境行為模擬和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此外,其他大氣有機汙染物中會存在類似的比C-C鍵更弱且更具極性的X-C鍵(X = P, As),可能也會存在類似於Si-C-O重排的新穎的大氣轉化機制。因此,有必要對此類有機汙染物的大氣轉化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探索它們的大氣歸趨,進一步加深目前對RO2化學的理解。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興遼計劃拔尖人才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資助。

謝宏彬教授,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2008年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之後先後在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做博士後研究。2012年開始在大連理工大學工作。主要從事環境計算化學研究,使用計算化學手段研究化學轉化機制和動力學,主要為新型材料設計和大氣汙染二次汙染源解析提供理論支撐。近年來在國際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70餘篇,其中包括環境領域權威期刊ES&T及Atom. Chem. Phys. 8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得遼寧省興遼計劃拔尖人才和大連市科技之星榮譽稱號。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21/acs.est.0c01090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

編輯:周詩佳

作者:胥吉萍

校對:徐一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環境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李雪花副教授團隊與蘇州大學李瑞賓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s for predicting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四、李培華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培華教授課題組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一種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 在國際標準數據集上取得領先的性能並獲得國際大規模自然物種識別挑戰賽冠軍。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 大連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
    大連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6-24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
    大連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6-24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近期,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清教授及團隊成員在模擬計算和機器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工作在2018年發表在國際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且被評為'高被引論文'。在此基礎上,採用相場方法模擬了共格組織的演化過程,揭示了材料微觀組織的成分關聯機制,實現了對材料宏觀力學性能的調控,由此形成以性能目標為導向的高性能工程合金成分設計。
  • 國際冠軍!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再獲重要進展!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培華教授課題組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一種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在國際標準數據集上取得領先的性能並獲得國際大規模自然物種識別挑戰賽冠軍。
  •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子刊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研成果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學研究成果「Pyropia yezoensis genome reveals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 大連理工大學國際信息與軟體學院幾何計算與智能技術研究所取得...
    大連理工大學國際信息與軟體學院幾何計算與智能技術研究所取得系列科研新成果 2020-08-03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理工大學衛冕3項國際冠軍!
    近日,在國際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上,大連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盧湖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CVPR2020最佳論文提名。
  • 華僑大學碩士生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肖靜冉)近日,華僑大學化工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範龍龍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期刊Small上發表題為「Structural isomerism of two Ce-BTC for fabricating Pt/CeO2 nanorods towards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最新研究被國際關注!
    近期,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清教授及團隊成員在模擬計算和機器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 Design等期刊上發表文章80餘篇,申請和授權專利二十餘項;多次在本領域內重要國內外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材料的性能與多個尺度的微觀組織結構密切相關,主要包括元素組合和基因單元等。
  • 大連海事大學學生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日前,記者從大連海事大學獲悉,該校碩士研究生趙洪發在徐敏義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院士的指導下,在聲波能量收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一種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聲能高效收集新方法,實現利用摩擦效應的高效能聲音發電。研究成果發表在能源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進能源材料)上。
  • 大連理工大學揭示近10年這一"全球變化",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志軍教授團隊在北極海冰變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mmer sea ice in the Pacific sector of the Arctic during 2008−2018"發表在地球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
  • 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突破性成果!
    2019年11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譯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Hyunsoo Yang教授,在世界頂級期刊Science (《科學》)上發表重要工作:利用自旋波翻轉磁矩實現數據存儲與邏輯運算。
  • 近日,南京教授團隊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權威期刊TPAMI上發表!
    近日,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A Fast Adaptive k-means with No Bounds」(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 環境學院科研團隊發表《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5月,環境學院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課題組宋春風副研究員團隊在CO2捕集及生物轉化領域的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在溫室氣體控制領域權威期刊《Greenhouse Gas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了科研成果《Pebax/MWCNTs-NH2 mixed matrix membranes for enhanced CO2/N2 separation》(DOI: 10.1002/ghg.1970)。論文通訊作者為宋春風,天津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 大連理工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技術環境下的組織創新...
    匯報人員包括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蘇敬勤教授、孫玉濤教授、崔淼教授、洪勇副教授、林海芬副教授、黃海昕副教授。參加評審的專家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劉志迎教授、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克新教授、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李北偉教授和李雪靈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吳偉偉教授、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於曉宇教授,此外,還有來自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長春理工大學、西南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等全國其他高校的學者、博士生和碩士生參加了此次進展匯報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