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子刊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研成果

2020-08-28 海洋網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學研究成果「Pyropia yezoensis genome reveals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in the intertidal environment」(條斑紫菜基因組揭示潮間帶環境下碳獲取機制多樣性)。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茅雲翔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Debashish Bhattacharya為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副教授王冬梅,博士生于欣孜、徐奎鵬、畢桂琪、曹敏等為第一作者。該研究成果系統地解讀了紅藻紅毛菜目代表性物種條斑紫菜的基因組特性,揭示了驅動紫菜異形世代適應生境的進化力量。


茅雲翔長期致力於海藻遺傳學研究,在藻類重要經濟性狀定位技術,抗逆、抗病分子遺傳機制等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在生物進化領域權威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發布重要經濟海藻壇紫菜基因組,是國際上首個染色體級別的大型海藻基因組。本次發表條斑紫菜基因組研究成果是團隊在這一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對於深入了解紅藻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基礎,指導紫菜優良品種選育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專項「深藍漁業」、農業部現代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等研究經費的資助。美國羅格斯大學Debashish Bhattacharya教授團隊、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付春祥研究員團隊、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共同參與了項目研究。



Fig. 1. The life cycle of P. yezoensis showing the alternation of heteromorphic generations inhabiting distinctive niches.


Fig. 2.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in the intertidal environment in Pyropia life cycle. (a) The proposed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possible organization of CA isoforms in the CCM of Pyropia. (b) The digestion of shell CaCO3 by the conchocelis and utilization of generated carbon flux in conchocelis,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f extracellular carbonic anhydrase.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89-1

doi: 10.1111/1755-0998.13102

doi: 10.3389/fpls.2020.00867



來源:海洋網

通訊員:符聰

相關焦點

  •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發表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2020年4月2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了題為「Synchronized tropical Pacific and extratropical variability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過去三十年熱帶太平洋和熱帶外的同步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青島藍谷又一新成果!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入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8月21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Weakening Atlantic Niño-Pacific connection
  • 海大學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原標題:海大學者在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6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題為「楊氏雙縫路徑測量中動量擾動的實驗觀測」(Observing momentum disturbance in double-slit 「which-way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Anne於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獲得分子營養學博士學位,曾任 The Dairy Council 的營養總監、倫敦國王學院營養科學講師、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研究員等。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我校教師曹志林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曹志林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水稻的高解析度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水稻三維基因組結構對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以及遺傳變異對三維基因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 最新!環境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李雪花副教授團隊與蘇州大學李瑞賓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s for predicting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最新學術期刊《建築史學刊》創刊發布
    《建築史學刊》定位為建築史學領域的專業學術期刊,以「立足中國建築史研究,探索中國建築發展規律,為當前建築實踐提供借鑑,促進建築史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提高我國建築領域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為辦刊宗旨,集中發表國內外學者在建築歷史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研究論文。
  • 海洋學院博士生在權威期刊發表文章揭示季節內變率對孟加拉灣熱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博士生李保生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發表題為「Mod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in the Bay of Bengal by the Central Indian Ocean Mode
  • 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原標題:施一公團隊連續多篇重磅論文發表於《Cell Research》雜誌,引起國際矚目學術大家接連發力之後,中國學術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日前,施一公團隊在國產英文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以下簡稱CR)上連續發表兩篇最新科研成果,引起國際矚目。
  • 青大同一學院連續在《Natur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孫彬和李強、李洪森團隊連續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李強、李洪森研究團隊以共同一作兼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Extra storage capacity in transition metal oxide
  • 盤點| 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圈都發表了哪些文章?
    Nature、Science、Cell、PNAS是國際上公認的四大頂尖期刊,其上的文章是各個學科研究前沿的風向標。隨著我國核能研究能力及影響力日益增強,國內學者逐漸開始在這些頂級期刊上嶄露頭角。 應讀者要求,小編嘗試整理了國際四大頂尖期刊上中國核能領域發表的研究型論文。鑑於小編水平有限,如有遺漏,歡迎大家指出。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論文 中山大學新任校長帶來的捷報2018年8月29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刊登了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新任校長羅俊,物理與天文學院,青年教授薛超為並列一作的論文《Measurements
  • 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南昌大學高水平學術成果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
    南昌大學高水平學術成果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 2020-04-2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高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籤署人才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海南文明網訊 10月30日,臨高縣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籤署人才發展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旨在加強校地聯動,進一步加快高校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促進臨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雙方首先召開座談會,就搭建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平臺進行交流。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山東這所高校最新成果登上國際頂級學術雜誌《Nature》子刊!
    B等期刊上發表SCI/EI科研論文20餘篇,第一位次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中國化學會會員。(數據截止2019年1月)基於上述實驗結果的研究論文&34;被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並發表。
  • Nature刊發海洋高等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
    2020年9月2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自然》)以長文(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題為 「Butterfly effect and a self-modulating El Niño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蝴蝶效應與厄爾尼諾在全球變暖下的自我調節機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