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白
580 漢朝環首刀大量配備
在中國古代盛行劍這種短兵器作戰的年代,隨著作戰鎧甲的普及和騎兵作戰的需求,劍已經無法達到破甲和更出色的騎兵作戰需求,因此在中國的漢朝時期誕生出了一款專門為了劈砍作戰而使用的武器用來取代劍,這款兵器就是環首刀。
▲講堂580期視頻
先進的工藝配合先進的設計
環首刀的大量使用開始於漢朝,漢朝時期連年戰爭催生了異常強大的軍工產業,而此時的中國冶煉技術已經從青銅器時代跨入了鋼鐵時代。
隨著漢朝為了對抗北方匈奴而發展大量騎兵,劍這種兵器主要用法為刺,而在馬背上刺擊會比較難操作,並且還會存在兵器插在目標上不能拔出的狀況。
因此起源於先秦時期的環首刀開始在兩漢時期獲得長足的發展,因為環首刀擁有厚實背脊、單面開刃,因而更適合用於騎兵在馬背上進行劈砍操作,故而一面世就獲得軍隊的認可。
環首刀一般由直而細的刀身、寬厚的刀背、刀刃和柄首的環組成,漢環首刀的刀刃大都是大鈍角刀刃和兩段型的刀尖刃構造,這種刃型設計到後來被各個朝代延續,例如唐橫刀上和延伸出來的日本刀,因此環首刀在使用的時候兼具了刺擊和劈斬的雙重功能。
刀背並不進行開刃,這樣在騎兵作戰的時候,將刀背對準自己,刀刃對準敵人可以直接橫切而不用擔心會反彈回來傷到自己。
這一點相比於雙面開刃的劍來說實用性大大的增加。並且堅固程度比劍要好不少,因而在進行破甲時刀刃所受到的損害更小,對於軍隊作戰的各種維護保養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刀柄設計有環,刀上加入環的設計具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是實用方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和連繩套掛手穩定握持效果,從而讓刀在使用的時候不容易脫手,畢竟當年騎兵作戰都是砍劈為主,戰馬馳騁很容易脫落,因此在上戰場殺敵時,將環上繩索套在手腕可有效防止劈砍導致兵器脫手。
第二個作用是美觀使用,可以墜掛飾物和刀穗裝飾,當時的環首大都是採用另造錘鍛或者是焊接在刀莖上,也有使用刀莖環首一體鍛造或者是全刀一體鍛造的方式製作環首,側面也反映出中國古代熱處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刀身整體為直刀身,雖然也有稍微有一點弧度的環首刀,但是很少,主流的還是直刀身,這種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兼顧劈砍和刺擊,刀身的設計基本上還是延續了青銅劍、秦劍、漢劍的技術工藝。
▲秦劍
當時漢朝冶鐵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可以說到西漢時期已經是鐵的時代,環首刀在製作的時候採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百鍊鋼以及炒鋼技術。
百鍊鋼技術是將鐵塊或高碳鋼不斷的加熱摺疊鍛打,通過這種方式去掉氧化物雜質、滲碳,然後把含碳不同的鋼鐵按不同層次鍛打為一體,從而使得刀身剛柔相濟。
然後還會進行熱處理和淬火讓刀刃變得更加堅韌,讓刀身的韌性配合刀刃的堅硬達到在劇烈戰鬥中承受猛烈揮砍的應力。
環首刀整體的重心一般會靠前一些,所以單手從持握會有前傾的握感,如果是騎兵單手操作的時候會比較吃力,不過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士兵非常健壯。
而重心靠前的環首刀在一次有效的揮擊下會爆發出強勁的力道,能輕易的將對手斬落馬下,並且當時的環首刀一般長度在100cm左右,有一些甚至達到了120cm,所以還可以在砍劈沒有擊斃對手的情況下進行追擊刺殺,堪稱是當時騎兵手中的神兵利器。
使用環首刀的士兵如果在配合盾牌使用,可以在進攻時突入敵陣通過劈斬,破壞敵人長柄兵器陣型,並持盾防守通過長長的環首刀進行刺殺,對於漢代破壞敵陣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這也就不難理解環首刀會在這個時候取代劍和戈成為戰陣中的主流兵器。
再加上當時的生產工藝大都是手工生產,所以研磨開刃的耗時比較長,單面開刃比雙面開刃更加簡單省時,因此能大量量產裝備軍隊,配合漢朝先進的冶煉技術,環首刀幾乎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
在隨後的朝代更迭中,環首刀作為一個經典和傳奇一直被延續,並且其先進的設計工藝被用在後來的各類刀劍上。
可以說後來的唐刀、日本的倭刀和抗戰時期的大刀都或多或少有環首刀的身影,環首刀也因此成為中國古兵器的傳奇。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