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繡春刀的祖宗是「柳葉」?聊聊古代冷兵器的秘密

2020-12-04 浪史君

自上古石器時代起始,到青銅時代的矛戈,再到大明王朝的繡春刀,最後在清朝形成穩定的十八般武器,

縱觀整個中國冷兵器的發展史,武器形制相生相剋,不斷演變發展,但是背後發展內在規律和邏輯卻始終如一,那就是:

「道法自然」

#冷兵器##歷史##繡春刀##戰爭##明朝#

商周時代的矛戈:鳥喙破果殼的靈感

「戈」是古代中國獨有的一種木柄曲頭兵器,此種形制的武器在世界其他任何文明中都無所尋覓。

滕侯昗戈,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戈,於1973年滕縣出土,現國家博物館藏

甲骨文「戈」出自直立放置的戈

中國的戈自原始社會末期二里頭文化出生,至漢朝武帝時期消亡,雖歷經石質、骨質、玉質、青銅、鐵器等多種材料,但是整體武器形制均未曾有過大的改變。

戈主要分為援、胡、內三個部分

在春秋戰國時期,戈曾是各大國主流車戰中的絕對主角,使用過程中主要依靠「鋒」的啄擊「刃」的切割殺傷敵人。

「萬乘之國」才有資格稱霸一時

而戈的來源則是古人根據鳥類以「喙」破果殼及穿刺啄魚的過程得來靈感,仿製鳥喙的形狀而製成。

其在使用上「啄」、「撕」、「割」的方法也是源自鳥類的捕食動作。

想不到吧,鳥嘴還能仿製成兵器

大明柳葉刀:繡春刀的原型,取自柳葉隨風之形

說起繡春刀,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畢竟《繡春刀》三部曲名聲在外。

張震拿的就是繡春刀,但是它並不是但是明朝軍隊的制式武器

可是你可能不知道,繡春刀並不是特定的某一類刀具,而是當時給配發給皇帝內衛部隊「錦衣衛」的柳葉刀的專有稱謂。

《大明會典》記載,繡春刀只是一種禮器,給近臣在禮儀、出行、祭祀等特殊場合使用

換句話說,「繡春刀」就是指錦衣衛使用的特製版柳葉刀。

這裡說的「柳葉刀」可不是現在醫生用的手術刀,

不是這種柳葉刀

而是下面這種:

大明柳葉刀

略有變化,加深血槽的版本

柳葉刀是近戰的最優選擇,劈、砍、刺手感極佳

而這種柳葉刀才是當時明軍的制式裝備,近距離作戰的主要裝備。

柳葉刀武器制型源自柳葉之狀,故此得名柳葉刀

其借鑑了柳葉尖頭,突刺劈砍之力尤重,

此外此刀葉身曲線溫和纖細,使其刺入敵軍後,再次抽刀易如反掌,因此極其適合騎兵與敵軍步兵的近距離作戰,因此其在明軍騎兵部隊中大量裝備。

仔細看,《大明風華》裡騎兵部隊裝備的全是柳葉刀

與賀知章《詠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不謀而合。

十八般武器:「偷師」昆蟲捕食的秘法

在清代中期逐漸成型的十八般武器是中國冷兵器逐漸走向成熟穩定的標誌,代表著中國古典兵器發展的最高峰。

十八般武器分別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槊棍棒;拐子流星

在此之中有些形制的武器是師承上古的武器,比如「槍」,「戟」,「鏜」這三類,是從前文所說的「戈」逐漸演化而來,突出或者兼顧「戈」的作戰特點:

槍就是只單純保留「捅」、「啄」功能的「戈」,「鏜」就是強化「撕」和「割」功能的「戈」,而「戟」則可以認為是有雙刃的「戈」。

但是也有「道法自然」而發明的武器,最典型的就是「鉤」「流星」。

「鉤」:仿自螳螂的前肢

說起發明和最早使用「雙鉤」的武林人士,就是大名鼎鼎的竇爾敦

不知道為啥這裡用的是雁翎刀

沒錯,就是那個「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的竇爾墩。

其使用的武器名叫「虎頭雙鉤」,實際上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鉤」,

其融合了鉤、劍、鉞、匕首四種器械組合而成,攻擊方式無非是鉤、縷、掏、帶、託、壓、挑、刨、掛、架等,簡單點說就是:

利用卷鉤控制並繳械對方武器,順便拉至近戰擊殺

在十八般武器當中,唯獨「鉤」是以打控制,破除對手兵器為主的武器,對其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仿自鹿角形狀,另一說為出自螳螂前肢。

「鉤」的發明取自螳螂的捕食,是現在主流的看法

傳說竇爾敦觀察螳螂捕食,其前肢既能擊殺獵物,還能利用倒刺控制獵物,被螳螂抓住的獵物是決不能逃出生天的。

螳螂可以捕殺比其體積還大的獵物

他受此啟發而仿照螳螂前肢的外形,而自創了鉤刺內卷,內刃外刺的「鉤」。

並憑此接連打敗前來圍剿的清軍(因打劫了大名府20萬兩官銀),並盜走皇帝御馬園中馬匹,導致當時兵部大臣彭朋被革職,朝陽震驚,由此其和使用「虎頭雙鉤」也一戰成名!

流星錘:出自自然界捕食大師——蜘蛛

一代武學宗師于承惠老師出演的《黃河大俠》,反派王爺用的就是流星錘

流星就是流星錘,流星錘傳說是由少林僧人發明,其可以軟纏在身上,便於攜帶,極為隱蔽。

但是你可能絕對想不到,流星錘的發明卻是受到一種昆蟲的啟發:

流星錘蜘蛛

就是上面這位流星錘蜘蛛

此種蜘蛛會分泌一種特殊的蜘蛛絲,其末端有一個直徑約為2.5毫米的絲球。

一旦獵物靠近,流星錘蛛擺動它們的誘餌,用充滿粘性的一端擊中獵物。一旦獵物被粘住,它們便奔過去將獵物殺死,而後美美飽餐一頓。

當年少林僧人或許是受此靈感,而發明此件兵器。

中國冷兵器發展邏輯的背後:「道法自然」的世界觀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從華佗發明的五禽戲,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從古代司法行刑的「秋冬肅殺蟄藏」到歷代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在中國古人的內心世界中,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均應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

「道法自然」不僅中國冷兵器發展的主要脈絡,更是支配著中國傳統處世哲學。

更深層次講其實際就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內核,而武器只是中國古人內心世界的表象,萬不見其一的冰山一角罷了。

比起緬懷曾經唐陌刀陣列的輝煌,祭奠明戚家軍斬倭的驕傲,

如何堅守和發揚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來的更加急迫嗎?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軍隊作戰體系的歷史演進.劉瑋琦; 宋志峰; 李路.軍事文摘.2020-07-01

2.中國古代冷兵器意匠中的傳統造物美學思想.魏蓉.中國文學批評.2017-10-20

3.戈部字與中國古代冷兵器演變.朱旭方.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28

4.論中國冷兵器時代戰鬥力生成模式及其轉變.汪翔; 楊家餘; 陳力.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15

我是浪史君,有浪、有姿勢的歷史在起飛,歡迎各位看官再次光臨。

別忘點個讚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宋代以前,火器還沒有投入實戰。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冷兵器是王朝內外戰爭的主流,槍之類的長武器通常被各種各樣的士兵使用,而劍和斧則主要被中上層士兵和特種部隊使用。此外,峨眉山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奇怪武器,如荊棘、啄木鳥、耙子和雙環,這些現在還不為人所知;然而,它們的力量沒有長兵器強大。
  • 古代三種鉤狀冷兵器:第二種多用於水戰,成最可怕水上武器!
    古代冷兵器的樣子非常多,大多數都是像刀叉劍戟這樣的冷兵器,當然還有一種非常另類的冷兵器,那就是鉤狀的兵器了!這樣的武器不像傳統冷兵器那樣,這種武器的變化形式非常多,有時候會變成一個鞭子,有時候則是專門撕裂皮膚的利器。可以說在古代,對於這種武器的運用也是非常的廣泛。
  • 古代最強冷兵器,有著「世界刀霸」的美譽,內置乾坤讓人不敢輕視
    古代最強冷兵器,有著「世界刀霸」的美譽,內置乾坤讓人不敢輕視古代冷兵器的種類非常多,都是以大刀,大劍,長槍這種為主題的!當然,大家也見過一些類似於長矛的冷兵器,是否還有人記得少林寺方丈手中的權杖型冷兵器呢?
  •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受到影視劇和評書的影響,我們現代人總是會對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形成錯誤的印象。比如身披重甲的士兵十分不堪一擊,他們的甲冑似乎就像擺設一般,隨隨便便被砍一刀就死了。
  • 冷兵器:刀劍江湖再現!你會選擇哪套冷兵器深入江湖呢?
    中國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是指十八種兵器。至於究竟是哪十八種,歷來說法不一,一般是指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鞭、鐧、錘、叉、鈀、戈。在這十八種兵器中,有的已被淘汰,而現代的冷兵器卻都有古代冷兵器的影子,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厲害了我的祖宗——古代基因工程導致存在的食物
    厲害了我的祖宗——古代基因工程導致存在的食物現代的很多食物並不是從從古代就有,很多是由古代基因工程培育而成的新品種,不過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些食物都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看古代基因工程導致存在的食物top10。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大的5種冷兵器 第三種一刀下去人馬俱碎!
    冷兵器戰爭明顯比熱兵器戰爭更加熱血,熱兵器殺傷力更大、更殘酷,但是缺乏冷兵器戰爭那種拼殺時敵人的血濺一臉,慘叫聲不絕於耳的視覺和感覺的直接衝擊。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殺傷力也不小。以下就會介紹5種殺傷力最大的冷兵器!
  • 雲梯是冷兵器戰場上的攻城利器,《帝國神話》中投石車比之如何?
    雲梯是冷兵器戰場上的攻城利器,《帝國神話》中投石車比之如何? 投石車,做為古代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之一,蘊含著來自神秘東方的智慧。在戰場上尤其是攻城戰中投石車可以說是強大的攻城利器。投石車在戰場上的運用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有人說是百家爭鳴時期的墨家所創造也有人說是來自於神秘的縱橫家。
  • 怪異冷兵器,「鯊魚刀」外形霸氣,中國這款被稱「冷兵器之王」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款打破常規,卻比常規武器恐怖得多的「怪異」冷兵器,堪稱冷兵器越怪,死得越快。1.鯊魚刀:刀如其名,形似鯊魚。我們所熟知的刀,是後面有一個刀柄,前面是一片利刃,而這把刀卻打破常規,是套在手上的。把刀套在手腕上握住中間的刀柄,就可以操縱這把刀。張開手的時候,「鯊魚」的嘴也隨之張開,握住刀柄的時候,鯊魚的嘴也隨之合上。
  • 【講堂580期】中國古代冷兵器-環首刀,曾經世界最出色的冷兵器
    文|老白 580 漢朝環首刀大量配備 在中國古代盛行劍這種短兵器作戰的年代,隨著作戰鎧甲的普及和騎兵作戰的需求,劍已經無法達到破甲和更出色的騎兵作戰需求,因此在中國的漢朝時期誕生出了一款專門為了劈砍作戰而使用的武器用來取代劍
  • 最罕見冷兵器,美國鯊魚刀最兇狠,我國這款價值連城
    古代兵器發展分為冷兵器時代和火器時代,冷兵器時代又分為三個階段,最早起源於石器時代,大多是石制兵器。第二個階段是青銅時代,除了少量夏代沿用下來的石制兵器之外,其他兵器都是青銅材質。第三個階段是鐵器時代,鐵兵器開始廣泛使用。火藥發明以前,所有的兵器都稱作冷兵器。火藥發明之後,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
  • 全球最著名的四款名刀,中國古代唐刀上榜,你喜歡哪一把?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中國古代唐刀上榜,唐刀是中國古代唐朝時期的軍隊戰刀,唐刀是我國隋唐時期軍隊的制式冷兵器,對世界冷兵器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是中國冷兵器的巔峰之作。其製作工藝及其嚴格,刀身韌性強大,耐用,擁有著筆直的刀身,這四款名刀每一把都精妙絕倫,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 最奇葩冷兵器,美國鯊魚刀長相奇特,我國這款被搶走當廢鐵
    我國古代就屬於冷兵器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冷兵器的種類非常的多,不過冷兵器也有一個缺點,那就它們的威力其實都不算得上很大,畢竟沒有熱兵器那樣火力強大。在古代如果發生攻城戰爭的話,用冷兵器只怕是很難贏得勝利了。
  • 柳葉馬鞭草的詳情介紹
    二:生長習性柳葉馬鞭草原產於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地)。喜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怕雨澇。性喜溫暖氣候,生長適溫為20 C~30 C,不耐寒,10 C以下生長較遲緩。春夏秋三季開花,花期長且觀賞價值高,對土壤條件適應性好,耐旱能力強,需水量中等。
  • 冷兵器:經典的手刀設計,霸氣側漏已經不能阻擋他們的腳步了!
    冷兵器,古代的冷兵器跨越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綿延數十萬年。冷冰器的發展可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質器時代及火器時代四個歷史階段。從客觀來劃分,這冷兵器的前三個階段歸於冷兵器階段,而第四個階段就成了熱武器時代,那麼冷兵器就此走向末路了嗎?
  • 最毒冷兵器:「拳鉤」臭名昭著,第3跟蠍子有關可擊碎水牛骨頭
    眾所周知,古代冷兵器大師們非常的喜歡設計出一些外形小巧精緻兵器,這些武器都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方便」,特別是今天要說的這3款;使用者只要套到手上,就可以發揮出比拳頭還要強大,比常規劍、槍、刀還要兇悍的威力;其中第一款酷似人手的形狀,是日本忍者的最愛,被廣泛裝備。
  • 盤點我國古代幾款成雙成對的冷兵器,單獨拿出一把威力全無
    冷兵器是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傳統文化,在歷史上關於各類冷兵器誕生的傳說數不勝數。比如軒轅劍是傳說中的十大名劍之首,是聖道之劍,據傳是黃帝為了對抗蚩尤而打造的武器,在對蚩尤的徵討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還有方天畫戟、雌雄雙劍幹將莫邪的誕生等等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背景故事,哪怕在後續的發展中,冷兵器也有許許多多怪異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冷兵器的發展在我們的歷史上是達到了非常繁榮的地步。在槍械出現之前,冷兵器一直是在各大戰場中主要使用的武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 蓼科柳葉刺蓼種子、芽、幼苗、幼株及成株
    蓼科柳葉刺蓼Polygonumbungeanum,別名:木氏蓼。一年生草本。高30~80釐米。柳葉刺蓼種子與果實同形。種皮膜質,淡黃色,內有豐富的白色粉質胚乳,胚沿著種子內一側邊緣彎生。柳葉刺蓼種子出土萌發。下胚軸很發達,上胚軸不明顯。
  • 腦洞大開的冷兵器:第1牛角刀能幹翻大象,第2指虎刀吹毛可斷
    導語:腦洞大開的冷兵器:第1牛角刀能幹翻大象,第2指虎刀吹毛可斷高手民間,這句話一直以來都不是吹的,世界上一些冷兵器愛好者,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打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冷兵器,故而外國的粉絲們,以古代的冷兵器為基礎,加持上現代工藝技術,鑄造了大量奇奇怪怪的冷兵器
  • 為啥冷兵器和熱兵器都叫「槍」?為何不繼續用「銃」稱呼火器?
    絕大多數人應該會想到現代最普遍的輕武器,什麼手槍,步槍,機槍…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想到古代一種冷兵器,杆端有尖刃,用於戳刺。那這就有些意思了,漢字那麼多,為啥一個「槍」字同時會用來表示兩種完全不同的兵器呢?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