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表明,時間的流逝速率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變慢。速度的極限是光速,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越趨於靜止。那麼,時間和光速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從生活經驗來看,時間就是時間,光速就是光速,兩者壓根扯不上什麼關係。對於一艘速度為光速的宇宙飛船,飛到25光年外的織女星,所需的時間為25年。然而,這種計算方式只是對了一半。
從地球上來看,宇宙飛船確實是在25年後飛抵織女星。但從宇宙飛船上來看,飛到織女星只是一瞬間,不需要時間。如果宇宙飛船再掉頭返回地球,從地球上來看,這又要25年的時間;從飛船上來看,這只是一瞬間。
因此,當宇宙飛船重新回到地球上時,地球上的人已經變老50歲,而飛船上的人還是當初那個樣子。也就是說,在不同運動速度的觀測者身上,時間流逝速率是不一樣的。
不過,相對論禁止宇宙飛船的速度加速到光速。如果假設速度足夠接近光速,比如光速的99.999…999%,飛船上的時間也可以過得非常慢,近乎於停止,上述假設的情況仍然還是成立的。
不同參照系中的時間流逝速率不是完全相同的,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光速不變原理,時間和光速之間確實存在某種意義上的關係。
相對於太陽而言,地球的公轉速度為30公裡/秒。如果在地球公轉方向上發射速度為10公裡/秒的火箭,那麼,火箭相對於太陽的速度為40公裡/秒。然而,如果把火箭換成光,那麼,光相對於太陽的速度仍然是30萬公裡/秒,而不是30.003萬公裡/秒。
也就是說,光速與其他速度的疊加之後不會增加,還是保持光速。愛因斯坦基於這樣的原理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並推導出如下的速度合成公式:
根據上式,如果u和v都是0.6c(c表示光速),它們的合速度是0.882c,而不是1.2c。如果u為c,無論v是多少,合速度都為光速c。在日常生活中,u和v遠遠小於c,所以合速度近似等於u和v之和。但如果速度接近光速,相對論效應將不能忽略,近似公式將會失效。
按照絕對時空觀,時間和空間都是絕對不變的,光速會隨著速度的合成而發生變化。但根據相對論,光速是絕對不變的,這就要求時間和空間會隨著參照系而發生變化。
相對論效應在低速下很難探測到,直到能夠精確測定時間的原子鐘問世之後,物理學家才能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相對論效應的預言與實際完全吻合。
包括我國北鬥在內的衛星導航要求天地時間十分精確地同步,這就要考慮到時間膨脹效應。因為相對論效應會讓天地時間每天相差幾十微秒,導致定位誤差每天累計超過10公裡。
宇宙浩瀚無垠,距離動輒成千上萬光年,就連光速看起來都顯得非常慢。但由於時間膨脹效應的存在,未來人類有望在足夠有限的時間內飛往遙遠的星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