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說,當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當運動速度趨近於光速,時間就趨近於靜止,但理論上並沒有說「達到光速」,時間會怎麼樣。在狹義相對論中,是已經禁止了任何有靜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的可能。
一個靜質量為m0的物體,隨著它運動速度的加快,它的動質量M將會如此變化,看如下公式,當速度v逐漸增加,動質量M增加,當v趨近於光速c時,M趨近於無窮大,給一個具有無窮大質量的物體進行加速,理論上需要無窮大的能量,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狹義相對論中規定,一切有靜質量的物體皆不可能達到光速。
有靜質量的物體接近光速是可能的,比如在《三體》中,劉慈欣就考慮到了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運動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就越慢,程心駕駛星環號曲速飛船(速度極為逼近光速,但未達到光速)駛向286.5光年外的一顆行星,程心只用了52個小時,以此來估計星環號的速度約為光速的99.99999997864%。
從下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得更為的具體一些:
公式中,ΔT表示的是駕駛員的時間流逝,Δt表示的是地球上正常的時間流逝,而V表示的是駕駛員駕駛的飛船的速度。
如果v的速度越快,可以看出,ΔT越短,當駕駛員的飛船速度達到光速的94.28%時,那麼地球上過去了3小時,飛船中駕駛員才過去了1小時,如果誇張一些,飛船的運動速度v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9999%,那麼飛船中駕駛員過去了一年,地球上已經過去了700萬年。
這樣看來,這的確是前往未來的好辦法,不過,以現如今的人類科技想達到這種速度還真是痴人說夢。在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科學家可以實現將一個電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5%,這已經是目前人類辦到的極限了,質量龐大的飛船,那真是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