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運動超過光速時時間會不會變慢?

2020-12-05 淘氣老玩童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當速度超過光速後時間就會變慢,個人認為這是錯誤的,為什麼?要解開這個迷就得明白「時間」和「速度」是什麼。

「時間」就是一種流逝,只能向前不會向後。當人類發明一些計時器後就把時間有了定義,比如:秒、分等,「時間」是不受外界影響而發生變化的。

「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在數值上等於物體運動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是科技發展為了更好的計算而定義的一種單位,當然速度是可以改變的。

有人就會說,當速度發生變化時間也會跟著發生變化了啊。的確,當速度越快所花的時間就越短,但這只是一種計量單位。比如兩地走路要一小時開車只要兩分鐘這只能證明開車所花時間比走路短,當開車到達後剩下的時間還是會流逝,不會暫停等到走路的到了後時間才會回來吧?再說速度再快它所花的時間也是有一個值的,總不會成負數吧?假設把兩地換成光那它所花的時間就會是零點零零零…幾秒了,在換成比光還快無數倍的物種它也是要花時間的,只不過是短到太短了,怎麼也不會短到不需要時間吧?

比如距離我們10萬光年有顆恆星爆炸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景象還是10萬光年前的恆星,但對於恆星來說它是不存在了。有個網友說如果我們現在能瞬移到那顆恆星那我們就穿越到10萬光年前了,我只想說你就是瞬移到恆星這是恆星還是爆炸了,因為我們看到的景象它的速度是光速,如果我們瞬移過去只是我們的速度變快了,而時間本身沒發生變化。這只是兩者所花的時間有變化,而兩地的時間是不會變的,這就是時間本來的定義就是不會因為外界而發生變化。前者是計量單位,計量是可以變化,跟物質本身不同。就比如我們用公斤和磅計量,同樣物質在計量時結果就會不同物質本身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再舉一例,甲乙兩人相距一定距離,這時一道閃電把甲劈死了,我們把聲音比作光速,把光速比作超光速。這時乙看到的甲死了,而聲音還要等一會才會聽到,當乙聽到聲音時以為甲死了,而現實中甲到底是被閃電劈中時死的還是乙聽到聲音時死的。

不管是甲、乙、光還是聲音甲都是在被閃電劈中時死的,只不過光和聲音在往乙傳輸的途中所花的時間長短而已,不能因為光到達甲死了,聲音到達甲又死了,其實甲已經死了,後來的那只是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而已。

人類科技不斷在發展,當我們有能力創造出超過光速的物質時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在光子鍾內,光在鏡子之間反射。
  • 時鐘雖然不會變慢,但時間真的會變慢,鍾慢效應與狹義相對論
    很多人認為時鐘則代表時間,時間變慢就是說時鐘會變慢,其實二者並不相同。物理學上所講的時間,指的是時間的流逝速度,而時鐘只不過是記錄在一定的時間流逝速度之下總共累積了多少時間。當然,如果時間的流逝速度變慢,那麼最終在時鐘上所累積的時間量必然會相應減少。那麼,時間的流逝速度由什麼決定呢?是由運動的速度所決定的。
  • 如果地球的自傳速度變慢十倍,地球上的時間會不會變慢十倍?
    地球自轉真的變慢十倍,那麼人也不能多活十倍時間,假如按天計算,人的壽命減少了十倍,但其實時間都沒變,因為生理活動並不會產生改變,它以自身的時間參考系工作,但可以根據相對論中的超高速速度運行時時間變慢的原則,想要真正時間變慢只要地球加快自轉即可,當自轉線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時,即可實現時間變慢的效果
  • 光速下時間會停止,是不是坐在光速飛船裡的人就不會老了?
    對於一個靜止的參考系上的觀察者(比如地球上的人)而言,一個高速運動的物體(比如高速飛船)所在的參考系的時間間隔會變長,空間長度會縮短。我們現在稱這種效應為鍾慢效應(或稱時間膨脹效應)和尺縮效應(或稱空間收縮效應)。
  • 光速飛船可以使時間靜止或變慢——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一)靜質量不為0的物質達不到光速,所以飛船達不到光速。(推導)(二)高速飛行的飛船相對時間會變慢。(理論與推導)(三)假如飛船可以達到光速,時間的確可以相對靜止。(理論與推導)為什麼飛船達不到光速?當飛船高速飛行時如果一艘飛船接近光速,地面上的人可以觀察到飛船內的時鐘,會走得比地面上的慢,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鐘慢效應。(假設地面上的人有千裡眼,能觀察到飛船內的時鐘)假設地面和飛船各有一個拿著計時器。
  • 相對論說速度超過光速,時間會倒流,這真的還是謬論
    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這樣解釋一個「奇異」世界:我們所處的宇宙可以看成是一個四維時空,隨著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快,時間流程將會變慢,空間尺度將會縮短。1915年,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他的引力理論,叫作「廣義相對論」。同樣在這個「奇異」世界中,在大質量物體(即強大的引力場)作用之下,時空結構會發生彎曲,時間流程也會變慢。四維時間可以像三維空間一樣發生彎曲。
  • 當物體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真的會停止嗎?
    有人問,當物體速度達到光速時,時間真的會停止嗎?
  • 光速不變,為何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會變慢?引力又為何與光速相等?
    光的運動速度為每秒299792458米,且恆定不變。光速不變指的是光速不會因為參考系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舉例而言,如果我們坐在一列行駛的火車上打開手電筒,光的運動速度對於我們而言是每秒299792458米,而對於火車下一個旁觀者而言,光的運動速度依然是每秒299792458米,而並非光速加上列車的行駛速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火車上的時間變慢了。我們說光速不變,可光在不同傳播介質之中的傳播速度卻又是不一樣的,通常所說的每秒299792458米只不過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罷了。
  • 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那達到光速時會是怎樣的情況?
    理論上說,當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當運動速度趨近於光速,時間就趨近於靜止,但理論上並沒有說「達到光速」,時間會怎麼樣。在狹義相對論中,是已經禁止了任何有靜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的可能。一個靜質量為m0的物體,隨著它運動速度的加快,它的動質量M將會如此變化,看如下公式,當速度v逐漸增加,動質量M增加,當v趨近於光速c時,M趨近於無窮大,給一個具有無窮大質量的物體進行加速,理論上需要無窮大的能量,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狹義相對論中規定,一切有靜質量的物體皆不可能達到光速。
  • 為什麼引力會使時間變慢?
    想要通過一篇問答來仔細講準確廣義相對論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可以先從狹義相對論開始入手,畢竟狹義相對論中也是存在鍾慢(也就是時間變慢)效應的,而狹義相對論只是廣義相對論在時空平直時的特殊形式,因此了解狹義相對論十分有必要。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前提: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 假設光速飛出地球一百年,人會死嗎?時間變慢了,身體會變老嗎?
    1941年物理學家們在華盛頓山上做了個實驗,從山頂朝山下發射μ子,速度是0.994c,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鍾慢效應計算下時間交換比(大約是9.14倍),結果收集到的μ子數量遠超預期,這表明高速運動中的μ子壽命大大增加!那麼人呢?光速飛船中的人會怎麼樣?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可以分解成三個小問題來一一解決。
  • 徹底說明白相對論的時間變慢
    相對論中有很多有趣的邏輯,今天我來說說時間變慢這回事。說先道出結論:移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移動的越快的物體時間就變的越慢。為啥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是用眼睛看的。你是否覺得我在胡扯。別急,慢慢看。任何移動的物體,它的時間都會變慢。假如你是一位空姐,每天飛8小時,飛了20年,你是比同齡人年輕的。
  • 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會有什麼後果?
    ,由此推導出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任何物體或者信息的傳播速度都不會超光速。那麼,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會發生什麼?為什麼光速是宇宙速度上限?雖然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但在現實中確實有各種「超光速」現象,切倫科夫輻射就是一個例子。切倫科夫輻射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在真空中最快,而在其他介質中會變慢。例如,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會下降25%,為真空光速的75%。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出現超光速的情況。
  • 愛因斯坦是怎麼知道光速無法超越?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靜止
    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靜止 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向人類陳述了一個事實,他告訴我們,光速是這個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僅能接近、無法超越的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該理論是人們認識宇宙的基礎,也是科學家們普遍認同的理論,愛因斯坦的思想還表明,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均以一個固定的速度在時空中運動,該速度名為光速,或許你會感到這種觀念十分怪異,實際上這也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觀側到相對論效應的原因
  • 速度越快時間越短,如果以光速或者超光速運動?時間是否會靜止?
    因為一旦這麼假設了,就是將整個的狹義論都給推翻了,這些是不正確的,在所有的真空的情況下,光的速度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它的速度永遠都是c。理論告訴我們就只觀察者之間的相對靜止,能夠得出的條件就是,一個是靜止的,或者兩個都是運動的,這個時候才會成立。而且只有在相對的情況下,它本身的速度才會在比較中發生變化,也就是所謂的時間的長度縮短了,或者是時間膨脹了。
  • 時間和光速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越接近光速,時間越慢?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表明,時間的流逝速率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變慢。速度的極限是光速,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越趨於靜止。那麼,時間和光速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從生活經驗來看,時間就是時間,光速就是光速,兩者壓根扯不上什麼關係。對於一艘速度為光速的宇宙飛船,飛到25光年外的織女星,所需的時間為25年。
  • 相對論說光速不變,那如何解釋光在介質中速度變慢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對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不了解,從而產生的疑惑!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是指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相對論中是不允許有質量的物質運動速度超過光速,如果達到光速,質量便會加到無窮大,所以相對論不讓攜帶質量和信息的物質超光速。因此超光速不是不被允許,只要不攜帶信息和質量就可以。所以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都沒有違反相對論。真空中最快,為3*10^8米/秒. 其餘介質都比在真空中慢,最接近的是空氣,約為2.996*10^8米/秒。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火車正以光速行駛經過站臺,根據牛頓運動定律,火車上的人會先看到距離火車更近的光線射下,然後才看到較遠的光線。然而這兩個人測量出的光速卻不同。根據麥克斯韋的理論,忽略觀察者的運動,光速是恆定的,那麼在所謂的宇宙基本事實的前提下,這樣的結果怎麼可能會發生?愛因斯坦對這一差異進行了補充說明,因為時間本身變慢了,所以光速還是保持不變。相對於站臺上的人,火車上的人經過他時所經歷的時間更慢一些。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看著眼前巨大的鐘塔漸漸遠去,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如果電車以秒速186000英裡的速度行駛,鐘樓的指針將會呈現完全靜止的狀態。同時他也清楚鐘樓的指針將繼續轉動——時間也正常流逝。但對於愛因斯坦來說,時間變慢了。因此,他意識到行駛速度越快,時間流動速度就會越慢,但這是真的嗎?
  • 相對論中時間為何會變慢?初中知識就可以解答!
    偉大的愛因斯坦基於光速不變,提出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數學上一統時空。如果你還想提出假說,就必須要理解相對論說啥了。相關資料網上很多,本文做一些重點總結,只求模型觀,不求量化推導,算是科普。古人云:物理不是物理學家的私藏,而屬於全人類!在接近光速運行的空間裡,時間會變慢引用一個經典的教科書上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時間會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