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灝霖、伊力奇聯合執導,陳立農、李現等領銜主演的奇幻電影《赤狐書生》於12月4日全國上映。該片由多多所著的小說《春江花月夜》改編,講述了狐妖白十三原本想要殺害趕考書生王子進,卻意外和王子進成為朋友的故事。
以往狐妖與書生的故事版本,多寫愛情故事,為何《赤狐書生》中的狐妖卻是男狐狸精?為何片中出現很多現代感「喪屍」恐怖元素?這部奇幻片中一些妖角色比如小狐狸、青蛙精以及結尾的巨型狐妖等形象非常別致,它們在特效製作上有何特點?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導演伊力奇,請他一一解答揭秘。
新人導演最發怵是?
最擔心時間調配失當後拍攝「超期」
導演伊力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之後的幾年時間一直在演舞臺劇,之後又嘗試做舞臺劇導演、影視劇演員、影視劇導演,經歷了一個從幕前到幕後,再到幕前,最後又回到幕後的過程。
導演伊力奇。
《赤狐書生》是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2010年,他參演顧長衛導演的《最愛》,在片中飾演反派角色黃鼠狼,與該片出品人之一江志強有過一面之緣。2018年底,《最愛》的編劇楊薇薇參與了《赤狐書生》的劇本,為伊力奇和江志強牽線搭橋,聊了聊這個項目,一拍即合。伊力奇形容合作的達成,主要原因是「有貴人指引,然後抓住了這個機會」。
《赤狐書生》的劇本在2018年之前就有了,改了很多稿,伊力奇進組的時候,劇本跟最後的拍攝劇本差不了多少。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一個大體量項目,對於新人導演伊力奇來說,最開始心裡也有點發怵,「時間調配在現場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當時組裡每天都是幾百人的團隊,導演要非常精打細算,每天時間怎麼用,哪場戲要多下一些精力和功夫,如果時間用錯了,當天任務沒完成,就得甩戲,把很多工作量放到明天,明天的通告又會受影響,就超期了,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絕不允許出現,所以在現場之後,伊力奇要時刻繃著一根弦,不能超期,還得非常好地把工作完成。
題材不新穎?
男狐妖與書生,主打友情點
作為一部賀歲片,伊力奇覺得肯定要有非常娛樂化的東西,故事要有通俗性,不能太挑觀眾,要滿足觀眾在視覺上和主題上的娛樂性。 以往影視作品中,講述狐妖和書生的故事有很多,對於觀眾來說這個題材並不新穎。不過,導演伊力奇認為,之前的作品比如《倩女幽魂》系列等幾乎都以愛情為主,狐妖都是女狐狸精,比較妖豔魅惑,但《赤狐書生》中的狐妖是男狐狸精,並且也不是往花美男方向走,而是穿著破破爛爛,顛覆了觀眾對於狐妖的認知。
《赤狐書生》主打友情點。
伊力奇說,片中的狐妖與書生,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遇上困境的人,不被世界認同和肯定,他們其實是想互相找到一個知己,想要去得到別人的肯定,然後兩個人踏上了這條冒險的路,最後都找到了友情上的認可,以及存在於世界上的價值。「之前都以愛情為主,大家覺得那肯定是會有一些舊了。但是我覺得以友情為主,然後去講跟我們當下比較有認同感和對話感的東西,我覺得是比較新穎一些的」。
太多恐怖元素?
是有點「聊齋」色彩的
片子中有幾個場景加入一些恐怖元素,一場是在書院的戲,還有一個是在考場的戲。對於恐怖元素的使用,導演伊力奇說,這部片子畢竟還是有點「聊齋」色彩的,作為一個有那麼多妖魔鬼怪元素的一個片子,恐怖元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其實電影已經把它大幅度往下減了,不想讓它變得特別恐怖。「你看書院的書生,其實並沒有我們常規上看的像喪屍片裡邊那種特別猙獰、特別有攻擊性的表現」。
而考場怨魂的那場戲,有很多真人出演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虛擬拍攝,用特效來完成。有些冤魂用墨水來表現,就是想表現考試的時候,其實所有人的噩夢就是考卷、筆和墨水,這些就變成了怨魂的武器。有可能一張考卷就能讓一個人飛黃騰達,但是那個東西往往會困住你,蒙住你的雙眼,如果被自己困住的話,就找不到自己初心。很多人,已經高考結束十幾年了,還會經常做噩夢,夢到自己考試,找不到考場,或者高考落榜。片中設計了一個橋段,就是用試卷圍成一個屏障,困住那些對於功名利祿無法自拔的人。
王耀慶在《赤狐書生》中飾演考場冤魂鬼王。
王耀慶在片中飾演的劉道然,是在考場上死去的一個老考生,被考試長時間摧殘後,變成一個怨魂鬼王。為了實現老年妝,他的臉部用了物理特效來去翻模,每天差不多要花六七個小時化妝,臉上的褶皺或者指甲縫裡都滲有墨汁。
【花絮】
狐妖大戰製作了一年特效
作為一部奇幻片,片中出現了不少奇幻動物。比如影片開始出現的那隻小狐狸,就是用特效製作,大概花了將近半年多的時間,先做到寫實,讓觀眾覺得這就是一隻真狐狸,但還要讓它在表演上打動人,在情緒的一些表達上有情感的流露。
《赤狐書生》中的蓮花精、狐妖和青蛙精。
結尾的狐妖大戰,讓製作團隊花了不少心思。伊力奇說,狐妖的造型設計找了很多生物設計團隊,參考狐狸的形態,再想像變成妖之後的樣子,身體是如何站立的,所有動作招數,爪子和尾巴的設計,有什麼樣的質感,其實都有一個非常嚴謹合理的設計環節,而不是憑空去創作的一個形象。伊力奇覺得還有一個比較新穎的點在於,觀眾傳統觀影習慣中,狐妖變身多數是以人的形態,長了很多尾巴,但要變成兩個龐然大物,最後進行一場戰鬥的話,還是得讓觀眾看到和之前的東方主題不太一樣的東西。
狐妖大戰這場戲的特效花了一年時間,導演先拍了很多在現場的一些素材,素材裡面是有一些替換鏡頭,最後再用CG特效去實現。做特效時,正趕上疫情,因為特效團隊分布在美國、韓國等全球各地,疫情暴發後,他們特效公司的整棟樓就封了,很多工作人員前一天在公司做完特效,第二天就沒辦法回去,只能找其他方式繼續做。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