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硬幣上的海狸像背後,有段殘忍的歷史

2021-01-15 鳳凰網

海狸皮與地理大發現

【美】庫爾特·斯坦恩

 

由於毛髮生長的周期性,一隻動物的毛皮一年只能收穫一次。

就像頭髮一樣,我們身上穿戴的動物毛皮也同樣重要。大約10萬年前1,當早期的人類從非洲遷徙到氣候更寒冷的地方,就需要一些抵禦寒風的東西。起初,人們最容易獲得的禦寒衣物來自被食用掉的動物剩下的毛皮(即帶有軟毛的皮膚),也就是說,獵物的毛皮成了人類的衣物。雖然任何動物的毛皮都可以禦寒,但最容易獵到的哺乳動物往往是人類的第一選擇。人們只要一發現獵物,很快就可以穿上它們的毛皮:除去附著的組織取得毛皮,然後將之晾乾、軟化,就可以直接穿上身了。

早期的人類只能從獵殺的動物身上收集毛皮,但自從9000年前人類學會蓄養牲畜開始,這項工作就變得容易多了。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使得人類為了禦寒和飽腹而獵殺動物的行為有所減少,在某些地區甚至消失了。合理利用豢養的動物就能獲得動物的毛皮:牛和豬可以提供皮革,綿羊和山羊可以提供毛皮。但不幸的是,最珍貴和皮毛最濃厚的動物不容易馴養。這些動物往往生活在氣候嚴寒、環境惡劣的北方,它們依靠身上厚實的皮毛度過凜冬。

海狸帽狂熱

毛皮貿易從一開始就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國王愛德華二世為了支持這種貿易,於1327年在倫敦建立了一個名為"高級皮革公會"的行會。王室制定政策,鼓勵皮革商尋找價格最優惠的供應商。

1408年,亨利四世授權一個英國商人行會與各種進口組織進行交涉,其中大概也包括條頓騎士團。一個世紀之後,國王亨利八世認為自己還能做得更好,於是指示皮革商繞開中間商,直接與俄國沙皇伊凡四世協商毛皮進口事宜。

歐洲和阿拉伯的商人渴求並高價收購毛皮,一般是為了穿出去炫耀,而非出於實用或日常穿著。在過去,毛皮可以用來區分社會階層,統治階級頒布禁奢法令,限制普通人獲得和使用毛皮。國王愛德華三世甚至頒布法律,明文規定什麼人可以穿什麼樣的毛皮:哪些特殊毛皮專供國王享用,哪些供貴族享用,哪些供高級神職人員享用。在許多國家,紫貂皮僅限國王使用。例如,即使在16世紀末,德國各州執行的禁奢法令依然規定商人不得穿戴高級皮草--貂皮和雪貂皮,儘管這個階層的財富和影響力日益壯大。中產階級可以穿羊皮、狐皮、鼬皮和其他廉價的毛皮,普通市民不能穿戴任何皮草。

儘管王室、貴族、教士和富商喜歡用各種各樣具有異國情調的毛皮來裝飾長袍,但在16世紀,歐洲社會需求量最大的卻是海狸皮。一直以來,歐洲人都對海狸那濃密的皮毛青睞有加,後者主要由短小而精緻的毛髮纖維構成。對海狸皮的需求多數來自製帽行業。在16世紀,一頂合適的海狸皮帽子無論對事業有成的男性還是仍在奮鬥的男性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這種帽子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因此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室外、在教堂還是餐桌上,男士們都要戴著。帽子有不同的風格:有寬有窄,有高的有扁的,有鑲邊的也有輪廓筆直的,有的雍容華貴,有的樸實無華……它們唯一的共同點便是都相當昂貴。作為17世紀倫敦著名的作家兼敗家子,塞繆爾·佩皮斯(SamuelPepys)抱怨自己不得不花費年薪的1%買"海狸帽"。

海狸帽的變種。海狸皮市場是依託著帽子需求建立的,帽子的樣式需求多種多樣。

事實上,這些海狸帽都價值不菲,以至它們經常作為遺產出現在遺囑裡。這些帽子價格如此昂貴,是因為它們耗費了大量勞動。其中一個步驟涉及角質層。海狸毛皮的角質層並不明顯,帽匠發現,要達到最佳的縮絨效果,他們必須打開角質層。其中一種處理方法是氈合預處理,這種方法需要往毛皮添加汞鹽。雖然汞鹽能有效打開角質層並有助縮絨處理,但其過程中產生的煙霧有損工人的健康。暴露其中的帽匠常會出現嚴重的神經性汞中毒症狀,包括行動困難、語言障礙、視覺扭曲和精神錯亂。因為中毒在這一行業裡非常普遍,以至於出現了"瘋帽匠"這樣的習語。這種狀況可不像劉易斯·卡羅爾(LewisCarroll)在《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描繪的茶話會那樣輕鬆愉快。在氈合預處理之後,纖維被刮掉或從皮膚上拔掉,然後進行氈化處理,再塑造成帽子的形狀,然後重新黏結。最後,帽子被浸泡在一種含有醋、板慄葉和膠水的定型溶液裡。大多數的帽子被染成黑色,在某些情況下,它們還會被塗上防水樹脂、蜂蠟或板油。定型之後,帽子會變得很堅硬,據說甚至可以支撐一個200磅的男子。

此外,它們還極其耐用,因此當時幾乎每個人都想擁有一頂。

美洲新世界的毛皮誘惑

不幸的是,雖然對海狸皮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它的供應量在減少。幾個世紀的過度狩獵和對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導致北歐森林裡的動物急劇減少。到17世紀初,西歐的海狸種群基本上已經滅絕,斯堪的那維亞、波羅的海、俄羅斯周邊的流域和森林的也瀕臨滅絕。這時候有傳言說,美洲新世界的森林裡有大量新鮮貨源,於是人們立刻起航前往。

美洲的海狸毛皮貿易始於北美的海岸。這裡遠離大陸,位於科德角和新斯科舍之間的"喬治灘",是一處巨大的水下山脈。由於潮汐作用,這裡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域。富有營養的海水孕育了巨大的魚群,有鯡魚、黑線鱈、鱈魚以及其他歐洲漁民很喜歡的魚類。為了保存魚獲,漁民在每次捕到魚後都會花費數周甚至數月,到岸上把魚曬乾或醃製好。他們偶爾會碰到披著毛皮外衣的土著,後者願意用身上的毛皮交換西方的裝飾品、金屬工具和衣物。

起初,這種貿易只是那些敢於長途航行的漁民的額外福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意識到這種交換的巨大價值。於是,這種偶然開始的易貨交易變成了一個獨立的行業,且比打魚更有利可圖。這塊新大陸到處都是毛皮的故事漸漸傳回歐洲,一時間謠言四起,說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北美大陸叢林裡生活著5000萬隻以上的海狸,還有許多其他擁有優質毛皮的動物,它們密布於從北極凍原到加利福尼亞灣之間廣大的土地。只要你敢來,毛皮就唾手可得。自那時起,持續200年的"淘金熱"開始蓬勃發展。

荷蘭、瑞典、英國以及一小部分西班牙殖民者牛刀小試,獲利頗豐。其中,法屬加拿大商人參與時間最早,取得的成就也最大。美洲土著不僅和歐洲人交易,也和自己人交易。由於地域和文化障礙,交易雙方的協商困難重重,而且內部又常常爆發競爭。不同派別和利益的糾葛使得北美的毛皮貿易異常複雜,其間充滿鬥爭與衝突、同盟的締結與破裂、市場的蓬勃發展與破產以及殖民地和社會體系的建立與毀滅。

最初的貿易由兩組商人不定期的物物交換構成:捕獲並帶來毛皮的北美土著和製造並帶來交換品的歐洲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交易地點固定下來。第一個規定的交易港口在泰道沙克,位於聖勞倫斯河北岸,隨後逆流而上擴展至魁北克、三河城以及蒙特婁的貿易堡壘。雖然缺乏關於第一次貿易的確切史料,但這些地區出土的歐洲裝飾品表明16世紀末這裡確實盛行物物交易。北美新世界的毛皮幾經倒手到達東部,歐洲商品又經過各行各業到達西部。兩邊的商人都依靠複雜的中間人從海岸到內陸再回到海岸聯繫。休倫人、易洛魁人、薩斯奎哈納人、波瓦坦人以及徹羅基人都是早期東方毛皮貿易中傑出的中間人,他們捕獲、購買甚至從內陸地區劫掠海狸皮,並在前往東部海岸港口的路上賣給別人。

早在歐洲人到來前,北美土著間的交流和易物就已經大規模展開了,所以從貿易中獲利的消息很快就傳遍北美所有部落。17世紀的法國探險家、魁北克城的建立者塞繆爾·尚普蘭(SamuelChamplain)發現在他1603年到達這裡之前,大陸內部的毛皮貿易就已經很活躍了。而繼續向西挺進至詹姆斯灣海岸(哈得孫灣向下凸出的部分)的歐洲人在1611年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美洲土著獵人深知海狸的習性。他們知道海狸香(海狸的肛周腺體分泌物)對其他海狸具有很大吸引力,可以作為一種常見誘餌。為了捕捉海狸,獵人會先在一根樹枝上塗滿海狸香,然後靜候獵物的到來。美洲土著一直以來都用棍棒或長矛捕殺海狸,但他們很快就開始使用歐洲人帶來的金屬陷阱,並把其放置在海狸巢穴的入口附近。海狸踩到裝置就會觸發陷阱的鐵爪,夾住它的腿。受驚的海狸第一反應是潛入深水,但當它跳入水裡時,會把沉重的陷阱一併拽進水中。這樣,獵人就可以在第二天早晨收集淹死的海狸了。

在早期的貿易中,人們會在捕獲地點當場將海狸剝皮。海狸屍體被仰面放置,爪子都被切掉,然後從下巴處下刀,沿著肚子一直割到尾巴處,之後就像脫衣服一樣把皮剝下來。獵人把毛皮帶回營地,再由族中婦女作進一步處理。她們用扁平的石頭、磨過的骨頭或貝殼刮去皮上的血肉和脂肪,整個過程都必須保持小心,以防刮掉髮根。清理過的毛皮會被掛在呈U形彎曲的樹枝上拉伸,然後自然風乾數周。在那之後,再用鹼性灰、動物脂肪和大腦提取物的混合物軟化僵硬的海狸皮,然後揉搓捶打,最後再去掉那些摻雜在優質短毛裡的粗糙長毛。通常這些多餘的毛都可以用手拔掉,但也可以通過徹底的打磨來去除。商人把這種磨過的皮稱為"成品海狸皮",因為這些皮已經可以立即使用了。處理後的毛皮被裝入獨木舟帶到中間人那裡。然後,這些中間人就會一直向東航行,直到遇到歐洲商人和他們的遠洋航船。

一般情況下,印第安人只捕獵適量的動物,以供食用和製衣。但後來,面對歐洲人的誘惑,他們拋棄傳統和理智,大量獵殺海狸用於交換。為了增加產量,獵人有時候會毀掉整個巢穴獵殺所有海狸,不分公母老幼,一律用棍棒、長矛和獵槍殺死。到了18世紀40年代,北美洲叢林裡的海狸數量急劇下降,就如同300年前曾在歐洲的叢林裡發生的那樣。不久之後,海狸皮貿易崩潰了。為了獲得西部寒冷地區那些質量更好的動物毛皮,也因為東部海狸資源的消耗殆盡,海狸獵人開始向西部進發。靠著這種對毛皮的渴求--在毛皮源頭和市場之間不斷往返--法國的毛皮商人跟隨印第安人的足跡,為即將到來的歐洲侵略者們繪製出新大陸的地圖。因此,說海狸催生了北美洲的第一張地圖一點都不誇張。如今,加拿大的五分硬幣上印刻的海狸像就是對其偉大功績的紀念。

美洲新大陸對工業產品的需求增長,由此激發歐洲工業的飛速發展。一方面,加工海狸皮製成帽子需要多個行業參與:從把成捆的毛皮從聖勞倫斯河運到歐洲的城市和工廠,加工毛皮並最終把成優質的海狸品運往市場。另一方面,用於交換毛皮的物品(包括金屬工具、槍枝彈藥、陶瓷器皿以及玻璃飾品和毛毯之類的編織品)也需要製造。貿易同時又刺激了金融業,因為移民、捕獵者和商人都需要原始資本。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對歐洲人和北美人民來說,毛皮貿易都像一針經濟強心劑。

皮毛由纖細的下層絨毛和粗長筆直的上層硬毛組成。(作者收藏,海狸皮由加拿大皮草委員會的艾倫·赫爾斯科維奇提供)

現在,當然會有人批評毛皮的使用和加工。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呼聲反對使用皮草,尤其反對獵殺和製作毛皮。這其中有兩個陣營:一部分人堅持認為任何使用動物毛皮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奧地利和瑞士等國家就已通過法律禁止皮草牧業。另一部分人雖然能夠接受使用毛皮,但也認為必須實行更高的動物保護標準。毛皮工業已經制定出指導方針(如"最佳管理守則"),旨在提高農場的動物管理,並保證在野外捕獲的動物得到人道的對待。而同情毛皮行業的人則認為,在棲息地日益縮小的今天,野外狩獵是控制動物數量的一個"綠色"手段。

哈德遜灣毛毯。這是哈德遜灣貿易公司以前用於與印第安人進行易貨貿易的商品之一。(作者收藏)

無論如何,如今的人們依然有皮草需求。世界上85%的動物毛皮製品來自牧場養殖的動物,其中絕大多數又來自歐洲。美國現有超過300個養貂農場,每年能生產近300萬張貂皮。皮草的全球銷售額在2012~2013年達到400億美元,其中中國和俄國的銷售額尤其巨大,而且這個市場還在不斷擴大。7資本家們把市場的擴大歸因於皮草越來越親民的價格以及各種社交場合對皮草的歡迎:今天,人們不僅在正式場合(如交際舞會)穿著皮草,也會在更隨意的場合(比如旁觀體育比賽時)穿。

本文節選自《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責編:大富翁美麗咪

叢書名:萬物

書名:《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

著者:[美]庫爾特·斯坦恩(Kurt Stenn)

譯者:劉新

書號:ISBN978-7-5598-0418-1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的鵝很有名,但為何河狸才是該國法定象徵性動物?
    如果您對加拿大不夠熟悉,您是否會因為某高貴羽絨服品牌而誤以為加拿大鵝是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加拿大鵝(加拿大雁)其實,在加拿大,有另一種動物才是該國法定的象徵性動物,它被印製在硬幣上,郵票上,還會被繪製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作為旅遊大使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它是一種嚙齒類動物——河狸。
  • 加拿大的國寶,是只大老鼠?
    中國有國寶大熊貓,看起來萌萌的很是可愛,在我移民加拿大之後,一直沒時間去想加拿大的國寶動物是什麼,今天終於明白了。加拿大的國寶,海狸(英語叫BEAVER)是一種軀體肥胖的嚙齒類動物,外型酷似大老鼠。海狸身上有兩寶,一種是用於製作香水的原料,屬於海狸性腺分泌的液體;另一種是海狸油光水亮的皮毛,用於製作皮具。海狸皮製作的皮帽,在16、17世紀的歐洲風靡一時,是當時的時尚奢侈品。海狸在加拿大可是很享福的,貴為國寶,每天都是瀟瀟灑灑,當地人民在外遇到海狸都會駐足觀賞一番。
  • 【艾家人·藥香】海狸香
    海狸香是四大動物香中價位最低的天然香料從雌雄海狸生殖器附近一對梨狀腺囊(即香囊)中取出內藏白色乳狀黏稠的液體,經乾燥後變為紅棕色、樹脂狀的特殊香材,這就是海狸香。    海狸是屬於海狸科的哺乳動物,體形肥胖,一般成年海狸長約80釐米,棲息於河岸或湖沼中。河狸產於加拿大、俄羅斯、中國與俄羅斯接壤的新疆、內蒙古及東北等地區,但幾乎沒有進行制香生產。我國香料工業用的海狸香基本靠進口而來。
  • 重口味香料——海狸香
    世界上的河狸有美洲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Kuhl)、 歐亞河狸 (Castor fiber Linnaeus) 和指名亞種 (C.f.fiber Linnaeus) 和蒙古亞種(C.f.birulai Serebrennikov)。
  • 加拿大皇家造幣廠推出首枚罌粟形硬幣
    從今天起這兩種硬幣上市銷售。 該造幣廠的研發團隊還創作了另一個難忘的創新紀念品:2019年50加元精製銀幣 -- 加拿大百年火焰(2019 $50 Fine Silver Coin - The Centennial Flame of Canada)。該硬幣是用3盎司的純銀製作,它真實地展現了紀念加拿大每個省和地區加入聯邦的標誌性的國會山紀念碑的每一個細節。
  • 河狸,海狸和海狸鼠
    河狸還有個別名,稱為海狸,它們是同一個物種。海狸鼠又稱河狸鼠或者狸獺,拉丁學名為Myocastorcoypus,是海狸鼠科下的一種大型齧齒動物。和河狸是2個不同的物種。河狸總是孜孜不倦地用樹枝、石塊和軟泥壘成堤壩,以阻擋溪流的去路,小則匯合為池塘,大則可成為面積達數公頃的湖泊,它們對保護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意義。
  • 海狸是全世界最會穿老公衣服的人!
    很多人都說海狸「很有男子氣概」,但是,我覺得,狸貓堅硬的臉型和有稜角的臉型會讓人覺得復古時尚。海狸是美國知名的演員史蒂芬-鮑德溫 (Stephen Baldwin)的女兒,也是亞歷克-鮑德溫 (Alec Baldwin) 的侄女,母親是一名義大利及葡萄牙混血模特,所以海狸的長相特別耐看。作為模特,比起姐妹Kendll和Bella,海狸的身高還不夠。
  • 人類減少碳排放時,海狸在凍土挖坑釋放甲烷,如何應對讓人焦慮
    隨著海狸向北遷移,它們正在阿拉斯加的凍土帶上挖坑蓄水,建立池塘。●海狸咀嚼灌木叢,並使用苔蘚、莎草和泥土修建水壩。這張照片拍攝於阿拉斯加中部,在此之前,這裡從未出現過海狸。這些池塘大範圍擾動了幾千年的永凍土層。解凍後,多年凍土會釋放出更危險的溫室氣體,甲烷。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有兩種,第1種是二氧化碳,第2種是甲烷。
  • 【日本雜學】1日元硬幣上印的究竟是什麼植物?
    說起日本的硬幣,很多人都知道「10日元硬幣上印的是平等院鳳凰堂」。但你知道1日元硬幣上是什麼圖案嗎?  1日元硬幣上印的究竟是什麼植物? 不過,5日元是日本各面值中不多見的有孔的硬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僅僅是為了節約成本而已。
  • 在歐洲,每個國家發行的歐元硬幣背面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每一個國家發行的歐元硬幣圖案都不相同,其背後的含義也各不相同,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硬幣故事。奧地利1歐元硬幣上也纂刻了莫扎特的頭像向世人展示其對奧地利的歷史文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但奧地利2歐元硬幣背後的人物不是一位音樂家,她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奧地利女作家貝爾塔·馮·蘇特納。她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有著很深的淵源,甚至很多人認為諾貝爾在遺囑中指明加入和平獎項也是受到她的極大影響。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上)—美國電影《父輩的旗幟》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自己習慣每次在看完影片之後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印度聖雄甘地印將被印在英國硬幣上,將成英國硬幣上第一位非白人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當地時間7月31日報導,英國正考慮製造一批硬幣紀念印度的獨立英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聖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於1869年10月2日出生於一個印度教家庭,終其一生提倡非暴力抵抗的政治學說,曾在印度的抗英獨立鬥爭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 硬幣邊上的鋸齒是幹什麼用的?細數9個日常用品背後隱藏的秘密
    這個世界總是存在著一些未知的東西,像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用品,其實它們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例如,買新服飾附帶的「一小塊布料」,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以及咖啡杯蓋上面的小孔有什麼用途?這些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但是這樣的設計,肯定是對我們有幫助的,那麼根據這方面,小編來分享一下,與我們密切相關的9個日常用品,背後卻隱藏的不為人知的秘密!1,硬幣邊上的鋸齒雖然現在消費都是通過手機來完成,但是硬幣的價值還是依然存在的,特別是在歐美國家裡,硬幣使用率依然很高,那麼你是否注意過,硬幣邊上的鋸齒,它是做什麼用的?
  • 寒帶的逗逼加拿大人 九個不得不說的真相
    這是真事:加拿大航班的當地乘客,寧願讓飛機晚點不起飛,也要看完冰球的現場直播確定哪一個省的代表隊勝利。人們會在家陽臺上,汽車頂上插上支持隊的旗子。如果你在它省身著了別的省份的隊服,很有可能你會小命不保……3. 生活不能沒有啤酒。
  • 哈德遜灣公司:一家百貨公司,為何曾佔據加拿大三分之二的領土?
    ▲哈德遜灣公司,目前主要經營零售業在17世紀,這個以販賣毛皮為主業的公司,不僅控制了北美的主要商業貿易,更草創了加拿大的政府體系,劃定了當今加拿大的國家邊界,在其鼎盛時佔據的領土足有700多萬平方公裡,將近三分之二個加拿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地主」。
  • 問卷調查:加拿大人認為需要獲得新的公眾形象
    在Old Spice和the Angus Reid 論壇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64%的加拿大人覺得有必要獲得新的公眾形象。 對於那些刻板印象,他們有話要說。
  • 【萌寵日記】水獺海獺河狸海狸!誰來救救臉盲的我!
    就是那個手拉手躺在水裡吃東西的海狸.?- 那是海獺!!!???!……」 在『河狸』跟『海狸』的區別上爭議還是蠻大的爭議的原因我猜大概是因為海狸的別名叫【河狸鼠】我說起名的人是不是有點不走心一個海狸叫什麼河狸鼠?
  • 麝香、靈貓香、海狸香,動物那裡的味道何以成為歐洲人心頭所好
    因此才有了那麼多年邁長者最後心願是吃一口地道家鄉菜的故事。現代人能夠保持乾淨無體味的日常狀態,最關鍵的因素是有足夠的水源提供讓我們能夠每天至少洗一次澡。而在十七八世紀的歐洲,別說洗澡的水了,就連能喝的乾淨水都很難得。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人類「先汙染後治理」的歷史巔峰。
  • 加拿大科學家呼籲保護其他星球上的歷史遺蹟
    人類不擅長保存自然的東西,同時也不擅長保存我們自己成就的歷史,近日一位加拿大科學家建議我們在保護其他星球上的歷史遺蹟時應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在《Acta Astronautica》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的Jack Matthews 和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的Sean McMahon就保存其他天體的重要自然和歷史遺址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McMahon在接受採訪時說:「在一切都還來得及之前,我們需要達成一項保護其他星球歷史遺蹟的全球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