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之三相永磁同步電機

2020-11-27 東方網

提醒車主「正確的熱車方式」不要再損傷你的愛車了

在很多車主的印象中,一大早或長時間未用車重新啟動車輛時,認為在發動車子以後必須要怠速原地熱車等三五分鐘才行,這樣對車也是較好的保養方式。其實這種方法有時候反而會弄巧成拙。有調查顯示,汽車發動機機件部分......

來源:汽車保養訣

相關焦點

  • 永磁同步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常用電機、驅動系統要求、技術...
    原標題:【稀土論壇】永磁同步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常用電機、驅動系統要求、技術發展詳解   在SMM舉辦的2020
  • 新能源汽車四種常用電機驅動系統詳解
    (3)異步電動機的控制系統由於交流三相感應電機不能直接使用直流電,因此需要逆變裝置進行轉換控制。新能源汽車減速或制動時,電機處在發電制動狀態,給蓄電池充電,實現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在新能源汽車上,由功率半導體器件構成的PWM功率逆變器把蓄電池電源提供的直流電變換為頻率和幅值都可以調節的交流電。
  • 如何區分新能源汽車異步電機和同步電機,通俗易懂一看就懂!
    目前新能源汽車採用的電機主要有兩種:三相交流異步電機和三相永磁同步電機。其實關於這類的文章挺多的,但鑑於他們的專業性,內容深度比較大。所以這邊用比較通俗的說法,簡要介紹一下他們的區別。 「三相」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比如我們的工業用電就是三相電,相位互差120°,合起來就是一周360°。
  • 【稀土論壇】永磁同步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常用電機、驅動系統...
    SMM10月15日訊:在SMM舉辦的2020中國稀土永磁產業市場應用發展論壇上,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的工學博士技術專家程方斌帶來了主題為「永磁同步電機在電動汽車中應用的技術要求及趨勢」的演講,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電驅動要求、永磁同步電機及發展特點和趨勢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詳細介紹。
  • 永磁同步電機與感應異步電機的差異化在哪?
    在新能源車逐漸興起的這個時代,驅動電機對新能源車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引擎對燃油車的作用,因為它不僅決定車輛啟動的快慢,還決定著車輛的加速性能。正因如此,現在很多造車企業都非常注重對電機的研發,是廣大車企的新寵。目前,在新能源領域得以推廣使用的車輛電機主要有兩種,它們分別是永磁同步電機和交流異步電機。
  • 某款電動汽車驅動用永磁同步電機噪聲分析
    姚學松,陶文勇(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11/407676.htm  摘 要:通過對某款電動汽車驅動用永磁同步電機的噪聲進行分析,發現其存在48階次
  • 對新能源做到知己知彼,永磁同步直流電機是怎樣實現無刷驅動的?
    相信很多新能源車的車主或者打算購買新能源車的用戶都聽說過永磁同步直流電機這個名詞,因為它在市售的純電動車中使用率非常高,特別是對於那些20萬以下,續航裡程400公裡以下的純電動車型,應用非常廣泛。吉利,比亞迪,上汽榮威都有很多採用永磁同步電機的車型。那麼作為直流電機,它是怎樣實現無刷驅動的?
  • 為什麼說和感應電機相比 比亞迪的永磁同步電機才是正確選擇?
    ,而國產純電動汽車則基本全部使用永磁同步電機呢?開關磁阻電機主要應用於新能源商用車領域,不做討論。對於兩者的區別,可以簡單概括為轉子與定子是否同步,以及是否含有永磁材料(釹鐵硼)。相比感應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具有功率密度高、能量轉換效率高(約 90%-95%)、能耗較低等優勢。現階段電動汽車超過 90% 均採用交流異步電機或永磁同步電機,因為同等功率下永磁同步電機體積更小,效率更高,容易得到更多車企的青睞。雖然永磁體高溫下有退磁風險,但一些車企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如比亞迪通過優化直軸電感及凸極率,提升了永磁同步電機的抗退磁能力。
  • 永磁電機 中國中車將為之創新傾盡洪荒之力
    把當前最好的磁體——釹鐵硼廣泛應用於電機,當然是王者之道,中車定將傾盡洪荒之力。繼永磁動力技術成功應用於高鐵、風電、空調、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後,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又一次將永磁技術成功運用於大型機械重工領域,在全球尚屬首次,也標誌著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在盾構機永磁驅動技術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 讓永磁電機助力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市場
    永磁式電機可成為我國的主要競爭力    目前,國內將永磁同步電機作為重點,生產大多是「作坊式」的,大批量生產的工藝尚待改善。蘇楚奇指出,「日、德等國則對交流異步鑄銅轉子感應電機作為牽引電機的使用非常重視,它的整體效率及功率密度比永磁同步電機略低,但其具有耐高溫、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及低加工成本等永磁電機無可比擬的優勢,且異步電機批量生產的條件非常成熟,在純電動車的應用中它將是永磁電機的主要競爭對手。」
  • 永磁同步電機工作原理,永磁同步電機介紹
    小編今天先不給大家介紹汽車車型,小編給大家說一個東西叫永磁同步電機,大家有知道這個東西的嗎?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永磁同步電機工作原理。永磁同步電機:介紹永磁同步電機是由永磁體勵磁產生同步旋轉磁場的同步電機,永磁體作為轉子產生旋轉磁場,三相定子繞組在旋轉磁場作用下通過電樞反應
  • 永磁同步電機工作原理
    .htm  永磁同步電機,英文名稱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簡稱PMSM,它實際上是一種交流電機,其定子運行是三項的相差 的交流電,而轉子則是永磁體。  永磁同步電機可以將電機整體地安裝在輪軸上,形成整體直驅系統,即一個輪軸就是一個驅動單元,省去了一個齒輪箱。
  •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給驅動電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電機技術的發展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電機技術發展現狀目前驅動電機主要分為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及輪轂電機等;其中,直流和交流電機又可進一步劃分。目前行業對交流異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及開關磁阻電機關注度較高。
  • 純電動汽車搭載的交流異步電機與永磁同步電機有何區別?
    不管是說起特斯拉還是蔚來汽車的動力系統,我們都能聽到異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這兩個關鍵詞,那麼搭載了這兩種不同技術的電機有什麼優缺點呢?今天,就通過特斯拉Model S車型來一起聊一聊吧。當然,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純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電池通過控制系統向電動機供電,在電動機中將電能轉換為機械動力並傳給系統,最後傳送給驅動車輪,使驅動車輪轉動,並通過與地面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使汽車行駛的牽引力。
  •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聚焦
    最合適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類型:永磁同步電機當前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新能源汽車電機主要有三類:永磁同步電機、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其中,永磁同步電機兼備著效率高、高效區寬、轉矩密度高、電機尺寸小、重量輕調速範圍寬等眾多優點,因此,以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為代表的國際化製造商以及國內一汽、東風、長安、奇瑞等廠商均在其新能源汽車中採用了永磁電機方案。
  • 對比永磁同步電機和交流異步電機的區別和差異
    打開APP 對比永磁同步電機和交流異步電機的區別和差異 汽車與新動力 發表於 2019-08-15 17:47:54 在描述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永磁同步電機和交流異步電機的說法,而在出現頻率上,永磁同步電機佔據著絕大多數。
  • 永磁同步電機怎麼上電運行呢,是靠什麼驅動的?
    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時,能不能直接加在三相電源上。大多說的是用變頻器或伺服驅動器來驅動的,下面就由杭州立新電機為大家簡單說下。永磁同步電機不能直接加在三相電源上,會燒掉電機的。要看是什麼類型,如果是伺服電機,應該用伺服驅動器驅動,例如三晶S3000B,如果是拖動用的電機,那麼有專門的電機控制器驅動。變頻器就是改變三相交流電的頻率和幅值來控制交流異步電機的轉速。伺服驅動器使用矢量控制技術,精確控制定子產生的磁場矢量,達到對電機的精確控制。而且永磁同步電機長時間工作在振動條件下,永磁體會退磁,不建議這麼用。
  • 電動汽車永磁電機技術瓶頸、結構與原理分析
    在驅動馬達這個環節目前小型轎車上以特斯拉為主的交流異步電機和BYD的稀土永磁電機最具代表的兩種,今天就簡單的給大家帶來一些稀土永磁電機的知識。 稀土永磁電機的發展歷史 早在19世紀20年代就出現了世界上第一臺電機,而這臺電機的轉子部分就是永磁體,用來產生勵磁磁場。
  • 詳細分析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
    因此,電機電控市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向。 二、永磁同步、交流異步電機成為驅動電機主流技術 電動機在工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功率覆蓋範圍寬,種類也很多。目前,交流異步電機主要用於空間要求較低、且速度性能要求不高的電動客車、物流車、商用車等車型中。 (2)永磁電機( Permanent Magnetic Motor) 包括永磁同步電機(正弦波)和永磁無刷直流電機(方波)兩大類,其轉子均由永磁材料製成, 定子採用三相繞組,輸入調製方波產生旋轉磁場帶動永磁轉子轉動。
  • 永磁同步伺服電機驅動器原理
    2 交流永磁伺服系統的基本結構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驅動器主要有伺服控制單元、功率驅動單元、通訊接口單元、伺服電動機及相應的反饋檢測器件組成,其結構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伺服控制單元包括位置控制器、速度控制器、轉矩和電流控制器等等。
  • 永磁電機優勢
    永磁電機在近幾年相對比較火,由於它的節能環保型經濟發展模式,深層助力因素這些固有的特性,都使得永磁電機受到追捧。 高能永磁材料(強磁材料)和電力電子技術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極大推廣了永磁電機的應用領域,機器人、航空航天、電動工具、發電機、新能源、各類醫藥裝備和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