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初三開學了,新開了化學一門學科,說實話,當時心裡有很多的惶恐和不安,擔心學不好,擔心這一科難。
提起初三年級新開的一門課程-----化學,很多同學有話要說:
化學,是一門殺死腦細胞的學科,看到元素周期表,我腦殼都暈了。天哪!那麼多密密麻麻的知識點,都要背。
初二開的物理已經夠難的了,「參照物」、「慣性」、「摩擦力」等抽象得很,學起來頭昏腦脹的,常常找不著北。
沒想到,初三開的化學更難,「分子」、「離子」、「化合物」更為抽象,更讓人犯暈。
的確,每當接觸這一門新的學科時,大部分同學對此既好奇又恐懼經常犯嘀咕:化學有趣嗎?好不好玩?化學好學嗎?是不是像物理、數學一樣很難?大人們都說化學很難學,是不是這樣呢?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也許,你的心裡也像這些同學一樣,對於化學,早就在心裡問了N多個為什麼?
那麼,化學究競是什麼樣的一門學科呢?它到底好不好學,又該如何學呢?別急,聽學霸慢慢給你道來。
化學入門-----不僅要聯繫生活,更要做好實驗。
每當新學年到來的時候,我發現,許多初三同學時常愁眉苦臉的,後來一問才知道,他們對新開的化學課程一籌莫展,想學好,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入門。
是的,對於我們來說,化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中學學習的課程中,化學就佔有不小的分量,是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但它又開得比較晚,是我們在中學階段接觸最遲的一門學科。當然,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短短的一年時間中,掌握所有的化學知識。
不得不說,這是對我們的一個極大挑戰。同時,這也意味著,在剛開始接觸化學的時候,我們就不能繞彎路,一定要走對,因為時間有限,根本不允許我們從頭再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要學好化學,首先就要入對門。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的入門呢?
將化學知識與實除生活聯繫起來。
在此,筆者要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單純地從分子、離子的角度來看待化學問題,你會喜歡學習化學嗎?」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會點頭。為什麼?還用得著解釋嗎,這樣的學習內容實在是太枯燥、太抽象了。
而如果能把這些枯燥、抽象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結果又如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筆者的一個侄女,去年剛升上初三,也是初次接觸化學,第一周學習結束後,我問她化學怎麼樣?她這樣回答我:「別提了,太沒勁了。」
她媽媽在旁邊一聽,著急了,這孩子剛開始學就不上心,這以後可怎麼辦啊?然後,又把目光轉向我,說:「你不是老師嗎?幫幫她呀。我連忙思索該從哪裡幫起。剛好中央10臺《探索·發現》正在講述溫室效應」這一現象。
筆者一拍腦袋,有了。我問侄女:「近幾年來電視報紙上都經常提到溫室效應,說因為這個,冰雪會融化,海平面會升高,從而迫使一些海邊國家不得不考慮搬遷。那這溫室效應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聽了我的提問後,侄女撓撓頭,不好意思笑了:「這個嘛,我也不太清楚。」「不會吧,化學課本上應該有提到啊?」「是真的嗎?那我去翻課本看看。」
不一會兒,她興高採烈地拿著化學課本從書房裡衝出來,叫道:「有了有了,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原來是這樣啊,這二氧化碳怎麼這麼厲害啊?」我接著說。嗯,這二氧化碳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以後,會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
「如果是這樣,我們地球上的人類就要遭映了,這該怎麼辦啊?」
「有預防措施的,只要我們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就可以了。怎麼減少呢?書上說一方面需要我們儘量節約用電,少開汽車;另一方面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汙染以保護浮遊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不踐踏草坪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在給我說完了有關溫室效應的知識以後,侄女又說道:「原來學化學有這麼大的用途啊!那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化學,這太有用了。」
後來,侄女果真兌現了她的諾言,化學學得超級棒,還當上了她們班的化學科代表。
其實,正如我的侄女所說,化學的作用非常大,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找到化學的身影。
比如:我們身上穿的化纖衣服,原材料就是化學纖維;農民伯伯種的農作物得以大豐收是因為使用了化肥和農藥,而這些化肥和農藥,是由某些化學物質構成的;還有我們上網查資料、玩遊戲使用的計算機,取決於矽等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和應用。
如果你再翻開課本看看,你就會發現課本上好多的知識其實都是從我們的日常生活談起的。
所以,同學們,化學並不是枯燥無昧的,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用到化學,如果你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化學的大門一定會為你敞開,你也一定會在繽紛的化學世界中自由邀遊。
(作者:柳一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