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史上的今天 | 6月20日——發現阿爾德反應的阿爾德

2021-03-01 金普化學之家

化學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有何重大的化學發現,有哪些化學趣聞?金普化學之家與您分享。歡迎金粉兒來稿或提供相關資料。

1958年6月20日,德國化學家庫爾特·阿爾德去世。阿爾德發現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阿爾德反應」。阿爾德反應提供了製備萜烯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從而推動了萜烯化學的發展。阿爾德因此獲得了195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阿爾德反應不僅在實驗室中,而且在工業生產中都有廣泛應用。


Kurt Alder(1902-1958)


萜(tiē)烯是一類廣泛存在於植物體內的天然來源碳氫化合物,可從許多植物,特別是針葉樹得到。它是樹脂以及由樹脂而來的松節油的主要成分。根據近年來的研究,除了在植物中大量存在萜類化合物外,在海洋生物體內也提取出了大量的萜類化合物,這恰恰說明陸地生物與海洋生物的同源性。據統計,目前已知的萜類化合物的總數超過了22000種。很多萜類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是研究天然產物和開發新藥的重要來源。萜(tiē)烯,萜烯一般指通式為(C5H8)n的鏈狀或環狀烯烴類,是一系列化合物的總稱,其分子式為異戊二烯(C5H8)的整數倍。

異戊二烯

萜烯類化合物

針葉植物

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第一個重組DNA的生物化學家伯格
    化學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有何重大的化學發現,有哪些化學趣聞?金普化學之家與您分享。歡迎金粉兒來稿或提供相關資料。1926年6月30日,美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學家保羅·伯格(Paul Berg )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
  • 澳大利亞大洋路的16個亮點(上)
    大洋之路…在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都很有名,是地球上最好的公路旅行之一。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了那麼多海洋之旅的照片,感覺就像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樣。我們發現沒有任何東西能讓你做好面對現實的準備。沿著這些臺階往下走,到海灘上看近景。在這裡你可以體驗到海浪的力量和巖石的高度。你甚至可以摸到巖石,感覺到它們是多麼容易破碎。花點時間去觀察石灰巖堆底部周圍的海水撞擊,了解海洋的真正力量,以及它是如何不斷塑造我們的地球的。吉布森臺階小貼士:記住潮流。它很快就來了,所以不要在拐角處走得太遠,因為你可能會溼著往回走。
  • 史上最全最優有機反應機理總結
    反應機理是根據很多實驗事實總結後提出的,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能解釋很多實驗事實,並能預測反應的發生。如果發現新的實驗事實無法用原有的反應機理來解釋,就要提出新的反應機理。反應機理已成為有機結構理論的一部分。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6月25日——物理化學界的雙料大咖能斯特
    化學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有何重大的化學發現,有哪些化學趣聞?金普化學之家與您分享。歡迎金粉兒來稿或提供相關資料。1864年6月25日,卓越的物理學家、物理化學家和化學史家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出生於德國。他是現代物理化學的創建人之一。
  • 化學史上的今天 6月25日物理化學界的雙料大咖能斯特
    化學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有何重大的化學發現,有哪些化學趣聞?物理化學的創建人能斯特1864年6月25日,卓越的物理學家、物理化學家和化學史家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出生於德國。他是現代物理化學的創建人之一。能斯特也是熱力學第三定律創始人,能斯特燈(白熾燈的前身)的創造者。
  • 化學史上的今天 6月25日物理化學界的雙料大咖能斯特
    化學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有何重大的化學發現,有哪些化學趣聞?物理化學的創建人能斯特1864年6月25日,卓越的物理學家、物理化學家和化學史家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出生於德國。他是現代物理化學的創建人之一。能斯特也是熱力學第三定律創始人,能斯特燈(白熾燈的前身)的創造者。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2月8日——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摩西·岡伯格
    1866年2月8日,猶太裔美國化學家摩西·岡伯格出生於烏克蘭。岡伯格是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他於1900年發現第一個自由基。在嘗試製備更為立體擁擠的六苯乙烷的過程中,岡伯格發現了三苯甲基自由基,成為人類首次發現可以穩定存在的自由基,因為這樣他被認為是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從德國回國後,岡伯格繼續在密西根大學任教,1927年他升任化學系主任,直至1936年退休。1931年,岡伯格曾擔任美國化學學會主席。岡伯格成年後一直和他的妹妹索菲婭在安阿伯市居住,兩兄妹未曾結婚。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卡爾文循環
    化學歷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
  • 教學研究:新課標視域下化學史的科學本質教育功能研究
    從發現原電池的這一段化學史我們可以看到,化學知識的產生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實驗、觀察和推論的基礎上的。教師在講授化學反應與電能這章節時,可以藉助原電池的發現史使學生理解觀察和推理的區別與聯繫,理解科學知識的產生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但是僅僅通過觀察又往往是不夠的,還需要基於觀察的推論,觀察和推理都是產生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
  • BBC 紀錄片 ---- 化學史
    人們出於對大自然的無知與敬畏,也包含發現新事物新元素的熱情,於是提出了「燃素」這一個錯誤的概念,但是它在當時受到科學家們的追捧。它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只是一種由科學家們腦補出來的可燃燒的物質,而世界上一切可以燃燒的物品,都含有燃素。這麼看來,「燃素說」雖然不是真理,但也有一點道理呀。     下面就要有請一位重要人物登場了!這個人到底有多牛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同僚們對他的評價。
  • BBC紀錄片《化學史》,看看歷史上化學家們的腦洞有多大?
    化學史上一個知名物質出現了——燃素。當時人們出於對大自然的無知與敬畏,也包含發現新事物新元素的熱情,於是提出了「燃素」這一個錯誤的概念,但是它在當時受到科學家們的追捧。是不是被當時化學家的清奇腦迴路帶了節奏?下面這個例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燃素到底是個啥玩意。看了這個例子之後,大家是不是對燃素有了認識。
  • 化學史上十大可以被打在公屏上「名場面」
    在化學史上有許許多多精美絕倫的實驗,美國的化學與工程新知曾邀請眾多化學家和歷史學家共同票選出十大最美麗實驗,條列於下。於是這個「馬拉松」式漫長的實驗,成為化學史上著名的實驗。但是拉瓦錫發現,實驗結束時,鐘罩裡的空氣的體積,大約減少了五分之一。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燃燒是因為物質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了反應,而不是因為燃素的存在。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期,使化學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 從人類對化學相關定量研究的化學史中挖掘教學資源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化學史作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化學史資料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蘊藏著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真實地再現已有理論的發現或成果的研發過程,可以考查學生在真實的研究背景下的科學思維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BBC紀錄片《化學史》 三集全(視頻)
    磷的發現推動了一個製造業的誕生和飛速發展,那就是火柴製造業。化學家波義耳在一個實驗中發明了火柴的前驅體,後人把它製成了火柴。從此以後,人們獲取火的方式變得簡單而又快捷,工業發展如同車輪般不停歇地滾動向前。而誰能料到,這宏偉的一切背後,竟是由一位鍊金師搗鼓尿液開始的。那麼,火是由什麼產生的?化學史上一個知名物質出現了——燃素。
  • 嫦娥四號完成第22月晝工作,最新科學成果揭示月球內部物質結構
    科研人員利用全景相機環拍探測、紅外成像光譜儀定標探測、測月雷達行駛過程中同步探測等數據,取得多項科學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Astronomy國際期刊上。科學團隊對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