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正經遊戲,我是正經小弟。
十幾年前,父輩都會教導我們,一定要學好外語,以後才能走出國門奔向世界。當時都是當耳邊風,堂堂漢家子弟學什麼舶來文化,結果沒過多久就搭載著中外人民友誼的小船,駛進了電子遊戲的溫柔鄉,當面對日漸增多的國外遊戲時,才意識到外語知識的匱乏是多麼可悲。老一輩的教誨在那一刻顯得無比正確,於是,我們給看不懂的遊戲起了很多中文綽號……(文/17173_本座)
我們不能打一輩子星際,但可以做一輩子的朋友。——《星際爭霸》
原名:Zealot
中文譯名:狂徒
綽號:刀兵、叉子、叉叉兵
第一次玩《星際爭霸1》時,同學用堅定的眼神告訴我:「你就一直造這個刀兵就行了。」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只會玩狂徒,前期速出,中期屯兵,後期狂徒海,並掌握了狂徒憑藉兩把小刀在中低端局人擋殺人,蟲擋滅蟲的究極奧義,直到用這個套路把小夥伴和自己打吐之後,才開始接觸其它兵種。
原名:Dragoon
中文譯名:龍騎士
綽號:螃蟹、蜘蛛
玩膩狂徒海之後,接著開始玩龍騎海,由於龍騎士獨特的行動方式,不免讓人覺得像是螃蟹或蜘蛛在橫爬,數量一多,密集恐懼症便會上身。龍騎士的攻擊兼顧了地面與防空,在當時比較熱門的「Big game hunters」地圖上應用廣泛,讓我以為有了這樣的大殺器就可以為所欲為,常常一個A鍵就點過去了,然而事實證明這是用生命在碰瓷。
原名:Hydralisk
中文譯名:刺蛇
綽號:口水
剛開始玩蟲族的時候會對蠕動的活體生物造型感到各種噁心和不適,但每當看到刺蛇嘟著嘴猛撲過去,微微張開溼潤的小嘴,露出鮮滑水嫩的舌尖,瀰漫著口齒香瞬間衝擊對方的雙唇,不對,是不經意的吐對方一臉時,才能暢快地感受到蟲族強大的舔食力。對於刺蛇來說,沒有什麼是一口清痰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一片。
小時候的屁股,就是因為《街霸》被打腫的。——《街頭霸王》
原名:Chun-Li
中文譯名:春麗
綽號:竹蜻蜓、丁丁貓、中國妞、火腿
春麗作為格鬥遊戲中以色娛人的爆衣第一人,原本也是活色生香的存在,但因為玩的時候還小,只能潛意識地喜歡看她倒掛過來劈叉旋轉的大長腿,於是就聯想到哆啦A夢的竹蜻蜓,後來就習慣性的叫上了這個不太搭調的綽號。再後來慢慢長大,接觸到一些被父母禁止的圖畫書,春麗在我的印象中就變成了聖鬥士紫龍的未婚妻,嗯對,那是一個純真的年代。
原名:Ken Masters,Ryu
中文譯名:肯,隆
綽號:紅摸白摸、紅狗白狗、紅衣白衣
「啊摸更」,「啊摸流天」……小時候反正是這樣聽到衝擊波和升龍拳的配音,再加上辨識度極高的紅衣和白衣,也就「紅摸」「白摸」這樣稱呼上了。當時倒是對肯和隆的背景很感興趣,因為兩人造型和技能都相似,卻一個美國一個日本,可惜那時可供查詢的資料太少,熊孩子間甚至傳過美國是日本忍術的變異分身這樣的臆測。後來有了網絡才了解到原來他們是同門師兄,到街霸4還加入了他們的宗師級師傅剛拳,而BOSS級人物號稱「拳之極者」的豪鬼則是他們的師叔,後臺可謂硬得發黑。
原名:Zangief
中文譯名:桑吉爾夫
綽號:俄羅斯大坐、俄蠻、街霸老蘇、蘇聯大漢
最早喜歡玩桑吉爾夫,是因為他的旋轉打樁技能只用簡單地按兩個鍵就可以施放出來。後來慢慢學會摔跤界的69式——「俄羅斯大坐」,每次用桑吉爾夫把對方頭部夾於兩股之間,躍起坐下,一股濃濃的馬桶味就映入眼帘,所以印象深刻,也就有了這個綽號。然而在情竇初開的少年心中,最仰慕的確是那抓奶龍爪手,經常兩人一起開同一臺機器,選桑吉爾夫和春麗對決,然後傻笑著看著自製的色情動作片,那時想著要是紫龍在的話,應該會一口氣打出兩記廬山升龍霸秒了桑吉爾夫。
有一種對決,叫拳皇。——《拳皇》
原名:Benimaru Nikaido
中文譯名:二階堂紅丸
綽號:電王,雷電,二姐
二階堂紅丸是接觸拳皇時玩的第一個角色,因為技能帶電,看起來炫酷,玩起來帶感,所以稱為電王、雷電,有時候也順口諧音叫個二姐,硬生生把人家姓氏給玷汙了。當時《拳皇》算是把格鬥遊戲的打擊體驗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不過我屬於手殘被淘汰出局的男人,又沒心思去翻看攻略背招式,玩《拳皇》的主要目的也慢慢變成了看妹子。
原名:Mai Shiranui
中文譯名:不知火舞
綽號:波霸、大奶
不知火舞是《拳皇》中乃至格鬥遊戲屆人氣最高的妹子之一,憑藉其風騷走位的兩個球,以及高開叉的大長腿讓玩家浮想聯翩。每次操控不知火舞,都有促進荷爾蒙分泌,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的附加效果,即便是輸掉了,也感到身心愉悅並蕩漾著異樣的滿足感。後來只要是有COS不知火舞的,總會成為關注的焦點,性感的烙印太深,即便只是聽聽也覺得小腹真氣亂撞,一陣燥熱。
原名:Chizuru Kagura
中文譯名:神樂千鶴
綽號:千手,影子女
相對不知火舞的性感火辣,神樂千鶴則走的是端莊優雅的大姐頭路線,表現出對她的喜愛可以側面折射出我等不僅僅是追逐肉慾的膚淺之徒,也會被氣質所打動。她的影子拳很厲害。
投幣後聽到恐龍那聲吼叫,激動得打了個冷顫。——《恐龍快打》
原名:Mustapha、Jack、Hannah、Mess
中文譯名:穆斯塔法、傑克、漢娜、麥斯
綽號:小綠,小白,小紅,大紅
《恐龍快打》作為90年代題材類前沿遊戲很受大眾歡迎,不過由於不會看英文,只能靠衣服顏色來辨識人物,起的綽號也像是在叫寵物。不過就算知道了本名也不會那樣叫,假如在遊戲廳聽到這樣的對話:「傑克你先清小怪,穆斯塔法快吃血,漢娜打BOSS……」肯定會被人認為有病。
要是以前懂英文,我會以為選個了GAY!——《快打旋風1》
原名:Guy、Cody、Haggar
中文譯名:凱、科迪、哈格
綽號:紅娃、白娃、蠻娃或大娃、二娃、三娃
《快打旋風》也屬於早期的熱門街機遊戲,粗暴直白的綽號再次展現了當時教育制度下的小學生在為遊戲之崛起而努力掙扎的過程中淪為葫蘆娃的醉人畫面。再看看現在的小學生,嘴上飆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手上玩著完美漢化的遊戲,青春的氣息散發出新時代的光芒。這份壓迫感就猶如初戀女友送來的請帖,空氣漸漸凝結,只剩下「你已經老了」五個大字在夕陽的映襯下肆意搖曳。
曾經以為玩的是羅賓漢,結果是小飛俠。——《鐵鉤船長》
原名:Peterpan、Rufio、Ace、Pockets、Thunbtt、
中文譯名:彼得潘、盧菲奧、埃斯、布袋、特布特
綽號:小飛俠、雙刀、企鵝、娃娃、小胖
《鐵鉤船長》在當時的遊戲廳風靡一時,最早看到主角一身綠衣,就無腦地聯想到綠林好漢羅賓漢,然而遊戲是根據同名電影《小飛俠》改編,所以主角叫小飛俠倒也應景,就是後面幾個小夥伴就只能以形象來稱呼,蠢笨的綽號讓人一點都燃不起來,每次組隊大家都擠來擠去搶著選小飛俠玩,「嘿,我的小飛俠」,「不,是我的小飛俠」,那畫面就像情敵雙雙遭遇了愛人,都恨不得把愛人劈成兩半。
小弟有話說:兒時陪伴過我們的遊戲人物何其多,個人偏愛也各有不同,轉瞬間十餘年過去,無論你已經AFK又或是仍在堅持遊戲,曾經那些近乎真實的虛幻人物依然留在歷史的站臺,見證我們的童年、我們的友情、我們的快樂,似水流年的變遷。
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哪些被你改得連他的媽都不認識的遊戲角色名字?
【編輯:Zerat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