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來自歐空局的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內,捕捉到了一次快速射電暴的爆發,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快速射電暴都是找不到來源的,而這次卻來源確定,發出它的對象,是一顆磁星,它來自於銀河系之內,也是科學家們首次在銀河系內捕捉到來源已知的快速射電暴。
什麼是磁星?
磁星就是恆星的殘骸。我們都知道,當恆星走到生命的尾聲,根據自身質量的不同,恆星的最終演化目標也不同。
比方說大質量的恆星會變成黑洞,而中小質量的恆星,則會演化成中子星或者是黑洞。簡單來說,磁星就是中子星的一種。
雖然磁星的前身是一顆質量中等的恆星,不過,這顆恆星雖然質量不夠大,但是磁場卻是極強的,即使是已經死亡,仍然可以源源不斷的發射高能電磁輻射,以快速射電暴的形式被我們接收到。
通過資料顯示,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磁星,是在1992年,當時一名科學家通過觀測研究,認為這種不規則的X射線、soft gamma repeater(軟伽瑪射線復發源)等,可能都與磁星有關,此後多年,科學家們便一直對它進行研究。
這次發現的磁星是一顆名叫SGR 1935+2154的恆星殘骸,最早在今年4月份,科學家們第一次接收到它爆發的大量X射線,此後,就一直對它進行密切的關注。
一直到前段時間,科學家們發現,磁星SGR 1935+2154除了發射X射線之外,竟然還可以發射大量的射電波,這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磁星竟然也會發出快速射電暴。
什麼是快速射電暴?
什麼是快速射電暴呢?如果大家平時對天文類的資訊感興趣,或許會聽說過它的大名,不過其實一直到今天,快速射電暴對於科學家們來說,都是一個未知的領域,有關它的猜想也從未間斷。
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快速射電暴是在20世紀初,它們普遍來自於宇宙的遙遠深處,而且在這次於銀河系之內發現磁星發出的快速射電暴之前,所有捕捉到的快速射電暴,也都是來自於銀河系之外。
它們的特點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普遍持續時間都僅有幾毫秒,卻可以發射出相當於太陽一天輻射的能量,非常可怕和驚人。
多年來,科學家們也接收到很多重複的快速射電暴,比方說FRB121102,有人認為,這些重複的快速射電暴,或許是來自於宇宙深處的地外文明,他們是在茫茫宇宙中尋找和他們一樣的生命體,只不過因為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夠,所以一直都沒有破解其中的秘密。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講,科學家們認為,快速射電暴很可能是與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等有關,而且在目前所有的研究中,都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快速射電暴和地外文明有關。
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顯然,這次歐空局天文學家發現的磁星SGR 1935+2154,特別是它發出的快速射電暴,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無異於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科學家也表示,在發現磁星SGR 1935+2154之前,從未在銀河系之內探測到過來源已知的快速射電暴,當然,就連來源未知的快速射電暴,也不曾在銀河系中捕捉過,而磁星SGR 1935+2154的出現,則意味著,快速射電暴距離我們並沒有那麼遙遠。
同時,作為一顆屬於中子星範疇的磁星,磁星SGR 1935+2154的發現,也表示此前科學家們對於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中,有關中子星的猜想很可能是正確的,通過梳理磁星和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找到快速射電暴的起源,幫助揭開其中的謎團。
不過,因為磁星的能量極強,所以它們的壽命也非常短暫,科學家表示,磁星從誕生到活動停止,大約僅有1萬年左右的時間,所以,想要在宇宙中找到處於活躍期的磁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梳理出它和快速射電暴之間的關係也很困難。
截止到目前,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磁星數量不足10顆,在這次發現磁星SGR 1935+2154之前,去年4月,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和美國方面的合作科研團隊,在距離地球66光年之外的地方,也曾經發現過一顆磁星。
未來,科學家們將對這些已知的磁星展開重點觀測,希望可以在更多的磁星身上找到快速射電暴的身影,從而揭開更多的秘密,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7日文章《死亡恆星發出獨特混合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