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腦洞!成都探索腦科學從實驗室走進教室,老師根據不同孩子的腦區發育來設計課程

2021-01-13 成都優教




從國家到學校,減負已提了好十幾年了吧。怎麼減負,是減輕書包的重量?是減少作業的布置?是讓課程高效增值?

從來不可低估,成都去探索新事物的魄力與力度——為什麼不能在國家把「腦科學」發展作為重要戰略的時刻去探索,更科學的認識到每個孩子因為大腦構造不同,而有不同的學習接受度,再從源頭去幫孩子減負呢?

現在,或許還達不到真正的用腦科學去指導教學,但現在,成都已有20所學校作為「腦·育」實驗學校,走在了探索的路上。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科學就是一邊探索、一邊證明、一邊前行。

學生們已放假,教師們還在進行密集的學習與頭腦風暴。2020年1月14日,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舉行第5屆教育節,每一年,這所學校都是以教學研討的形式迎接新年。連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崔昌宏也對此「守正創新」做了點讚。

這一年,學校全體教師進行了基於腦科學的PBL——全學科整本書閱讀的探究。

專家、老師一同把在實驗室裡研究的大腦科學帶到學校,共同通過製造場景,深刻反思腦科學如何在教育一線運用。






人的大腦,就是一個小宇宙。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大腦奧秘與開發的探索,是主角們的終極探究夢。

而在生活中,中國的「腦科學計劃」作為重大科技項目被列入「十三五」規劃,「國家科技創新-2030」項目戰略部署、北京腦科學中心的成立……都說明了國家對於腦科學的重視。

最接近「大腦培育「的行業,就是教育。教育如何更加科學地能運用「科學」,讓塑造一個個大腦變得更高效與有針對性呢?這就是在東城根街小學舉辦的此次活動的初衷。

此次活動的主辦方,是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18年接觸到這個領域後,2019年成都市全面在20所中小學相繼展開的課程試點。東城根街小學把這一年多的師生試點與研究成果在這次教學節上做了一個全面的呈報,目的是讓專家與一線進行互動指導,為2020年,教育一線的腦科學探索與運用再指明方向。




「我們常說,教育者應該眼中有人,心中有愛。我們可以試想,如果老師們在設計一堂課程的時候,眼中看到的不是整齊劃一穿著校服的學生,而是一個個不同差異的大腦;如果心中裝著的不是一個整塊的課程,而是一個個可能被激發的每個孩子的「大腦區域分布」,那這堂課,一定會比之前更高效。」2018年,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羅清紅就是那個拍板要將腦科學引入成都教育的人。




方向上,按照大腦解剖的角度來說,大腦的左半腦、右半腦、額葉、頂葉、枕葉、顳葉等都有不同的作用。東城根街小學一直以來在做閱讀教學,成為成都市「腦·育試點學校」後,學校集全體之力,去探索閱讀與大腦分區等等的關係,深化校本課程的研究。

▲學校用閱讀項目推動深度學習,讓思維可「見」、可「建」可「鑑」



方法上,想要探尋科學,得使用科學工具。在近一年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和北京師範大學多位學者合作,通過專業的方法和孩子喜愛的遊戲對同學們進行包括「五力」在內的多維度測評,同時生成的數據僅供一線教學使用。

教師以此調整教學方式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測評結果與日常教學觀察吻合,「這與老師們靠教學經驗了解學生不同,能夠更科學和客觀的了解每一個孩子。」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斯佩裡教授的左右腦分工,網絡圖片





研究途徑中,學校以整本書的閱讀為選題,去貫穿腦科學與教育的結合。在教學節上,師生們共同用TED、戲劇、美術等等形式共同展現了《藍色海豚島》這本163頁85000字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在經過閱讀後,數學、語文、英文、美術等等學科的融合激發。

這些現場圖片,是學校在探索後用適宜於學生的形式進行展示:↓↓↓


▲閱讀後的多學科表達

▲科學等學科表達

▲語文學科表達

▲戲劇課程表達


通過向大家展示的兩節課,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觀摩的老師們現場感受到學生從接受信息到反饋指令,其大腦神經元始終處於強烈的有效聯結中,從而培育他們的閱讀腦。




腦科學常識被帶到教室

教授告知大腦可終身開發,不在一時



基於東城根街小學一年的研究,結合主題,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丁國盛與老師們進行了一天的深度互動。

看了東小以上的創設課程,他用老師們「聽得懂的話」,將在實驗室裡對腦科學的一些認識講述出來。例如,複雜的腦科學參與閱讀的機制,高效閱讀需要多種認知成分密切協同,兒童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閱讀障礙兒童應該怎麼對待等。

他在現場提出了很多教育小啟示,啟發教師們從教育角度去思考。教授還講到,大腦的開發是終身性的。故而結合認知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學,他鼓勵老師們要回到源頭去育人,去綜合的觀察與教育學生。

老師們也在丁教授的講解中受益:「大腦開發、育人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並非只是在學校裡,故而我們對於學生的眼光,也要用全人眼光。」




專家圓桌討論:

腦科學的一線探索,未來會與實驗室並行



「我們經常都在說給孩子減負,讓書包更輕了,是身體的減負;作業更有針對性了,是刪掉重複的工作;那如果未來我們真正能根據不同的孩子的特點,去刪繁就簡與各個激發,去擴散他的興趣與特長,而這種他的優勢可能是來源於他的大腦具有的先天優勢,那這,是不是真正的減負呢?」東城根街小學校長賴晗梅說。

現場,專家們在觀摩了教師一年的研究成果後,進行了圓桌討論。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羅清紅院長:

「教育應該儘量讓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思維可見。希望的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應明確科學可謂與不可為的邊界。記得多、記得快的是圖靈計算機,有溫度、有情感的是我們的精神空間。他也猜測,如果精神空間有承載,或許會是在六維空間裡,而我們的大腦與「卡-丘空間」一樣,不就是高度蜷縮的嗎?」


教科院曹璇主任:

這一年,成都教育先後做了4次種子教師培訓,請了很多專家交流,促使思考我們去了解大腦「黑箱」的運作到底有什麼規律與機制,怎麼作用於學生未來的有效學習、深度學習,幫助我們未來去強健體魄、溫暖心靈、完善人格。



成華區成華實驗小學張家明校長:

有幸成為腦育實驗學校中的一員,這一年我們在去嘗試。今天的活動也給我們一線教師以2020年如何去做的啟示。科學探索,我們作為育人者,有責任。

蒲公英教育智庫內涵發展研究院總經理胡明明:

建議學校可以更多元地探索PBL閱讀校本課程的模式,第一次層次是關注測評與興趣的關聯,第二層次是關注興趣與如何把這個項目做得更加深入(大意整理)。


腦科學最大的研究價值還是在於塑造大腦本身。學習的本質是建構人的大腦,教育的本質是完善人的生命。2020年,寄望腦科學的探索在成都更多學校、更多的範圍獲得進展。


相關焦點

  • 吳華:教育本質上是對大腦的塑造,每個教室都是一個腦科學實驗室
    吳華:教育本質上是對大腦的塑造,每個教室都是一個腦科學實驗室 作者:吳華 發布時間:
  • 【腦科學與教育】你可能誤會「熊孩子」了
    注意力問題有時還會跟其他障礙混淆,因為其本身會導致孩子各科成績不甚理想,老師和家長可能會誤認為孩子智力有問題。ADHD的孩子注意力方面會表現出如下問題:常難以集中注意力、走神、看起來沒有在聽、易分心,看起來不關心細節、粗心大意、做事沒有條理等等。不僅如此,ADHD的孩子還有多動的特點:坐立不安,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還在教室裡面走來走去,比較衝動,不能等待等等。
  • 「燒腦」課變身課程思政,設計場地「雲」調研,隔著屏幕開音樂會...
    在空中課堂探索課程思政,設計場地「雲」調研,隔著屏幕開音樂會……3月2日上午,同濟大學線上開課,856門課程開講本學期有5個平行班同時開課,覆蓋學院全部專業的大二本科生。作為一門教給學生如何提煉問題、構建模型並用數學方法進行求解的課程,《運籌學》的語言表達形式是數學符號、數學公式,學起來有點「燒腦」。
  • 科學實驗室用作教室,一張圓桌坐六名孩子,校長竟這樣回應……
    吳先生的孩子就讀於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四年級。在開學前兩天,他收到學校通知,說因為學位緊張,教室資源不足,學校將兩間科學實驗室改成教室,安排學生上課。而比起一般教室,這裡配備了空調、納米黑板、擴音器等設施。吳先生一聽,是由衷地為孩子高興。然而,等到吳先生和其他家長看到這兩間新改的教室時,他們坐不住了。
  • 課程教學的腦區定位
    課程教學的腦區定位是個複雜問題,它即與腦的結構和功能密切相關,又與學科內容和教學方式緊密相連,並涉及心學理學和腦科學的不同學派。
  • 走進英美STEM學校,看學生如何熱愛學習STEM課程?
    他們是怎麼上課的呢,看了下面的視頻,您可以大概了解美國學校老師是多麼重視,孩子們是如何喜愛了。STEM課程和科技活動在美國學校裡,非常熱門。很多美國學校都會舉辦「科技周」(Science Week)活動。每次參加他們的活動,都有一種腦洞大開的感覺。01美國STEM課怎麼上?
  • 腦洞大開的「神奇動物」,帶你開啟孩子的漢字思維
    阿秋老師帶著孩子們通過漢字思維走進這本千年奇書。 通過漢字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智慧。培養漢字思維,學習中國文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釋放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作力,腦洞大開的神奇動物帶你暢遊奇妙世界; ★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西王母長生的秘密、著名的不周山之戰、人魚、帶來旱災的怪蛇......引領孩子自主閱讀
  • 《腦大洞開》全民三問上線 大張偉腦洞大到不像話
    大張偉、張紹剛、王自健、楊迪、肖驍等口條界的腦洞笑咖齊聚答題開腦。節目上線以來,迅速在網絡上點燃一股「全民三問」搶答風潮,開腦洞已成時下最熱門話題。就像主持人張紹剛一直強調的,「這個答案只屬於大老師。」譬如在面對「維納斯向上帝祈求一雙手臂,因為___」這個問題,「大老師」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他需要」。同理,「如果孩子統治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會變成孩子的世界」...「大老師」謎一樣的腦洞回答讓網友忍不住大呼「大張偉有毒。」
  •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唱京歌、玩走馬燈 90後老師傳承傳統文化腦洞大開 2019-07-29 15:23: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探訪中國腦科學專家韋鈺老師
    2017年9月15日,北京眾邦策劃部拜訪了原教育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神經認知科學家韋鈺老師,為我們正在設計的科技館青少年腦科學工作室內容把脈
  • 「醫教整合」 AI智能兒保開啟腦科學新時代
    據悉,由教育部腦科學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重點實驗室、新世紀醫療集團聯合主辦,成都新世紀婦女兒童醫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國際部)、成都新世紀大悅城門診部、成都雲禧閣母嬰護理中心承辦的「AI智能兒保啟動儀式暨兒童優發展測評與促進學術交流會」於6月2日在蓉城開幕。
  • 堅信兒童可以更聰明,他們吹響了腦科學的口號
    中國市場對腦科學的理論和應用接受度較低,市場上也曾經有過一些盛行的謠言,如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想像,亦或孩子的大腦只被開發了10%等等。這些斷章取義的誤傳一方面體現了研究成果相對封閉,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家長對這一領域的關注。一些腦科學的玩家開始躍躍欲試,將一些研究成果推向市場,讓市場來檢驗這些理論的正確性,用新的方式解決老生常談的問題。
  • 大張偉「腦洞專列」上線 廣告人版《腦大洞開》刷屏朋友圈
    優酷《腦大洞開》   全網首檔急智問答脫口秀優酷《腦大洞開》如今已經播出過半「腦洞專列」的出現,為在生活工作中倍感壓力的受眾提供了最簡單、直接的換腦方法。   凡是看過《腦大洞開》的網友,都能拜服在大張偉不按套路出牌的神奇腦洞之下。比如一題「十二生肖實行淘汰制,第一個被淘汰的應該是?」,大老師則這樣回答:「第一個淘汰雞,因為(雞)機(氣)器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吃的話,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大張偉出乎意料地回答「廣州人表示:沒有任何變化」。
  • 《腦洞大開》全民科普風 帶你踏入奇妙科學世界
    首期節目中兩隊交鋒就精彩十足,最終經過三輪的PK,孩子們人小鬼大贏得本次比賽的勝利,大孩子們只好慘入「獸」口。  高博變身魔術師 燒腦競猜大小孩子齊中招  首期節目剛開始,主持人高博就帶領助手為觀眾朋友們獻上驚天魔術表演「製造巨形珍珠」,隨著燈光逐漸絢爛,主持人面前冒著水霧的圓盤裡一個巨型珍珠逐漸變大,這一奇觀引得現場嘉賓們連連驚呼。
  • 《腦大洞開》番外篇放送 腦洞王大鎖引滿堂喝彩
    網易娛樂8月10日報導 《腦大洞開獲得四次「腦洞王」的大鎖憑藉非同尋常的腦迴路,以一次次「神回復」再次驚呆眾人,滿boom奇蹟再次上演,網友紛紛點讚評論,「大鎖真的太強了。」大鎖神回復再獲贊  大張偉:他太強了《腦大洞開》自播出以來,各路明星素人在節目中大展腦力,一次次刷新人們對腦洞的認知。
  • 闢謠:右腦開發可以激發孩子創造力?家長來聽最新腦科學研究結果
    當我讀到這個結論的時候,不禁反思自己也被鋪天蓋地的右腦開發廣告給「洗了腦」,竟然會犯這麼簡單的錯誤。果然人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思考的,不能躺在原來的知識老底兒上睡覺。「無用」卻大有用的「大腦暗能量」既然右腦開發並不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那什麼才能夠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呢?
  • 走進全腦開發課程,揭開神秘面紗:孩子為什麼會「蒙眼識字」呢?
    經常聽到有人說「孩子怎麼可能會蒙眼識字呢?肯定是騙人的!!」「孩子在眼罩後面偷看」這些話語是不是特別耳熟?在全腦開發HSP高感訓練中,離不開「蒙眼識字」這個話題,那麼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孩子在眼罩後面偷看」,「蒙眼識字蒙人」記者們把這種事情曝光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 乾乾科創教育走進西安40多所小學 提供專業的科學探索課程
    課程內容包含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圖形化編程、實物邏輯編程和人工智慧編程。普及生活中的科學技術以及前沿尖端的技術應用。在實踐中,同學們既能接觸到聲、光、電、磁的模塊傳感器,又能和紙模教具結合製作科學場景,還能體驗到用不同方式的編程控制。
  • 帝族智慧機是什麼 開智機引領腦科學全腦開發
    帝族智慧機是什麼 開智機引領腦科學全腦開發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孩子的全腦開發,而全腦開發包括左腦和右腦的開發,以人腦為核心的整個身心功能的全面開發。目前國內學校的應試教育主要開發的是左腦的功能,對於右腦的開發卻非常少。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右腦輕鬆的到開發呢?
  • 《腦大洞開》番外篇驚喜放送腦洞王大鎖引滿堂喝彩
    《腦大洞開》本周驚喜上線番外篇,各路腦洞達人悉數亮相,大鎖和大張偉更率領各自隊伍展開了一場精彩對決。獲得四次「腦洞王」的大鎖憑藉非同尋常的腦迴路,以一次次「神回復」再次驚呆眾人,滿boom奇蹟再次上演,網友紛紛點讚評論,「大鎖真的太強了。」大鎖神回復再獲贊  大張偉:他太強了《腦大洞開》自播出以來,各路明星素人在節目中大展腦力,一次次刷新人們對腦洞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