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覺離開家鄉幾十年了。但每年清明節必須攜家眷回老家「做清明」,一是祭掃祖墓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愉悅身心,體會「天人合一」傳統理念,最後一個就是品嘗家鄉的美食一「艾葉米果」。
艾葉米果是民間地方小吃。廣泛流行於江西遂川、贛州、永新、瑞金,湖南炎陵以及浙江台州等地,每到清明節氣,當地百姓都會去田野,土埂還有河邊,丘陵一帶,採摘葉綠芽嫩的艾草洗淨晾乾,加適量食用鹼進行煮熟,然後配以梗米米漿或者糯米粉,反覆用人力和堅硬的木棍碾壓揉制外皮,有的做成長條狀,有的包餡後蒸製而成。常見形狀有餃子狀,三角狀,長條狀,圓餅狀等。有的還會做成艾葉饅頭,艾葉餃子,艾葉餈粑。按照傳統風俗習慣,我們瑞金人家家戶戶在淸明節期間,或家人團聚時,都會一起去製作這種「艾葉米果」,以示祭祖並有家庭和睦團圓之意。

「艾葉米果」蒸熟後,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口感滑嫩而不膩,軟中兼韌。是當地客家人很喜歡的一種小吃。對「艾葉米果」有很多種吃法:
一種是用老抽或生抽醬油,加辣椒粉,蔥花,大蒜包搗碎,也叫辣子鹽扁「米果」。
另外一種是「艾葉米果」皮,包上鮮筍、臘肉、香菇等餡,直接清蒸吃。
最後一種是做成饅頭蒸熟後吃,還有用「艾葉米果」皮包上新鮮豬肉,煮成「艾葉餃子」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紀錄片巜舌尖上的中國》專門介紹了炎陵客家艾葉米果。因為地大物博,各地地方美食太多,它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介紹,贛南客家人製作的「艾葉米果」就當做一個補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