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快手講育兒經 五招教你培養高情商寶寶

2020-12-09 站長之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快手最新資訊

 > 

正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快手講育兒經 五招教你培養高情商寶寶

「經歷了『史上最長寒假』,寶寶不想上學怎麼辦?」「我家孩子性格膽小內向,如何能幫他變得勇敢?」「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怎麼讓他集中注意力?」......直播間中,寶爸寶媽紛紛「訴苦」提問,希望得到專業指導,更好地了解孩子,陪伴他們成長。

4月2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ID:1822749334)在快手舉辦了一場直播,邀請育兒博士陳學鋒針對家長關心的兒童情緒、心理變化在成長中的關鍵作用等問題進行在線解答,為快手上的寶爸寶媽支招,幫助他們培養高情商寶寶。陳學鋒博士表示:「我們的心願只有一個,就是希望通過快手直播及日常推送,幫助到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和他們的家庭。「

儘管隔著屏幕,也抵擋不住老鐵們的熱情。無論是為人父母,還是幼兒教育者都積極留言互動。「講得太棒了!」「我這是第一次一邊看直播,一邊認真記筆記」」陳老師辛苦了,什麼時候有下一場呀?「老鐵們在留言中表達了對此次直播滿滿乾貨的認可。

五招培養高情商寶寶,直播間育兒有秘籍

陳學鋒博士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是兒童早期發展和教育領域的專家,對於如何教育「熊孩子」,有一套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在約70分鐘的直播中,陳博士與寶爸寶媽分享了「暖、說、演、做、嗨」育兒五招。

「哭泣其實是孩子在發出求救信號,就像大人長時間休假後不想上班一樣,孩子對於開學後關係的重新建立和環境的適應,也會感到焦慮。」在陳學鋒看來,小孩愛哭、粘人、容易生氣、注意力不夠集中等,都是孩子社會情感能力不強的表現。她強調,社會情感能力在孩子成長中很重要,能力強的孩子不僅情緒穩定、積極樂觀,也知道在壓力大時如何讓自己冷靜並釋放壓力。「只有擁有好的情緒,身體才會更健康,也更有利於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疫情期間,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增多,這對於親子關係的提升是不可多得的紅利期,但孩子長期居家,情緒容易波動,也讓許多家長感到頭疼。 「利用好與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機會,每天陪他們度過五個時刻,養成和孩子同頻共振的親子關係,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度過愉快的一天。「

「首先是暖時刻,說白了就是家長要給自己和孩子一段親密的私人時光。在暖時刻,我們可以陪孩子聊天甚至瘋玩,在他任性時,就允許他任性;撒嬌時,也不要制止他撒嬌。」只有允許孩子表現出不同狀態,才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

有的孩子任性愛撒嬌,也有的孩子內向膽小。直播中就有家長提問:「我家孩子膽小,經常說家裡有怪獸,我該怎麼幫助他呢?「針對這個問題,陳學鋒順勢講解了」說「時刻:「父母要引導孩子去談論他不舒服的情感,在孩子表現出負面的情緒時,先不要指責他。當他說有怪獸時,你應該耐心地問他怪獸長什麼樣,怪獸在幹什麼,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勇敢說出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了解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產生積極的情緒也十分關鍵。在「演」時刻中,陳老師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建議父母利用能帶來驚奇、移動或情緒興奮的玩具喚起孩子情感。「通過多次重複同一件事,引導孩子實時做出情感表達。」面對經常哭鬧的孩子,陳老師推薦父母使用小鏡子。「鏡子可以幫助孩子看到他們哭鬧時,在別人眼中的樣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導他們『演』出積極情緒,從而減少哭鬧。「

在孩子表達出情緒後,該如何面對呢?「讓孩子做家庭的小主人,強調他們所做的各種努力,並且及時表揚,這就是『做』時刻的要義。」只有孩子積極參與家庭事務,才會有掌控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快樂,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同時也是「嗨」時刻的宗旨。「只要你留心觀察,家裡任何的東西都可以變成孩子的玩具,而爸爸媽媽則是他們最好的玩伴。」陳老師建議父母可以利用任何一種能引發孩子快樂情緒的東西,結合到遊戲中去,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

直播最後,陳學鋒總結道:「成人的認真傾聽,能讓孩子盡情地表達。細心觀察和回應提出的情感需求,能讓他們放鬆心情的活動。藉助這些小技巧,就能培養出聰明健康快樂,擁有高情商的孩子。」

「暖說演做嗨,明天就安排起來」「以前也沒太關注孩子情緒,以為是孩子小不懂事,沒想到這裡有這麼多學問」「以後得認真對待孩子哭鬧的問題了」......老鐵們在這場直播收穫了不少乾貨,紛紛表示以後會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用更科學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借力快手短視頻+直播,只為每一個兒童的健康成長

除不定期直播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會在快手以短視頻等互動分享形式,讓更多老鐵關注到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

「這是哪呀?」「這是教育處,每個小朋友都要受到好的教育。」跟隨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鏡頭,老鐵們依次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負責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 ,這個來華四十多年的國際組織也完成了在快手的首次亮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要設立了教育處、兒童保護等部門,致力於幫助兒童和婦女,為其帶去希望與機遇。

此前,為緩解疫情期間無法出門鍛鍊的情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快手發起了「花式宅運會」活動,鼓勵更多人拍攝家庭運動視頻並參與互動,以養成運動習慣。慢生活原創敷衍運動?草草收場的頭頂倒立?宅在家中的你是如何鍛鍊的呢?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到活動中。為給大家進行專業知識分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邀請到四屆奧運會國家隊體能教練,以直播形式為老鐵講解常見的運動誤區和如何避免運動損傷。

陪伴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一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通過快手視頻,分享了育兒秘籍和簡單易操作的親子遊戲。比如教父母了解成人和孩子眼中世界的不同,亦或是鼓勵家長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用心陪伴孩子成長,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少家長在留言區感嘆道。

事實上,除了與家長探討兒童成長問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經常關注婦女兒童權利、兒童生存、兒童保護、清潔用水等社會議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通過快手分享了一位非洲母親由於潔淨水資源匱乏,不得不給她的孩子喝髒水的現實案例,以此來呼籲更多人保護和珍惜水資源。

據快手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9快手內容報告》顯示,快手日活在2020年初已突破3億。基於快手龐大的用戶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入駐快手,以短視頻+直播的形式科普兒童教育常識,能夠幫助更多父母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短視頻和直播降低了家長獲取育兒知識的門檻,並且藉助這一新型知識獲取渠道,家長們隨時隨地就能了解到專業且科學的育兒妙招。

據了解,此次直播只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攜快手共同關注兒童教育問題的開端,今後還會陸續有更多優質實用的直播和短視頻推出,快手也將以科技的力量持續助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元立體的優質乾貨。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太懂事≠情商高,培養高情商寶寶,應從3大維度提高兒童自我意識
    然而,在面對情商這個能力的時候,家長總是會有誤解,比方說認為乖乖聽話就等於情商高,每次自己寶寶順自己意思的時候就跟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情商高,然而這兩者並沒有直接聯繫。因此,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得過於聽話,就覺得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現,尤其是在生活當中孩子如果有這些表現,那麼家長要引起警惕了,因為這不是孩子高情商的跡象。哪些表現讓家長會錯意呢?
  • 3招提升孩子的情緒認知能力,培養高情商的娃
    結合我國兒童情商教育現狀和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情商的五個維度又被細化為9個方面,即:情緒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同理心、責任心、挫折抵抗能力、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並將之稱為「情商九項」。
  • 為家庭育兒提供支持服務 保障0~6歲嬰幼兒身心健康
    2020年3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中國兒童中心、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聯手推出了《早安寶貝》嬰幼兒家庭每日資源包(以下簡稱《早安寶貝》),圍繞家庭育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線上專家、教師和社區志願者的支持,藉助微信和其他新媒體平臺推送適用於疫情期間幼兒居家開展的親子遊戲、繪本閱讀等內容,並以家長微課堂、在線直播等形式為0~6歲嬰幼兒家庭和看護人、早期教育的從業者和社區志願者提供實用和適合於不同年齡的早期學習和回應性照料的知識和技能
  • 劉思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劉思宇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NPP中國伴侶動物網(IFAW ARC)志願者,國際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志願者,愛德基金會志願者,雲南大益愛心基金會志願者,國際青年成就(JA)中國部志願者,中國公益網會員、志願者,香港地球之友的會員,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熊貓護照持有者,是1級參與者。
  • 聰明孩子不是天生的,教你32招,成就超凡寶寶!
    原標題:聰明孩子不是天生的,教你32招,成就超凡寶寶! 考推理 你和寶寶準備一起吃早點了,但還沒有把早飯盒揭開,父母可讓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們今天早點吃什麼?」「你希望是牛奶還是豆漿?」這種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 2.
  • 父母常把這3句話掛嘴邊,更容易培養出情商高的娃,你說過幾句?
    像一些高情商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會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完成什麼,而是用鼓勵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成長,他們經常會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更優秀。第一句:寶貝,你認真努力的樣子,真棒!」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往往會更有幹勁,若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了自己的想法,那麼對孩子來說將會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這樣會更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更多有趣的想法被實現,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情商高,還會有自己的想法,絕對比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聽話寶寶」有出息的多。第三句:寶貝,我愛你!
  • 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表來長考察
    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表來長考察 2020-11-27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優秀的寶寶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告訴你答案
    01[玫瑰]慈愛的鼠媽媽培養出優秀的鼠寶寶這是我第一次讀完後,印象最深的一個實驗:幼鼠的舔舐實驗如果成年的母鼠有舔舐和撫摸幼鼠的習慣,那麼有這種體驗的幼鼠長大後往往比這種體驗較少的老鼠更勇敢、更兇悍,而且更善於適應環境。也就是說慈愛的鼠媽媽更能培養出優秀的鼠寶寶。研究人員發現,母鼠對幼鼠的舔舐和撫摸有助於平抑幼鼠體內釋放的壓力激素,抵消焦慮情緒。
  • 開學季,4類傳染病高發,7招為寶寶打造「黃金盔甲」!
    如何讓寶寶少生病?7招提升免疫力!斷奶、更換環境、季節變更會造成小朋友原有的免疫系統支持不夠,導致生病。1.按時接種疫苗當寶寶接種疫苗之後,免疫系統和疫苗就會對抗,此時寶寶的身體就會有輕微變化,下次再遇到類似病毒和病菌時就會輕而易舉的消滅。
  • 寶寶玩英語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推出「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課
    課程合作旨在藉助寶寶玩英語品牌在學齡前兒童家庭中的廣泛影響力,幫助孩子們從小了解動物、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向公眾傳播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課程自3月3日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 闢謠,在育兒的道路上,有10個傷害寶寶健康謠言,您中了幾招?
    自從寶寶出生以後,會各種書,看這種有關於科學育兒的書,有時候也會犯一些錯誤,這些您有中招嗎?第一招 寶寶拉綠色的便便是嚇著了?寶寶鼻梁的高低與否是與爸爸媽媽的遺傳有關,也是由遺傳決定的。如果總是捏寶寶的鼻梁,不僅不會使寶寶的鼻梁變高,還很可能會使寶寶的鼻子受傷,畢竟寶寶的鼻子鼻黏膜非常的脆弱,也很容易受傷。所以寶媽們千萬別聽信這樣的謠言,總是去捏寶寶的鼻梁啊。第三 招 螃蟹含有重金屬?
  • Dr.魏:天生會當爸媽的人,都用這種方法育兒
    Dr.魏在《最強大腦》擔任「科學判官」2011年、2016年,兩個寶寶的相繼降生,讓Dr.魏開始瘋狂接觸各種育兒方法,而他也意外地發現,市面上竟流傳著很多育兒偽科學,錯誤信息多到難以想像,也因此發起了愛貝睿的「未來腦計劃」。
  •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心理學規律」助力孩子更成功
    大多數家長認為只要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其實,真正的高情商常常表現在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上面。孩子情商的高低並不是天生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管理導師,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什麼是情商?「情商之父」戈爾曼認為:「擁有認知自身感受及他人感受的能力,從而促進個體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感,並且維繫與他人的良好關係。」
  • 《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腦科學知識育兒
    確實,父母們都想將孩子往「精英路上」培養,在孩子身上的投資也毫不吝嗇。市面上,關於家庭教育、早教機構、育兒書籍等教育類的產品不在少數。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產品適合孩子、上萬塊的課程,又值不值得呢?
  • 縱橫分析五個典型育兒案例
    有人說「三歲定終身」,事實上不盡然,因為三歲之前多半是生理需求,四歲以後心理需求才逐漸浮現,因此本刊特別匯總了最常見的五個寶寶教養問題,並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助爸爸媽媽們一臂之力,運用方法、加上耐心,培養一個聰明又乖巧的好寶寶。
  • 14個月萌娃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0-3歲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14個月萌娃會說60多個詞語了,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教0-4歲寶寶學說話一定要分階段掌握技巧。每個孩子發育不同,說話早晚也不同,說話要的孩子不一定更聰明,但說話早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好,會影響行為動作,也會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
  • 春天來了,教寶寶些應景的兒歌吧,好學又好記
    寶寶巴士兒歌11首,歌頌春天、歌頌美,傳遞生命的勃勃生機,春意盎然。1、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2、春天花開我在春天開,在等你來,聞聞花香,滿山的鮮花,是為誰而開。
  • 3種趣味圖書培養寶寶閱讀習慣
    兒童繪本是如今最受歡迎的嬰幼兒讀物,有鮮豔的顏色、豐富的場景和簡單的情節,沒有文字或只有一兩行字。翻開一本繪本,就像為寶寶打開了七彩世界的大門。目前市面上的兒童繪本多種多樣,小編在這裡介紹三種特別又有趣的圖書,為爸爸媽媽的選購提供建議。
  • 育兒奇葩說 寶寶擠眉弄眼可能有病?
    一些寶寶喜歡擠眉弄眼,而媽媽們總以為這是調皮做鬼臉,往往只是一笑而過。而近日就有網友表示,不要忽略寶寶擠眉弄眼的問題,因為這很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聽到這種說法,媽媽們也是嚇了一跳。那麼這擠眉弄眼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昨天在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就在不停的感嘆說她兒子的一些事,說從更出生的什麼都不知道到現在已經兩歲了,會認識簡單的顏色、畫畫、聽到歌曲也會不由自主的哼哼唧唧,有時候還跟著舞起來。她自己還生怕有什麼教的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