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在各個育兒過程中都有不同的期望,剛出生時會希望他白天醒、晚上睡,而且最好是一覺到天亮;一歲時希望他長牙、走路都不遲緩;兩歲時希望他不要太好動;三歲時希望他去幼兒園不要哭鬧,也不要太常感冒。有人說「三歲定終身」,事實上不盡然,因為三歲之前多半是生理需求,四歲以後心理需求才逐漸浮現,因此本刊特別匯總了最常見的五個寶寶教養問題,並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助爸爸媽媽們一臂之力,運用方法、加上耐心,培養一個聰明又乖巧的好寶寶。
檔案1:孩子驕縱、不聽話
小華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就被爸媽捧在手掌心,三歲大時每次媽媽帶他出門跟其它小朋友玩,他都會打別的小朋友,媽媽只好跟在後面不斷向別的媽媽道歉。媽媽講了不知道多少遍,要小華不可以沒有理由亂打別人,但小華就是不聽,在外面也完全不會收斂「家中小霸王」的習慣。當小華年紀再大一點,就更不聽話,媽媽一念他,他就頂嘴,有時甚至會怒罵爸爸媽媽,氣得爸媽想送他去住校,來個眼不見為淨,面對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呢?
專家的叮嚀:身教重於言教,不要提供太奢華的物質享受
對付驕縱、不聽話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對他太好,特別是無理取鬧時一定要制止。爸爸媽媽一定要立定原則,他要哭就任憑他哭,不可因為要求得一時安寧或者心疼哭鬧就放鬆原則。另外,孩子驕縱、不聽話可能跟教養方式不當或家裡太富裕有關,全家大小都把孩子當作是小皇帝,凡事都順著他的意思,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會完全以自己的意思為意思,不聽話、嬌縱。
事實上,孩子有很多時候都是要從「挫折」和「忍耐」中學習,才能慢慢成長的,因此對於驕縱、不聽話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利用以下幾個方式教育他:
1、身教重於言教:
很多媽媽自己也是很驕,有大小姐脾氣、不會體貼別人,因此教出來的孩子也是一樣驕縱、不聽話。如果爸爸媽媽的態度和觀念也是很驕縱的話,孩子點點滴滴的學習,久了就很難不驕縱。要孩子不驕縱、懂事聽話,其實還是要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提供一個好榜樣給孩子學習。
2、要讓孩子學會忍耐
用日常生活來訓練孩子忍耐,例如:孩子想要看首輪的電影,媽媽叫他忍耐,等著看二輪電影。想去西餐廳吃牛排,媽媽就在家煎牛排給他吃。這不是錢的問題,只是孩子必須從小學習節制和安排,而通過生活上小小的訓練,將使他們的韌性增強。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3、不要提供太奢華的物質享受
曾經看過一位地產公司老闆娘,家裡有兩個保姆,大人在打牌時,孩子就被保姆帶著去最高檔的大飯店吃中飯、晚飯,孩子看到長輩也不會問安,對很多事情都不耐煩,他把奢華享受視為理所當然,對同學的平凡生活感到不屑。
事實上,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沒什麼了不起,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是爸爸媽媽疼他、愛他,所以無保留的給他的,在未來他的人生仍然是要靠自己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平白得來。
4、不要把獨生子女寵上天
5歲的葳葳是家裡的獨生女,葳葳爸與葳崴媽都對這個唯一的女兒寵愛萬分。有一次,葳葳爸媽帶著葳葳去公園玩,到了中午葳葳除了要爸媽輪流餵她吃飯之外,還抱怨個不停。吃完飯在公園裡散步,不小心絆了一下的葳葳還罵爸爸為什麼沒扶好她,葳葳爸啥也沒說就任著她罵。會教出這樣驕縱的孩子其實有部分原因是爸爸媽媽太過寵愛造成的,像吃飯時如果葳葳不想吃,就不讓她吃,不用等著哄著就怕孩子餓著;在公園被絆倒而罵爸爸,爸爸或媽媽就應該要立即糾正她,告訴她:「爸爸並沒有義務扶你,是你自己不小心跌倒的,爸爸扶你牽著,你應該要感謝,怎麼可以再怒罵爸爸呢?」碰到這種狀況,爸爸媽媽都應該及時糾正孩子,以免養成她怒罵爸爸媽媽的習慣,大了就更難改正,到時候也只能怨自己。秘籍之獨生子女培養方略
檔案2:懶散、抗壓性低
丹丹也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媽媽就精心的照顧他,因為怕他吃餅乾灑了一地餅乾屑,所以媽媽都把餅乾剝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餵他,穿衣服、吹頭髮、買東西通通都由媽媽一手包辦。久而久之丹丹變得很懶散,上學之後自己生活的空間都很髒亂,無論書桌、書包、房間都懶得整理;等到出社會工作,從小被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的丹丹顯得抗壓性低,每一份工作經常做不超過一年,他抱怨爸爸媽媽、抱怨老闆、抱怨同事、怨天怨地,而自己卻只會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零食度過一天又一天。
專家的叮嚀:不要當他的貼身丫環,不要擋掉孩子的挫敗
1、不要再當他的貼身丫環了
面對懶散、抗壓性低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再為他做太多事,爸媽忍不住為他做好、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其實是害了他。為了疼愛孩子,媽媽們總是會忍不住幫他吹頭髮、拿好換洗衣物、將魚刺骨頭挑乾淨再給孩子吃等等,但長期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依賴爸爸媽媽,沒有人幫他就只會埋怨。因此想要讓孩子早日獨立、戒除懶散,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自己那雙忍不住的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事情。爸爸媽媽應該要了解,如果控制不了自己什麼事情都要幫孩子做,孩子就永遠學不會。孩子應明白50條行為規範
2、不要擋掉孩子的挫敗
除了不要當孩子的貼身丫環,幫他做好原本應該屬於孩子自己要做的事情,當爸爸媽媽的也不要經常擋掉孩子可能會受到的挫折。有些媽媽發現學校裡的某位老師不喜歡她的孩子,就用特權轉班或轉學,這樣做雖然完全保護了孩子,但是也讓孩子失去了學習面對挑戰、挫折的機會,「失敗為成功之母」人在逆境中的學到的東西往往比順境時多,如果爸爸媽媽擋掉了孩子的挫敗,其實是剝奪他重要的學習機會。從小在太過順利的環境中成長、抗壓性低,到了成年時,孩子就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與成本去學習面對挫折與沮喪。教育:不犯錯的孩子難長大
檔案3:沒有責任感、駝鳥心態
誠誠平常話不多,凡事都不跟媽媽商量,小小腦袋瓜只想到眼前的利益,例如:現在可以吃到零食、看到電視、打遊戲……,他很少體諒媽媽的辛勞,一碰到問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或躲在牆角,或用自己幼稚的方法把問題隱藏起來,所以媽媽經常會從誠誠的書包裡找到發黴的麵包,才知道誠誠又沒吃早餐;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裡,才知道誠誠嚴重的學習問題。面對這個悶不吭聲又常常以自己的方式躲避問題的孩子,媽媽常常擔心得晚上睡不著,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誠誠又會出現問題,更糟糕的是這些問題都還是別的老師、同學或者是媽媽自己發現,才知道事情已經很嚴重了。
專家的叮嚀:讓孩子分憂解勞,說出心裡話
幾乎所有孩子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個大人,為爸爸媽媽分憂解勞。所以爸媽可以嘗試著把部分工作難題或經濟安排說給他聽、跟孩子分享。不用擔心孩子是否聽得懂,只是憑藉這樣的方式讓爸爸媽媽與孩子之間建立起經驗分享的習慣,習慣養成後孩子跟爸爸媽媽便會無話不談,爸爸媽媽不必特別叫窮或叫苦,但可以把你憂心的事告訴他,讓他幫忙解決,即使他解決不了,也會比較貼心。沒有什麼比把孩子當大人、讓他來照顧你,更能培養責任感的。
利用更多的方式,培養一個聰明又乖巧的好寶寶。還想要了解更多,就來搜狐母嬰「育兒話題」社區與網友們來交流經驗吧……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社授權搜狐母嬰頻道使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編輯:幽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