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備受矚目的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建設迎來重大進展。11月21日,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建設啟動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辦,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力學所南方中心、沈自所智能院、中科院廣州分院、南海所、華南植物園等新建科研院所、遷建科研院所以及三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全面鋪開,標誌著明珠科學園進入全面建設的新階段。
據悉,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總投資約為132.24億元,規劃用地面積1802畝,總建築面積約為94.83萬平方米,計劃於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將有力推助南沙科學城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
明珠科學園一期啟動多個科研院所建設
自2019年5月中國科學院與廣州市籤署共建廣州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合作協議以來,明珠科學園建設得到有力有序推動。
作為南沙科學城核心區域,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面向深海、深空、深地,聚焦海洋、空天、信息等領域,將聚合、提升中科院在穗研究力量,推動中科院各類創新機構、高端創新平臺集聚,著力打造為國家原始創新資源的集聚地、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應用的人才高地及創新高地。
此次啟動建設的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包含三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力學所南方中心、沈自所智能院等新建科研院所,中科院廣州分院、南海所、華南植物園等遷建科研院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以及人才產權住房、市政基礎設施相關配套。一期項目總投資約為132.24億元,總建築面積約為94.83萬平方米,計劃於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並滿足中科院首批院所入駐要求。
記者同時獲悉,明珠科學園領導小組會議在此前的11月17日召開,已審議同意將粵港澳科學大數據研究院納入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清單進行建設。目前,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廣州市科技局、南沙區正在抓緊完善合作協議及建設方案,儘快推動項目的論證、籤約、建設等各項工作。
規劃打造「明珠科技鏈」串聯園區7個地塊
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對推進南沙科學城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據悉,南沙科學城規劃總面積約99平方公裡,按照「一體兩翼三支點」空間布局,著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廣州「1+4+4+N」戰略創新平臺體系主陣地。
其中,「一體」是即指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兩翼」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區(龍穴島片區)、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主體區(南沙灣片區),「三支點」即粵港澳創新發展深度合作示範區、新興戰略產業培育區和數字經濟轉型示範區。
根據規劃,明珠科學園選址位於南沙區珠江街東部、鳳凰大道東側、明珠灣大橋南北兩側、蕉門水道西側,總規劃選址面積4638畝,其中一期規劃用地面積為1802畝。
在規劃設計上,明珠科學園一期建設方案擬採用建築半圍合、花園景觀與交流中心相結合的主體規劃結構,打造各組團間便捷聯絡的園區環狀交通系統,通過「明珠科技鏈」串聯起園區內7個地塊。
為更好地促進學術交流和科技推廣,規劃設計將在每個園區中心打造一個開放共享的核心體,給各學者及公眾提供一個可交流、可展示、可探索的共享空間。大學地塊採用融合共生的設計理念,在設計中圖書館串起教學、科研、辦公等五大主體建築,賦予校園開放、連續以及多元化的空間秩序。
「量身定做」南沙科學城人才產權住房
記者從當天召開的南沙科學城建設座談會上獲悉,落地南沙的三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於今年9月如期開工建設,明珠科學園三個組團建設同步推進,人才產權住房建設紮實推進,一期市政基礎設施已全面啟動。
其中,國科大廣州學院(北部組團)正加快推進配建地塊出讓工作,計劃12月進場開展軟基處理施工。遷建科研院所(中部組團)完成地質勘察等相關工作,已於本月初進場先行開展軟基處理。新建科研院所(南部組團)計劃12月進場,同步進行項目地塊及周邊市政道路軟基處理,為後續工期銜接提供施工保障。
為南沙科學城科研人員「量身定做」的人才產權住房,也一併納入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啟動建設。
據了解,南沙區已完善《南沙科學城人才住房實施指導意見》,明確人才產權住房兩期選址,計劃年底前完成出讓。其中,南沙科學城人才產權住房一期項目選址位於南沙環市大道南,距離明珠科學園約6千米,用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人才產權住房計容建築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計劃於2024年6月交付使用。
明珠科學園一期部分項目規劃
1、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簡稱國科大廣州學院)
廣州學院定位為面向前沿科學和技術的研究型大學,屬於國科大的二級學院,將以培養高端人才為目標,發揮中國科學院科教融合優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從事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培養的同時,集聚國內外高端人才,開展前沿科技研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廣州學院一期規劃建築面積約23.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室、實驗室、圖書館、會堂、校行政辦公用房、專家科研用房、教師辦公用房、學生宿舍等。總投資約為21.58億元,計劃2023年8月具備開學條件,計劃2023年12月全部交付使用。
2、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方中心(簡稱力學所南方中心)
中科院力學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由廣州市、南沙區和中科院力學研究所三方共建,將以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鴻鵠專項)項目「臨近空間中高層科學探測平臺技術」等國家重大任務為切入點,聚焦空天領域相關基礎科學與關鍵技術核心問題,發展先進動力、寬域飛行、太空先進位造等關鍵技術,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空天科技領域研發機構。
該研究院設立的南方中心,定位於空天飛行科技領域的「思維大腦」和「設計中樞」,將圍繞空天飛行和空間自由進出,跨空域、寬速域飛行中的運載器、飛行器、發動機內流以及高速外流耦合變化作用機理,動態環境飛行特性及其調控等科學問題,開展空天自由進出的空天科技基礎研究、數位化空天飛行器協同設計技術及飛行全系統集成測試等研究,建設先導A項目必需的研-設-測基礎平臺設施。
南方中心一期規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關鍵總部大樓、關鍵效應測試樓、總裝總測廠房、空天飛演中心、分系統研發樓,總投資為4.2億元,計劃2022年7月交付使用。
3、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簡稱沈自所智能院)
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由廣州市、南沙區和中科院沈自所三方共同建設。該研究院面向我國深遠海領域重大戰略需求、結合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在智能無人系統的技術優勢,重點研製水下機器人技術實驗系統,開展面向深遠海的大型智能無人海洋裝備研究,形成大型無人海洋裝備研發與測試能力,將引領我國水下機器人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為國家新一代海洋裝備發展提供系統性技術支撐。
該研究院已於2019年7月底順利完成機構註冊,隨後獲評為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在明珠科學園一期規劃建築面積為0.9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為0.7億元,計劃2022年7月交付使用。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餘麗穎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