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2021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悄悄在科研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
知道科研圈的粉絲朋友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最新的SCI預測影響因子,為此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 。
看看你關注的雜誌影響因子有什麼變化?
SCI影響因子: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500種期刊在內的4700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即某期刊前兩年發(S, T)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U)的被引用總次數 X(前兩年總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S, T)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Y(前兩年總發文量)。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
公式為:IFU =(X(S,T) / Y(S,T))。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響因子的計算;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數:48 ;本刊2004年的發文量:187;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數:128 ;本刊2003年的發文量:154;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數總計:176 =(48+128);本刊2003-2004年的發文量總計:341 =(187+154);本刊2005年的影響因子為0.5161 = (176÷341)
來源:PaperRSS整理自E探索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