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 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2021-01-07 網易

  轉自比臣科研

  

  2020已經過去,這一年真是特別的一年,太難熬的,疫情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亂了套。 特別對於我們在北美和歐洲留學工作的同學們,一波高過一波的疫情,一刻都鬆懈不了。 好在疫苗出來了,希望2021年能恢復正常或部分恢復正常!

  作為一隻科研狗,不管疫情怎樣,文章還是要發的,文章是影響我們職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文章發的雜誌的分數的漲漲跌跌,時時牽動著我們的心,跟看股票似的,漲時歡喜跌時憂。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打開看看你投的SCI雜誌2019年影響因子漲了沒有」中對影響因子的背景介紹。

  怎麼計算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對科研人員重中之重的數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總數。

  

  即時影響因子與實際影響因子

  當前根據以上計算公式算出來的影響因子是即時影響因子,而不是實際影響因子。儘管目前已經快進入2021年度, 仍然有一些2020年度的引用還沒有顯示在資料庫中,所以即時影響因子一般是低於實際影響因子。

  對於預測出的分數處於界限狀態的雜誌,請各位還需自己小心謹慎,可得看好了,界限狀態的沒人能說的準。但如果某雜誌的及時影響因子是4.9, 2.9, 0.98這種邊緣情況,這樣的雜誌實際影響因子能破鏡進入下個境界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大。

  

  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搶先看看2020各個雜誌的影響因子吧。

  下面圖表中,第一列「排名」是該雜誌2019年影響因子的排名,第二列雜誌名,第三列為2019年影響因子,第四列是截至2020年12月25日,該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實際影響因子會比即時影響因子略微大一些。

  CNS, Lancet, NEJM主刊比較

  Nature, Science, Cell, 柳葉刀主刊,和新英格蘭的分數都變化不大,四平八穩,小幅震蕩。幾個雜誌的相對排名也基本沒有變化。

  

  Nature, Science, Cell子刊比較

  主刊分雖高 (認可度更高), 但實在太難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也就看看熱鬧。而這三個雜誌的子刊的分數和認可度都很高,並且跨度範圍大,從10分到40多分都有,更是關注的熱點。

  Nature雜誌就是霸道,不管什麼領域都要插一槓子,首先它的Review系列就天下無敵。儘管前幾年Cell也出了Trends系列的綜述系列,表現也不錯,但與Nature系列還是有差距。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今年會超過80分,一躍成為Nature系列裡的最高分,比主刊高出一大截。

  

  Review系列儘管分數高,不是大牛很難發的了,小牛努力還可以發發Nature子刊的research article。剛才說了,Nature子刊基本達到全覆蓋,各個領域都有,分數都超高,基本都是10分,20分以上的就有15個,Nature Communications只能算這個系列的低配。

  正是因為Nature系列的霸道,老牌的小領域的領頭羊雜誌都不敵Nature的雜誌。比如植物界的老大Plant Cell一直10分左右,而Nature plant有13分多。新出的Nature Metabolism 2019才開始出文章,目前即時影響因子已經有11.68,將會是Cell Metabolism的強勁的對手。不過Cell Metabolism的發展態勢也很好,去年21.567分,現在已經漲到23.62分。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ell Biology在突破20分之後,繼續高漲。曾經6-7分的Nature Protocols現在也是保持10分以上。Nature的各個雜誌不斷上漲的情況下,Nature Communications分數多年來一直非常穩定,保持在12分左右(估計是特意給我們預測影響因子時做標杆的吧,哈哈^_^)。2020年的Nature在熱門領域癌症方向出了Nature Cancer,相比將來分數肯定很精彩。

  跟Nature系列相比,Cell系列略遜一點,曾經Cell, Nature, Science簡稱CNS是因為Cell是三者中的老大,自從Nature領先後,再也回不到過去。Nature在主刊保持優勢的情況下,子刊繁茂,也勝於Cell系列。儘管神經領域的Neuron高達近15分,還是比Nature Neuroscience低一些。Development Cell因為身處不太熱門的發育領域,曾經17-18分,是發育領域的龍頭雜誌,現在只有10分左右。Cell Systems從之前的10分多跌出10分,而跟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齊名的Cell Report從來沒突破過10分。

  Science系列的雜誌比Nature,Cell系列雜誌數量少一些,分數跟Cell系列相近。除了Science Signaling 低於10分外,其他雜誌均是10分以上。Science Immunology將會漲到超過15分。

  Nature系列

  

  Cell系列

  

  Science系列

  

  Lancet, JAMA系列

  除了Nature,Cell, Science三大系列外,Lancet和JAMA是兩大臨床系列雜誌,分數也都很高,覆蓋多個領域,跟CNS系列類似,總體來說都比較穩定。

  Lancet系列

  

  JAMA系列

  

  PLOS, EMBO系列

  PLOS和EMBO系列曾經是很出名的兩大系列雜誌,有很多老牌雜誌,但是近年來隨著CNS系列雜誌的擴大,和其他雜誌的崛起,PLOS和EMBO系列雜誌的空間不斷受到擠壓。Plos Biology和Plos Medicine是Plos的旗艦雜誌,曾經Plos Biology有13分多,但近年來不斷下跌,2019年是7.076分,2020年將基本不變。Plos Medicine還保持在10分左右,2020年也大概10分的樣子。Plos的其他雜誌已經降低到5分左右。因為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每年出刊超過1萬篇,我們沒有計算出影響因子,望有經驗者提供指導,如果可以計算的話,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中分享給大家。

  EMBO雜誌的分數大概9分多,幾個雜誌的分數基本穩定,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20年應該會漲到10分。以前10分的雜誌很少,所以EMBO雜誌比較有影響力,而現在10分以上雜誌越來越多,它的名氣不如以前。

  PLOS系列

  

  EMBO系列

  

  各領域牛刊

  除了系列雜誌外,還有很多有名氣的期刊,有的只是單一的期刊,有的是系列期刊裡的旗艦期刊。Cancer Discovery 是AACR的旗艦期刊,2019年29.497,2020年將會突破30分。AACR下面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和Cancer Research的名氣也不小。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近年來在10分左右浮動,2020年會接近11分。

  Blood之前一直在10分左右,這幾年逐漸上升,現在基本穩定在15分以上。Blood的子刊Blood advance分數將會從4.9漲到6分左右。

  下面列表裡列出了多個不同領域的老牌雜誌,IF基本穩定,胃腸領域的三大牌Gut,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都不斷上漲,Gut已經很接近20分。JCI, JNCI, JEM分數基本穩定,小幅震蕩。JCO從之前對的10+分 一路高漲,去年是32分,今年基本不變。

  

  中國的雜誌2020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中國機構主辦對的雜誌分數一路走好,2020年更收穫的一年。說得到中國的雜誌,不得不提一下,中科院生化細胞主辦的雜誌Cell Research去年超過20分,2020年將超過22分,進一步穩定了20+分的地位。Cell Research曾經是上海生命科學院學生保底畢業的雜誌,從3分多在2008年漲到8分多後,一路高歌猛進,突破10分,20分大關。給其他國產雜誌帶來了榜樣作用。曾經的保底雜誌如今高攀不起。別說Cell Research,它的姊妹刊Cell Discovery今年將一躍從6.255到近10分,馬上也要高攀不起了。

  說到Cell Research,很容易想到中科院生化細胞主辦的另一個雜誌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JMCB第一次出影響因子是13分多,後來一路下滑,2019年降到4分,2020年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超過5分。

  中科院藥物所主辦的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可能在2020年也要突破10分的關口。中山大學主辦的Cancer Communications將會到9分多,從原來的3分左右快速上漲到9分多,也是非常厲害。

  四川大學主辦的兩個雜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Bone Research分數也都將繼續超過10分,有一定的上升。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更是會首次突破15分。

  在這裡對我們之前預測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影響因子做一個更正,雖然我們之前在文章中已經更正,但是文章標題改動不了。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年分數略微有下降,會接近15分。

  

  新起之秀

  近年來出現了不少上漲迅速的雜誌,上面說了中國機構主辦的雜誌有不少表現不錯的。有一些像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Nucleic Acid Research 等之前在8分左右的,領域內名聲不錯的,更進一步突破10分的。還有一些雜誌本來分數很一般,現在已經IF很刺激神經了。比如Journal of Hepatology之前4,5分,2019年已經突破20分了,2020年分數變化不大,已經超過了胃腸領域的三大名牌Gut,Gastroenterology和Hepatology。

  Molecular Cancer更是離譜,之前一直在3-5分徘徊,2019年超過15分,2020年妥妥的超過20分,直逼25分,作為BMC系列雜誌,已經遠遠超過以前BMC的旗艦雜誌BMC Biology和BMC Medicine。BMC系列的Genome Biology也超過10分多年了。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多年前也是4分左右,後來漲到超過10分,已經穩定在10分以上。Autophagy也是類似的經歷。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可能在2020年首次達到10分。

  Theranostics這個開始被某些學校列成不受歡迎的雜誌,2020年將超過10分。

  

  老牌雜誌分數不振

  前面體提到了,發育領域的雜誌分數一路走低。很多老牌雜誌分數降到10分以下。Genes & Development 和 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 Cell 並為發育領域三大雜誌,Genes & Development已經是10分以下,明年略有上漲。Journal of Cell Biology, Current Biology和Plos Biology也是類似的情況。

  Elife的曾經出發點很高,影響力也挺大,但分數一直不太好。Journal of Immunology是免疫領域裡比較收認可的雜誌,分數沒有超過5分。MCB,MBC跟JBC一樣,本來都是機制研究的很受認可的雜誌,現在分數一路走低,都在3-4分左右。Cell Cycle也從5分跌下來後就一直起不來了。

  

  其他受歡迎的雜誌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雜誌, 還有一些很受歡迎的雜誌,有大量投稿。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都會突破5分。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也會突破5分,不過聽說這個雜誌曾經幾進幾出SCI。Cancers, Aging-Us, Medicine 變化不大。

  我列了個Open Medicine,雖然中國人投稿比例也很高,我猜不少人沒聽過,因為我是這個雜誌的editor,所以好奇的算了算,之前才0點幾,前年超過1分,2020年會很接近2分。

  Frontier系列出了各個方向的雜誌,各個雜誌分數2020年都有上漲。Frontiers In Oncology將首次突破5分,還有多個雜誌現在影響因子為4.8左右的,應該也會達到5分。

  

  Frontier系列

  

  漲幅排名

  今年我們順便算了下漲跌幅度變化。前面提到了實際影響因子會略高於即時影響因子。這個幅度的百分比是以即時影響因子與2019年IF比較的。我列了幾個在這個,整個列表可以在比臣科研公眾號中回復「預測」或「IF預測」下載,如果有問題,可以聯繫小編微信。

  漲幅的變化要結合實際影響因子的的,比如排名第一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漲了2倍,但還沒突破1分,沒有意義。但對大多數雜誌來說,這個還是很重要的。Cancer Communications從5.637漲到9,Molecular Cancer從15漲到24,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在292.278的基礎數值上,還漲了43.8%,躍過300的線,直接超過400分。

  

  全部393本雜誌的分數列表

  除了上面的特殊介紹,所有393本雜誌的影響因子的全列表如下。如果想下載Excel表,在裡面直接搜索你感興趣的雜誌是否在列表裡,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預測」或「IF預測」下載,如果有問題,可以聯繫小編微信。

  

  小編微信:1278317307

  【往期推薦

  如沐風科研維修站 (Rumfer)公眾號:由浙江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以及福安藥業和浙江省疾控中心的碩博士組成,主要發布藥物研發、生產及註冊,科研實驗及前沿諮訊等相關信息。歡迎廣大朋友老師關注我們,您的分享和關注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相關焦點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最近,一份2021年SCI影響影子預測名單悄悄在科研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
  • 2018 護理 SCI 雜誌影響因子預測大盤點
    距離今年 SCI 雜誌影響因子發布還剩兩個月,2017 年所有的文章已經全部被 SCI 資料庫收錄。
  • 科研資訊丨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最近,一份2021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悄悄在科研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
    文章發的雜誌的分數的漲漲跌跌,時時牽動著我們的心,跟看股票似的,漲時歡喜跌時憂。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E探索醫學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
  • SCI影響因子即將出爐 | 2019年最新最全的影響因子預測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8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335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2018消化領域SCI雜誌影響因子大預測
    雖然6月份才公布各大SCI期刊雜誌的最新影響因子,但我們可以提前進行計算,早一步知曉最新動態。因此我專門為各位消化科醫生整理了消化領域79本SCI期刊雜誌的影響因子預測版本。隸屬於英國BMJ系列的《GUT》雜誌出現影響因子的下滑,對比BMJ近年不夠理想的走勢,並不意外。《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雜誌主要發綜述文章,這也是成了優勢之一。上述兩個雜誌也都是由各種高質量文章組成,對文章的要求非常高,也從不缺好的稿件來源。國人想在上面發SCI文章並不容易。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即時IF)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影響因子的文章中對影響因子的背景介紹。
  • 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悄悄在學術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近400本5分以上的及時影響因子,以及多本受歡迎且低於5分的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整體說來,很多老牌雜誌「成績不理想」,可喜之處是很多「新起之秀」異軍突起,表現不錯!
  • 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Plant,10.670(估計首次突破10分這個檔);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4.576;Protein & Cell,6.823;【5】對於這281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129996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28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達到了7873;
  • 最新 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首次破40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
    來源丨iNature 2020年的影響因子即將出爐,按往年的公布情況,影響因子將於6月中下旬公布。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
  • 2020年大氣科學SCI影響因子預測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引文信息目前已經收錄在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利用目前的數據能很大程度上提前估算半年後發布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數據採集時間為2021.1.26),供參考——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 (值得收藏)
    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首次破40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20年的影響因子即將出爐,按往年的公布情況,影響因子將於6月中下旬公布。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
  • 2019影響因子預測,看看你投的SCI雜誌漲了多少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19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會公布,根據以往的公布時間,大約是6月份就會公布影響因子。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2018 醫學類SCI雜誌影響因子搶先預測,還不趕快關注下
    小編這兩天心血來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為大家高精度地預測了2018醫學類SCI雜誌的影響因子。普外消化領域的雜誌,也是較普遍地穩定上漲,以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