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消化領域SCI雜誌影響因子大預測

2020-12-06 醫脈通

作者:小A

本文由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雖然6月份才公布各大SCI期刊雜誌的最新影響因子,但我們可以提前進行計算,早一步知曉最新動態。因此我專門為各位消化科醫生整理了消化領域79本SCI期刊雜誌的影響因子預測版本。



首先看看JCR一區雜誌,消化領域最牛的美國胃腸道疾病協會雜誌《GASTROENTEROLOGY》依然穩居第一,領先第二名好幾分。能發在《GASTROENTEROLOGY》雜誌上的文章,必須都是經典的好文章,都很有希望向四大醫學期刊(新英格蘭NEJM、柳葉刀LANCET、美國醫學雜誌JAMA、英國醫學雜誌BMJ)進軍。



第二名很可能由原來的《GUT》變為《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隸屬於英國BMJ系列的《GUT》雜誌出現影響因子的下滑,對比BMJ近年不夠理想的走勢,並不意外。《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雜誌主要發綜述文章,這也是成了優勢之一。


上述兩個雜誌也都是由各種高質量文章組成,對文章的要求非常高,也從不缺好的稿件來源。國人想在上面發SCI文章並不容易。


預測消化領域10分以上的雜誌,會由原來的5個變成日後的6個,新晉《Liver Cancer》。除了二三名對換順序外,其他順序沒有明顯變化。


5分以上的雜誌依然為14本,《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即將新晉5分殿堂。而《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很可能跌破5分。



消化領域JCR二區雜誌的影響因子大致在2.5-4分之間。有的雜誌的影響因子有較大幅度升高,比如專門約稿綜述文章的《Clinics in Liver Disease》,有不少大牛的文章;而有的則有較大幅度的降低,比如《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但影響因子的整體走勢沒有很大變化。



從計算結果來看,消化領域3分以上的SCI雜誌數量並沒有明顯變化,可能會由原來的35本,增加為36本,三下四上。其中,《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HPB》很可能會跌破3分,而《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HEPATOLOGY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則很可能會突破3分界線。這對於即將畢業的許多消化領域博士碩士研究生來說,都是比較看重的。



再來看看JCR三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國產雜誌《Endoscopic Ultrasound》,上面的國人文章還是比較多,以中國醫科大學為主,在10%以上。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的大幅度上漲,與其編輯、審稿人的認真負責密不可分。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JCR四區消化領域雜誌,分數參差不齊,變化百分比較大。


國產的SCI雜誌《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和《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依然有待突破2分,向3分衝擊。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下降幅度過大,從1.8降到0.8,這可能和國人發文量過多有關,國人發文量的佔比達30%以上,這也說明國人投該雜誌比較容易中,文章質量不高時可以考慮。


以上數據均參照WEB OF SCIENCE官方數據計算所得,僅供參考。


希望對各位準備投遞SCI期刊雜誌的消化領域醫生有所幫助,有所參考。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2018 醫學類SCI雜誌影響因子搶先預測,還不趕快關注下
    小編這兩天心血來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為大家高精度地預測了2018醫學類SCI雜誌的影響因子。普外消化領域的雜誌,也是較普遍地穩定上漲,以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最為明顯。
  • 2018 護理 SCI 雜誌影響因子預測大盤點
    距離今年 SCI 雜誌影響因子發布還剩兩個月,2017 年所有的文章已經全部被 SCI 資料庫收錄。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預測: 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2019影響因子預測,看看你投的SCI雜誌漲了多少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
    作為一隻科研狗,不管疫情怎樣,文章還是要發的,文章是影響我們職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文章發的雜誌的分數的漲漲跌跌,時時牽動著我們的心,跟看股票似的,漲時歡喜跌時憂。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E探索醫學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即時IF)
    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Article和Review文章的總數。
  • 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Plant,10.670(估計首次突破10分這個檔);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4.576;Protein & Cell,6.823;【5】對於這281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129996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28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達到了7873;
  • 2018 醫學類SCI期刊影響因子實時預測(下)
    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SCI雜誌辦刊水平的高低,而醫生發表SCI論文的影響因子,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醫生科研水平的高低。繼預測了腫瘤、普外消化、心血管、神經病學、呼吸、婦產、骨科、麻醉等學科SCI雜誌的影響因子後(點擊此處可看),小夥伴們在後臺不斷留言要求多預測一些學科,為考慮到更多學科的同道,小編又專門預測了泌尿腎內、神經科學、兒科、影像、口腔、眼科、精神病學、血液等學科,並且還把之前數據錯誤的呼吸科修正了下。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SCI影響因子即將出爐 | 2019年最新最全的影響因子預測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8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335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19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會公布,根據以往的公布時間,大約是6月份就會公布影響因子。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
    來源丨iNature 2020年的影響因子即將出爐,按往年的公布情況,影響因子將於6月中下旬公布。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
  • 最新 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首次破40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NC及PNAS發文最多,值得收藏)
    現在,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9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281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
  • 宏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物生態領域雜誌簡介及最新影響因子
    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又發布了,各種影響因子匯總的文章瞬間刷爆了朋友圈。作為本領域的專業公眾號,一直想找介紹系統介紹一下本領域的雜誌,藉此機會,來簡介一下本領域的雜誌、影響因子和分區,為同行閱讀文獻的選擇、雜誌投稿、畢業升職加薪助力。2018我要實現自己一個小目標,許願吧!!!
  • 2018年頂級期刊SCI影響因子公布(生物類)
    三大著名的期刊Nature,Science,Cell今年的影響因子則分別為:43.070,41.037,36.216,其中Cell雜誌影響因子漸漸回升
  •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一般來說學術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影響因子通常越高,也就是說雜誌被關注的越多impact factor 就越高,醫學類好多雜誌如《新英格蘭雜誌》、《柳葉刀》等因為看的人比較多,影響因子有些是很高的,尤其是綜述類雜誌。但是,問題也不是絕對的。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 (值得收藏)
    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首次破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