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大量新技術不斷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虛擬與現實的結合不知不覺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場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悄然來臨,以智能化為目標的製造業正蓬勃發展。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將智能製造作為重點戰略推出,進而重塑製造業。
強勁的德國工業製造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實體經濟之巨大使其在2011年就擺脫了由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奔潰。
工匠精神的德國製造從不輕視製造業並大規模實現其產業自動化,提高產品效率的同時使德國製造以上乘質量聞名全球。隨著網際網路的急速發展以及工業自動化極致生長,德國預見:將製造業與網際網路結合將會成就史無前例的製造業大爆發,即智能製造。
同時提出了「工業4.0」戰略,主要是通過充分利用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智慧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技術作為迎接新工業革命的切入點。
智慧機器人是一種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於一體的智能裝備,一般由控制系統、執行器和傳感器三部分組成。
美國工業機器人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於受到技術水平、大幅增加的失業率、通貨膨脹等問題的影響,加之急速發展的日本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擠壓,其機器人發展一直處在低迷狀況。結合美國信息技術水平非常發達而製造業卻不竟如人意的局面,2009年美國制訂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並於2011年推行「先進位造夥伴計劃」,2012年推行「美國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
同樣,製造業的成長與機器人密不可分,為此美國在發展工業機器人方面全力以赴,斥資 28 億美元開發移動網際網路第三代智慧機器人;網際網路代表谷歌公司也在機器人發展中投入大量人力財力。
2008-2013 年期間,美國機器人的銷量平均每年增速12%,僅2013年,美國的機器人裝機量到達了快要24萬個,同比增長6%。
「機器人大國」日本也抓住製造業智慧化趨向,將機器人發展推向極致,提出了「創新25計劃」,並於2014年《新經濟增長戰略》中把機器人產業作為本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潛心研究人工智慧產業,加快建設無人化工廠。
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韓國,於2012年10月發布「機器人未來戰略展望2022」,計劃將國有機器人打向海外市場。
在各國各項計劃的推中當中,工業機器人以及服務型機器人將在工業生產製造、農業生產增值加工與服務產業結構完善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時上述幾個工業強國依然在不遺餘力地挖掘機器人所帶來的產業紅利及經濟利潤。
這樣的大環境中機器人成長前景十分樂觀。
面對國際發達國家製造業及機器人市場的崛起,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及勢頭也不甘落後,下期,筆者將繼續解讀我國機器人領域的未來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