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狀態——從知識到技術應用

2020-12-06 滄海ChemEng

我們知道,水加熱後會變成蒸氣,但這是在空曠環境下,如果是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加熱呢?此時,加熱密閉容器,容器中的水會蒸發,這會增加容器內的壓力,而壓力越大,水的沸點就越高。

1869年,英國物理學家安德魯斯嘗試加熱密閉容器中的液態二氧化碳,結果他發現,在31℃附近時,容器內的液態二氧化碳和氣態二氧化碳差別完全消失了,它變成了我們現在說的「超臨界流體」。

P-T圖(來源:百度百科)

超臨界流體沒有氣相和液相的分界線,它既具有氣體的性質,可以很容易地壓縮或膨脹,又像液體一樣,具有較大的密度,但它的黏度比液體小,有較好的流動性和熱傳導性能,在臨界點附近流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對溫度和壓力的變化極其敏感,在不改變化學組成的條件下,即可通過壓力調節流體的性質。這個狀態對於一般人而言會覺得很神奇,也有研究者把物質的狀態分為四種:氣態、液態、固態、超臨界狀態(當然一般我們所說的物質第四態是等離子態)。

也因為它這些神奇的性質,讓超臨界技術在很多領域得到研究發展和應用。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是超臨界萃取和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

超臨界萃取技術

超臨界萃取就是在超臨界狀態下,將超臨界流體與待分離的物質接觸,使其有選擇性地把極性大小、沸點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來。然後藉助減壓、升溫的方法使超臨界流體變成普通氣體,被萃取物質則完全或基本析出,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

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簡單流程

常見的超臨界萃取劑為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在醫藥食品工業目前應用已經較為普遍,尤其是在中藥、植物萃取等方面,例如黃酮類物質、萜類物質,脂類等物質的提純。因為它相比於其他分離過程,具備很多優勢,比如操作溫度低,這樣對於熱敏性物質(活性成分或者藥物等)的分離具有很大的優勢;其次還有萃取劑(比如二氧化碳)無毒無害,對人體和環境沒有什麼影響。目前的不足就是對設備要求較高,前期投資也較大。

超臨界發電技術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則是為了提高燃煤發電機組發電效率而發展起來的。從鍋爐出來的蒸汽初參數對整個發電效率有著直接影響。根據朗肯循環原理,蒸汽參數越高,熱力循環的效率就越高。這樣發相同的電,消耗的燃煤就越少。

朗肯(Rankine)循環

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就授予了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承接,聯合有關設計、製造、應用單位共同研發和應用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雖然我國超臨界發電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但是目前我國已經投運超臨界發電機組超160臺,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能耗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此外,我國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機組數量及容量均居世界領先地位,且技術全部自主。

超臨界機組參數與效率的關係

當然,超臨界相關的技術應用現在也是越來越多,近日,上海市科技獎勵大會,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趙玲教授領銜的「高性能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綠色製備過程的優化和強化」斬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而其中關鍵技術就是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聚合物技術。

此外,流體的超臨界狀態其實還和我們進行Aspen Plus流程模擬時選擇亨利組分相關,具體有什麼內在聯繫呢?我們(化工設計Club)近期將會進行解答。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超臨界乾燥裝置技術應用
    在超臨界條件下,保持適當時間,由於流體具有極好的滲透性、較低的粘度和高的質量傳遞速率,在無表面張力的情況下,貧水流體和富水流體相容為C2H5OH-H2O(以C2H5OH為介質)二元均質流體,這樣凝膠中的水轉移到流體中去,其後在不改變流體狀態的等溫條件下,緩緩釋放流體,最終得到不發生聚集的凝膠粒子,即保持原有結構狀態的ZrO2氣凝膠超細粉  [13]。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為了加快反應速度、減少反應時間、降低反應溫度,使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優勢更加明顯,許多研究者正在嘗試將催化劑引入超臨界水氧化工藝過程中。所謂超臨界,是指流體物質的一種特殊狀態。當把處於汽液平衡的流體升溫升壓時,熱膨脹引起液體密度減小,而壓力的升高又使汽液兩相的相界面消失,成為均相體系,這就是臨界點。當流體的溫度、壓力分別高於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時就稱為處於超臨界狀態。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2.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原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是美國學者Modell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當水處在22.1MPa和374℃以上時,即呈現超臨界狀態,物理性能發生激烈變化,關鍵時刻氫鍵消失,水變得類似於中等極性的溶劑,在超臨界水中有機汙染物和氣體完全溶解,消除了傳質阻力,當一定量的氧加入到有機汙染水中
  • 超臨界萃取實驗裝置的正常運行狀態
    超臨界萃取實驗裝置的正常運行狀態 ,「12vugqc」   超臨界萃取實驗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萃取實驗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去除咖啡因的綠色技術——超臨界萃取
    早在1822年,有位法國學者發現了物質存在「超臨界現象」。1879年,有科學家發現了超臨界流體卓越的溶解性能,預測它可以作為優秀的溶劑用於工業生產中。不過,直到1962年,超臨界萃取的概念才終於變成了技術,成功應用於「咖啡脫因」。我們知道,各種物質都有氣、液、固三種狀態。在適當的溫度和壓力下,這三種狀態可以互相轉化。
  • 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及其發展前景
    1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的特點:超臨界流體技術近三十年來在國際上得到迅猛發展,內容涉及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色譜、超臨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超臨界流體細胞破碎技術、超臨界流體結晶技術等。超臨界流體萃取(Supercriticalfluid,SCF)技術就是以超臨界狀態(壓力和溫度均在臨界值以上)的流體為溶媒,對萃取物中的目標組分進行提取分離的過程。
  • 超臨界二氧化碳印染技術獲突破
    超臨界二氧化碳印染技術獲突破 73次閱讀 作者:武炳明   來源:中國化工報
  • 染色加工之革命——超臨界流體技術
    染色加工之革命——超臨界流體技術 發表時間:2005/5/18
  • 國產化總線技術在超臨界火電機組的應用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邯鄲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新建投運兩臺350MW超臨界機組,在主機和全廠輔控成功推廣使用了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基於Profibus協議的現場總線技術。現場總線技術作為一種開放式控制技術,其交互性、互換性、可集成性較高,具有較強的現場級信息集成能力,很好地滿足了機組信息化建設中對「大數據」的需求。較早之前總線技術已在工業領域多個方面得到了應用,但多以進口技術為主。當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逐步得到大範圍推廣。
  • 從主流SFC產品看超臨界流體色譜的技術及應用發展趨勢
    隨著超臨界流體色譜法寫入2015年版《中國藥典》,該技術在分析化學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超臨界流體色譜法集合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的優勢,在20世紀7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並於同世紀80年代形成商品化產品。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優缺點及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1)腐蝕 在超臨界水氧化環境中比通常條件下更易導致金屬的腐蝕。高濃度的溶解氧、高溫高壓的條件、極端的pH值以及某些種類的無機離子均可使腐蝕加快。腐蝕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反應完畢後的流出液中含有某些金屬離子(如鉻等),會影響處理的質量;二是過度的腐蝕會影響壓力系統正常工作。在300~500℃、pH值2~9、氯化物濃度為400mg/L的條件下,對13種合金的腐蝕進行了實驗研究。
  • 什麼是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
    說到這裡你也許想到了,原來超臨界指的不是燃煤,而是水。燒水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那麼水燒到什麼溫度才開呢?正常是100℃,高壓鍋可以到120℃,但如果在氣壓很低的珠穆朗瑪峰上燒水,大約70℃時水就燒開了。因此,水開不開和溫度、壓力都有關係,壓力越高,水燒開時的溫度就越高,開的時候「勁」也就越大,即蒸汽的溫度和壓力越高,發電的效率就越高。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簡介及其應用
    迫使人們尋求更為高效的環境廢物處理技術。超臨界水氧化技術(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的發展為人們開闢了新的環境有機廢物處理途徑。超臨界水氧化技術(點擊這裡查看詳細介紹)是指在溫度和壓力高於水的臨界溫度(374.3℃)和壓力(22.1MPa)之上的反應條件下,以超臨界水為反應介質,以空氣或氧氣為氧化劑,將水中有機汙染物徹底氧化成CO2和H2O的過程。該技術適用於處理含有機汙染物的任何廢液及廢棄固體。
  • 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什麼狀態表示正常運行
    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什麼狀態表示正常運行 ,「12vugqc」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超臨界水燃燒技術
    應用於煤基等高碳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利用        煤的超臨界水熱燃燒是一種不需要汙染物末端控制就能實現煤的高效、清潔利用的新型燃燒技術。與煤的常規燃燒技術相比,煤的超臨界水熱燃燒技術具有顯著優勢:①煤中的硫主要以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於液相產物中,不會向大氣中排放 SOx;②煤中絕大部分的氮最終轉化為氮氣,不會向大氣排放NOx;③燃燒過程在超臨界水中進行,無粉塵向大氣環境排放;④煤中碳的燃燒終產物為 CO2,CO2與超臨界水完全互溶,而 CO2 在液態水中溶解度很低,燃燒後流體溫度降低後 CO2很容易被分離出來,從而實現 CO2 的低成本捕集
  • 深剖解析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氧化危廢處置技術為人們開闢了新的環境有機廢物處理途徑。圖1  超臨界水狀態示意圖超臨界水氧化技術是當水的溫度、壓力升高到臨界點以上(374.3℃、22.05MPa),即達到水的超臨界狀態,以超臨界水作為反應介質,以氧氣作為氧化劑,在高溫、高壓反應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分解為CO2和H2O。
  • 環保利器——超臨界水氧化產業化大幕拉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眾所周知水有氣態、固態和液態這三種形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狀態稱之為超臨界。利用超臨界水的特殊性質,可以高效處理各類含有機質的廢物,尤其適合處理各類高濃度難降解的、具有危廢性質的有機廢液。通過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處理,最終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等一些物質,不產生二次汙染,這對固廢處理行業來說是一場革命。
  • 我校創新超臨界流體技術 推動綠色化過程發展
    近日,第十二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應用研討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超臨界流體技術研討會在大連仲夏花園酒店召開。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工業廢水的技術問題及解決思路
    摘要:超臨界水氧化(SCWO)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作為取代焚燒處理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的技術開發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超臨界水氧化作為新型廢物處理技術存在一些缺陷,譬如反應器腐蝕與鹽堵塞阻礙了其工業進程中的應用。此項研究詳細描述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存在的幾類相關問題。
  • 匯川區: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生產基地正式投產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4日電(蘭永明 羅永紅 周旭敏)今年,匯川區按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的指示精神,加強統籌規劃,同貴州航天烏江機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深化合作,開足馬力推動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生產基地建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增添動力。目前,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生產基地已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