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總線技術在超臨界火電機組的應用

2020-12-03 電氣新科技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邯鄲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新建投運兩臺350MW超臨界機組,在主機和全廠輔控成功推廣使用了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基於Profibus協議的現場總線技術。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邯鄲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研究人員馬成,在2020年第8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詳細闡述了現場總線的應用範圍以及運行情況,並總結了設備離線、網段通信故障和通信模塊PB卡死機三種典型故障案例出現時的解決方法,為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在同類項目中的推廣使用提供了參考。

當前,火電機組特別是大容量、高參數機組的控制系統越來越複雜,同時在機組運營管理中愈發趨向於信息化、智慧化,所以對現場層的數據需求量逐步增大。現場總線技術作為一種開放式控制技術,其交互性、互換性、可集成性較高,具有較強的現場級信息集成能力,很好地滿足了機組信息化建設中對「大數據」的需求。較早之前總線技術已在工業領域多個方面得到了應用,但多以進口技術為主。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逐步得到大範圍推廣。邯鄲東郊熱電工程新建投運的兩臺超臨界機組中,較大範圍地使用了純國產化的現場總線技術,並獲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通過研究分析其總線技術應用及維護的情況,有助於更加深入地掌握總線技術的內涵,同時也可為Profibus現場總線技術在同類型火電廠的安全、穩定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1 主系統介紹

邯鄲東郊熱電新建兩臺350MW熱電聯產機組,2017年底雙機併網運行。鍋爐採用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生產的超臨界參數、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變壓運行直流爐。

汽輪機發電機製造商為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汽輪機採用超臨界參數、單軸、一次中間再熱、兩缸兩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輪機。發電機採用水-氫-氫冷卻方式。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採用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EDPF NT+系統。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採用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FCS,採用Profibus通信協議。FCS具體由控制器、光電轉換器、DP/PA轉換器、PA分線盒、Y-Link連接器、終端電阻等組成。FCS通過國電智深公司生產的NT300-PB通信模塊(簡稱PB卡)實現與DCS的信息交換。

2 現場總線的應用情況

Profibus通信協議還可細分為Profibus-DP、Profibus-FMS、Profibus-PA。邯鄲東郊熱電採用了Profibus-DP和Profibus-PA兩種協議的系統設備。Profibus-DP網絡的通信速率是187.5kbit/s,採用RS-485方式傳輸,專門用於設備級控制系統與分散式I/O的通信方式,取代了24VDC或4~20mA信號傳輸,通信方式為循環數據通信。

Profibus-PA網絡通信速率是31.25kbit/s,應用於過程控制,它取代了過程控制中傳統的4~20mA標準信號,以模擬量控制為主,通信方式不僅有循環數據通信,而且還有非循環數據通信。

2.1 總線系統組織架構

總線系統的組織架構由管理層、設備監控層、現場層3個層級組成。管理層是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人機互動口,負責系統組態、監控、參數設定以及報警顯示、記錄和故障診斷等。典型構成有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

設備監控層由分散處理單元(distributed processing unit, DPU)控制櫃(內含有一對冗餘總線控制PB卡)和分布在現場的就地控制櫃組成,就地控制櫃包含光電轉換器、冗餘/單路轉換器(Y-LINK)、Profibus DP/PA轉換器(耦合器)、終端電阻、中繼器、電源模塊、DP/PA電纜等。現場層由智能終端設備如馬達保護器、變頻器、智能電動閥門、就地儀表等組成。

邯鄲東郊熱電在設計中要求主機系統的總線設備實現雙網同時運行,在上位機可完成網絡的相互交換;而輔助車間的控制系統在設備層處實現單網運行,這樣既能滿足安全要求,又節約成本。網絡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總線系統網絡架構

2.2 總線技術的應用範圍

全廠包括主機和輔助車間(化水、脫硫、脫硝、尿素、燃料等)範圍內,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DEH)、小汽輪機電液控制系統(MEH)、汽輪機跳閘保護系統(ETS)、小汽輪機跳閘保護系統(METS)、旁路控制系統(BPS)、爐膛安全監控系統(FSSS)、汽輪機監視系統(TSI)、爐膛壁溫及6kV電壓等級以上的電氣系統仍採用硬接線控制方式,剩餘其他系統均採用總線控制。

總線設備類型包含了變送器、電動執行機構、氣動執行機構、分析儀表、熱電偶阻、380V馬達保護器、綜合測控裝置等。各類現場總線儀表及監控總線覆蓋率達95%左右。全廠總線設備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全廠總線設備分布表

全廠總計使用總線技術的智能終端達到2307臺,其中PA設備927臺、DP設備1380臺;PA設備包含了來自多個不同品牌的流量計、壓力表、液位計等等,DP設備包含了多種型號的馬達保護器、變頻器、電動閥門等等。就使用總線的範圍上來說,邯鄲東郊熱電在同類型火電項目中走在前列。

3 故障處理分析

總線設備自投運至今,運行穩定,真正突破了信號傳輸傳統的「點對點」模式,實現了現場儀表與主控單元的雙向數據傳輸交互,尤其是其自診斷功能,極大地提升了火電機組運行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但在使用初期,由於安裝、調試期間的一些缺陷,使總線設備在運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下文選取了3個典型的故障案例進行剖析,進一步掌握現場總線排除故障的方法。

3.1 設備離線

#1、#2石灰乳輸送泵變頻器無法操作,#1、#2泥漿輸送泵變頻器無法操作。

查圖紙可知#1、#2石灰乳輸送泵變頻器,#1、#2泥漿輸送泵變頻器均連接於Y-LINK Y03和Y04,而Y03和Y04兩者均送至了DCS的DPU06 A2卡。通過工程師站查看以上設備的實時狀態可看到涉及DUP06 A2卡網段設備均處於「離線」狀態。

故障排查方法如下:首先採用支路停電的方法,將Y03支路從網段中隔離出,發現Y04所帶網段恢復正常;而恢復Y03支路將Y04支路從網段中隔離出時,整個網段故障並未能消除。可知,故障處於Y03支路。

將Y03卡和終端電阻與各個接地設備的連線依次斷開,測量DP總線電纜紅線和綠線之間電阻值及紅綠線分別對地的電阻值。正常情況下,DP總線電纜的兩芯線(紅線和綠線)之間及紅綠線對地都應是絕緣的,總線電纜的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而此處紅綠線之間的電阻為八十多,屬不正常狀態。

再進一步縮小目標範圍,依次檢查各個馬達保護器後端九針串口的「撥碼開關」,發現#2泥漿輸送泵變頻器後的九針頭撥碼開關位置打錯了,恢復撥碼開關位置後,再量紅綠線間電阻值已恢復至k級。將所有線路恢復後,通過工程師站查看,系統已恢復正常。

圖2 總線電纜內部結構

經分析可知,九針串口(如圖3所示)的撥碼開關關乎的是並聯在通信線路上的負載阻抗的投入與退出,阻抗一般為100~120歐姆,合理投入或者退出負載阻抗可以有效抑制反射波從而降低噪聲信號幹擾。

圖3 DP九針串口外形及內部圖

3.2 通信中斷

經檢查發現380V除灰動力中心(power center, PC)段低壓開關設備在DCS畫面無電流顯示。

380V除灰PC段設備均通過綜合測控裝置實現DCS實時監控和操作,電流量來自綜合測控裝置。現場查看各開關測控裝置無問題,查以上設備所屬PB卡運行情況,發現DPU51 A2卡(如圖4所示)、DPU52 A2卡(如圖5所示)所帶設備通信狀態為紅色,即設備「離線」通信中斷,故電流無顯示。

圖4 DPU51 A2卡運行情況
圖5 DPU52 A2卡運行情況

經過類似案例1中的方案進行逐一檢查後,發現PB卡、就地控制櫃、保護裝置、九針串口均無明顯故障。

這時需要有進一步的手段去排除故障。採取在總線就地控制櫃對通信報文進行「監聽」。需要用到總線調試工具「ProfiTrace」,對網段內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一次實時監測,即通過讀取報文來確認,當主站DCS對各個(測控裝置)發出詢問信息時,各個從站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答覆主站。通過監測,可以看到地址為22、23、24、25的從站在面對主站的問詢時,無答覆。

其中地址22代表除灰PC 01A段工作進線開關,地址23代表01A段電壓互感器開關,地址24代表灰庫電機控制中心(motor control center, MCC)電壓開關,地址25代表除灰PC段母聯開關。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從站未能與主站保持良好的通信,此時就將故障範圍鎖定在了總線就地控制櫃與就地從站之間。

對DPU52 A2卡網段進行相同操作,結果相同:DPU52 A2卡的地址21、地址22、地址23均未能答覆主站的詢問信息。

總線就地控制櫃與從站裝置之間是通過DP總線電纜進行連接的,所以故障點可能出在:測控裝置、九針串口、DP總線電纜這三方面。經檢查,DP總線電纜、九針串口、綜測馬保裝置均無明顯問題。

這時通過分析整個網段的通信故障及接線方式發現問題有可能出在接線方式上。具體來說,現場的接線方式如圖6(a)所示,該種連接方式不利於通信數據的傳輸,而正確標準的通信連接方式應該是如圖6(b)所示「手拉手」式有進有出的形式。按照圖6(b)所示進行現場修改接線後,故障消失,系統恢復正常。

圖6 通信網絡接線圖

另外,為進一步排除主站DCS的影響,還通過在PB卡處建立虛擬主站的方式進行了通信測試,結果顯示在圖6(a)所示的接線方式下無法進行正常的主從站通信,在圖6(b)所示的接線方式下主從站通信正常。

此次故障為前期布線施工不規範所致。圖6(a)所示為星型接法,儘管在某些短距離、低速率情況下可以正常工作,但隨著通信距離的延長或通信速率的提高,信號會在支路突變部位或者末端產生很大的反射幹擾信號,造成通信傳輸信號質量的急劇下降,直至導致通信中斷。

而圖6(b)的接法為真正意義上的串接,所有設備節點均平滑過渡,沒有突變,大大減少了不連續的反射,極利於信號傳輸。排除故障後通信報文恢復正常。

另外,在運行中還出現了其他情況下產生的通信中斷:由於就地設備受潮引起通信板故障,而造成通信故障;由於設備通信接口隔離晶片受損,而造成的通信信號時好時壞的情況。以上異常情況,均可通過在線測量總線電纜紅綠線之間的電壓和斷電情況下測量總線電纜紅綠線之間的電阻,來判定故障的原因。

3.3 雙網癱瘓

運行中,#1機組DPU19 A1上互為冗餘的A網和B網同時出現「準備中」的不正常狀態。同時表現為,該網段上所有電動執行機構、馬達保護裝置均無法操作,壓力、流量等測點不再變動。不久之後#2機組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依據總線系統雙網冗餘配置的運行規則,當A網發生故障後應自動切換至B網,以便保證網絡繼續運行。而如果B同時也發生故障,則A、B網均表現為「準備中」,出現雙卡死機、通信癱瘓的惡劣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推測為PB程序存在缺陷,於是聯繫國電智深公司對PB卡進行軟體升級,消除缺陷。升級後再次模擬相似故障進行測試。

採用在電動執行機構處人為製造短路故障的方式測試雙網通信癱瘓是否還發生。選取某具有雙通信口的電動閥門作為測試對象,分別將其A網通信線中的紅綠線短接,之後將其B網通信紅綠線短接,再同時將A、B網的通信紅綠線短接,查看通信情況,具體試驗情況見表2。

表2 升級前後設備故障狀態對比表

隨後,又在其他執行機構、馬達保護器處及Y-Link處進行了相同試驗,均未再出現通信癱瘓的情況,證明此次PB卡升級徹底解決了雙網死機情況下造成的系統通信癱瘓問題。

4 應用現場總線技術的優勢

1)節約施工費用,後期擴容較為便捷。總線設備接線簡單,通過一對DP或PA電纜可「掛接」多個就地設備,可節約大量控制電纜,減少電纜的安裝接線工程量。更重要的是,當後期需要增加新設備時,無需重新敷設電纜,可就近連接在原有的總線電纜上即可。

2)系統自行診斷,增強設備維護管理水平。現場總線系統採用全數位化技術,終端智能現場裝置可發送多變量信息,而不僅僅是單變量信息,並且還具備檢測信息差錯的功能。因此,可對現場裝置進行遠方診斷、維護和組態,這方面優越性是DCS無法比擬的。

3)網絡冗餘配置,提高設備可靠性。總線系統採用雙網冗餘配置,一旦單個設備或單條網段發生故障,可自動切換至另一網段,不影響其他設備或另一網段的運行。

4)全數位化通信,實現快速準確響應。DCS的信息全都是二進位或模擬信號形成的,必須D/A與A/D轉換。而總線系統是全數位化,免去了D/A與A/D變換,高集成化高性能,使精度可以從±0.5%提高到±0.1%。

5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到,國產化現場總線技術在東郊熱電得到了充分應用並展現出了絕對的優勢,同時也必須承認總線技術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把設計、安裝、調試、運維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仔細地分析研究。尤其在故障排除方面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處理措施也複雜多樣。

面對總線應用的各類故障時,應根據具體現象查明故障所屬的類別,並採取對應的解決措施。相信隨著設備性能的日趨完善,以及技術人員研究的不斷深入,國產化總線技術必將在火電企業的應用中大放光彩。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套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安全DCS在銀河麒麟平臺成功投運
    2020年中國火電歷史翻開的新一頁上,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安全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助力其投運的麒麟軟體功不可沒,也將載入史冊。自主安全DCS 投運標誌中國電力技術實現了新突破,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縮影。
  • 火電科技篇:先進技術促綠色發展
    這也是我國探索更先進、更環保發電技術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高效環保機組國產化程度日益提高,火力發電技術實現了質的跨越,一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地支撐了我國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 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北極星環保網訊:「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1月2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超超臨界機組用P92大口徑無縫鋼管技術鑑定會上宣布。
  • 中國完成超臨界水核反應堆基礎技術研究
    自1980年以來,我國已引進和國產化建成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共38臺,單機容量分別為30萬Kw、50萬   Kw、80萬Kw、90萬Kw、100萬Kw等共8種型號。這說明我國的超臨界技術已相當成熟。
  • 我國火電管道製造達世界先進 超超臨界國產化
    我國火電管道製造達世界先進水平世界最大擠壓機生產的高端P92鋼管通過鑑定,標誌著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中電新聞網訊  記者 馮義 軍報導 「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
  • 超臨界狀態——從知識到技術應用
    這個狀態對於一般人而言會覺得很神奇,也有研究者把物質的狀態分為四種:氣態、液態、固態、超臨界狀態(當然一般我們所說的物質第四態是等離子態)。也因為它這些神奇的性質,讓超臨界技術在很多領域得到研究發展和應用。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是超臨界萃取和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
  • 國電集團火電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佔比達38%
    國電集團火電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佔比達38% 來源:       日期:12.12.13      截至目前,集團公司火電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已佔38%,比2007年提高20個百分點。近年來清潔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48%,裝機容量已達到總裝機的22%,比2007年提高12個百分點,2015年將達到30%。風電裝機突破1200萬千瓦,投產容量、裝備水平、發電量和經濟效益均保持較好水平。二是大力發展相關產業,不斷優化產業布局。
  • 世界首個124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建成投產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能建最新消息,由其旗下廣東院勘察設計、廣東火電負責建安施工總承包、廣電工程局負責土建施工的廣東華夏陽西電廠(2×124萬千瓦)工程6號機組,近日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加上此前於7月
  • 廣東華夏陽西電廠:世界首個124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建成投產
    據中國能建最新消息,由其旗下廣東院勘察設計、廣東火電負責建安施工總承包、廣電工程局負責土建施工的廣東華夏陽西電廠(2×124萬千瓦)工程6號機組,近日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加上此前於7月7日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的5號機組,這一世界首個124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全面建成投產。
  • 山西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核心耐熱材料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
    近日,由太鋼集團承擔的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700℃燃煤鍋爐超超臨界(A-USC)耐熱合金管材製造工藝和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提高發電機組的蒸汽溫度和壓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煤耗、減少排放是未來火力發電的重要發展方向,並由超臨界機組、超超臨界(600-620℃)機組向先進超超臨界(700℃以上)機組發展轉變。在更加苛刻條件下,鐵素體、奧氏體耐熱鋼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必須使用新型的鎳基耐熱合金材料。
  • 北重集團中標超超臨界機組項目訂單
    新年伊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重集團再傳喜訊,成功籤訂華能瑞金電廠二期擴建工程2×100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和東方電氣神華永州電廠2×1000兆瓦國產超超臨界燃煤機組項目,合同總金額超億元。北重集團高端管材年生產能力已達12萬噸,被廣泛應用於國內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四大管道以及冶金、煤化工等領域。北重集團在藉助「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國門的同時,也牢牢搶抓國內訂單,為企業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北重集團高端管材如何誕生?
  • 350MW超臨界機組深度調峰,可以這樣幹!
    然而由於風能、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點,在抽水蓄能和燃氣機組等調峰機組尚未配備完善的情況下,新能源的大規模併網勢必加劇電網調峰能力與用電需求之間的供需矛盾,對電網調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考慮到我國的能源裝機結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要求常規燃煤火電機組參與電網調峰,提升我國火電機組的運行靈活性。
  • 「上海火電創新技術」點石成金 「大限將至的」亞臨界...
    摘要:近日,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32萬千瓦3號機組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項目一次性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這標誌著一臺高能耗的老火電機組,通過「上海火電技術」改造,「脫胎換骨」成為一個低能耗、低排放的「環保機組」。
  • 超臨界二氧化碳設備四款機組製冷應用特點介紹
    超臨界二氧化碳設備四款機組製冷應用特點介紹 ,「12vugqc」   超臨界二氧化碳設備,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二氧化碳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中國電建籤訂新疆其亞鋁電超臨界空冷機組建築工程
    中國電建籤訂新疆其亞鋁電超臨界空冷機組建築工程 2014-03-14 11:11 | 評論 | 分享到:作者: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3月12日,中國電建集團所屬四川電建三公司籤訂新疆其亞鋁電36萬千瓦超臨界空冷機組建築及安裝工程施工合同
  • 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在華電國際投產
    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在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投產  12月4日,國內首批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引進技術國產化依託工程——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7號機組順利完成「168」試運期間,機組平均負荷率100.06%,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優良標準,並創造了建設速度最快、工程造價最低、調試時間最短、整體質量最優的全國紀錄,標誌著我國電站設備設計製造和電力工業技術等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 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圖集 11月23日16時,中國華電自主研發的「華電睿藍」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可控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
  • 4家大企聯合投建長城電廠 加速推動火電超超臨界技術發展建設
    當環保節能成為中國電力產業布局調解的緊張偏向時,火電行業在"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踴躍推動家當布局優化晉級,封閉大量能效低、玷汙重的小火電機組,在非常大水平上加速了國內火電裝備的更新換代。跟著期間前進,火電廠超超臨界機組應運而生,我國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開展較晚,但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技術從項目研發到2006年玉環電廠首臺機組投運,僅用了4年時間。超超臨界機組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具備顯赫的節能和改進情況的結果,超超臨界機組與超臨界機組比擬,熱服從要前進1.2%-4%,一年就可勤儉6000噸優質煤。
  • 中國首臺國產35萬千瓦超臨界燃煤供熱機組運行
    中國首臺國產35萬千瓦超臨界燃煤供熱機組運行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2月20日15:51   新華網長春12月20日電(記者宗巍)20日上午9時28分,中國首臺國產35萬千瓦超臨界燃煤供熱機組——華能長春熱點廠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投入商業運營。
  • 中電觀察:超超臨界火電技術研發遇新拐點
    700攝氏度超超臨界技術還有很長的路建議開發研究650攝氏度超超臨界機組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馮義軍    「在推進超超臨界火電技術進步的徵程上,材料性能、蒸汽溫度、技術經濟性是三大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