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科技篇:先進技術促綠色發展

2020-12-05 中國網財經

  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記者 葛豔華

  8月15日,由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主辦的「燃氣電廠碳捕捉與封存研究」啟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首次針對燃氣電廠開展碳捕捉與封存研究。這也是我國探索更先進、更環保發電技術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高效環保機組國產化程度日益提高,火力發電技術實現了質的跨越,一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地支撐了我國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高效機組技術應用國際先進

  根據《2009~2011年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顯示,振興裝備製造業十大領域之首就是高效清潔發電,而百萬千瓦級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發電設備等成套設備的性能是關鍵因素之一。

  在火電機組中,汽輪機發電所佔比例最大。蒸汽的初參數(即蒸汽的壓力與溫度)愈高,循環效率就愈高。當蒸汽壓力已超過臨界壓力,即大於22.2兆帕時,就是超臨界機組。

  目前,60萬千瓦的超臨界火電機組國產化率大幅度提高,從已投運機組的熱力性能實測數據可知,我國生產的60萬千瓦級超臨界火電機組的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2年以來,為進一步提高機組的效率,我國開始採用初參數更高的超超臨界機組。隨後,一批超超臨界機組相繼開工建設。2007年,隨著華能玉環電廠、華電鄒縣電廠、國電泰州電廠等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的投運,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掌握世界先進的火力發電技術,我國的電力工業已經開始進入「超超臨界」時代。

  目前,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按容量通常可分為60萬千瓦等級和100萬千瓦等級。

  「高參數火電機組的研發,不僅提高了火電機組的技術水平,也提升了機組的效率和經濟性能,而且在機組的單位千瓦造價上也沒有上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我國已投產和在建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59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百萬級投運超超臨界機組最多的國家,也是百萬級在建超超臨界機組最多的國家。

  輔助技術逐漸成熟

  我國火力發電技術在遵循高經濟性、高環保性的原則下,不僅提高了本體設備及輔助設備的運行自動化和可靠性,而且許多單項成果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我國,對富煤缺水的地區來說,想要開發豐富的資源,採用空冷技術發電是火力發電廠最有效的節水措施。

  2002年之前,我國僅有大同二電廠、太原二電廠和內蒙豐鎮電廠三個電廠等8臺20萬千瓦的間接空冷機組投入運行。而2006年之後,應用國內企業製造的空冷系統逐步增多,並最終佔據主導地位。

  由於空冷發電機組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大量節約水資源,所以近年來,我國在電廠建設中大力推廣國產化60萬千瓦、100萬千瓦級直接空冷技術在工程中的運用。

  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大型空冷火電機組成套設備研製》課題,2008年國產首臺通遼三期工程60萬千瓦空冷機組投運,2010年,我國首臺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空冷機組也在寧夏靈武投運。這標誌著我國空冷汽輪機組製造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

  「空冷機組的使用可以有效緩解一些水資源短缺區域的火電發展問題,尤其是我國單機百萬千瓦的空冷機組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王志軒說。

  目前,我國空冷汽輪機製造企業都已能製造單機60萬千瓦的空冷汽輪機,個別廠家已具備製造100萬千瓦的空冷汽輪機。

  另外,高效的機組不僅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率,還可以減少環境汙染。而常壓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是一種較好的潔淨煤燃燒技術。我國從1988年進入常壓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領域後,就一直對「大型循環流化床電站鍋爐」進行大量的研究試製,並進一步發展大型超臨界循環流化床。

  2002年以來,我國自主研發了10萬千瓦、20萬千瓦及30萬千瓦等級的循環流化床電站鍋爐。2008年6月14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採用不帶外置換熱器、燃用劣質煤30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3號機組鍋爐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運行,鍋爐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標誌著我國在燃用潔淨煤大型電站鍋爐技術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減排效率不斷提升

  這十年,我國的脫硫產業已經從只有兩家企業的小規模,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煙氣脫硫市場。

  「十一五」期間,我國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掌握了火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國產設備基本滿足國內二氧化硫減排的需要。截至2008年底,我國火電廠脫硫所需配套設備和材料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並且已具備一定的可選擇性。

  在脫硫工藝選擇方面,雖然仍然以石灰石—石膏溼法為主,但氨法脫硫、海水脫硫、循環流化床脫硫等技術也因地、因廠制宜地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尤其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氨法脫硫技術在2臺13.5萬千瓦燃煤機上兩爐一塔(煙氣量相當於單機30萬千瓦)應用成功,成為新亮點。

  《電力監管年度報告(2011)》中的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底,我國煙氣脫硫機組佔燃煤總裝機容量的89%,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硫排放比2005年減少了60%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裝機達2600萬千瓦,比2005年增長約3倍。

  在提高火電廠煙氣脫硫裝備能力的同時,由脫硫公司建設、運行脫硫裝置的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工作也在進一步發展,電廠脫硫設施建設、運行、維護及日常管理的逐漸市場化也對規範脫硫產業健康發展、提高脫硫設施運行可靠性起到了積極作用。更重要的一點,我國已出臺的脫硫電價及相關優惠政策,為火電廠的脫硫脫硝工作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相關新聞:

  科學發展成就輝煌電網建設農村電網】篇:

  全國農村用戶供電可靠率達99.7879% 新農網起航 >>詳細

  科學發展成就輝煌電網建設特高壓】篇:

  特高壓七年建設:由跟進者躍升為引領者 >>詳細

  科學發展成就輝煌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篇:

  智能電網篇:引領實踐 主導標準 >>詳細

  科學發展成就輝煌電網建設科技】篇:

  科技創新體系成型 特高壓智能電網世界領先

相關焦點

  • 我國火電管道製造達世界先進 超超臨界國產化
    我國火電管道製造達世界先進水平世界最大擠壓機生產的高端P92鋼管通過鑑定,標誌著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中電新聞網訊  記者 馮義 軍報導 「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
  •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  一、火電行業發展現狀  相較其他能源發電,我國火力發電技術起步較早,火電佔領電力的大部分市場,行業發展處於成熟階段。近年來,火力發電量保持穩定增長,受環保、電源結構改革等政策影響,火力發電量市場佔有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態勢,但同時受能源結構、歷史電力裝機布局等因素影響,國內電源結構仍將長期以火電為主。火電行業未來只有不斷提高火力發電技術,才能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火電行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正當時,未來,實現高效、清潔、綠色生產方式是行業發展主要目標。
  • 上海外三"創新狂人"將赴美國開講最先進火電技術
    外三總經理馮偉忠(中)在講解創新技術  美國工程機械師協會中國製造業者受此高規格邀請,這在ASME歷史上並不多見  上海外三申能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供電煤耗與排放均領先世界先進水平,被譽為全球最高效、最清潔的燃煤發電廠  東方網6月4日消息:如果沒有特殊變化,6月28日,「上海如何實現全球最清潔最高效發電」的創新故事,將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作專題講述。
  • 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遭受多重挑戰,科技創新已成為經貿摩擦中受封鎖打壓的主要「承壓區」,在此情境下發揮生態環保這一人類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的作用,打破利益藩籬,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將成為中國加強科技交流創新和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格局的重要窗口和現實路徑。
  • 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北極星環保網訊:「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1月2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超超臨界機組用P92大口徑無縫鋼管技術鑑定會上宣布。
  • 中電觀察:超超臨界火電技術研發遇新拐點
    700攝氏度超超臨界技術還有很長的路建議開發研究650攝氏度超超臨界機組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馮義軍    「在推進超超臨界火電技術進步的徵程上,材料性能、蒸汽溫度、技術經濟性是三大關鍵要素。」
  • 海灣化學:以綠色促發展添彩「美麗化工」
    海灣化學廠區全貌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是青島海灣集團旗下骨幹企業,也是國家重點氯鹼企業、青島百強企業、中國化工500強企業、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先進集體、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一直以來,海灣化學按照海灣集團「三個遵循」「四化」「五個一體化」的理念和要求,紮實推進各個項目建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努力做到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
  • 世界首個124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建成投產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據中國能建最新消息,由其旗下廣東院勘察設計、廣東火電負責建安施工總承包、廣電工程局負責土建施工的廣東華夏陽西電廠(2×124萬千瓦)工程6號機組,近日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加上此前於7月
  • 我國成功掌握先進的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技術
    國內首套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也是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火電機組,經半年的成功運行,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6月11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華能集團在人民大會堂發布了這一消息。
  • 久實:科技創新為發展積蓄「綠色動力」
    先後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4項,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1項,國內領先科研成果3項,企業發展闊步前進。  科技創新,蟲草實現「工廠化」生產  2015年12月17日,《經濟參考報》刊登《「久實」蟲草膠囊面世冬蟲夏草實現「工廠化」生產》的報導,報導稱「作為目前國內冬蟲夏草產業領域內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產企業,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科技攻關,終於突破技術瓶頸,研製生產的『久實牌蝙蝠蛾被毛孢蟲草膠囊』日前正式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國產保健食品
  • 食品科技成果推介——肉類製品綠色製造新技術 南京農業大學彭增起教授團隊
    綠色製造意味著綠色、環保、健康,也是一種突顯可持續發展的先進位造模式。肉製品綠色製造技術是指以優質肉為原料,利用綠色化學原理和綠色化工手段,對產品進行綠色工藝設計,從而使產品在加工、包裝、貯運、銷售過程中,把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並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協調優化的一種現代化製造方法。其具有四非、四無、四不加的特點。
  • 匯「綠色智慧」聚「發展動力」 武隆舉辦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4日12時50分訊(記者 曹建)今(24)日上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為主題的中國·重慶·武隆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在重慶市武隆區隆重開幕,本次綠色發展實踐論壇邀請到了國內外知名相關科研院所、世界環保組織、高校的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綠色發展大計,為綠色發展實踐建言獻智。
  • 以先進理念建設一流綠色礦山——對話亞特集團董事長、甘肅金徽...
    打造世界一流的生態型、環保型、安全型、數位化綠色礦山,改變傳統的開發模式,塑造綠色礦山新形象。三是科技領先、綠色發展。實施「綠色發展」「科技興礦」戰略,自主研發、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大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培養力度,建設科技領先、高效節能、安全保障、清潔環保的生態礦區、人文礦區、數字礦區。四是服務社會、共融共贏。
  • 山西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核心耐熱材料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
    近日,由太鋼集團承擔的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700℃燃煤鍋爐超超臨界(A-USC)耐熱合金管材製造工藝和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電力是現代社會使用的最主要能源,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進一步提高發電機組的蒸汽溫度和壓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煤耗、減少排放是未來火力發電的重要發展方向,並由超臨界機組、超超臨界(600-620℃)機組向先進超超臨界(700℃以上)機組發展轉變。在更加苛刻條件下,鐵素體、奧氏體耐熱鋼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必須使用新型的鎳基耐熱合金材料。
  • 我縣金屬製品行業改造提升促發展
    (俞鴿 梅鑫)  浙江裕融實業有限公司:  多措並舉促轉型  改造提升再發展  走進浙江裕融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大型機械設備引人注目,隆隆的機器聲吹響衝鋒的號角。白文娟介紹說,這些做法實現了產品造型、澆鑄、脫模、清砂和熱處理等生產工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優化工藝技術流程,「機器換人」改善了企業用工環境,也減少了企業生產用工總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優質率,切實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  與此同時,該公司積極推進「兩化」融合。
  • 康寧致力於中國綠色科技
    康寧技術與解決方案被應用於三大綠色工業領域 上海2009年9月14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康寧公司(紐約證交所代碼:GLW)9月11日宣布作為《中國綠色科技報告》的公司合作方,積極參與了清潔能源、綠色建築以及清潔運輸等領域的報告調查,並為中國綠色科技實踐提供前沿解決方案。
  • 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開幕
    11月14日,吉林長春南湖賓館主樓會議中心激蕩著思想的火花,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在這裡召開,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光電領域發展趨勢,獻計前沿技術發展。會議由長春理工大學副校長付躍剛主持。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對長春理工大學等承辦單位、省內各有關部門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
  • 「上海火電創新技術」點石成金 「大限將至的」亞臨界...
    這標誌著一臺高能耗的老火電機組,通過「上海火電技術」改造,「脫胎換骨」成為一個低能耗、低排放的「環保機組」。近日,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32萬千瓦3號機組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項目(以下簡稱「徐州項目」)一次性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並舉行了移交生產交接儀式。
  •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
    能源將繼續向著低碳化、綠色、高效方向發展。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將給能源系統帶來顯著變化,同時,在化石燃料需求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畢竟,儲能將越來越多地取代火電,在電力能源系統中發揮強大的電源調節能力。綠色低碳是能源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網際網路和大規模儲能以及先進能源裝備及關鍵材料等重點領域。3.加大研究力量,建立有效激勵機制近年來,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
  • 技術創新助火電效率大幅躍升
    日前,安徽阜陽華潤電廠二期(以下簡稱「阜陽二期」)2×66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技術方案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鬥、秦裕琨等9名專家組成的評審組評審。評審組認為,該方案先進、可行,「該項目示範實施對我國火電整體節能提效減排有重大意義,建議儘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