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實:科技創新為發展積蓄「綠色動力」

2021-01-15 青海省人民政府

  如果問及什麼藥材營養價值高於「人參」,價格高於「黃金」,想必回答最多的是「冬蟲夏草」。蟲草價格的居高不下,除了超高的營養價值和功效外,更多的在於其高海拔的生長環境及野生生長的數量稀少和難以採挖。

  成蟲生長難,成蟲感染難,蟲草採挖難,其實除了種種不易外,每挖一棵蟲草還要破壞0.01平方米的草場。青海被譽為「中華水塔」,蟲草的主要產區又在生態位置最重要且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均發源於此的玉樹藏族自治州。

  高原物種資源的開發和世界第三極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就不能調和嗎?答案是否定的。自2003年起,一群年輕人用自己的專業所學開始了冬蟲夏草生物特性的研究,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將高原生物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現在,這些年輕人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夢想,更為蟲草產業等青海特色生物資源積蓄了「綠色動力」。

  創業不易,夢想推動前行

  託爾斯泰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也正好詮釋了這個時代中國成千上萬中小微企業的艱辛歷程。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2003年,由中國投資公司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立項的「中藏藥產業現代化示範工程」,國家十五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冬蟲夏草野外繁育」課題,由青海省珍稀物種高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承擔,開始了對冬蟲夏草這一珍稀物種神奇生長過程和藥用價值的探索。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項目中止。國投撤資、公司解散、野外繁育基地被封,大量的研究資料被丟失,課題組所有人的復出付之東流。

  但課題組的四名核心人員塗峰、張玉業、李桂全、陳永鳳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在2007年青海省各大製藥廠不認可、不接納四處碰壁的情況下,艱難行走。

  2009年3月,塗峰把僅有的一套住房以不到三十萬元的價格賣了,作為啟動資金開始了新的創業,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個廢棄的農家小院裡誕生了。

  隨後幾年裡,企業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自身的艱苦努力,於2010入駐科技孵化器青海青年創業園,2013年入住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生物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先後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4項,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得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1項,國內領先科研成果3項,企業發展闊步前進。

  科技創新,蟲草實現「工廠化」生產

  2015年12月17日,《經濟參考報》刊登《「久實」蟲草膠囊面世冬蟲夏草實現「工廠化」生產》的報導,報導稱「作為目前國內冬蟲夏草產業領域內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產企業,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科技攻關,終於突破技術瓶頸,研製生產的『久實牌蝙蝠蛾被毛孢蟲草膠囊』日前正式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國產保健食品,該產品的面世標誌著冬蟲夏草成功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填補了此項產品的國內國際空白。不僅利用領先的現代生物工程技術使特殊生物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得以有效彌合,也使蟲草這樣的高端養生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保健成本。」

  細究其冬蟲夏草的實際,其蟲的學名叫蝙蝠蛾幼蟲,而草的科學名稱叫做中國被毛孢,所以蟲體內真菌繁殖形成的菌絲體學名叫做:蝙蝠蛾被毛孢菌絲體,俗稱冬蟲夏草菌絲體。並且冬蟲夏草僅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生態環境,造就了許多在其它地區難以再生、難以重現、難以複製的具有獨特功效的生物資源,冬蟲夏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資源之一,因其功效獨特、蘊藏量有限,市場需求巨大,導致該物種瀕臨滅絕,現已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物種」。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菌物學家、生物工程方面的專家就利用當時先進的抗生素生產模式實現了冬蟲夏草行業蝙蝠蛾被毛孢的產業化。但由於蝙蝠蛾被毛孢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只有通過液體四級連續深層發酵才能實現規模化生產。生產基礎投入巨大、生產過程控制複雜、生產過程風險大、生產所需水電能耗高、汙染排放難以解決,最終產物得率低,使得技術難以推廣,制約了蝙蝠蛾被毛孢產業化的發展。

  「十幾年來,我們針對『液體四級連續深層發酵』技術問題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終利用無性「克隆」技術,形成了『蝙蝠蛾被毛孢高效細胞靜置增殖』技術,解決了冬蟲夏草DNA的完全表達,現在,已經實現了冬蟲夏草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企業總工程師及副總李桂全說。

  目前,公司在蝙蝠蛾被毛孢生產工藝領域,申報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已授權3項,其中2015年授權的1項;審定了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1項,國內領先科研成果3項,其中2014年審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1項,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2項,並被青海省科學技術廳作為重點支持企業。公司在冬蟲夏草行業被毛孢生產領域的水平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度過寒冬已經發展蒸蒸日上,但公司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志向高遠,目前,企業已經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學、青海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加強科研、產品研發合作,成立了產學研聯盟,將不斷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

  產業帶動,黑果枸杞獲得「合法身份」

  久實蟲草除了對冬蟲夏草做足貢獻,近日,對我省黑果枸杞也發揮了自身科研團隊的優勢,幫助我省黑果枸杞產業早日獲得了「合法身份」。

  黑果枸杞是我省的特色生物資源,其極強的環境適應性和極高的醫藥、保健價值,成為我國西部荒漠鹽鹼化地區生態治理的先鋒物種和優勢經濟植物。獨特的地理、氣候、生態環境形成了較其它相鄰地區黑果枸杞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理活性強的特點,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大力發展黑果枸杞產業,對我省特色生物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黑果枸杞的基礎研究與產品開發取得了長足發展,黑果枸杞產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但是,根據國家食品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要求,黑果枸杞尚未列入國家新食品原料名錄,這成為我省黑果枸杞產業發展壯大的致命性瓶頸。

  自2013年以來,企業著手了黑果枸杞國家新食品原料準入的大量基礎工作。四年間企業在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黑果枸杞品種鑑定、理化性質、礦物質、成分、維生素、功效性成分、有毒有害物質成分等各項大量基礎分析、測試、研究工作。2015年底國家衛計委正式受理了公司所有的技術申報材料。2017年2月6日,終於獲得黑果枸杞國家行政審批。

  一個小微企業,為了全省黑果枸杞的長遠發展產業鋪平道路,這對我省西部荒漠化、鹽鹼化地區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產業結構調整、扶貧功堅等將產生積極的效果。

  其實,在我省眾多科技型、社會責任型中小企業中,久實蟲草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懷揣夢想,發奮圖強,他們將科學技術作為企業綠色發展、長遠發展最有力的「武器」和「動力」,一路前行!(羋嶠)

相關焦點

  • 青海久實靠創新實現冬蟲夏草工廠化生產
    本報訊(孫文波)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久實)歷經多年科技攻關,近來終於突破技術瓶頸,研製生產的久實牌蝙蝠蛾被毛孢蟲草膠囊,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目前,該產品已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國產保健食品。
  • 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一動力
    全會公報中多次提到了「創新」,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了遠景目標,將「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作為「十四五」時期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中國航天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積蓄綠色發展的勢能
    秉持生態情懷、積蓄綠色勢能,要做好「加法」,增亮綠的底色;做好「減法」,淘汰落後產能;做好「乘法」,實現產業融合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以創新引領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
    廣東省委省政府最近印發的《關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侷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為北部生態發展區發展指明了方向。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結合北部生態發展區發展實際,在科技、產業、金融、文化、制度等方面不斷創新,才能實現綠色發展。
  • 天然+科技健康又美麗——科技創新引領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會議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 九洲集團:科技創新 軍民融合發展動力之源
    九洲集團:科技創新 軍民融合發展動力之源 九洲科技工業園。    所有的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創新這件「秘密武器」。對此,九洲集團董事長張正貴深有體會:「科技創新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只有不斷技術創新,在高端領域擁有獨有的專利技術和智慧財產權,才能真正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範區、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的「中國氣候養生之鄉」……20年來,麗水不斷擦亮一張張「金質名片」,為「中國生態第一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這片紅色熱土,留下周恩來、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的光輝戰鬥足跡,「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歷久彌新。
  • 人才建設:為稅收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動力
    「集中培訓與實踐鍛鍊讓我收穫滿滿,也是我不斷奮進的動力源泉。」手撫證書,許育春感慨萬千。如今,她正帶領一支年輕的稽查團隊,在重大案件查辦、電子查帳手段、稽查過程管控和執法全過程記錄試點等工作中大膽創新,為稅務稽查的發展貢獻青春和智慧。   越是難幹越顯擔當,越是難幹越長才幹。按照《全國稅務領軍人才培養規劃(2013-2022年)》,領軍人才培養特別注重在實踐中鍛鍊。
  • 海科集團:堅持綠色發展創新至上 為東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海科集團是集石化能源、特種化學品、新能源材料、網際網路物流、醫藥等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90位,成為中國民營煉化行業首個「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基地」。自大競賽大比武戰鼓擂響以來,海科集團積極投身企業競賽比武,聚焦「四化」在變局中開新局,向高端產業快速進軍。
  • 匯「綠色智慧」聚「發展動力」 武隆舉辦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4日12時50分訊(記者 曹建)今(24)日上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為主題的中國·重慶·武隆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在重慶市武隆區隆重開幕,本次綠色發展實踐論壇邀請到了國內外知名相關科研院所、世界環保組織、高校的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綠色發展大計,為綠色發展實踐建言獻智。
  • 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 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綠色和平、中華...
    2020年10月30日,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與中國環保聯合會聯合主辦,華夏能源網承辦的「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研討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房增強博士、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電池專委會副秘書長楊清雨、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戰略部部長陳雄輝等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以及知名企業的專家,圍繞電池行業的綠色發展、動力電池的多能互補及梯次利用進行了專題報告和深度研討。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歷史,人類生存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展望
    沿著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兩大使命和《綱要》提出的戰略支撐,圍繞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核心動力這一基本目標,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的基本目標可以進一步解構為四個相對獨立又互為整體的核心目標,即: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把科技創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文明發展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科技創新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在動態中相互優化的有效途徑,是中國在未來國際競爭中佔據戰略主動地位的重要因素。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人民環境權益與經濟持續發展,需要科技創新提供動力與保障。 發展綠色科技,促進科技創新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層融合。
  • 「久實」蟲草膠囊面世 冬蟲夏草實現「工廠化」生產
    作為目前國內冬蟲夏草產業領域內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產企業,青海久實蟲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科技攻關,終於突破技術瓶頸,研製生產的「久實牌蝙蝠蛾被毛孢蟲草膠囊」日前正式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國產保健食品,該產品的面世標誌著冬蟲夏草成功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填補了此項產品的國內國際空白。
  • 樊會濤代表:戰勝疫情,向科技創新要發展動力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深遠,靠什麼來支撐持續發展,答案是『科技創新』,要向科技創新要發展動力。總書記說,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 對標倫敦激發本土創新動力 上海科技倡導小組成立
    這是全球科技倡導組織落地中國的首場活動,活動上同時宣布,上海科技倡導小組正式成立。  全球科技倡導組織,簡稱GTA,是一個創立於2015年的非營利的國際型精英組織。匯聚了來自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數以萬計的科技工作者、投資人、政府機構成員及行業專家,旨在促進重要的、世界領先的技術生態系統的發展。
  • 科技創新開啟國家發展新徵程
    江澤民同志則在199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新時代伊始,習近平總書記更加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 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遭受多重挑戰,科技創新已成為經貿摩擦中受封鎖打壓的主要「承壓區」,在此情境下發揮生態環保這一人類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的作用,打破利益藩籬,推進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合作,將成為中國加強科技交流創新和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格局的重要窗口和現實路徑。
  • 光明日報:創新驅動須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
    原標題:創新驅動須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結合不緊密、通道不流暢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處理好,要解決這個問題,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必須從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入手,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