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奧秘:太陽震蕩是怎樣產生的?太陽聲波是地震波的連續波?

2021-01-19 網易

2020-12-11 13:17:50 來源: 各家鍋灶不同呦

舉報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認識到,太陽震蕩雖然發生在太陽的表面,但是,其根源一定是在太陽的內部。而使太陽的內部產生震蕩的原因則有三個,即氣體的壓力、重力和磁力。而有它們造成的波動則分別被稱為「聲波」「重力波」和「磁流體力學波」,這三種波還可以兩兩結合,甚至可以三者合併在一起。就是這些錯綜複雜的波動,導致了太陽表面氣勢宏偉的震蕩現象。人們認為太陽5分鐘的震蕩周期可能是太陽對流層產生的一種聲波,而160分鐘的振蕩周期則可能是由日心引起的重力波。

  

  但是這些解釋究竟正確與否,目前還不能完全的肯定。聲波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壓力波,它可以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太陽的聲波是與地球內部的地震波有些相似的連續波,它們傳播的速度和方向依賴於太陽內部的溫度、化學成分、密度和運動。就像是地球的地震學家通過研究地震波去查明地球內部的構造模式一樣。

  

  天文學家正利用他們所觀測到的太陽震蕩現象,去窺探太陽內部的奧秘。謝維內爾觀測小組在克裡米亞天體物理臺首先觀測到太陽的這種長周期振動。1974年,他們把由光電調節器和光電光譜儀組成的太陽磁象儀安裝在太陽塔的後面,利用它來觀測連接太陽極區的窄條的光線避開太陽赤道部分的視運動。

  

  來自太陽中心的光線發生偏振照在光電倍增管上,來自太陽邊緣的光線不偏振直接照在另一光電倍增管上,這兩個光電倍增管的輸出就表示出中心光線是否相對於邊緣發生了都卜勒位移。謝維內爾小組利用這種方法在1974年秋季和1975年春季觀測到太陽160分鐘的振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地震前兆的探索:地震波激發與地震波檢驗
    據2008年1月3日美國《自然》雜誌報導,由地震波誘導產生的小應力可在幾千公裡之外觸發地震,而斷裂經常是在地震波過後很長時間才出現的。這種動態地震觸發現象背後的機制尚不知道。關於顆粒摩擦的實驗室研究已經成為研究斷層區過程的一個有用工具,正如對顆粒介質(玻璃珠子)中所發生的粘—滑現象進行跟蹤的新的實驗所表明的那樣(研究人員將實驗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不用聲波刺激地震的觸發,另一種是用聲波刺激地震的觸發)。結果表明,與觸發的餘震相應的小幅度斷裂事件是在所施加聲波幅度足夠大時出現的[1]。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地球是怎樣誕生的?都有哪些奧秘?
    在關於地球起源的各種理論中,較早就產生且比較普遍被人接受的是星雲說。科學家們認為在距今約50億年前,太陽系星雲收縮,形成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約4億年後,地球開始形成。大概在46億年前,發展成現在的大小和形狀,其後可能再過了15億年,地球上的環境才適宜早期的生物生存。另外,法國生物學家布豐在18世紀就創造了「彗星碰撞說」。
  • (原創)「太陽初級射線」與「電磁波」是不同的概念!
    「太陽初級射線」與「電磁波」是不同的概念!經典力學是從時間與位移兩個方面描述運動的物體;對於電磁波的描述,時間與位移已經束手無策,而對「太陽初級射線」這類高能粒子,物理學家們尚未予以重視量子力學應該研究「太陽初級射線」或「高速流動的物質」在磁場裡產生的金屬氫聚合形成新元素時伴生的電磁波。
  • 草原「天眼」帶領中國兒童探索太陽的奧秘
    新華社發(楊子建 攝)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日電(記者劉懿德 魏婧宇)12歲的任佳俊總在思考100億年後的問題,他想知道那時候的太陽會不會變成黑洞。這個痴迷天文的男孩,1日和同學們一起來到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參觀,在這裡了解關於太陽的奧秘。
  • 日震波可以幫助預測太陽耀斑嗎?
    但是,正如科學家在1996年發現的那樣,耀斑還可以引起日震活動(日震),從而釋放脈衝聲波,這些聲波會深入太陽內部。儘管太陽耀斑與日震之間的關係仍然是個謎,但新發現表明,這些「聲瞬變」以及它們產生的表面波動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耀斑的信息,也許有一天可以幫助我們預測耀斑的大小和嚴重程度。
  • 領袖之證霸天虎三將,紅蜘蛛聲波震蕩波手辦,實力超變形金剛G1?
    領袖之證震蕩波手辦領袖之證震蕩波震蕩波特寫然後我們再來看這款震蕩波的手辦,在變形金剛歷史上震蕩波也是鼎鼎大名的戰士,領袖之證中的震蕩波在外形上顯然特別養眼,一如既往的高大威猛,科學家的氣質變得更加濃鬱,最為突出的改變則是震蕩波的光學鏡片獨眼,直接變成了大眼特效,這也成為了他最為明顯的一個弱點,至於實力表現,小編只能說並沒有設定中說的那麼厲害。
  • LT多款外傳新品公布,聲波、鐵皮、震蕩波全都來了!
    LT-03則是G1動畫造型的震蕩波,MP尺寸,高度大概22公分,廠家在一眾外傳系列中突然冒出這麼個G1動畫風格的產品,倒是有點讓我摸不著頭腦。這款產品也是上色實拍圖,紫色金屬漆質感還不錯,但對比電影系的產品來說,細節就沒那麼突出了。
  • 詳細了解太陽發熱的奧秘
    與之不同的是,太陽是個熾熱的氣體大火球。表面溫度6000℃,而他的核心高達1500萬℃。如此強烈的光和熱究竟從何而來太陽中心是熱核反應區。體積佔太陽半徑的四分之一,而質量佔太陽的一半以上。這說明太陽中心密度非常高。(據可靠計算,那裡密度每立方釐米可達160克,是水的密度的160倍。)質量越大,自身重力引力越強。
  •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太陽內部的?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太陽內部的?然而我們都知道太陽是個難以接近的「大火球」,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太陽的內部情況的呢? 首先,當太陽發出的白光通過稜鏡時,它會分裂成七種不同的顏色,這些波長大小不同的單色光依次排列就組成了光譜。實際上,太陽光譜並不是完全連續的,科學家利用光譜儀(專門分析光譜的儀器)檢測太陽光時,發現太陽光譜中有一些黑線。
  • 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
  • 變形金剛前線震蕩波技能分析 命運詳情
    小編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變形金剛前線震蕩波技能分析的內容。震蕩波這麼強的戰士在遊戲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可能很多已經獲得震蕩波的玩家還在考慮要不要培養,我們看下去就知道了。>  科學家們:與天火,千斤頂,感知器同時出戰能量防禦+15%  忠心耿耿:與威震天,聲波同時出戰能量防禦+15%  獨眼巨人的秘密:與閃電同時出戰攻擊強度+12%  遠古會議:與通天曉同時出戰攻擊強度+12%  陰謀家們:與警車同時出戰生命上限+15%
  • 體感音波-聲波的神奇力量
    聲波(Sound Wave或Acoustic Wave)是聲音的傳播形式。聲波是一種機械波,由物體(聲源)振動產生,聲波傳播的空間就稱為聲場。
  • Science:地震波測量深海溫度
    Science:地震波測量深海溫度 全球變暖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最為緊迫的挑戰之一。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打破了氣候系統中的能量平衡,在地球系統中產生了額外熱量,導致溫度上升。
  • Science:地震波測量深海溫度
    上世紀七十年代,聖地牙哥大學的Walker Munk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Carl Wunsch教授就已經注意到海洋聲道的波導特性,提出了利用海洋聲波對大洋環境變量進行成像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理論論證。他們在海洋中設置人工源,在百公裡以外的距離接收聲波,通過測量聲波到時,反推海洋溫度及鹽度等變量的空間分布(Munk and Wunsch, 1979)。
  • 地心人自己建造了太陽?怎樣才能找到它們?
    曾經地心人假說火爆整個網絡,這一理論說明,地球的內部還存在其他文明,科學家通過地震波發現,地球內部溫度極高,並且有各種火山熔巖,如果真的存在地下文明的話,那麼它們怎樣在地球內部生存呢?《萊瑟塔檔案》,有提到地下城市和人工日光假說,如果根據他的說法,地球內部是中空的,並且還有一個人工太陽,其他文明為了能夠生存下去
  • 地心人自己建造了太陽?怎樣才能找到它們?
    曾經地心人假說火爆整個網絡,這一理論說明,地球的內部還存在其他文明,科學家通過地震波發現,地球內部溫度極高,並且有各種火山熔巖,如果真的存在地下文明的話,那麼它們怎樣在地球內部生存呢?《萊瑟塔檔案》,有提到地下城市和人工日光假說,如果根據他的說法,地球內部是中空的,並且還有一個人工太陽,其他文明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建造了一個太陽,當然這與太陽和我們所看到的太陽有很大差距,他們在地球不同地點布置了各種特殊的隧道,這才讓在地下世界生存的居民們,能得到光照。
  • 上海科技館原創球幕電影《太陽的奧秘》震撼人心
    12月26日起,數字球幕影片《太陽的奧秘》《宇宙大冒險》、IMAX立體巨幕影片《美麗星球》和IMAX球幕影片《南太平洋之旅》等4部新片將在上海科技館科學影城上映,讓觀眾既能了解宇宙的奧秘,也能領略地球的美麗風光。其中,《太陽的奧秘》由上海科技館原創攝製,是該館創作的首部球幕科普電影。
  • 人類第一次準確預測太陽黑子的出現時間,太陽活動對太空探索領域...
    其實太陽也有天氣,而且太陽的天氣和地球上的天氣很像,它的行為看起來是不可預測的,但是當你仔細觀察時,會發現一些規律。我們觀察到的第一個模式是太陽黑子,在古時候人們就注意到了太陽黑子,從17世紀開始,科學家們開始進行定期研究。
  • LT多款新品試模圖公布,聲波、震蕩波顏值超高!
    LT這款震蕩波在外觀造型和還原度方面的表現絕對上乘,細節也很豐富,整體符合我的預期。背部收納也很完整,總體來說在外觀上沒啥大短板了,就看做工和變形了。然後是這款聲波,這次沒有單獨的試模實拍圖,就拿之前的灰模圖代替了,還原度和細節都很出色,胸口的機器狗太帶感了。鐵皮在這次外傳大黃蜂中也變成了一個壯漢,這次LT的人形設計依舊靠譜。
  • 絕代指揮官:震蕩波
    震蕩波這個角色早在900萬年前,古老的賽博坦大戰爆發時,就已經是威震天的副官,並以其忠心和能力得到其肯定。在威震天率部隊追擊汽車人前,震蕩波被委託留守賽博坦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