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2021-01-21 環球網

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這一最新研究或有助於揭示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

科學家一直認為,磁波是「搬運工」,將能量從太陽內部巨大的能量儲存庫(由核聚變產生)輸送到其大氣層外部區域,因此,了解磁波如何產生並在太陽內傳播非常重要。

在最新研究中,來自5個國家的13名科學家組成的「低層太陽大氣波(WaLSA)」小組,藉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位於新墨西哥州的鄧恩太陽望遠鏡獲得的高解析度觀測結果,對太陽磁波進行了研究。

研究負責人、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數學和物理學院的大衛·傑斯解釋說:「通過將太陽光分解成基本顏色,我們能檢查太陽大氣內的某些元素——包括矽(形成於太陽表面附近)、鈣和氦(形成於太陽的色球層中,此處波放大最明顯)的行為。元素的變化揭示了太陽等離子體的速度,而太陽等離子體演化的時間可以作為基準,使我們可以記錄下太陽的波動頻率。」

他們接著使用超級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模擬分析,結果發現,太陽磁波的增大過程可以歸因於某些類似「聲波諧振器」的邊界的形成: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而且,「諧振腔」的厚度(顯著溫度變化之間的距離)對波動特徵具有重要影響。

傑斯博士解釋說:「我們對太陽磁波運動的新理解可能有助於科學家揭示,為什麼距離熱源更遠的太陽外層日冕比太陽表面更熱這一謎題。一般來說,離熱源越近,我們就感覺越暖和。然而,太陽外層比太陽表面更熱。」

相關焦點

  • 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劉霞)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這一最新研究或有助於揭示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
  • 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
    博科園:本文為太陽物理學類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團隊取得了開創性發現,即為什麼太陽的電磁波在從表面浮現時會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開太陽日冕如何保持數百萬華氏度溫度的謎團。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察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日冕的高溫也一直是個謎,通常離熱源越近,感覺就越暖和。
  • 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
    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團隊取得了開創性發現,即為什麼太陽的電磁波在從表面浮現時會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開太陽日冕如何保持數百萬華氏度溫度的謎團。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察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 科學家帶領國際研究小組破解了太陽電磁波的60年之謎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位科學家領導了一個國際團隊,突破性地發現了為什麼太陽的磁波在從其表面出現時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決太陽日冕如何保持其數百萬度的溫度的謎題。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日冕的高溫也一直是個謎。通常我們離熱源越近,我們就越感到溫暖。然而,這似乎與太陽的情況相反,太陽的外層比表面的熱源要熱。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破解日冕超高溫之謎
    太陽大氣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這個聽上去無比簡單的問題在百年間難倒了大批天體物理學家。然而天文望遠鏡最新捕獲一系列圖像,揭示了三個完全未知的天體物理現象的存在,為謎團找到了一種可靠的解釋。這個拼圖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何日冕這個太陽表面的電離大氣層的溫度既不同於冰冷的宇宙溫度,也不同於太陽本身的溫度,而是如此熾熱,高達幾百萬攝氏度?事實上,早在1869年,科學家就確定了日冕的溫度:這個在日全食發生時環繞在太陽周圍淡淡的光暈,它的溫度竟然高達幾百萬攝氏度……而太陽表面的溫度只有5600℃。
  • 太陽的表面,炙熱的日冕,為何溫度會如此之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熱,可以發出明亮的熱白光。但是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有一個稀薄但廣闊的大氣,稱為日冕。此日冕的溫度高達幾百萬開爾文。日冕的溫度如何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就像我說的那樣,是個謎。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最外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帶電粒子輻射的能量,整體上太陽外表面輻射能量卻並沒有那麼強烈,使溫度在6000℃左右
  • 太陽大氣為何比太陽還熱
    地球的大氣比地表要冷,但太陽的情況正好與地球相反,最外層的日冕溫度最高。如今,科學家對這個謎團有了新的解釋。按道理說,距離太陽核心區域的部分,應該最熱,越遠應該越冷,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離太陽中心最近的光球,溫度是幾千度,稍遠些的色球,溫度竟然從上萬度上升到了幾萬度,而距離太陽中心最遠的日冕,溫度竟然高達百萬度!為什麼遠離核心區域——太陽的能量中心時,太陽大氣層的溫度卻在上升呢?其實,長久以來,這一直是天文學領域裡的一個重要謎題。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太陽日冕高溫成因和高能粒子動量不守恆作者:韓統義眾所周知,太陽的直徑1,390,000km,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K,太陽光球層溫度約5,800K,色球層的溫度約4,500K,從色球層到日冕層的中間還有一個過渡區,溫度約8,000K。太陽黑子的最低溫度3,500K。
  • 為何太陽大氣溫度比表面溫度高?
    據《每日科技》網站報導,隸屬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極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譜儀」(Extreme Ultraviolet Normal Incidence Spectrograph,簡稱EUNIS)項目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他們掌握了一些可以用於解釋太陽外部大氣層為何比內部表面溫度高得多的證據。
  •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外圍,為什麼其溫度比太陽表面的還要高?
    太陽表面存在一種叫做「針狀體」的現象。這些「針」始於我們所看到的太陽表面,指向五到十公裡的高空。它們攜帶著來自太陽的聲音,轉瞬即逝。實際上,太陽是一個氣體星球,它的密度從內到外逐漸降低,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表面。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看到太陽的「表面」呢?
  • 太陽生命的爆發:太陽黑子、耀斑及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上演了一幕爆發力十足的表演秀: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這個現象很不尋常,因為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宣布新的太陽活動周期剛剛開始並進入最低活躍階段。截至目前,太陽圓盤沒有任何可見活動,然而三個太陽黑子如同入侵者一般翻滾著出現,畫出了複雜的磁場線圓弧(冠狀環),用本年度最大的耀斑向著太空拋射等離子流。觀測者們還記錄了日冕物質拋射中產生的射電。
  • 太陽表面究竟什麼樣?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人類很難獲取太陽表面真實圖像,因為太陽每秒都要燃燒約500萬噸氫燃料。將鏡頭直接對準這樣一個表面溫度為6000攝氏度的星體,物鏡聚光後,會聚光到目鏡組裡。
  • 太陽大氣比太陽表面溫度高數百萬度?謎題解開了
    為什麼太陽大氣比太陽表面溫度高數百萬度?這一謎題由來已久。地球軌道界面區域成像光譜儀(IRIS)和大氣成像組件(AIA)拍攝的圖像表明,太陽上低位的磁環已被加熱到數百萬開氏度。在《自然·天文學》雜誌近日刊發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萊斯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和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人員稱,太陽風中發現的新現象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們解謎。
  • 太陽大氣為何溫度超高?
    為什麼太陽大氣比太陽表面溫度高數百萬度?這一謎題由來已久。地球軌道界面區域成像光譜儀(IRIS)和大氣成像組件(AIA)拍攝的圖像表明,太陽上低位的磁環已被加熱到數百萬開氏度。在《自然·天文學》雜誌近日刊發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萊斯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和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人員稱,太陽風中發現的新現象或許能幫助科學家們解謎。
  • 查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太陽日冕磁場圖
    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了中間太陽的圖像。太陽稀疏的高層大氣被稱為日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叢林,周圍有熾熱的等離子。但是,繪製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該行為的磁場強度的映射已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田野微弱,太陽的亮度超過日冕。
  • 查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太陽日冕磁場圖
    未來的望遠鏡可能會繪製相似的地圖來預測太陽爆發。該圖像的彩色條紋顯示了日冕磁場的強度,從較低的強度(藍色)到較高的強度(黃色)。整個磁場的強度只是冰箱磁鐵的一小部分。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了中間太陽的圖像。
  • 太陽表面溫度26℃?特別適合人類居住!
    我們的地球地核的溫度就是6000℃左右,如果6000℃就能產生核聚變,那地球先炸了。要讓核聚變理論合理,科學家就推測,太陽的中心溫度得有1500萬℃,才能足以引起核聚變。如果在中心進行核聚變,中心的溫度應該是最高的,而越往外溫度應該越低。上文也提到,科學家測得的太陽外層大氣(日冕)溫度是100萬℃。那麼太陽的這種溫度設定就不符合核聚變理論了。
  • 破解日冕與太陽風的秘密 NASA啟動「接觸太陽」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即將在2018年發射「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 Plus),接近太陽640萬公裡內的空間進行觀測與研究,面對極端的熾熱溫度以及輻射量就為了解開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corona)的數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