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層位於太陽的外圍,為什麼其溫度比太陽表面的還要高?

2020-11-25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太陽表面存在一種叫做「針狀體」的現象。這些「針」始於我們所看到的太陽表面,指向五到十公裡的高空。它們攜帶著來自太陽的聲音,轉瞬即逝。實際上,太陽是一個氣體星球,它的密度從內到外逐漸降低,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表面。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看到太陽的「表面」呢?當我們觀察太陽的時候,光深(物質層的不透明性的量度)變為1的地方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邊界,我們稱之為光球,儘管它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表面。我們將光球外面成為太陽大氣層,針狀體將物質從太陽的可視表面傳輸到大氣層最終到日冕中。針狀體的溫度約為5800-6000度,而日冕的溫度可高達一百萬度。就相當於廚房裡的爐灶突然關閉,上方的空氣會出現燃爆一樣。

針狀體的出現伴隨著能量傳輸,雖然這種能量傳輸不可見,但它可以被測量。實際上,大約有10萬個針狀體,每個都通過直徑約為500千米的通道(受磁力影響)源源不斷地將物質傳輸到色球層。在這我們需要討論一下太陽上的天氣和物質傳輸。這種物質傳輸是快速的,以5分鐘為周期,且無數個針狀體可以同時出現。日冕的超高溫度就和這種從光球層到色球層的物質傳輸密切相關。如果我們能夠飛行到太陽附近,我們將清楚地看到這些針狀體,並觀察到物質是如何上升、下降或以每小時8萬公裡的超高速度運動。運動速度為每小時8萬公裡,周期為5分鐘,這些數字和日冕溫度有什麼關係?

我們知道太陽會發出聲音,如果我們離它足夠近會聽到山崩地裂和電閃雷鳴。我們之所以能聽到聲音,是因為聲波足夠強大。然而,太陽上的氣體極為稀薄,導致聲波震動微弱,我們並不能聽到它們的聲音。太陽上有聲音這個結論,可以從氣體譜線的移動上直接推導出來。 例如氫氣和氧氣,如果它們的譜線藍移,說明它正在向我們移動;反之,紅移意味著它們向遠離觀察者的方向移動。

通過觀察譜線移動,我們可以巧妙地掃描太陽上的氣體運動,就像醫學上的都卜勒斷層術一樣。通過對太陽的觀察,我們發現了氣體體積和壓強的波動。氣體的壓強波動形成了聲音,我們發現了不同頻率的聲音,其中一種「P」型聲音,其周期恰好為5分鐘。我們發現,當聲波來自太陽內部,由於太陽的密度從內向外不斷減小,聲波的速度逐漸提高,最終聲波的速度達到每小時80,000公裡的,說明一些物質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超高速度衝入太陽的大氣中。

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討論磁場的作用,而前面提到物質傳輸的通道與磁場密切相關。注意這裡只存在徑向的物質傳輸,而沒有周向的傳輸。太陽的表面的物質以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這些帶電粒子,例如電子和離子,他們的運動受到磁場的影響,其運動方向符合右手定則。另一方面,太陽的強磁場對帶電粒子的運動有限制作用,等離子體並不能自由移動。這種限制會導致等離子物理裡的一種現象:磁凍結效應,凍結到等離子體不能相對於磁場自由移動的程度。 另一方面,如果等離子體本身的動能非常高,其結果就是磁場必須隨之移動。

磁場移動是如何發生的?答案與等離子體的低電阻有關。如果等離子體相對於磁場移動,會感應出電流。我們已經知道在沒有保險絲的情況下在家裡電器發生短路會產生短路電流。類似這種短路現象將等離子體束縛到磁場。每當我們有強大的聲波時,壓力和密度就會如此太陽表面的波動,那麼磁場必須隨之移動。如果太陽表面上的磁場在某一點非常強烈地集中,則等離子體不自由流動,而是必須沿著磁場線流動。為什麼一定要沿著磁場線移動呢?因為沿磁場線運動洛倫茲力(即由磁場施加在磁場上的導體或導體上的力)為0。洛倫茲力為0意味沒有能量耗散,即能量傳輸沒有任何損失。因此,等離子體基本上沿著磁場移動,是物質從太陽表面進入太陽大氣層的最佳通道。

下面我們來討論電路,電流的產生要求電路必須閉合。即,只有在閉合電路中,電流才會流動,否則當電路被某種方式中斷,電荷會優先在中斷處積累。雷雨中的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閃電擊穿形成釋放電子的電路。

太陽上發生的這些現象都可以用宇宙電動力學來解釋,而針狀體是氣體球體中電動力學過程的典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一方面要考慮運動的帶電粒子,另一方面要考慮可以變化的磁化氣體。針狀體是一種典型的強聲波,其運動在極快的運動中符合電動力學規律。

最後我們來解釋為什麼日冕變得如此之熱。首先我們可以用電阻發熱的現象類比。家用的燒水壺能燒水,電流起到什麼作用?顯然,是電流加熱了燒水壺中的線圈,然後線圈使水升溫直至沸騰。在太陽大氣從底層到高處的能量傳輸過程中,可以看作電流的流動。根據歐姆定律,電壓等於電阻乘以電流;根據焦耳定律,導體的發熱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在電流、電壓恆定的情況下,如果電阻很高那麼導體的溫度會急劇升高。

從微觀角度看,太陽大氣中的等離子碰撞、摩擦,導致熱量的產生。儘管太陽表面只有5800度,但是由於等離子體的能量狀態,一方面電磁能以非常密集的磁場束的形式存在,而另一方面等離子體高速運動形成電流,最終使得日冕的溫度遠高於太陽表面上的溫度。

這樣,我們就運用地球上物理學的知識解釋了遠在1.5億公裡外的宇宙空間上的一個問題。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quora-Toni Sementan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最外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帶電粒子輻射的能量,整體上太陽外表面輻射能量卻並沒有那麼強烈,使溫度在6000℃左右
  • 太陽的表面,炙熱的日冕,為何溫度會如此之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熱,可以發出明亮的熱白光。但是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有一個稀薄但廣闊的大氣,稱為日冕。此日冕的溫度高達幾百萬開爾文。日冕的溫度如何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就像我說的那樣,是個謎。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太陽日冕高溫成因和高能粒子動量不守恆作者:韓統義眾所周知,太陽的直徑1,390,000km,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K,太陽光球層溫度約5,800K,色球層的溫度約4,500K,從色球層到日冕層的中間還有一個過渡區,溫度約8,000K。太陽黑子的最低溫度3,500K。
  • 為什麼太陽表面的溫度僅6000k,而更外層的大氣溫度卻高達100萬k
    太陽一直是人類最嚮往也最崇拜的一顆行星,因為沒有太陽,地球就失去了能源的供給,失去了生命的基礎。這顆大火球有很多神奇的現象,它的表面溫度只有6000K,但是它的大氣層溫度可以達到恐怖的100萬K!太陽的中心距離我們的地球約為149597870千米,這個距離即使是光也要飛行8分鐘之久,在天文上把這個長度確定為1AU,即一個天文單位。
  • 為什麼太陽的日冕是最熱的層,當它離太陽的核心比其他層更遠?
    太陽的日冕非常熱 - 在「安靜」地區有100萬到200萬開爾文,在磁性強的活動區域有200萬到500萬,在太陽耀斑中更高 - 這一事實在20世紀4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證實。較冷的光球層(太陽的可見表面,我們看到太陽黑子)和覆蓋的色球層(我們最好看到突出物和較低的太陽大氣中的磁性結構)在很久以前就通過光譜觀測確定了溫度。例如,在日食期間看到的色球的特徵亮紅色很容易通過所謂的Balmer線從氫氣到大約6,000開爾文的材料發射。早在1867年,天文學家就在日食期間記錄了日冕的紅線和綠線,但他們無法將它們與任何已知的實驗室光譜聯繫起來。
  • 為何太陽大氣溫度比表面溫度高?
    據《每日科技》網站報導,隸屬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極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譜儀」(Extreme Ultraviolet Normal Incidence Spectrograph,簡稱EUNIS)項目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他們掌握了一些可以用於解釋太陽外部大氣層為何比內部表面溫度高得多的證據。
  • 【小百科】丨Day 113:太陽的溫度為什麼這麼高?
    在這裡,我們每天花3分鐘,學習趣味百科小知識,解答孩子內心世界的十萬個為什麼,拓展孩子的眼界思維。今天我們學習的小百科是:太陽的溫度為什麼這麼高?對此,有一種解釋是地球在很早之前覆蓋著一層很厚的大氣,使得溫室效應比現在強得多,所以液態水能夠存在。太陽的溫度有多高,取決於位置。在太陽的不同區域,溫度有很大的差異。太陽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
  • 太陽大氣竟然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几千倍!
    近日,《自然—天文學》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闡述了太陽大氣最外層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几千倍的一種可能原因。
  • 揭開太陽日冕神秘面紗
    日全食時,黑暗的太陽外圍是銀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陽上,因此稱為日冕。日冕是太陽最外圍大氣。平時要觀測日冕,需要用特別的日冕儀。
  • 日冕加熱與太陽低層大氣磁活動密切相關|Science述評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離太陽核心越遠溫度應該越低。確實,太陽的溫度從核心區域的約1500萬度下降到表面(光球)的5700度左右。然而,從光球往外,太陽大氣的溫度卻反常升高。在最外層的日冕裡,溫度高達百萬度左右。這一高溫導致日冕氣體向外膨脹,形成連續向外發射的、超聲速的、磁化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充滿了太陽系中各大行星之間的區域。
  • 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團隊取得了開創性發現,即為什麼太陽的電磁波在從表面浮現時會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開太陽日冕如何保持數百萬華氏度溫度的謎團。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察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日冕的高溫也一直是個謎,通常離熱源越近,感覺就越暖和。
  • 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團隊取得了開創性發現,即為什麼太陽的電磁波在從表面浮現時會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開太陽日冕如何保持數百萬華氏度溫度的謎團。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察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日冕的高溫也一直是個謎,通常離熱源越近,感覺就越暖和。
  • 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 太陽的表面溫度多少度
    我們都知道,太陽的溫度非常高,但是到底有多高,還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太陽的表面溫度能達到多少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日冕層溫度約為5 × 106 攝氏度,中心溫度約為2000萬攝氏度,大約是3600多倍。
  • 日冕成像儀帶您走進太陽表面
    文章介紹了由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Hi-C提供的外日冕層的數據揭示了隱藏在曾經只被視為空或暗的區域內的從未見過的結構。這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太陽神秘的磁性大氣層是如何構成的。
  • 它將穿越百萬度的日冕層,近距離探測太陽,為什麼不怕被融化?
    說到太陽,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地球上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能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來自太陽,可以說如果沒有太陽就不會有人類的文明。我們熟知的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自身的質量就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體積是地球是130多萬倍,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個子。
  • 照耀我們的太陽溫度有多高,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太陽和所有恆星就是這樣的一種物質狀態。太陽的高溫是由於中心核聚變生成的,其溫度有多種層次。太陽中心是聚變反應區,這個區域佔據了太陽半徑約1/4。氣體上下升降,把上面變冷的氣體通過湍流帶動,到達太陽深處重新被高溫加熱,又把高溫氣體帶到對流層頂的光球層下面。在對流層由於流體元升降很快,幾乎處於絕熱狀態,溫度高的上升,溫度低的下降,風起雲湧,澎湃翻騰,在這樣的對流中,將輻射區的高溫流體元不斷往光球層送,把低溫氣流體元帶回加熱。
  • 神奇而豐富的太陽表面活動:米粒組織、日針、日珥和日冕環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一顆黃矮星,無時無刻不在其內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從而源源不斷的向宇宙空間釋放能量,給其他行星,包括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如果沒有太陽,地球的溫度會比現在冥王星的溫度還低,地球上也不可能會有生命。
  • 金星的表面溫度為464℃,為什麼比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還要高
    太陽是太陽系當中的中心天體,其質量約佔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而且太陽是一顆恆星,其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氫核聚變反應,太陽這顆巨大的氣體火球,源源不斷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當中釋放著能量,我們稱為太陽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