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成像儀帶您走進太陽表面

2020-12-05 騰訊網

文章介紹了由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Hi-C提供的外日冕層的數據揭示了隱藏在曾經只被視為空或暗的區域內的從未見過的結構。這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太陽神秘的磁性大氣層是如何構成的。

天文學家們對溫度極高的太陽大氣最外層----日冕層進行了一次近距離觀測,並在一些空曠或黑色地帶發現了史無前例的新型結構。

圖源:維基百科

圖解:日冕

最新高解析度圖像顯示,磁性線長達500千米寬(311英裡),其中含有百萬度的等離子。這一發現讓我們對我們母星的大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早在2018年,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Hi-C)就捕獲了這一原始數據。正如它的名字所告訴我們的那樣,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是一架可拍攝高解析度太陽日冕圖像的望遠鏡,它能精準捕捉日冕層上大小約70千米(43英裡)或佔整個星體大小約0.01%的物體。

圖源:中央蘭開夏大學

來自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太陽物理學家羅伯特·沃爾什表示:「到現在為止,研究太陽的天文學家們已經可以有效地通過『標準清晰度』來觀察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了,然而,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提供的高質量數據讓我們第一次通過『超高清晰度』來觀測太陽中的一部分。」

圖解:中央蘭開夏大學

圖源:你好網

「當你用標準清晰度看足球比賽時,足球場看起來只會是一片籠統的綠。但你若是用超高清清晰度看同一場比賽,足球場上的每一棵草都能映入你的眼帘--這也是我們在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上所看到的。」

圖解:高清足球場圖

圖源:素材公社

高清的視圖意味著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以前在太陽上看不到的部分,反過來說,它也可以讓我們了解太陽的磁性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

構成太陽外層的磁場和等離子體線(或冠狀縮環)是形成太陽風暴的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運動與地球上的我們息息相關。當我們把它們的由來了解得更透徹,就能更好地計劃它們的到來。

太陽外層的結構依然存在著許多秘密,這顆恆星的周圍仍發生著許許多多奇怪的事情,但現代科技也正蓬勃發展,努力揭開一些神秘的面紗。

圖解:太陽結構

圖源:新浪網

要了解這些等離子體線以及它們的作用,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但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就已經是一次巨大的進步了。

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的下一個任務是獲取更多關於日冕層是如何進行運作的信息,甚至這些精細的數據可以和其他望遠鏡所觀測到的圖像結合,進而提供更清晰的太陽成像。

來自中央蘭開夏大學的太陽物理學家湯姆·威廉士告訴我們:「這個引人注目的發現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能量流動於太陽各層,並最終到達地球的這一活動。」

「去模擬和預測這個給予我們生命的恆星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圖源:搜狐

圖解:太陽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相關知識

太陽,或稱,是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11][12]。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13],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從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14]。

作者: DAVID NIELD

FY: y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帕克太陽探測器寬視場成像儀——獲取清晰日冕的神器
    NRL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寬視場成像儀(WISPR)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帕克太陽探測器任務中唯一的成像儀器。WISPR製作了多張與科學相關的照片,包括捕捉到了太陽周圍無塵區的開始,詳細的等離子體噴發,磁通繩,以及圍繞太陽的磁島(一個具有循環磁場的空間小區域)的第一張圖像。
  • 揭開太陽日冕神秘面紗
    日冕的範圍很大,用日冕儀只可以觀測到接近太陽表面的那部分日冕,一般叫做內冕。    它的邊界離太陽表面約有3個太陽半徑那麼遠,或者說約為200萬千米。在此以外的日冕叫做外冕,它向外延伸到地球軌道之外。日冕的物質非常稀薄。內冕密度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密度也低於地球大氣的十億分之一,幾乎接近真空。
  • 太陽表面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超過10萬攝氏度!
    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日冕是如何產生風的?
  • 太陽表面卻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能超過10萬攝氏度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
  • 太陽風暴來襲之日冕物質拋射
    我們對太陽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但大概是距離產生美,大夥對太陽的關注遠沒有對「宇宙的起源」、「黑洞的形成」熱情。《2012》這樣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中將人類史上最大一次太陽爆發和全球毀滅性災難關聯起來,然而,這是真的麼?今天我們就撥開雲霧見日明,聊一聊太陽大氣中最重要的爆發現象之一: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簡稱 CMEs)。
  • 太陽的表面,炙熱的日冕,為何溫度會如此之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熱,可以發出明亮的熱白光。但是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有一個稀薄但廣闊的大氣,稱為日冕。此日冕的溫度高達幾百萬開爾文。日冕的溫度如何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就像我說的那樣,是個謎。
  • 科學家鎖定太陽風老巢:在日冕層的暗影裡,那股觸發極光的力量
    一個中德科學家小組已經確認出了太陽日冕中的磁結構,高速太陽風就是在這裡產生的。利用來自太陽輻射紫外光測量(SUMER)光譜儀的圖像和都卜勒圖,以及由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天基太陽和日球層天文臺(SOHO)上的麥可遜都卜勒成像儀(MDI)提供的磁圖,該小組注意到太陽風是從形似漏鬥的磁場中流出的,這些磁場被固定在太陽表面附近磁網的狹窄磁軌上。
  • 迄今距離太陽最近的照片出爐:太陽表面有著不尋常的「篝火」
    今年是太陽觀測的標誌性一年。一月,位於夏威夷的 Daniel K. Inouye 太陽望遠鏡(簡稱 DKIST 望遠鏡)展示了迄今為止拍攝到的最清晰的太陽照片,讓我們看到了太陽焦糖狀的表面,覆蓋其上的等離子體似乎沸騰一樣上上下下。
  •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外圍,為什麼其溫度比太陽表面的還要高?
    太陽表面存在一種叫做「針狀體」的現象。這些「針」始於我們所看到的太陽表面,指向五到十公裡的高空。它們攜帶著來自太陽的聲音,轉瞬即逝。實際上,太陽是一個氣體星球,它的密度從內到外逐漸降低,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表面。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看到太陽的「表面」呢?
  • 日冕與冠狀病毒有什麼關係嗎?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000℃左右。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2000 ℃左右,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像臉上長的痘痘。日珥是在太陽的色球層上產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像是太陽面的「耳環」一樣,也稱「太陽的耳朵」,大的日珥高於日面幾十萬公裡。
  • 美太空望遠鏡首次捕獲太陽日冕活動圖
    據美國太空網站SPACE.com 1月23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當天表示,於2012年7月11日發射升空的小型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Hi-C)望遠鏡捕獲到了太陽日冕活動,讓我們首次一睹日冕風採。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太陽日冕高溫成因和高能粒子動量不守恆作者:韓統義眾所周知,太陽的直徑1,390,000km,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K,太陽光球層溫度約5,800K,色球層的溫度約4,500K,從色球層到日冕層的中間還有一個過渡區,溫度約8,000K。太陽黑子的最低溫度3,500K。
  • 迄今距日最近的照片顯示太陽表面有大量名為「篝火」的微型耀斑
    這些照片是迄今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拍攝的,其中部分照片揭示了日冕內成千上萬個微型太陽耀斑「跳舞」的情景,有助解釋為何日冕溫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很多這個世紀之謎。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科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田暉向科技日報記者解釋說,太陽耀斑是太陽大氣中的一種劇烈爆發現象,據信由太陽磁場的相互作用引起。
  • 神奇而豐富的太陽表面活動:米粒組織、日針、日珥和日冕環
    太陽表面所以,人類對於太陽的崇敬,自古以來就有,古代人類崇拜太陽,有太陽神、太陽神廟等等。但是太陽是一個內部溫度1500萬℃的大火球,表面溫度也有5500℃,在地球上用肉眼直接觀察太陽都十分危險,所以很長時間內,人類認為太陽就是一個光亮的圓盤,直到現代天文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太陽才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 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最外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帶電粒子輻射的能量,整體上太陽外表面輻射能量卻並沒有那麼強烈,使溫度在6000℃左右
  • 人類有史以來,最近距離拍攝的照片顯示,太陽表面遍布微小的耀斑
    歐洲航天局下屬的「太陽軌道探測部」 在2020年6月拍攝到這些照片,這個局設在英國。科技工作者們說,這些圖片可以揭開一個神秘的現象,就是太陽表面的溫度,與下面那些層面的溫度相比,要高許多。太陽耀斑是高能輻射在太陽表面突然閃耀她說:「我們沒有完全了解篝火起什麼作用,但估計在日冕加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 查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太陽日冕磁場圖
    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了中間太陽的圖像。太陽稀疏的高層大氣被稱為日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叢林,周圍有熾熱的等離子。但是,繪製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該行為的磁場強度的映射已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田野微弱,太陽的亮度超過日冕。
  • 查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太陽日冕磁場圖
    未來的望遠鏡可能會繪製相似的地圖來預測太陽爆發。該圖像的彩色條紋顯示了日冕磁場的強度,從較低的強度(藍色)到較高的強度(黃色)。整個磁場的強度只是冰箱磁鐵的一小部分。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拍攝了中間太陽的圖像。
  • 太陽生命的爆發:太陽黑子、耀斑及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上演了一幕爆發力十足的表演秀: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這個現象很不尋常,因為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宣布新的太陽活動周期剛剛開始並進入最低活躍階段。截至目前,太陽圓盤沒有任何可見活動,然而三個太陽黑子如同入侵者一般翻滾著出現,畫出了複雜的磁場線圓弧(冠狀環),用本年度最大的耀斑向著太空拋射等離子流。觀測者們還記錄了日冕物質拋射中產生的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