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太陽物理學類

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團隊取得了開創性發現,即為什麼太陽的電磁波在從表面浮現時會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開太陽日冕如何保持數百萬華氏度溫度的謎團。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察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日冕的高溫也一直是個謎,通常離熱源越近,感覺就越暖和。

然而,這與發生在太陽上的情況正好相反,太陽的外層比其表面的熱源更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磁波將能量從太陽巨大的內部能量儲存庫(由核聚變提供動力)輸送到其大氣層外部區域。因此,了解磁波是如何產生並在整個太陽中傳播的,對研究人員來說非常重要。該小組包括來自五個國家的13名科學家和11個研究所,其中包括埃克塞特大學、諾森比亞大學、歐洲航天局、西班牙天體物理學研究所,挪威奧斯陸大學、義大利航天局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等。

專家們組成了一個名為「低層太陽大氣波(WaLSA)」的聯盟來進行這項研究,並使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位於新墨西哥州的鄧恩太陽望遠鏡先進高解析度觀測來研究這些波。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數學和物理學院的大衛·傑斯博士領導了該專家小組並解釋說:這種對磁波動的新理解可能有助於科學家揭開,為什麼太陽外層比其表面更熱謎題中缺失的一塊。通過將太陽的光分解成基本顏色,能夠檢查其大氣中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行為,包括矽(形成於太陽表面附近),鈣和氦(形成於色球中,波放大最明顯)。

元素變化使得太陽等離子體的速度得以揭示,它們發展的時間尺度是基準的,這使得太陽波動頻率可以被記錄下來。這類似於一個複雜的音樂合奏,是如何通過可視化它的樂譜來解構成基本音符和頻率。然後,研究小組使用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來分析數據,發現波的放大過程可以歸因於「聲波諧振器」的形成,在這種諧振器中,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創造了部分反射的邊界,並起到了俘獲波的作用,使它們得以加強並顯著增強強度。

同時還發現,諧振腔的厚度(顯著的溫度變化之間的距離)是控制檢測到波動特徵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發現的效果類似於聲學吉他,如何通過中空體的形狀改變它發出的聲音。如果想到這個類比,就可以看到在太陽中捕獲的波,如何在離開其表面並向外層和外部移動時增長和變化。圍繞太陽電磁波奧秘的大門,這項新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解,這是解釋日冕加熱問題的關鍵一步,距離太陽表面幾千公裡的溫度比熱源本身更熱。

博科園|研究/來自: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
    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帶領一個國際團隊取得了開創性發現,即為什麼太陽的電磁波在從表面浮現時會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開太陽日冕如何保持數百萬華氏度溫度的謎團。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察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 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
  • 太陽磁波60年謎團終破解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劉霞)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強度會增加,但其內在緣由一直是未解之謎。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日報導,現在,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終於破解了這個謎團:太陽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間溫度的顯著變化,會創造出一些邊界,有些邊界具有反射性,可捕獲波並使波顯著增強。這一最新研究或有助於揭示日冕的溫度為何比太陽表面更高。
  • 科學家帶領國際研究小組破解了太陽電磁波的60年之謎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位科學家領導了一個國際團隊,突破性地發現了為什麼太陽的磁波在從其表面出現時增強和增長,這可能有助於解決太陽日冕如何保持其數百萬度的溫度的謎題。60多年來對太陽的觀測表明,當電磁波離開太陽內部時,它們的強度會增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觀測證據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日冕的高溫也一直是個謎。通常我們離熱源越近,我們就越感到溫暖。然而,這似乎與太陽的情況相反,太陽的外層比表面的熱源要熱。
  • 太陽大氣為何比太陽還熱
    按道理說,距離太陽核心區域的部分,應該最熱,越遠應該越冷,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離太陽中心最近的光球,溫度是幾千度,稍遠些的色球,溫度竟然從上萬度上升到了幾萬度,而距離太陽中心最遠的日冕,溫度竟然高達百萬度!為什麼遠離核心區域——太陽的能量中心時,太陽大氣層的溫度卻在上升呢?其實,長久以來,這一直是天文學領域裡的一個重要謎題。
  • 破解日冕超高溫之謎
    這個拼圖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何日冕這個太陽表面的電離大氣層的溫度既不同於冰冷的宇宙溫度,也不同於太陽本身的溫度,而是如此熾熱,高達幾百萬攝氏度?事實上,早在1869年,科學家就確定了日冕的溫度:這個在日全食發生時環繞在太陽周圍淡淡的光暈,它的溫度竟然高達幾百萬攝氏度……而太陽表面的溫度只有5600℃。
  •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隨著人類對太陽的了解不斷加深,一些太陽問題的答案卻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引得科學家們競相追逐。 現在,這些問題的謎之面紗被漸漸揭開,讓我們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探索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吧。
  • 太陽的表面,炙熱的日冕,為何溫度會如此之高?
    我們手上有一個謎。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熱,可以發出明亮的熱白光。但是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有一個稀薄但廣闊的大氣,稱為日冕。此日冕的溫度高達幾百萬開爾文。
  • 太陽等離子體中的電磁波可能是太陽之謎的來源
    這證實了關於太陽的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它的上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溫度的數百倍——僅僅幾千公裡遠。根據物理定律,這沒有多大意義,這就像直接測量一個燈泡周圍空氣的溫度,然後發現它比燈泡本身要熱幾個數量級。近一百年來,這種差異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但最近我們終於開始了解磁動力學如何在太陽等離子體大氣的加熱中發揮作用。
  • 在太陽日冕背後等待你的,是高溫,還是未解之謎?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它發出明亮的白熱光。但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太陽有一個被叫做日冕的稀薄但廣大的大氣層,日冕有著幾百萬開爾文的溫度。日冕是如何擁有比表層更高的溫度的呢?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太陽現神秘「龍捲風」 推測日冕異常高溫之謎
    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從太陽大氣結構進行推斷,計算出了太陽表面在任一時間存在高達1.1萬個「龍捲風」現象。根據新的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科學家們認為太陽表面出現的神秘「龍捲風」可能是一個懸而未決之謎的一個關鍵因素,即為什麼太陽最外層發生的日冕物質比如太陽光球上層的溫度高出了大約300倍。  該問題是一個太陽研究學上的熱點,我們可以通過在日全食期間觀測到太陽微弱的上層大氣或者日冕物質。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對於太陽的結構,我們平常描繪的太陽,是太陽色球層的邊界;在色球層之上,還存在日冕層,日冕層需要在日全食時,或者利用日冕儀才能看到。日冕層的厚度有幾個太陽半徑,其中內冕層延伸到2.3倍太陽半徑,大於2.3倍太陽半徑的日冕層稱之為外冕;日冕層的溫度高達150~200萬度,粒子密度約10^15每立方米。
  • 破解日冕與太陽風的秘密 NASA啟動「接觸太陽」計劃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人類終於可以近距離觀察太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即將在2018年發射「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 Plus),接近太陽640萬公裡內的空間進行觀測與研究,面對極端的熾熱溫度以及輻射量就為了解開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corona)的數據秘密。
  • 日冕反常加熱之謎新解
    如此高溫的日冕是如何形成並長期維持的呢?這便是日冕反常加熱之謎。高溫日冕的發現至今已經七十多年了,有關其形成之謎仍然是太陽物理乃至天體物理學中極為重要且懸而未決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2012 年著名雜誌Science 發表了由第29 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天體物理學家們通過反覆比較篩選而列出的當代天文學的八大難題,日冕加熱之謎為其中之一,與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問題一起,成為當代天體物理領域面臨的重大難題[2]。美國NASA網站上列出的太陽物理學中的三大難題(Big Questions)中,日冕加熱機制為其中之一。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日冕層距離太陽表面約91~100萬公裡。日冕分3層,分別為內冕、中冕和外冕層。我們主要研究的是日冕層的異常高溫。內冕從色球頂部延伸到1.3倍太陽半徑處。按照熱力學規律,溫度的變化應該是漸變的。而從色球層到日冕層,溫度的變化突然高達到幾百倍。在距離光球層10,000km的區域溫度可以達到100萬K以上。在日冕內,基本溫度保持在300萬K,而該區域的粒子數密度為10(15次方)/m(3次方)。
  • 太陽表面才數千度,為啥太陽大氣反而達100萬度?
    【編者按】作為常識 ,我們都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是 6 0 0 0K ,但在太陽表面附近的大氣層 ,也就是一層薄薄的過渡層內
  • 為什麼太陽的日冕是最熱的層,當它離太陽的核心比其他層更遠?
    太陽的日冕非常熱 - 在「安靜」地區有100萬到200萬開爾文,在磁性強的活動區域有200萬到500萬,在太陽耀斑中更高 - 這一事實在20世紀40年代得到了很好的證實。較冷的光球層(太陽的可見表面,我們看到太陽黑子)和覆蓋的色球層(我們最好看到突出物和較低的太陽大氣中的磁性結構)在很久以前就通過光譜觀測確定了溫度。例如,在日食期間看到的色球的特徵亮紅色很容易通過所謂的Balmer線從氫氣到大約6,000開爾文的材料發射。早在1867年,天文學家就在日食期間記錄了日冕的紅線和綠線,但他們無法將它們與任何已知的實驗室光譜聯繫起來。
  • 太陽表面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超過10萬攝氏度!
    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日冕是如何產生風的?
  • 太陽生命的爆發:太陽黑子、耀斑及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上演了一幕爆發力十足的表演秀: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這個現象很不尋常,因為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宣布新的太陽活動周期剛剛開始並進入最低活躍階段。截至目前,太陽圓盤沒有任何可見活動,然而三個太陽黑子如同入侵者一般翻滾著出現,畫出了複雜的磁場線圓弧(冠狀環),用本年度最大的耀斑向著太空拋射等離子流。觀測者們還記錄了日冕物質拋射中產生的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