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16時56分,燕山石化第4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一次投產成功,標誌著燕山石化的「頭號工程」——新建熔噴無紡布生產線項目圓滿收官。至此,兩期工程共4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全部實現量產,使燕山石化的熔噴無紡布日生產能力達到12噸,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口罩生產企業原材料緊缺的狀況。
作為一家石油化工企業跨界生產熔噴布,這在燕山石化歷史上還是第一次。「10 天交出生產線,半月建成一座廠。」 燕山石化用不可思議的速度兌現了打贏疫情阻擊戰的諾言:為了口罩,我們拼了!
拼管理:吹響抗擊疫情集結號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疫情防控的短板。面對國內企業大面積復工復產,口罩需求持續增加,熔噴布成為制約口罩產能的「卡脖子」資源這一不利形勢,中國石化明確表態:「我們要積極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口罩能多快生產就多快生產,能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哪個環節薄弱我們就加強哪個環節,哪種資源不足我們就生產哪種資源!」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張玉卓的講話擲地有聲。
危難時刻,責任擔當。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作為中國石化旗下駐北京唯一一家煉化企業,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醫衛原料生產基地之一,擁有聚丙烯熔噴料研發優勢的燕山石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跨界」支援之路。燕山石化熔噴布項目一期工程於2月24日緊急啟動,吹響了「抗擊疫情、央企在行動」的集結號。
統領——燕山石化成立專項工作組,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擔任組長,下設工程建設、科研、生產、設備、疫情防控、綜合等6個小組。公司領導班子成員連續24小時帶班,不分晝夜深入施工現場慰問指導。領導幹部和技術骨幹輪流夜間值班,每兩小時整點匯總現場情況,確保24小時受控。
組隊——燕山石化利用1天時間完成隊伍組建。其中,在公司內部抽調15名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組建工作專班,專職負責熔噴布生產線建設生產工作。600人的參建隊伍迅速集結,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鋼鐵之師開進現場。
建制——建立項目推進日例會制度,每日下午定點召開項目協調會,不講客觀、不講已經完成的工作,對照公司制定的項目施工生產計劃,直奔主題,指出哪些項目提前、哪些項目滯後,一旦出現進度滯後就必須「有說法」,不僅要講清楚問題出在哪、誰來承擔責任,更要提出在後續哪些環節進行優化,趕上時間進度。
築壘——在施工現場成立臨時黨支部,組織屬地單位與建設單位進行黨建共建,開展黨員「三亮三比三評」活動,在前沿陣地構築起堅強的戰鬥堡壘。每天在4家施工單位中各評選出1名共建明星,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在施工現場,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引領千軍萬馬向著既定目標邁進。
拼技術:打通熔噴布全產業鏈
聚丙烯熔噴專用料是生產熔噴無紡布的核心材料。作為我國建廠最早、規模最大的合成樹脂生產企業之一,燕山石化高度重視高端聚烯烴樹脂的工業化開發和生產,在熔噴專用料研發方面具有豐富的技術儲備。早在2010年,該公司就已成功開發出可控降解聚丙烯熔噴料生產技術。
2020年2月9日,燕山石化接到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指令,要求儘快恢復熔噴專用料生產,將口罩生產原料供應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燕山石化迅速組織精幹力量,開展配方研究、測試分析和放大試驗等工作,篩選助劑配方,優化產品性能,先後進行了10餘次小試試驗,於2月10日成功拿出熔噴無紡布專用料配方。
同時,燕山石化緊急「復活」了其全資子公司——北京燕山和成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條設計能力為日產5噸的擠出機生產線,僅用24小時,就將停工多年的生產線打通,通過降解法將熔噴料基料轉為熔噴無紡布專用料。僅用短短的5天,就打通了從聚丙烯、聚丙烯熔噴專用料到熔噴布的全產業鏈,為熔噴布生產線建設和投產奠定堅實基礎。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燕山石化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優先安排防疫所用物資的生產發運,確保防疫物資優質、足量和高效供應。2月份分批緊急調運500噸EVA18F3X產品前往位於深圳的用戶,用以趕製治療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病患的負壓隔離艙;生產2500噸K4912,提供給醫衛器材生產企業;緊急向湖北疫區調運一批30噸低壓聚乙烯5200B,用於生產醫用口罩鼻梁條,該批產品可供生產1.5億隻平面口罩所用。
拼意志:土建施工爭分奪秒
新建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廠房,是利用燕山石化位於東廠區一座 3600 平方米的舊廠房改建的。按照設計要求,將對廠房屋頂進行局部加高及立柱改變,同時對廠房內部墊層進行施工。
在打基礎挖開地面的一瞬間,施工人員就傻眼了——老廠房的地下藏一個巨大的混凝土結構的舊基礎,全部清理完畢就花了一天半的時間。水泥凝固需要周期,且作業空間受限,廠房內不能使用大型泵車,鋼筋綁紮、模板支設及預埋件安裝工序繁瑣以及基礎設計變更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整體基礎澆築進度滯後了12個小時。
為了搶工期,建設者們拼了!施工人員對標火神山、 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速度。工人24小時不間斷施工,主要管理人員吃住在現場,工機具停人不停機,一天完成正常情況下3~5 天的作業量。
針對現場作業空間受限的困難,燕山石化協調施工單位合理調整土建和安裝的交叉工序,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形成 24 小時立體交叉作業網,使各個工序能夠齊頭並進。同時,創新工法、優化方案、打破常規,採取設備基礎託固、設備部件預組裝等十幾個特殊技術措施,大大縮短了工序完成時間。
2月29日凌晨,經過連續近20個小時的混凝土澆築,主廠房設備基礎澆築完成,順利轉入設備安裝階段。
拼速度:設備安裝快馬加鞭
成套設備廠房內,地下有管道作業、地面有土建作業、平臺上有大型設備安裝、空中進行著跨區域吊裝、桁架上進行著防腐和內裝修施工。400餘名參建人員輪番上陣,車輛的轟鳴聲、工機具的摩擦或撞擊聲此起彼伏。
3月2日0時30 分,熔噴無紡布生產線項目現場馬達轟鳴、亮如白晝。450 噸履帶式起重機用長長的吊臂將長7.2 米、 寬4.5米的熔噴鋼升降平臺吊到高空,通過廠房頂棚豁口運送到廠房內基礎框架上。
3月3日入夜,設備安裝遭遇阻擊戰。 成網機體型龐大,重達 8.62 噸,可廠房內回填部位地面硬度不高,導致卸車過程中叉車下陷和前傾,給卸車造成較大困難。經緊急討論和確認,施工單位燕華公司決定用兩臺吊車一起將成網機吊裝到指定位置。3月4日早8 時,經過徹夜鏖戰,最終將這臺龐然大物吊裝成功並調整就位。
3月5日3點30分,最後運抵的駐極機、分切機、卷繞機等大型關鍵設備安裝就位。至此,生產線全部設備安裝工作圓滿結束。
建設者們僅僅用了短短的5天,就將幾百噸鋼結構和 38 臺(套)大型設備穩穩安裝就位,不僅把澆築時間滯後的 12 小時追了回來,而且主要設備安裝提前 了29.5 小時達到計劃節點,創造了項目建設史上新的「中國速度」。
3月6日深夜,經過40 個小時的工藝調試和設備聯運,熔噴布生產工藝流程全部打通,比計劃時間提前了48 小時! 這寶貴的 48 小時,意味著可以多生產出 1200萬隻醫用平面口罩。
拼責任:變不可能為可能
熔噴布項目建設最大的瓶頸是成套設備的交貨期長,正常情況到貨周期最少三個月。而燕山石化熔噴無紡布生產線要在半個月內建成,幾乎不可能。
作為項目合作方和設備提供方,國機恆天集團第一時間鎖定貨源、優化方案、 完善設計,火速向中國石化提供相應生產裝置。燕山石化物資裝備中心與該集團下屬企業宏大研究院第一時間完成合同籤訂,並依託中國石化資源,積極協調地方政府開通綠色通道,解決供應商開工復產問題。
受疫情影響,設備物流運輸困難,嚴重製約著項目進度。
3 月2 日上午,滿載後處理「三大件」——熔噴成網機、離線卷繞機、離線分切機的3輛大型運輸車從江蘇常州廠家出發朝北京進發。為確保重要設備安全及時運抵目的地,燕山石化物資裝備中心、廣宇科技有限公司及承運商認真研究運輸方案,提前對沿線道路、橋梁、高空障礙物進行勘察評估,確保設備不受損壞。3月3日16 時,這批關鍵設備歷經 29 個小時1350公裡的長途運輸,終於安全運抵燕山石化,並及時送入項目施工現場,確保了設備安裝工作的順利進行。
3月9日下午,由燕山石化新建熔噴布生產線建成投產後生產出的第一批共36箱1.26噸熔噴無紡布成品順利出廠,緊急增援北京市口罩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
徵塵未洗又上鞍。3月13日,燕山石化又啟動了熔噴無紡布生產線項目二期工程。在充分汲取熔噴布一期工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燕山石化合理安排工期,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經過29天的艱苦奮戰,4月10日23時23分,第3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建成投產;4月15日16時56分,第4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投產成功。
目前,燕山石化熔噴無紡布項目4條生產線均實現了穩產高產,熔噴無紡布原料全部來自企業自產,發揮了其在合成樹脂專業領域上下遊一體化的優勢。截至4月21日,燕山石化熔噴無紡布總產量已突破300噸,可助力增產口罩3億片,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