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生產多少口罩?解析從石油到醫用口罩的製造流程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兩個問題:我國一年能生產多少口罩?聚丙烯(PP)是如何變成醫用口罩的?

口罩現在可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硬通貨,而且現在各地買口罩完全是配給物資,需要預約和限購;然後口罩價格瘋漲、全球缺貨、騙子微商橫行,各地市場監督局在嚴打假冒偽劣口罩,那麼我國到底每天能生產多少口罩呢?

第一個問題最後回答。我先作為前石化行業人士,給大家從頭到尾分析一下,從聚丙烯顆粒(PP)到口罩的變身工藝,大家就能明白自行消毒給口罩消毒有沒有意義了。然後再梳理目前的原材料供應形勢,然後再根據公開消息為大家分析我國的產能,大家就估算我國或全球,一年能生產多少口罩。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具體細節請行業專家打臉輕點。

醫用口罩的生產

這是常見的醫用口罩,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內層是普通無紡布;外層是做了防水處理的無紡布,主要用於隔絕患者噴出的液體;中間的過濾層用的是經過駐極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最後生產完畢後要經過環氧乙烷消毒並靜置7天揮發毒性,經過密封包裝,裝箱運走。

醫用口罩的核心材料,就是駐極處理之後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請務必記住這兩個關鍵詞,因為這是過濾新冠病毒氣溶膠的關鍵。

1、原材料:聚丙烯(PP)顆粒

我就不去講原油是如何在煉廠變成聚丙烯的了;大家只要知道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煉化工廠,除了檢大修之外,過年期間也是絕對不會停工就好,保證我們的汽柴油、化工原料(聚乙烯、聚丙烯)等持續生產,不會斷供,這也是央企的擔當(當然民企也不願意停工,因為停工就耽誤生產,耽誤掙錢)。

從化工廠生產出來的聚丙烯顆粒就長這樣,我們買的塑料水壺、餐具之類,大部分都是聚丙烯做的。

聚丙烯多少錢呢?目前的期貨價格是7000元/噸。一輛大貨車大概能拉30噸(還記得壓塌無錫國道的那輛百噸鋼卷車不?),所以通過物流提一車聚丙烯,成本大概是20萬左右。

2、聚丙烯纖維生產

就像紡織需要植物纖維一樣,無紡布的生產同樣需要纖維料。聚丙烯顆粒是拿來融化塑形的,而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才是生產口罩的核心原料,就是下圖這種一條條的聚丙烯纖維。

2019年國內聚丙烯纖維的產量約為170萬噸,其中能用於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纖維約為95萬噸。生產單位就有我們中石化的鎮海煉化、上海賽科、荊門石化、海南煉化、茂名石化、石家莊煉化、廣州石化等等,中石油的煉廠也有一批,我不熟。

這次為了應對疫情,中石化部分煉廠已經開始調整生產計劃,將於2月開始不斷增產高熔指聚乙烯纖維料,獨山子石化也隨時待命等待調整。所以這部分主要是庫存不足,產能上來以後,PP纖維的原材料供應絕對充足,只要路不斷就行。

無紡布的生產商需要從經銷商或者化工廠那裡採購聚丙烯纖維作為原材料,所以物流的道路是不能斷的!如果無紡布生產商的城市封路,就意味著原材料的供應被切斷了,那還怎麼生產?

聚丙烯纖維多少錢呢?阿里巴巴上查到的零售價是10000元/噸,數量級不會差。有各大央企在,聚丙烯纖維不會缺貨,價格也不會飛漲的,大家可以放心。

3、熔噴無紡布生產

熔噴法(Melt Blowing)屬於聚合物擠壓法非織造工藝,是1954年美國海軍為了收集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微粒研製的超細過濾效果的過濾材料,然後1965年前後,埃克森、3M等公司製造了第一代熔噴非織造設備。

工藝原理就是用高速熱空氣對模頭噴絲孔擠出的聚合物熔體細流進行牽伸,由此形成超細纖維並凝聚在凝網簾或滾筒上,依靠自身粘合成為非織造布,噴絲的原理如下圖:

對不起放錯圖了,不過意思差不多,理解就好。正確的應該是這張:

熔噴材料是靠自身纖維熱熔而成,厚度更厚熔噴法生產的無紡布,纖維的隨機和隔層交叉排列,形成了熔噴材料多彎曲通道結構,這樣顆粒物(新冠病毒氣溶膠)才會與纖維產生碰撞而被滯留。

畫重點:醫用口罩的過濾機制是布朗擴散、截留、慣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靜電吸附。前四種都是物理因素,就是熔噴法生產的無紡布自然具有的特性,過濾性約為35%;這是達不到醫用口罩要求的,我們需要對材料進行駐極處理,讓纖維帶上電荷,用靜電捕獲新冠病毒所在的氣溶膠。

4、駐極處理

靜電吸附就是通過荷電纖維的庫侖力實現對新冠病毒飛沫(氣溶膠)的捕獲。原理就是讓過濾材料表面更開闊,對微粒的捕獲能力能搶,而電荷密度增加,對顆粒的吸附和極化效應更強,所以,過濾層的熔噴無紡布過濾材料,必須要經過駐極處理,才能在不改變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實現95%的過濾性,才能有效防病毒。

口罩要在到達阻隔效果的同時保證舒適通氣性,醫用口罩吸氣阻力一般不超過343.2帕斯卡(Pa),民用口罩吸氣阻力小於135帕斯卡(Pa)。

駐極處理能夠大幅提高過濾效率,不改變呼吸阻力,而且駐極電壓越高,材料過濾效率越高。一般需要駐極電壓在30Kv-60kv,駐極時間要在20秒以上。

最後生產出來的醫用高熔指熔噴無紡布原料,大概是這個樣子的,20000元/噸。

5、口罩生產線

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口罩生產不過就是堆工、堆料,維持生產線產能的問題了。這個就特別快,都是自動化生產線,給大家看個視頻就好。18萬5一臺的口罩姬(機),每分鐘可以生產100個口罩,24小時不停工每天的產能就是14.4萬個口罩。

一個小口罩廠,可能需要10個人,設備包括口罩成型機、口罩壓合機、口罩切邊機、呼吸閥衝孔機、鼻梁條線貼合機、耳帶點焊機、呼吸閥焊接機等等,總投資估計50萬就能搞定——但是!設備到貨需要60天,遠水解不了近渴。

6、環氧乙烷消毒

如果是普通口罩,其實是不需要消毒的,但是醫用就需要生產廠家用環氧乙烷(EO)消毒櫃進行消毒了。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環氧乙烷環境中,利用烷基化作用於羥基,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達到殺菌目的。

但是環氧乙烷不但易燃易爆,對人體還有毒,所以殺毒之後需要靜置7天用於解析,在EO殘留量低於要求值之後,才能包裝出廠,供給醫護人員使用。

所以生產醫用口罩的單位,才需要具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啊!

所以口罩的生產商需要把口罩送到質量監督局送檢,符合國標GB18279.1-2015,國際標準ISO11135:2014的要求,因為環氧乙烷也是致癌物質啊!

所以各地工商部門才要打掉假冒偽劣口罩啊!

畫個重點

只有按照上述工藝生產出來的醫用口罩,用高熔指熔噴無紡布生產過濾材料,進行駐極處理增加靜電吸附性,生產後用環氧乙烷消毒並且靜置7天解析環氧乙烷,才是合格的、安全的、可以用於隔離新冠病毒傳播的醫用口罩。

所以坊間流傳的用紫外線殺毒、幹蒸溼蒸這種,都破壞了過濾層的靜電以及纖維結構,過濾性能都下降到35%了。

即使用陽光殺毒,口罩不斷吸收人呼出的水蒸氣,也會導致過濾層電荷流失,靜電吸附能力下降為零,過濾效果回到35%左右。對平民有沒有用?那肯定聊勝於無。

但是對醫護人員有沒有用?

有用個屁。所以如果醫護人員自製口罩,基本等同於只穿便(nei)裝(yi)跟敵人(病毒)搏鬥,悲壯不悲壯?領不到口罩和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危險不危險?

但是我們平民用過一次的口罩就要扔掉麼?事實上,除非去醫院、超市等人員密集地區,或者需要接觸疑似或確診病人,平民如果只是出門買個菜,在開闊環境,兩米之內沒人,15分鐘後回家摘掉,使用三五次,累計時間不超過4小時,完全沒有問題。這樣也能減少口罩的消耗量。

我國口罩的產能如何?

目前最新報導:山東星地以防疫需求為導向,24小時不間斷生產隔離衣、口罩等防疫用品的高熔指熔噴無紡布。山東星地副總經理魏星跟媒體說,企業每天產能為30噸,全部做成口罩的話,可生產1000萬支,約合每噸醫用無紡布可以生產33萬個醫用防護口罩。

根據調研,1噸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可生產近25萬個聚丙烯醫用防護口罩;所以1.32噸纖維料可以生產1噸醫用無紡布,可以生產33萬個醫用防護口罩。

根據中國紡織網,2018年我國各類口罩產量45.4億隻(人均僅僅3.24個),即使全部口罩用聚丙烯生產,也不過才消耗2萬噸的聚丙烯纖維料,相對我國的龐大煉化能力(一個中科煉化就能年產80萬噸乙烯),這點需求就是毛毛雨。

那麼卡點在哪?巧了,還在湖北。

我國四個無紡布基地,廣東、浙江夏履、湖北仙桃、福建。其中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號稱「無紡布之都」,行業內說法是:「無紡布產業看中國,中國看仙桃,而彭場鎮是仙桃無紡布產業的發源地。」

目前,湖北仙桃彭場鎮是「中國最大無紡布製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產出了全國60%的無紡布產品,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但是湖北仙桃,也在疫區。

湖北宜昌,無紡布的主要生產商欣龍集團有一條年產4000噸的無紡布生產線,每天生產11噸無紡布的話,還能生產363萬個口罩,但如果原材料供應和工人都受到疫情和「封城」的影響,那影響就大了。

根據欣龍集團的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熔噴無紡布實現了4760萬營收,按照2萬一噸計算的話,也就是欣龍在2019年上半年生產的無紡布約為2380噸,全部用於生產口罩的話,能生產7.85億隻,每天生產436萬個醫用口罩,僅僅一家企業的產能,就足以支撐湖北疫區一線。

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現在口罩不好買了吧?

1、化工企業按照每年的固定需求生產聚丙烯纖維,生產多了沒人要;

2、無紡布企業沒必要在過年期間採購一批聚丙烯纖維料積壓庫存;

3、口罩生產企業沒必要在過年期間採購一批高熔指熔噴無紡布放在庫房裡;

4、非疫區地也紛紛封城堵路,去過疫區就要隔離14天,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

5、大部分員工回家過年,無法產能全開;

6、醫用口罩需要經過環氧乙烷消毒(EO),然後需要靜置7天;

只要生產儘快恢復,堵路得到緩解,口罩缺貨的問題馬上就解決了。目前其他省份的情況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只有湖北特別是武漢的確診人數進一步上升,武漢、環武漢、湖北的百萬人確診數分別是927.89、253.0、120.64,形式非常嚴峻。

而其他地區的感染情況與2018年的流感相似,大部分地區的數字甚至低於流感。元宵節後,大家只要帶好口罩,保持兩米開外距離,避免人群聚集,勤洗手,多消毒;發現傳染者定點隔離即可,在湖北之外,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了。

身體不舒服的人也要儘早報告,儘早隔離。國家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阻斷疫情,我們在家裡付出了閒瘋的代價,絕不應該毀在哪些到處亂竄的人手上。(我想吃火鍋!我想去滑雪!我想出去玩!)

只要這一次的長假結束,大部分地區解除封城堵路,迅速恢復正常生產,我國的口罩產能將迅速擴大,直到產能過剩,傾銷全球為止。

口罩產能跟上還要多久?畢竟,10萬噸聚丙烯纖維就能生產250億個口罩;2019年中國煉化產能約為10億噸,其中丙烯產能為5200萬噸,2020年中國僅僅新增的丙烯產能就達到了763萬噸/年。

所以到今天聚丙烯纖維料供應應該十分充足了,用於醫用口罩的無紡布也在持續生產(年產95萬噸),一條口罩產線消耗0.44噸原料,每天可生產14.4萬個醫用口罩。

目前中國每天全部口罩產能為1232萬隻(去年年產口罩45億隻),只要原料恢復供應,企業恢復生產,消毒後靜置7天,加上物流運輸的3天,10天後口罩供應就能源源不斷。如果24小時連軸轉,那麼產能還會再加倍,估計近期每天可生產2500萬隻;如果新增生產線(需要60天工期),全力生產,中國一年可生產3135億個口罩。

身在基建狂魔和製造狂魔的中國,物資短缺,不是我們要擔心的問題。如果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口罩的話,按每個口罩20cm計算,

中國一年生產的口罩可以繞地球1567圈!!!

這場戰疫,製造狂魔必將獲得最後的勝利。

愛我中華!

作者簡介:

跟理工男一起探索真相。作者是南開本科,清華碩士,12年工齡,在IBM做過銷售,在地鐵公司管過項目施工,在石油公司做過項目經理、售前顧問,現在在鵝廠做雲計算,所以對銷售、施工、人力、組織、項目、造價、IT都非常敏感。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口罩行業專題報告:口罩全產業鏈原材料深度解析
    2、中國是第一口罩生產大國,平時就佔據全球供應半壁江山 不考慮疫情情況下,中國本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平常年份口罩產量 佔全球的約 50%,其中 70%以上供出口。疫情前,我國的口罩日產能約 2000 萬隻, 近五年來口罩產量保持 10%左右的速度增長。
  • 廈門口罩搖號買!中國一天能生產2000萬隻口罩,為什麼你還是買不到?
    湖北省長發布會上的連續口誤,讓很多人問:中國到底能產多少口罩?「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在天津調研時說。上海市經信委27日發布的消息,經排摸,目前上海市口罩日產能180餘萬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全省23家醫用口罩和防護服重點生產企業進行調度,目前醫用口罩的日生產能力達200萬隻以上。
  • 口罩難買口罩機更難買 多家上市公司跨界生產設備
    然而,據業內人士觀察了解,口罩機的生產其實並不複雜,實際上現在連圖紙和工藝流程都有人免費公開了。即便如此,醫用口罩的生產資質,並非所有口罩機製造商都能取得。尤其是消毒這個重要環節,關係著廠家能否生產出質量有保障的口罩。漲價的不僅口罩 還有口罩機疫情讓口罩需求暴漲,口罩廠商和下遊生產設備在春節期間成為焦點。
  • 臺達推出自動化口罩摺疊機為口罩生產提速!
    據統計,如果全面復工,每天需要的口罩數量就會超過5.3億隻,這是個十分龐大的數字。越來越多的口罩生產企業開始復工,也催生了口罩機設備的需求。在特殊的市場需求下,不僅許多口罩機設備生產企業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一些原本從事醫療品、紡織品、紙製品設備的生產企業也應政府需求轉型,開始進行口罩的生產。
  • 中國口罩產業鏈分布、口罩的分類與技術標準及未來發展
    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產值高達102.35億元。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120-200隻/秒。中國口罩行業簡介中國是一個口罩產業大國,生產了全球約50%的口罩。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口罩最高日產為2000多萬隻。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業產值增長率在10%以上。
  • 口罩的心臟——熔噴布為什麼短缺?
    如果按照一個醫用N95口罩使用3-4克熔噴布,一個一次性醫用口罩使用1克熔噴布來計算,一噸的熔噴布就可製造超過30萬個醫用N95口罩,或者10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能超過50億隻,其中可用於病毒防護的醫用口罩佔比54%。
  • 中國人最早發明的醫用口罩——「伍氏口罩」
    我國第一位發明醫用口罩的是伍連德(1879-1960)。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廣州府新寧縣(今廣東臺山市),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1903年,年僅24歲的他,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伍連德應清朝直隸總督袁世凱聘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即副校長職)。清末時期,東北哈爾濱發生鼠疫,造成6萬人死亡。
  • 如何區分醫用口罩與非醫用口罩,最直觀方法看外觀
    受到疫情的影響,口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防疫物資。尤其近期國外新冠肺炎持續爆發,對口罩等防疫物質需求大增,在近期海關查驗的出口防疫物資中,醫用口罩也成為焦點。據了解,由於各國標準不同,我國出口非醫用口罩誤作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
  • 熔噴布如何噴,口罩如何產!【附各國口罩標準解析】
    中國是一個口罩產業大國,生產了全球約50%的口罩。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口罩最高日產為2000多萬隻。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業產值增長率在10%以上。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產值高達102.35億元。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120-200隻/秒。   熔噴布是什麼?
  • 非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要法檢嗎?如何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
    中國主要的口罩分類2利用外觀與包裝信息區分醫用/非醫用口罩通過口罩結構區分通過過濾閥分辨。帶過濾閥的口罩一般不會是醫用口罩。出口其它國家和地區輸往其它國家和地區口罩產品,可參考其提供的中國標準檢測證書與註冊備案信息進行判斷,中國醫用口罩標準有三個,GB 19083-2010、YY 0469-2011、YY/T 0969-2013,使用這三個標準生產的口罩可被判定為醫用口罩。
  • 你心心念念的口罩到底是咋生產出來的?為啥要用熔噴布?
    國家發改委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口罩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76%。2月初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曾透露,我國口罩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這也是全球最大產能。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估算,2月底每天預計能生產各類口罩1.8億隻。2月8日,華創證券報告顯示,樂觀估計到2月底,我國口罩日產能有望提升至2億隻。
  • N95,KN95、N90,醫用外科口罩,這些口罩你「搶」對了嗎?
    目前,國內生產的顆粒物防護口罩應符合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和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其中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是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於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這一新國標落地前,沒有一則專門針對普通民眾的防護型口罩相關標準。
  • 解讀|如何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
    近期,國外新冠肺炎持續爆發,對口罩等防疫物質需求大增,由於各國標準不同,我國出口非醫用口罩誤作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3月31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藥監局發布《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2020年第5號),要求出口醫用口罩等5類產品必須取得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相關資質,符合進口國(地區)質量標準要求。那麼,究竟如何快速準確地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呢?請跟發布君一起來了解。
  • 防霾口罩製造標準,你了解多少?
    &nbsp&nbsp&nbsp&nbsp「需求大」與「雜貨多」,防霾口罩市場無序競爭&nbsp&nbsp&nbsp&nbsp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統計,中國各類防護口罩每年需求量在8億隻左右。按其口罩用途分工業防護口罩、醫用衛生口罩和民用口罩三大類。
  • 中國長城鋁業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當前位置 > 首頁 > 地方資訊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中國長城鋁業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2020年03月14日 00:01來源:中新網河南責任編輯:鄧小強  3月13
  • 學習火神山 中石化為了口罩拼了:半月建座廠-中國石化,口罩,熔噴布...
    10天建成一座1000人的醫院,火神山讓全球見證了中國醫療上的速度。現在輪到製造業比拼速度了,由於口罩原料熔噴布緊缺,中國石化硬核轉產,子公司燕山石化半個月建了一座工廠。之前媒體報導國內的口罩產能產量雙雙破億,但是阻礙口罩自由的瓶頸現在轉移到了原材料上,熔噴布產能跟不上了,而熔噴布的來源也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是石化行業的產品之一。
  • 超全面的口罩行業報告
    中國是一個口罩產業大國,生產了全球約50%的口罩。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口罩最高日產為2000多萬隻。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業產值增長率在10%以上。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產值高達102.35億元。最快的口罩生產速度120-200隻/秒。
  • 比亞迪口罩遭搶購 又有多家上市公司緊急援產!
    2月6日,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一行赴東莞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快裕達調研,了解口罩生產設備的製造、組裝和調試技術,研究新建口罩生產線的技術可行性。2月11日,廣汽第一臺口罩生產設備已開始進行安裝和調試,預計2月22日將完成12臺設備的自製,本月底完成30臺。
  • 豪悅護理:公司生產的第二類醫療器械包含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豪悅護理提問, 親愛的董秘,你們做的是醫療口罩還是普通口罩啊?公司回答表示,本公司的經營範圍:生產、加工、製造:第一類醫療器械(限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第二類醫療器械(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日用口罩(非醫用),衛生用品(婦女經期衛生用品、尿布等排洩物衛生用品),塑料薄膜,複合芯體,無紡布,無紡布製品;生產、加工、製造(地址: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鳳都路3號;杭州市餘杭區康信路581號):(上述經營範圍涉及前置審批的項目除外
  • PTFE納米口罩—是未來口罩發展的新方向
    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的設計要求為可以阻擋直徑大於3微米的細菌氣溶膠顆粒,口罩核心層孔隙直徑較大,無法完美的實現對小顆粒細菌、病毒的物理隔離,主要採用為靜電吸附的方法。但隨著佩戴時間增長(如1~2小時),由於佩戴者的呼吸等人體活動,使口罩受潮,其靜電吸附能力減弱,隔離效果逐漸變差。鑑於病毒的微小尺寸,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無法實現長久有效的隔離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