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納米口罩,現部分節選轉發給大家:
佩戴口罩是隔絕病毒傳播,保護易感人群,實現有效個體防護的重要手段。當前,口罩實現細菌、PM2.5顆粒等隔離主要通過兩種方式:
(1)靜電吸附,屬於一種主動式隔離方法,即利用口罩中間層纖維之間的靜電力對細菌、微小顆粒的吸附作用,實現隔離、防護;
(2)物理隔離,屬於一種被動式隔離方法,即利用口罩自身小的孔隙結構,阻隔細菌及病毒的侵入。其中物理隔離方法主要利用到細菌以及細小顆粒的重力效應、攔截效應、擴散效應以及慣性效應等。
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的設計要求為可以阻擋直徑大於3微米的細菌氣溶膠顆粒,口罩核心層孔隙直徑較大,無法完美的實現對小顆粒細菌、病毒的物理隔離,主要採用為靜電吸附的方法。但隨著佩戴時間增長(如1~2小時),由於佩戴者的呼吸等人體活動,使口罩受潮,其靜電吸附能力減弱,隔離效果逐漸變差。鑑於病毒的微小尺寸,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無法實現長久有效的隔離防護。
納米口罩因其高效的過濾性能,已經成為一款高效醫用防護口罩。類似於普通醫用口罩,納米防菌口罩也包含外層、中間層、內層、耳掛、鼻夾等部分組成。納米口罩的特殊之處在於中間層採用孔徑更小(100-200納米)的納米膜構成,一般為PTFE材料。通過單向或者雙向拉伸法製備的PTFE薄膜,表面具有蜘蛛網式的微孔結構,在三維結構上具備網狀連通、孔鑲套、孔道彎曲等非常複雜的變化,因此具備優異的表面過濾功能。
利用該材料生產的納米口罩,具備阻隔效率高,使用壽命長、輕薄透氣的特點,是未來口罩發展的新方向。但目前,此種口罩價格較為昂貴,還無法完全替代傳統口罩。(來源:中國複合材料學會會員 郭曉崗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裡特別提醒其實很多人會想到疫情過後加入生產口罩的行業,投資時候需要多了解口罩的標準,生產資質,生產環境,還有考慮自動化生產線,如何有競爭力,同時了解材料的新方向,產品的定位,最後就是銷售渠道,比如當地的支持。
目前行業人員需求無紡布、護目鏡、口罩機,醫用紅外溫度儀等。艾邦也建有醫療材料交流群,歡迎口罩,無紡布、護目鏡、透氣膜以及其他醫用材料,醫療製品,設備企業加入。
推薦閱讀:
從PP材料到口罩
金髮科技:加緊生產防護服用透氣膜材料(附透氣原理解析)
道恩股份逆勢漲停,抗擊疫情—金髮|杜邦|科思創|中石化等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