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口罩垃圾,我國研發出可生物降解民用口罩!

2020-11-25 騰訊網

直面口罩垃圾,產學研協同創新

——我國研發出可生物降解民用口罩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至關重要,其間口罩的消耗量大增。據國家發改委3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6億隻。口罩是醫務人員抗疫的武器,是保護群眾健康的盾牌,也是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保障。

然而口罩垃圾也成了目前的一大隱患,現有的口罩材料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的聚丙烯材料,這些廢棄的口罩無疑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雖然我國近期將會出臺可重複使用民用口罩團體標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口罩垃圾的產生,然而無法徹底解決民用口罩塑料垃圾,對這些熔融指數很高(無紡布約為90g/10min,熔噴阻隔布約為1000g/10min)的口罩聚丙烯,也缺乏再次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案與技術。假設我國每天廢棄約2億隻口罩,折合至少產生400噸廢塑料,一年將產生12萬噸廢塑料。能否製造出平時儲存穩定、廢棄後可生物降解的民用口罩,凸顯中國力量的「硬核」支撐,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熱點問題。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先進彈性體材料研究中心和生物醫用材料北京實驗室聯手彤程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彤程新材)、北京銅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銅牛)和北京聯合康力醫療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簡稱北京聯合康力),以及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和中原工學院,從可生物降解阻隔層材料的設計與合成、阻隔層超細纖維紡絲,到可降解口罩內外層材料的選擇與優化,再到全生物降解口罩的製造與性能評價,進行了快速的全鏈條式的攻關,製造出了罩體材料可全部生物降解的新一代民用口罩(口罩配戴照片和口罩照片見圖1),該全生物降解口罩的性能超過了醫用外科口罩的核心指標(濾效和通氣阻力)。

圖1 口罩佩戴照片和口罩照片

該口罩的研發,突破了幾項重要的關鍵技術。北京化工大學王朝副教授課題小組與彤程新材料集團研發團隊緊密配合,主攻生物可降解阻隔材料和纖維布製造技術首次設計合成了熔融指數高達1200g/10min的可生物降解的改性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熔噴料(改性PBAT熔噴料現場見圖2);突破了阻隔層無紡纖維布製備技術,實現了阻隔層納米纖維或微米纖維的成功紡絲(阻隔層掃描電鏡照片和阻隔性能測試見圖3)。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學院以及中原工學院在紡絲技術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北京銅牛和北京聯合康力主攻可降解口罩的生產製造技術,優化了口罩內外層材料,口罩內外層採用天然材料棉纖針織布耳帶材料未來將採用北京化工大學先進彈性體材料研究中心開發的生物可降解聚酯彈性體材料

圖2 改性PBAT熔噴料生產現場

圖3 口罩阻隔層掃描電鏡照片和阻隔性能測試

北京工商大學對製造的全生物降解口罩的降解性能進行了評價,該口罩儲存穩定,在普通環境下不會發生降解或性能下降。基於過去大量的研究數據,口罩阻隔層材料只有在堆肥的土壤中,才會進行降解,一般在幾個月內會完全降解,由微生物進行分解,釋放出水和二氧化碳。

北京化工大學從2003年就開始從事生物基可降解聚酯彈性體研究,在生物可降解材料製備技術科學支撐上,曾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的支持,近期又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資源生態合成高分子材料(北京化工大學為3家參與單位之一),主持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生物基橡膠的設計製備與產業化。彤程新材作為課題負責單位承擔了該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課題三,且自2018年就開始布局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研發與生產。

參與此次項目研發的公司作為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長期致力踐行「材料讓地球更美好」。北京化工大學、彤程新材、北京銅牛和北京聯合康力4家單位一直關注環境保護和資源生態問題,均參與了《可重複使用民用口罩團體標準》制定的工作。2020年3月,終止塑料廢棄物聯盟(The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簡稱AEPW)將彤程新材納入其成員之一,彤程新材也成為繼中石化之後第2家進入該組織的中國企業。

目前北京化工大學聯合相關企業,將進一步完善阻隔層材料、阻隔纖維布和耳帶材料規模化生產技術,完成全類型口罩產品的試製與檢測(包括民用衛生型和民用防護型),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可全降解口罩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緩解口罩需求壓力並解決不可降解口罩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

背景知識: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於2020年1月19日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稱到2020年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高分子科學前沿建立了「纖維」等交流群,添加小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入群。

來源:橡膠工業傳媒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納米纖維素找北方世紀---

---粘度計/流變儀找中昊清遠---

微信加群:

「高分子科學前沿」匯集了20萬高分子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研發人員。我們組建了80餘個綜合交流群(包括:教師群、企業高管群、碩士博士群、北美、歐洲等),專業交流群(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

添加 小編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邀請您入討論群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口罩行業新變局:聖泉集團國內首創可降解高效防護「紙」口罩
    2020年,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疫情常態化,伴隨而來的是口罩生活化。「罩不離人,人不離罩」的狀態或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日益增多的廢棄口罩出現在垃圾袋中。如今幾乎所有的一次性口罩都由聚丙烯材料製成,是一種不可降解的材料,不易回收再利用。口罩不可一日不戴,戴口罩又很難不造成汙染。
  • 國內外都在加緊研製紙質、可降解口罩
    數以百萬計的一次性口罩和手套對城市造成汙染,並可能進入河流和海洋,我們迫切需要一種生物可降解的選擇,以避免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影響。目前此款口罩正在加拿大進行有序的擴展與生產中。其實國內的可降解口罩也已經研發出來了。國內首款可降解高效防護紙口罩誕生記。用食品級、高透氣量的天然纖維素複合濾紙代替無紡布,用熔噴布或納米纖維膜作為高效過濾元件。
  • 口罩,18代人才能降解的材料,口罩對自然的破壞.
    等口罩降解了,希望後人能告訴我可到了那時我的骨灰還在嗎?
  • 紅塔仁恆成功研發出木漿口罩紙
    在這場流行病風暴中,口罩已成為抵禦病毒侵襲最有力的武器。然而,突發的疫情使口罩的戰略儲備頃刻告罄,甚至是在醫院也出現了口罩急缺的困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紅塔仁恆挺身而出,迅速響應國家號召,投入疫情阻擊戰。2月5日,紅塔仁恆成立了木漿口罩紙研發小組,並成功研發出了符合口罩紙國家標準的木漿口罩紙。
  • 可生物降解,設計師用細菌「培養」出了一種的口罩
    他們設計的口罩被稱為「木精口罩」,其是由細菌纖維素——一種常見的細菌「木精醋酸菌」的副產品。設計師表示,實際上你可以在自己家裡用一些簡單的原料培養細菌。你需要的是水,茶,糖,和一個小的醋桿菌的細菌樣本,可以在未煮過的Kombucha(紅茶酵母茶飲,又名康普茶)中找到。
  • 為解決廢棄口罩汙染環境 濟南8名高中生研究出可降解口罩獲全球金獎
    &nbsp&nbsp疫情下,他們這樣解決廢棄口罩帶來的環境壓力&nbsp&nbsp&nbsp&nbsp「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口罩成為生活必備的防護用品,世界範圍內口罩的消耗量大增。
  • 口罩復用技術助力全球抗疫
    同時,伴隨口罩使用量的增加,民用口罩造成的垃圾問題也日顯突出。「現有的口罩材料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的聚丙烯塑料,廢棄的口罩作為生活垃圾焚燒,如處理不當,會產生有害氣體;如掩埋地下,數十年都不會腐爛,也可能會對土壤造成一定汙染。」王丹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效增加每一隻口罩的服役時間,對於一定程度上解決口罩垃圾具有積極意義。
  • 45天研發出國內首款紙口罩,濟南這家企業逆勢突圍的秘訣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可降解防護紙口罩、消毒口罩、課桌消毒墊……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產品都與濟南一家企業有關。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人大代表,濟南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聽他揭秘企業逆勢突圍的秘訣。
  • 中關村研發出新型石墨烯口罩 可連續佩戴48小時
    中關村研發出新型石墨烯口罩原標題:重磅!中關村科學城企業研發石墨烯口罩問世!使用時間長達48小時防控疫情,口罩是必需品。如何生產品質更高、更安全的口罩?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實創科技園區企業中國航發航材院亮出「黑」科技:中國航發航材院石墨烯口罩問世!中國航發航材院原本是製造航空發動機的企業,疫情期間利用材料技術優勢成功研發出抗菌性更強、透氣性更好、使用時間更長的新型石墨烯口罩石墨烯口罩。石墨烯是什麼?
  • 戰「疫」行動 我校研發出新型防病毒口罩及設備
    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嚴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能夠有效攔截呼吸道飛沫和攜帶病原體的空氣微小顆粒物的防護濾材已成為防控疫情蔓延的重要物資。作為河南省唯一一所擁有紡織服裝優勢特色學科的高校,我校紡織服裝產業研究院崔世忠、何建新教授團隊在高效病毒防護用納米纖維空氣濾材與口罩關鍵技術及裝備方向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可高效防護殺病毒的納米纖維製備關鍵技術。
  • 2020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最近,日本的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塑膠袋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到了2040年,海洋中累積的塑料垃圾可能多達6億噸,相當於300萬頭藍鯨的重量。而且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口罩、手套、外賣的塑膠袋的消耗量激增,這讓更多的塑料垃圾會進入海洋,從而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
  • 降解需要450年!口罩成新型海洋汙染源 最終進入食物鏈
    海洋垃圾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口罩和手套等又成為了新的海洋汙染源。據媒體報導,近日法國「清潔海洋行動」組織發布的視頻顯示,在地中海的一次海洋清潔活動中,發現新型海洋垃圾,包括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垃圾。該環保組織表示,這是一種新型汙染。
  • 環保但昂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文章導讀7月28日,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報導稱,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應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靠微生物來分解。即使海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土壤中少,這種購物袋在海水中也容易被降解。
  • 2020年15億隻口罩流入海洋 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生態
    「亞洲海洋」保護組織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量的塑料垃圾將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命健康。 該組織解釋說:「這些口罩需要450年才能被降解。它們逐漸轉變成微塑料,對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 濟外學子設計出可降解口罩獲全球金獎
    JNFLS團隊隊長吳佳穎介紹,作為醫用外科口罩原材料的聚丙烯是一種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在自然環境中需要上百年才能分解。如果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探究實踐和認真籌備,我們設計出更加實用、安全、便利、環保的細菌纖維素口罩。」
  • 新冠病毒有了「剋星口罩」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在連研發成功並量產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昨天(7月31日),大連計量檢測中心在成果發布會上透露,一種能夠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研發成功,並已實現量產。該口罩熔噴布上的納米功能材料(ASC-28-6)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大連世慕化學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合作將該納米功能材料成功應用於生產新型熔噴布上。
  • 口罩成新型海洋汙染源!科學家研發出反覆利用、無限循環的塑料!
    疫情發生後,海洋垃圾更多了。前段時間,法國非盈利組織MerPropre發現,越來越多的口罩、乳膠手套、洗手液瓶等垃圾漂浮在地中海裡。海洋裡的「殺手」6年前,海洋垃圾監測者劉永龍創辦的公益機構發起「守護海岸線」計劃,開始清理、記錄我國的海洋垃圾。每一次淨攤活動,志願者撿到的垃圾都有幾十、幾百公斤不等。最多的一次,劉永龍記得,曾經有個活動點有1000多人去撿,一次就撿了20噸垃圾。
  • 有一天口罩不再難買,別忘了這些轉產做口罩的紙尿褲企業
    上遊口罩機生產商全力以赴攻關研發對於轉產的廠家來說,聚丙烯、無紡布等原材料即使價格有一些浮動但供應並不短缺,最稀缺的是口罩機。因為稀缺,口罩機價格從一臺25萬漲到120萬,漲價近4倍。為了解決企業在轉產、擴產過程中遇到的這一困難,上遊機械製造企業全力以赴攻關研發,為企業提供口罩機設備。
  • 去年有超15億廢棄口罩淪為野生動物殺手,需數百年才能分解……
    今年,全球的醫用口罩數量大幅度上升,而這些能夠挽救人命的口罩,有時候卻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殺手。據最新數據統計,去年釋放到環境中的超15億隻口罩給陸地和水上的野生生物造成了負面壓力。數量龐大的口罩垃圾侵入動物棲息地,容易被其吞咽誤食,最終損害身體機能甚至造成生物死亡。雖然這種一次性口罩材質較薄,但亦需要好幾百年才能降解。
  • 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噸
    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1500 萬噸。有關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