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可降解防護紙口罩、消毒口罩、課桌消毒墊……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產品都與濟南一家企業有關。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人大代表,濟南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聽他揭秘企業逆勢突圍的秘訣。
三個月時間,口罩生產線從兩條增至100條
唐一林回憶,今年年初,當時濟南生產口罩的企業很少,特別是KN95口罩。「在政府支持下,我們迅速完成了100萬隻口罩的生產,供應給濟南市民,當時費了很大力氣。」
之前聖泉只有兩條口罩生產線,面對巨大社會需求,急需增加口罩產能。而當時物價飛漲,企業在設備方面,就遇到了難題。「這時我們有一個新技術叫口罩在線駐極增效處理技術研發成功,一舉解決了熔噴布靜電不足的問題,這個設備研發成功,可以說幫了我們大忙,後來我們把這一專利技術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許可使用,共同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唐一林說。
據悉,聖泉集團口罩車間2018年就建成了,原來有2條KN95生物質石墨烯防護口罩生產線。今年疫情發生後僅用幾個月時間,生物質石墨烯口罩生產線就增加到了100多條,系列產品日產能超過1000萬隻,初步打造起了一條包含耳帶、熔噴布、熔噴布母粒等上遊原材料以及民用、醫用口罩等產品在內的全產業鏈,成為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口罩產品鏈供應商。
唐一林分析,當時的難點還在於前景不好判斷,一下子上這麼多設備,當時設備的購買要10倍的價格,一旦疫情過去,這些設備就無用武之地,損失將會非常大。在政府的支持下,聖泉堅定邁出了口罩生產的步伐。
為了口罩的事情,聖泉集團總裁唐地源費盡心血,幾個月來每天都忙碌到凌晨一兩點。把千頭萬緒理順好,處理完各種意想不到的難題,就這樣,從今年2月到5月,從3萬隻到1000萬隻,聖泉集團口罩產能坐標軸上,增長線呈垂直上揚狀,生產線從2條增加到了100條。
如今,聖泉生物質石墨烯口罩已出口到歐盟、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並先後向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家大使館無償捐贈了數十萬隻口罩,投身全球抗疫行動。
45天研製出紙口罩,企業成功的秘訣在於科技引領
「生產口罩因為社會急需,這是救命的,根本不是賠賺的問題。在無法明確前景的情況下,靠什麼來做決斷?憑對社會的責任心,憑企業家的使命感,去做這個決策。」唐一林說。
唐一林介紹,今年上半年企業業績收穫了靚麗的成績單,成功的秘訣在於科技引領。老企業有顆創新心,科研人員在公司佔比10%左右,科研年投入佔營業收入的5%左右。
以口罩為例,聖泉在45天之內就研製出了國內首款可降解高效防護紙口罩。企業用食品級、高透氣量的天然纖維素複合濾紙代替了無紡布,用熔噴布或納米纖維膜作為高效過濾元件。外觀看上去,只是薄薄的一層紙,但「紙」口罩細菌過濾效率高達98.9%,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可降解材料佔比最高達98%以上,也解了傳統口罩不易降解的環保難題,而且與傳統無紡布口罩相比,夏天佩戴更清涼舒適。
「口罩帶來的環保問題很快凸顯出來。而當時我們正在研究布局生物質產業化,要把秸稈造成紙以及一系列的化學產品,高科技不斷在推行中,特別是納米纖維素方面不斷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績,我們感覺在紙口罩這方面可能將會有耀眼的成績,所以就投入了研發,在45天之內就做出了比較合格的產品。」唐一林說。
唐一林介紹,不僅是紙口罩,企業在消毒防疫產品方面,還有很多正在進行中的科研攻關。目前企業正在研發可消殺病毒的紙口罩,這種口罩不再採用熔噴布。熔噴布只是把病毒擋在了口罩以外,不進入人的呼吸器官,但並沒有殺死病毒。「我們正在研製的口罩表面可以把病毒迅速殺死,原理就是使用了一種高科技的納米材料,病毒遇到它就被吸附包裹起來,這種口罩可以長期佩戴。」
唐一林透露,學生課桌消毒墊和辦公用滑鼠消毒墊等衛生防疫新產品正在研發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