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中國人發明「伍氏口罩」,終結百年一遇的災難,發明專利沿用至今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敏銳的洞察力發明了屬於中國自己的"伍氏口罩",而他也險些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這個人,就是曾經救中國於水火之中的伍連德。伍連德認為鼠疫可以通過飛沫傳播,於是他自己發明了一種防護的口罩,這種口罩是用雙層紗布製作而成的,為了紀念伍連德,人們將其稱之為:伍氏口罩。口罩由醫用紗布和棉花製作而成,因此價格十分便宜,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爭相購買。為了防止口罩斷貨,伍連德調動了所有自己能夠調動的力量,確保口罩的供應。
-
從一隻口罩說起:福州女婿和他的伍氏口罩
蒙面≠口罩,人類發現細菌,口罩也發明了 用一塊布把口鼻蒙起來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人們早就會了,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預防感冒,而是為了不讓你知道我是誰。中國武俠中的蒙面大俠和日本的忍者都是典型的例子。
-
肺鼠疫與伍氏口罩
伍氏加厚口罩有效抑制了疫情傳播。 口罩,成了這個冬天最緊俏的商品。中國人用上兩層紗布中間包著吸水棉的加厚口罩,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中央醫院的創始人伍連德博士密不可分。 1910年10月,中國東北暴發嚴重流行性鼠疫,先後共有約6萬人死亡。1910年12月,伍連德受命前往東北調查疫情。到達哈爾濱的第三天,伍連德聽說有一位感染者瀕臨死亡,便急忙趕去患者家中。
-
口罩的全球簡史
「口罩」作為全新的發明物,究竟最早出現於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由誰來發明的,頗具爭議。 口罩這種發明,中國是最早的發明國家之一。因為早在兩千多前的孟子已經提及這一類似物。如果依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從衛生防護和防止汙染等方面看,我國是率先使用「口罩」的。我國的上古時期(先秦之前的歷史時期),為防止刺鼻的粉塵、惡臭的空氣以及口氣而始用絲巾做成簡易「口罩」,先是遮蓋口鼻,這方面的文獻包括《禮疏》、《孟子》等。
-
伍氏口罩:首位被提名諾貝爾獎的華人伍連德
,伍氏針對防疫措施,提出了:量體溫、戴口罩、消毒、迅速處理屍體、隔離病人、病患分流(以車廂作為臨時醫院)、交通暫停和封鎖以阻絕進一步擴散等等,雖然當時沒有做到交通暫停和封鎖,但當時的建議直到現在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參考價值。伍氏也是在這個抗疫時期,發明了「伍氏口罩」。
-
口罩設計的前世今生:絹布、鳥嘴面罩、伍氏口罩到3M……
口罩的起源口罩口罩的英文為 respirator,意思是人工呼吸器。公元前六世紀,出現了歷史記載最早的儀式性「類口罩物」 —— 以布包臉。源自古波斯的拜火教認為俗人的氣息不潔。如今,我們可以在波斯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見到相關圖像。
-
發明伍氏口罩、消滅東北鼠疫……這位中國醫生戰「疫」方法今天仍...
當時科學界對烈性傳染病還沒有深入認識,但伍連德確有著超出常人的遠見,到東北後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計劃,比如,將病人送往鼠疫醫院,接觸者被隔離,所有人佩戴他發明的加厚口罩,並且對屍體進行火化處理。1911年1月,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法國醫生梅尼,因未加任何防護檢查了四個病人之後,感染鼠疫去世,伍連德的方法被推廣開來。他的方法很簡單,卻很有效,之後整個防疫局勢被扭轉了。
-
非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要法檢嗎?如何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
如何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滑動查看)近期,國外新冠肺炎持續爆發,對口罩等防疫物質需求大增,由於各國標準不同,我國出口非醫用口罩誤作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1口罩的基本分類與細分口罩從用途可以分為醫用/非醫用兩大類。顧名思義,醫用口罩主要用於醫療方面的防護,可以細分為醫用防護、醫用外科、一次性醫用三種;非醫用口罩也被稱為個人防護口罩,可根據其適用場景,可細分為防顆粒物和日常防護兩種。不同用途的口罩其技術要求不同、適用範圍也不同。
-
如何區分醫用口罩與非醫用口罩,最直觀方法看外觀
受到疫情的影響,口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防疫物資。尤其近期國外新冠肺炎持續爆發,對口罩等防疫物質需求大增,在近期海關查驗的出口防疫物資中,醫用口罩也成為焦點。據了解,由於各國標準不同,我國出口非醫用口罩誤作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
-
國外科學家發明「透明口罩」,解決面部解鎖問題,顛覆口罩行業
大家之前囤的口罩用完了嗎?估計很多人年初的時候一衝動買了很多口罩,到現在還在發愁該怎麼用掉,比起我們傾向於一次性口罩這樣的習慣來說,很多老外其實並不信任這些一次性產品,或者說他們不屑於一次性產品。畢竟是要和中國人的習慣做出區別的,不然怎麼體現出他們的高貴呢?
-
解讀|如何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
近期,國外新冠肺炎持續爆發,對口罩等防疫物質需求大增,由於各國標準不同,我國出口非醫用口罩誤作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3月31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藥監局發布《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2020年第5號),要求出口醫用口罩等5類產品必須取得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相關資質,符合進口國(地區)質量標準要求。那麼,究竟如何快速準確地區分醫用與非醫用口罩呢?請跟發布君一起來了解。
-
醫用口罩工作原理及結構組成
來源:醫學科普顧事 作為醫務工作者,醫用口罩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雙向防護用品。
-
孕婦能戴N95口罩嗎?其實醫用外科口罩更適合
口罩的防病毒效果,跟薄厚沒有關係。雖然N95口罩,防病毒效果更好,但是透氣性較差,可能會引起準媽媽的一些不適,所以不適合長時間佩戴。 如果孕婦戴N95口罩,覺得很難受的話,建議選擇普通的醫用外科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雖然比較薄,但是它中間有一層熔噴布過濾紙,不僅能夠有效阻擋飛沫,還可以有效隔絕各種病毒。
-
因為新冠,科學家們想了千奇百怪的發明:珍珠口罩,黃金口罩……
為了預防新冠,科學家們想了千奇百怪的發明:NASA的防新冠項鍊、西伯利亞的殺死細菌的自潔口罩、防疫腰帶、衛生紙限量出紙器、日本人的遊泳時可預防新冠病毒的口罩……今天,日本的珍珠口罩又雙一次刷新了人們對口罩的認識。
-
N95,KN95、N90,醫用外科口罩,這些口罩你「搶」對了嗎?
但是,你會選擇口罩嗎?你是不是一直在浪費好不容易搶來的口罩呢?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為指導不同人群科學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口罩,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編制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在這一指南中,將口罩分為四類: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
口罩廠家請注意!歐洲醫用口罩測試要求及方法這裡有詳解!
口罩廠家請注意!歐洲醫用口罩測試要求及方法這裡有詳解!其中,醫用外科口罩屬於Ⅰ類醫療器械產品,並受醫療器械法規(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MDR)EU 2017/745的管轄。海恩斯坦實驗室的檢測能力經由DAkkS認證,擁有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的測試資質,出具的測試報告可作為申報醫療產品的資料。需注意的是:若要完全獲準成為醫療產品還需進一步的測試和資料證明(技術文件和臨床報告)。
-
醫用口罩有幾種款式都有哪些作用?醫用口罩類型及其使用場景科普
在今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工程師嶽衛華就醫用口罩的類型及其使用場景進行了科普。嶽衛華介紹,醫用口罩分三種,第一種是一次性醫用口罩,結構是長方形的,主要使用於普通診療環境或人口密度低的場景中;第二種是醫用外科口罩,結構與一次性醫用口罩相似,有防血防液的功能,主要是醫護人員在有創操作環境中佩戴的;第三種是防護級別較高的醫用防護口罩,是在隔離病房、隔離重症監護、發熱門診特殊區域,由醫護人員佩戴使用。
-
中國能生產多少口罩?解析從石油到醫用口罩的製造流程
畫重點:醫用口罩的過濾機制是布朗擴散、截留、慣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靜電吸附。前四種都是物理因素,就是熔噴法生產的無紡布自然具有的特性,過濾性約為35%;這是達不到醫用口罩要求的,我們需要對材料進行駐極處理,讓纖維帶上電荷,用靜電捕獲新冠病毒所在的氣溶膠。
-
人類最早是從什麼時候戴口罩的?
文/梅灣農夫很早以前,從港臺和歐美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戴口罩的鏡頭。後來霧霾非常嚴重的時期,出門戴口罩是為了防止吸入有毒空氣細微顆粒。口罩無疑將成為2020年度最火的詞彙 口罩起源於哪裡?口罩最初的功能是什麼?口罩從誕生之初開始,都經歷了一些什麼?帶著這麼些疑問,從今天開始,我就來梳理一下口罩的前世今生。
-
武漢急需醫用N95口罩 愛心捐贈須關注醫用標準
中宏網1月30日電(記者王鏡榕) 中宏網記者綜合多家獨立信源獲悉,目前,武漢缺乏醫用的N95口罩,9132型或1860型,以及醫用防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