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北京大學藥學院,卻沒有選擇走進實驗室和藥房。2009年開始科學寫作,擅長挖掘日常生活所見中的科學與選題。善於與謠言作鬥爭,目前執掌科學人「謠言粉碎機」,是果殼網第三代「謠言粉碎娘」。擁有個人公眾號"酷炫科學"。
在近期的科技新聞中有這樣一張圖。
圖片來源:cen.acs.org
獨特的形狀說明這是一個pretzel,「椒鹽卷餅」,然而,這個餅是玻璃做的,這是幹啥?玻璃又不能吃!
圖片來源:123RF
其實,這是用來展示新技術的。這個「玻璃卷餅」是用一種新型的3D列印技術做的哦!
研究者們剛剛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這種新的3D列印技術。3D列印已經發展了好久了,想自己整個3D列印玩玩也不是難事。但是,列印玻璃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之前雖然也有過一些玻璃3D列印的設備,但精度什麼的卻不盡如人意。
現在,這種新的技術能夠做出更精準、更透明的3D列印玻璃器件了。為了炫耀這一點(誤),研究者們列印了玻璃椒鹽卷餅,給大家展示。
還有玻璃的小城堡模型:
圖片來源:cen.acs.org
這種3D列印玻璃模型是怎麼做的?他們並沒有直接把熔化的玻璃擠出來並堆疊在一起(之前有人嘗試這種方法,但是精度不太讓人滿意),而是把光固化材料和納米二氧化矽顆粒結合在一起。
在這裡,光固化材料就好比是粘合劑,把顆粒們粘在一起。它們被紫外光照射之後會固化,保持住形狀。接下來,這坨固體還會經過高溫燒結,讓「玻璃顆粒」們融合在一起,得到最終的玻璃器件。
圖片來源:nature
說起來似乎是不複雜,不過為了適應3d列印的要求,得到理想的透明度,其實也是要費一番功夫去改進工藝的。所以說想列印個「椒鹽卷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為了演示技術、吸引眼球,科學家們也做過其他很多好玩的小東西。
比如說為了展現微觀尺度的加工技術,他們就很喜歡做「微雕」,比如這個超迷你吉他,圖上的黑線長度是2微米。它的弦只有50納米寬,可以用原子力顯微鏡的探針撥動。
要展示能變色的材料呢?那就做個變色龍吧!
要是會變形的材料,那就做朵綻放的小花吧~
雖然這些小東西本身沒有什麼用,但為了告訴你現代的技術有多棒棒,科學家就要玩些小花樣給大家看!
感覺科學家們也是萌萌噠~
作者:窗敲雨
編輯:紅色皇后
排版:紅色皇后
題圖來源:madizzo.deviantart
本文首發:果殼網
松鼠會ID : squirrelclub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酷炫科學,各種奇妙的小知識與驚掉眼球的酷炫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