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郭涵】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Space-X)公司最近頗為高調,其「獵鷹9號」運載火箭今年來已經完成三次推進器重複利用。
但相比送特斯拉跑車和人類骨灰上太空,該公司在搭載美軍衛星時卻不太靠譜。本周二(12月18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親臨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首星(GPS III SV01)發射現場,不料「獵鷹9號」兩度「掉鏈子」,發射日期先是被改到周三,又變成「待定」。
根據Space-X官網最新消息,確定將於美東時間周四上午9點進行發射。不知道這回馬斯克能否別再掃彭斯先生的興?
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的「獵鷹-9號」重型可重複利用火箭 圖源:Space-X官方網站
據美聯社(AP)18日報導,「太空探索」公司原定本周二上午9點在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基地執行發射任務,將美軍第三代GPS星座衛星「韋斯普奇」(Vespucci)送上太空。
該衛星發射重量約3.8噸,是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為美國空軍GPS BlockIII項目製造32枚系列衛星當中的第一枚,單價約5億美元。
本次發射的主角,GPS BlockIII首星,軍方以義大利航海家韋斯普奇命名 圖源:視覺中國
美國空軍發言人盧梭(William Russell)介紹,這些衛星設計壽命15年,正式運行之後,定位精確度將在現有GPS衛星基礎上提升3倍,抗幹擾能力提升8倍。
據了解,目前GPS民用碼的精確度在3到10米左右,新的系列能使其進一步精確到1至3米,軍碼的精確度還會更高。
洛馬公司原定2014年完工並發射,但因子承包商在陶瓷電容器上偷工減料等原因,首發一直拖到今天,第二顆預計明年年中發射。洛馬希望2023年以前將全部衛星發射完畢,開始提供軍民兩用服務。
GPS Block IIIA的概念圖 圖源:美國空軍官網
據「太空探索」工作人員表示,在周二發射前的最後幾分鐘,「獵鷹9號」第一級火箭的傳感器出現「異常讀數」。由於火箭本身與衛星均狀態良好,遂改在周三早上進行發射。
誰知,周三預計發射時間數小時之前,公司又通過推特表示,需要進一步評估火箭上的傳感器,發射日期改為「待定」。
加拿大廣播公司認為,這次發射的成敗對「太空探索」總裁馬斯克意義重大。美國空軍的火箭發射訂單長期被洛馬與波音公司壟斷,而「太空探索」則試圖憑藉「獵鷹9號」可回收、低成本的優勢,從軍方訂單中分一杯羹。
「太空探索」公司當地時間周三凌晨的推特
2014年,「太空探索」一紙訴狀把美國空軍告到法院,抗議其在缺少競爭的條件下,把價值數十億美元的36次火箭發射合同提供給洛馬、波音的合作夥伴,「聯合發射聯盟」(ULA)。
「太空探索」官網介紹,美國空軍後來表態願意開放競爭,公司遂放棄起訴,並於2016年拿到空軍8300萬美元的第三代GPS發射任務合同。相比之下,美軍給洛馬的GPS衛星項目總計價值126億美元。
不過,「太空探索」為軍方發射衛星的記錄也並不好看,「獵鷹9號」今年1月曾搭載美國空軍秘密衛星「祖瑪」升空,結果衛星未能進入軌道。美軍雖然事後表示衛星墜毀與「獵鷹9號」無關,但此事顯然影響了美軍的信心。
今年10月份,美國空軍與包括ULA在內的多家航空航天企業籤下一代軍用大推力運載火箭合同,唯獨把「太空探索」排除在外。
更令馬斯克頭疼的是,這次的新一代GPS衛星首發吸引了不少關注。美國副總統麥克·彭斯周二專門前往佛羅裡達,不但宣布「太空司令部」正式成立,還打算現場觀摩火箭發射。彭斯曾評價此次發射將是「確保美國太空領導地位的重要一步」。
這步子還得在半空中懸一會 圖源:視覺中國
「太空探索」官網最新消息稱,確定將於美東時間周四上午9點在第40號發射臺(SLC-40)進行發射。由於此次任務的要求,「獵鷹9號」發射後將不會回收第一級火箭推進器。
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初是美國防部冷戰時期研發的軍用衛星導航系統,常年在太空保持32顆在軌工作,目前為全球約40億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美國空軍在科羅拉多州斯普林斯(Springs Colorado)高度戒備的施裡弗空軍基地裡對其進行操縱。
相較第三代GPS的發射速度與時間表,我國今年實現了10次北鬥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其中8次為一箭兩星,共計布置了18顆衛星進入軌道。
今年11月19日2時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
11月19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圖源:新華網
至此,我國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空間星座部署任務圓滿完成,年底前將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標誌著中國北鬥從區域走向全球邁出了「關鍵一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