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大聲、大膽、大量地練習英語的平臺,英語話劇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繼趙本山和小瀋陽的傑作的「不差錢」英文版的學習和表演之後,希望學校ESL七年級的孩子們迎來了希臘神話--「King Midas 國王邁達斯"。
在學習話劇」The Midas Touch 」國王邁達斯的點金神手時,七年二班的Tom同學像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秘密一樣,高興地對我說「老師,這部話劇不就是講成語「點石成金」嗎?」
我笑了笑,告訴他,這只能說「是也,非也」
這部英語話劇的劇本是由外教Mike老師以希臘傳統故事為原型,親自編排的,在劇本中,除了人物對話以外,Mike老師把對話的背景、舞臺效果都寫入了劇本中,為孩子們梳理出了一個形象生動的畫面——
國王邁達斯痴迷於金錢,以至於給自己女兒起名字的時候,都叫做「Marigold」,寓意用金子做的花。他祈求上帝將自己的手變成神手,碰到任何東西,都可以將其化為金子。願望成真後,他高興地把家具、宮殿、花園都變成了金子,但是食物和水也同樣也成了金子,無法食用,他唯一的女兒也在無意的觸碰中,失去了生命活力,國王悔恨交加,在「金錢」和「意義」中幡然醒悟。而在我國傳統的成語故事中,則用另一個故事講述著同樣的道理:
一個人特別貧窮,平時虔誠地供奉道教先祖呂洞賓。呂洞賓被他的真誠所感動,一天忽然從天上降到他家,看見他家十分貧窮,不禁憐憫他,於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塊厚重的石頭。
片刻間,石頭便化成了金光閃閃的黃金,呂洞賓說:「你想要它嗎?」 那個人拜了兩次回答道:「不想要。」呂洞賓非常高興,說:「你如果能這樣,沒有私心,(我)可以傳授給你成仙的真道。」 那個人說:「不是這樣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頭。」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卻不可思議地衍生出了如此之多的,相同的人生哲理!
了解完故事背景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相關視頻故事,對話劇內容已經瞭然於心。他們和外教老師一起不斷練習詞句後,積極性很高,都想親自上臺表演,大展身手。
文化是世界的,每個國家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傳達著自己國家的價值觀,ESL話劇社致力於幫助孩子們打開眼界,吸納不同文化的精髓,用現代思維,透過英語去了解不同故事傳達出的深刻寓意,學會明辨是非,成為一個會做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