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閏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叫做一回歸年,天文學家測算的1980年至2100年的回歸年長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8分46秒(365.2422)。回歸年也叫太陽年。
根據太陽年制定的日曆,叫做太陽曆,也叫公曆。公曆上都是整天,那怎麼處理這個0.2422天這個零頭呢?
為此公曆規定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歸年短0.2422,四年共短0.9688日,故公曆需要每四年設一個閏年,閏年增加一日,把這增加的一天放到二月份,所以閏年的二月份有29天,這一天也叫閏日,這一年共有366日。
但每四年增加一日比四個回歸年又多出了1-0.9688=0.0312日,這樣每400年後將多出3.12日,故在每400年中就需要少設3個閏年(比如每100/200/300年不設閏年,但400年設閏年), 這樣公曆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就相近似了。
總結下來,閏年的規律就是:每4年一個閏年,但年份是整百數的年份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從數學和編程上來表達的話,閏年可以被表示為:
那麼閏年可以表示為兩個條件的邏輯或關係:
我們來把判斷閏年的程序塊防在下面的問號處,就可以輕易判斷哪一年是否是閏年啦
用文氏圖方法來更形象的表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