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的《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系列手冊》指出:小學期間是近視的高發階段;初中期間,仍然會有一部分尚未近視孩子會發生近視,已經發生近視的孩子的近視度數也有可能不斷加深;高中期間,孩子的學習壓力增加,開始大量的近距離閱讀學習,戶外活動時間減少,因此是近視發生發展的「重災區」。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儘量避免或延緩孩子近視的發生。
我們為你精心編輯了《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系列手冊》中的十二個問答。關於孩子的近視問題,你最關心的答案都在這裡啦!
+
一、從出生開始,
人的眼睛是如何生長發育的?
出生時,人的眼睛尚未發育成熟,仍需要後天不斷完善。出生時眼睛處於遠視狀態,隨著生長發育,逐漸由小向大增長,眼屈光度數從遠視逐漸趨向於正視(既不遠視也不近視的狀態),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正視化」。
所以,人眼的視力也是逐漸提高的,並不是一出生視力就達到5.0(即1.0)。家長在判斷孩子視力是否正常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因素。正常情況下可以參考以下標準:
家長可簡單記憶為:正常視力標準大約為年齡乘以0.2(在6歲之前)。如果孩子視力低於這個標準,建議到專業眼科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
二、近視怎麼發生的,
它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
前文說到,正常情況下,嬰幼兒的屈光狀態大部分都處於遠視的狀態。隨著生長發育,逐漸趨於正視,該過程被稱為「正視化」。然而,部分孩子的眼睛從遠視發育到正視後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生長」。
第一:眼睛從正視變成了近視
由於近距離用眼時間長、負荷重,導致睫狀肌持續收縮痙攣,晶狀體不能放鬆,調節失衡。睫狀肌的調節就像 「彈簧」,如果用眼過度使睫狀肌這個「彈簧」繃得太緊,使其一直處於高度緊張和持續的收縮狀態,「彈簧」的彈性就會變差,看遠的時候也無法放鬆。長期如此,正視「生長」 成近視。
第二:近視度數加深變為高度近視
如果真性近視後,各種使眼睛疲勞的因素得不到緩解,睫狀肌持續收縮痙攣造成調節滯後,形成周邊視網膜的遠視性離焦(這種離焦狀態被認為是促使近視度數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使孩子眼軸長度持續增長,近視度數增高,成為高度近視。
第三:從高度近視發展為病理性近視
如果是軸性近視,眼軸的延長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隨著眼軸的不斷伸長,導致視網膜和脈絡膜變薄,出現各種眼底併發症,則成為病理性近視。可表現為脈絡膜新生血管、黃斑萎縮、黃斑裂孔、視網膜下出血、視網膜變性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等疾病,造成嚴重的、不可逆性的視力損害。
總結起來就是近視的「生長」史:不近視發展為低、中度近視,低、中度近視進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發生眼底病理性改變成為病理性近視。
+
三、如何能夠儘早發現
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視?
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第一次去醫院檢查眼睛時,發現近視度數已經比較高,家長後悔莫及。那麼,如何能夠儘早發現孩子的近視問題呢?
下面介紹一些近視的常見早期症狀,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就要儘快帶孩子去正規醫院檢查哦。
看遠模糊:
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跡,或常常抱怨屋子裡的光線太暗。
看遠處時經常眯眼:
這是因為眯眼時上下眼皮可以遮擋部分瞳孔,形成了「小孔效應」,可提高視力。
寫作業眼睛貼得近:
孩子寫作業或看東西時眼睛貼得很近;在看遠處後低頭看近,或看近處物體後抬頭看遠時,出現短暫的視物不清的現象。
頻繁眨眼:
頻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視物不清的症狀,暫時提高視力。
經常皺眉:
一些近視的兒童有皺眉的習慣,這是他們試圖改善視力的一種方式。
經常歪著頭看物體:
歪著頭看物體可以減少散射光線對其視力的影響。當發現孩子經常歪著頭看物體時,也可能是斜視、眼球震顫等引起。
看東西時斜視:
部分患近視的孩子常會合併有外斜(即當孩子一隻眼睛向前看時,另外一隻眼睛會不自主地向外側看)的習慣,家長也應注意。
+
四、一旦確診為近視,還能不能恢復?
一聽到孩子近視,很多家長會非常著急,看到市場上湧現出五花八門可以治療近視的產品,便「亂投醫」,甚至求助偏方。
事實上,從近視的原理來說,目前,如果已經確診了近視,那麼近視是不可逆的!大多數孩子為軸性近視,即以眼軸增長為特點的近視,就像個子長高不會變矮,眼軸變長了也不會再縮短。因此,由於眼軸增長引起的軸性近視一旦發生,近視便不可能被治癒。了解了這些知識,也就擁有了 「火眼金睛」,治癒近視的虛假宣傳不攻自破。
已確診為近視的兒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於屈光間質的曲率造成的,大多數是由於眼軸變長造成的。我們只能通過努力,延緩近視度數的進展和眼軸長度的增長,降低發展成為高度近視的可能。
+
五、父母近視會遺傳給自己嗎?
首先,近視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不同類型的近視遺傳概率不同:單純性近視一般由於後天不良的用眼習慣造成,這種近視遺傳概率很小,病理性近視遺傳風險相對較大。
有調查發現:父母均不近視的孩子,7歲時有7.3%發生了近視;父母單方近視的孩子,7歲時有26.2%發生了近視;父母均近視的孩子,7歲時有45%發生了近視。
近視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即使父母雙方均不近視,在後天用眼負荷過重的情況下,孩子也可能會發生近視。
父母近視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發生近視,除了遺傳的原因之外,還與近視的父母更有可能給孩子製造出容易近視的環境有關。比如,近視的父母可能更喜歡讀書學習,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因此讓孩子讀書學習的時間也可能較長;近視的父母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可能相對較小,因此把孩子帶到戶外玩耍的機會也相對較少。這些問題,都是近視的父母需要額外注意的。
+
六、戴眼鏡會讓近視度數不斷加深,
再也「摘」不下來眼鏡麼?
發現近視後,一些家長和同學牴觸戴眼鏡:一是影響外觀,二是根深蒂固地認為戴眼鏡會讓近視度數加深得更快,再也摘不下來了。諸如此類的種種顧慮導致明明近視了卻不戴眼鏡,不斷地往前換座位,迫不得已才配眼鏡。
這種想法和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呢?
首先需要明確,近視度數的加深是與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的。配戴合適度數且質量合格的眼鏡不會使近視度數的加深變快。如果發現孩子近視而不進行矯正,孩子看東西費勁,便會採取眯眼、歪頭等行為努力讓自己看得清楚些。久而久之,不僅會使眼睛過於疲勞,還會加速近視發展。
目前,對於近視者配戴眼鏡依然是最為簡單可靠的方法。配戴一副合適的眼鏡對於提高近視孩子的遠視力,恢復雙眼的正常功能,防止斜視、弱視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配戴度數不合適或質量不合格的眼鏡可能會造成近視加速發展。規範的醫學驗光有助於獲得合適度數且質量合格的眼鏡,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
七、近視度數低,可以不戴眼鏡嗎?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是低度近視,視力不算太差,戴上眼鏡後再摘下眼鏡發現視力變差了,乾脆讓孩子先不要戴眼鏡。由於這些觀念的影響,有一些近視的孩子沒有戴眼鏡。
近視的孩子如果長期不戴眼鏡,視網膜一直都成模糊像,大腦中樞會通過一定的補償機制(例如:動眼調節、眯眼、歪頭等)來改善這種模糊的像從而提高視力,長時間會導致視疲勞,可能造成近視度數增長。
因此,及時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可以幫助清晰地看東西,緩解視疲勞。如果近視的孩子不能清晰地看世界,可能會錯失學習、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細節。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造成長期的不良影響。
還有一種情況家長需要注意,如果孩子兩隻眼睛近視度數差別大,一隻眼睛度數低,另一隻眼睛度數高,雙眼一起看可以看清。一些家長覺得這樣不必戴眼鏡,但是,實際並非如此!兩眼視力差距大,長時間可能會影響大腦的雙眼融像功能,抑制視力不好的眼睛看東西,影響雙眼的立體視覺,從而使視力不好眼變成弱視。
一般來說,對於近視的孩子,如果近視度數不超過100度、看遠時不受影響,可以暫緩配戴眼鏡,定期複查;如果近視度數已超過100度,導致遠視力明顯下降、學習生活受影響時,應當配戴眼鏡,度數可稍低一些,主要為看遠時配戴,看近時可以少戴或不戴。
+
八、戶外活動真的可以防控近視嗎?
答案是肯定的。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近視防控措施。與戶外活動相比,室內活動並不能明顯起到預防兒童近視的效果。
因此,戶外「陽光」下的運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家長應該主動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目」浴陽光。
有一項對571名7 11歲學生的研究,通過對一組學生施行幹預,在課間關掉教室燈光,清空教室,鼓勵學生到戶外活動。另外一組作為對照,不做任何幹涉,經過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清空教室的孩子和不做任何幹涉的孩子,近視新發病率分別為8.41%和17.65%,可見課間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的發生有明顯作用。
因而學校應當鼓勵孩子在課間時間走出教室,在戶外進行運動,放鬆緊張的眼睛。體育課、活動課等時間應當儘量在光線充足的戶外環境中進行。
戶外活動是非常有效又經濟的近視防控方法,關鍵在於家長和學校給兒童安排足夠的戶外活動機會,達到預防近視發生發展的效果。
+
九、為什麼不鼓勵
兒童過早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設備的過早、過量使用是兒童近視發生過早的原因之一。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很大改變,有些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哭鬧,經常把手機等電子產品給孩子看,導致手機成了孩子的必備玩具,每天非要看手機,不給看就哭鬧,但長時間接觸這類設備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傷害。
在法國,有「3、6、9、12」規則:3歲前孩子不能使用電子產品;6歲之前不能使用電子遊戲機;9歲前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嚴格控制;12歲之前儘量不讓孩子單獨瀏覽網頁。
此外,很多家長還關心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看電視,參考美國兒科學會的意見,2歲以下孩子建議完全不看,應當儘量避免孩子接觸電視。3 5歲是孩子專注力養成的關鍵期,而電視運用特技效果,以視覺、聽覺的衝擊來吸引孩子注意力;一旦電視關掉,讓孩子看書,就很難聚精會神。
這是因為書本的畫面不會動,也不會發出聲響,在視覺和聽覺上的誘惑不夠大,所以看電視會讓孩子的專注力不知不覺地變差。整體而言在3 5歲階段,每天看電視建議不超過1小時,每15分鐘休息一下。而且不能讓孩子以為每天都可以看電視,家長一定要幫孩子選擇節目,而且要陪看。
+
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後,
眼睛疲勞該怎麼辦?
孩子上學期間看書、寫作業時間長,眼睛很容易疲勞。這種情況如果長期不改善,會影響視力,最終很可能發生近視或近視度數的加深。因此,出現眼疲勞的現象時,應及時關注。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緩解:
近距離用眼學習間隙,注意雙眼間斷性休息:一般建議30 40分鐘近距離用眼後應休息一會兒,比如看看遠處的風景或閉眼,有助於放鬆睫狀肌的調節。
按摩眼部:做眼保健操對於緩解眼疲勞有著非常好的幫助,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能夠有效減少調節滯後量,改善主觀視疲勞感受,從而有助於延緩近視進展。
課間休息:課間應鼓勵同學到教室外活動,或在教室內遠眺,同時多多眨眼,或者是閉眼休息片刻,這樣有助於淚液滋潤眼睛,幫助緩解疲勞的症狀。
毛巾熱敷:在家時可以通過毛巾熱敷的辦法,促進眼部血液的循環。
另外,家長也應多多關注孩子的用眼衛生,一定囑咐孩子不要揉眼睛,以免造成細菌感染。
+
十一、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
著手保護孩子視力?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地方,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 全面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以身作則
家長應當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 以身作則, 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儘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引導孩子不在走路時、吃飯時、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 應保持「 一尺、一拳、一寸」 , 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3 0 4 0 分鐘。
2. 多做戶外運動
家長應當正確認識戶外活動的重要性, 讓孩子到戶外陽光下度過更多時間。建議每天達到2 小時的戶外活動, 從而預防和延緩近視進展。要減輕孩子課外學習負擔。配合學校減輕孩子負擔, 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
3.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
家長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 有意識地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 5 分鐘, 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 小時,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 0 4 0 分鐘後, 應休息遠眺放鬆1 0 分鐘。
4. 保障孩子睡眠時間
初中生要達到9個小時。讓孩子多吃魚類、水果、綠色蔬菜等有益於視力健康的營養膳食。
5. 做到早發現、早幹預
發現孩子出現眯眼看東西、上課看不清楚黑板等跡象時,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生的建議進行科學的幹預和近視矯正,儘量在眼科醫療機構驗光,避免不正確的矯正方法導致近視程度加重。
+
十二、孩子能不能做近視眼手術?
近視眼手術的時機又是何時?
不是人人都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做近視矯正手術要符合以下要求:
○ 本人有強烈的摘鏡需求;
○ 年滿18周歲以上;
○ 近2年的近視度數穩定,每年增長的近視度數不超過50度;
○ 角膜雷射手術矯正屈光不正是有範圍的,根據角膜厚度,近視在1200度以下,遠視600度以下,散光在500度以內;
○ 角膜厚度大於450 微米(同時也要考慮度數);
○ 戴角膜接觸鏡者:軟鏡應停戴2周以上,硬鏡應停戴4周以上,OK鏡應停戴 1 3個月以上;
○ 眼睛檢查無活動性眼病者,如急性結膜炎,瞼緣炎,角膜炎,角膜潰瘍,淚囊炎,虹睫炎等;
○ 全身無限制的疾病:如具有瘢痕體質、愛滋病、糖尿病、膠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眼內鏡手術需要前房深度合適,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這需要通過詳細的眼科檢查進行確定)。
因為未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近視度數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高,所以如果此時做近視手術,雖然手術完全矯正了近視,但是由於近視度數未定型,術後眼軸的進一步延長,視力可能會再次發生下降。
文章來源:首都教育、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2021蘇州幼升小交流群
蘇州託升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