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李文陽,河南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三公司廈門接觸網項目部的技術員,工作剛兩年。面前放著一本泛著黃,都快翻爛的設計圖。坐在我的對面,就這麼一直笑著。「哎呀,我沒啥故事,沒啥說的。咋就來採訪我了。」
這個短頭髮,小眼睛,有點微胖的環網作業隊技術員,在面對我的採訪時還顯得有點害羞緊張。
在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採訪他之前,我想先從側面了解了一下他。我找到項目部綜合辦的徐哥,徐哥想了想評價道「他做事事無巨細,認真負責,技術強,任勞任怨。」
詢問物資部長,他對我說「李文陽這個小夥子,工作認真,到位,我們很放心。愛學習,技術能力強。」
工經部左斌,他的評價是「用功,負責,對公司十分熱愛。」
聽完他們的評價後我覺得這可真是一致好評啊。看來他會有很多故事。
我問他是如何做到今天的成績的?「我剛進來,適應能力強。別人能幹的我也能幹。」
2015年參加工作,曾參建鄭州城郊線施工,2016年11月到廈門接觸網安裝項目部至今。短短兩年時間,他已經從一名施工人員轉型為技術人員。
你很難看出這個24歲的小夥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放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之中,都很難發現他。但就是這樣一個外表平平的年輕人卻逐漸成長為廈門項目部裡不可多得的技術人才。
這點苦算不了什麼
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接觸網二標項目,線路總長15.23km。專業涵蓋接觸網,環網,疏散平臺,聲屏障及雜散電流五個專業。李文陽則負責環網專業,他帶著施工作業隊一直奮戰在施工一線。
2016年6月大幹期間早上七點便早早去了工地,一幹就是一整天。有時凌晨才回來,安裝線槽蓋的時候甚至忙活到一點。他都說「這沒什麼,兄弟們都是這樣,回去看手機發現走了3萬多步呢。」臉上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我是農民的兒子,這點苦算不了什麼。外協隊的工人比咱們苦多了。」他的樂觀打動了我,我不經對這個和我差不多大的人敬佩起來了。隨著採訪的深入他漸漸打開了話匣子。我想我能了解更多他的故事了。
我挺喜歡現在的工作。
廈門地處福建沿海,夏天熱且紫外線強,6月至8月溫度更是達到40度以上。就是這樣極端的天氣,他也要帶領施工作業隊上高架進行環網電纜安裝作業。
驕陽烈日,周圍沒有一點遮陰的地方。有時中午都不回去,就頂著酷暑在高架上吃飯。「回去發現曬脫皮了,臉要疼好幾天,那幾天要用解暑的藥才能繼續工作。」他回憶道。「不過我帶的人從來都沒有出過問題,每次我都強調安全第一,防護服,安全帽必須穿好戴正。」他一臉驕傲地說。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現場管理人員的一致好評。
「環境這麼艱難,那你有沒有想過放棄?」我問道。「沒有。」他回答得很肯定。「我也說不上來,能在這裡上班我覺得挺知足的,我挺喜歡現在的工作的。」簡單兩句話道出了一個技術員對崗位的熱愛,對公司的熱愛。
寶劍方從磨礪出
「我記得16年春節前夕,項目上外協隊工人都回家了,我跟項目上還沒回家的6個員工把3百多個疏散平臺護欄1天之內用人工從地面搬運到高架上安裝完畢。」我讓他再說點什麼,他想了半天才想起這個事。「那你沒有回家?」我問道。「我一年回一次家,春節期間該我值班了。等到他們過完年回來,我就能回去幾天。咱們項目上人員少,得克服困難嘛。」
寶劍方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時這句話我覺得用在李文陽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樂觀積極,不訴苦,不抱怨。一心想著工作;一心鑽研技術;一心投身建設。他也代表著中鐵電氣化局三公司和他一樣的技術人員們:他們踏實工作,勤奮鑽研;奉獻崗位,兢兢業業。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戰場,這個戰場有指點江山的運籌帷幄,也有平凡堅守的默默付出。有人在交鋒中黯然離去,有的人在逆境裡愈戰愈勇。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有中原鐵軍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幹好每一天。李文陽就是這樣,在平凡的崗位幹出了突出的成績,為企業創造了效益,為自己贏得了發展。
李文陽,平凡也樸實。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鐵電氣化局三公司技術員的精湛技藝和堅守擔當。其實在公司裡還有很多像李文陽一樣優秀的員工。他們敢打勝仗,勇打硬仗。作為新一代的中鐵電氣化人,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打造行業內數一數二的標杆企業而努力奮鬥著!(電氣化三公司 龍佳潔 供稿)
(責編:黃莎、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