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奮鬥中落地生花——記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公司三代建設者的...

2021-01-17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推開門,寬敞的房間映入眼帘,南北通透,窗明几淨,陳設簡單,茶几上的舊風扇溜溜地轉,似乎想努力轉走這夏日的煩悶……

這是中國化學工程職工柳楊鬱的家,她的家是一個中國化學大家庭,姥爺楊竹杉、姥姥吳岫邨、父親柳向義、母親楊國憲都是中國化學工程職工。姥姥吳岫邨,今年已經88歲了,滿頭銀髮、面容慈愛,丈夫楊竹杉離開了大家快十年了,但只要一提起丈夫的姓名,綿長的思念總能讓吳岫邨眼眶溼潤,這三代人和中國化學工程的結緣,還得從楊竹杉說起。

艱苦奮鬥,是中國化學人的人生信條

1976年春天,52歲的楊竹杉,從甘肅省燃化局調來了化工部礦建公司(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公司前身),時任公司副經理,分管生產經營。

當時的礦建公司,基地剛從貴州遷往宜昌,為支援三線建設,加速開發湖北的磷礦資源,公司參與承建王集礦區的部分建設任務,陸續調集力量遷往王集,短短三個月,進駐職工近1200人,為儘快給來年大幹創造條件,公司決定以最快的速度修好房屋、做好各項基礎設施,時間緊、任務重,公司領導和職工們全力以赴投入到這場戰役中。

楊竹杉就是打贏這場戰役的一員,他的故事至今還有人津津樂道。在工期最緊張的時期,楊竹杉經常和工人們一起下工地,重活兒累活兒他都搶著幹,完全沒有領導的樣子;當時有細心的職工發現他每天休息時間都去周邊生活區和廢舊廠區晃悠,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在撿半截磚頭和廢舊材料。楊竹杉說,「物資緊張,能回收利用的都要撿,能節約成本的就是好事」。感動之下,職工們紛紛加入了撿磚頭的隊伍。

那時候的日子苦,可是中國化學人就是一支艱苦奮鬥、敢打硬仗的隊伍,大家擰成一股繩,就沒有什麼攻克不了的難關。這一年,公司職工動手揀磚找瓦,維修住房3385㎡,建水池4個,回收廢管鋪設供水管線1265米,建食堂7個……

「父親1943年參加過革命,經歷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他身上有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品質」楊國憲提起父親,臉上溢起自豪的微笑。

對於楊竹杉來說,艱苦奮鬥不僅是工作作風,更是人生信條。

在公司成立初期,各項工作都需要認真規劃籌備,身挑重擔的楊竹杉沒有時間照顧遠方的妻兒,加之交通也不便利,到宜昌工作的兩年間,他和家人一次面也沒見過。

1978年春節,已經兩年沒見著丈夫的吳岫邨決定帶上女兒去和丈夫團聚。「走進宿舍門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房間裡除了兩張床,什麼都沒有」楊國憲回憶起多年前和父親見面的場景,遙遠卻又記憶猶新。家裡沒爐沒灶,從未開過火,那一年的春節家宴,一家三口在公司食堂湊合了。

團聚,吃什麼不要緊,關鍵是一家人能在一起。

1978年的春天,楊竹杉突發心臟病住院了,吳岫邨和女兒來宜照顧他,此時的吳岫邨意識到,心臟問題不能小覷,為了能讓丈夫安心養病,同年5月,吳岫邨從蘭州化工來到了礦建公司任政治部副主任。至此,一家總算是結束了長期分居的日子。

在平凡崗位上綻放青春

1978年,楊國憲跟隨母親來到礦建公司,成為了一名車工。1983年,她和公司職工柳向義相識相知,步入婚姻, 1984年,在哭聲笑聲中,柳楊鬱來到了這個世界。

計劃經濟的年代,物資緊俏,職工用的煤和氣,全憑計劃異地調取,柳向義經常和同事開著大車前往河南平頂山、南京揚子乙烯化工廠等地取煤取氣,若遇到節假日,光是排隊就要半月餘,經常也是沒空顧家。

車工,平凡但不輕鬆。車隊大大小小几十輛運輸車,車型、車牌楊國憲都熟記於心,哪輛車、何時抵達、需要加多少油,她從來不馬虎。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找人全靠腳力,為了不耽誤公司用車,楊國憲經常帶上娃娃在車隊等。沒有空調,沒有電扇,南方的夏夜,不僅悶熱難耐,還有很多蚊蟲,楊國憲便不停搖著扇子,為懷裡的女兒扇風趕蚊。待車子抵達,她將襁褓中的孩子放在門房,拎上大油桶,一桶一桶地給運輸車加滿油……

工作和生活都得兼顧,對於剛為人母的楊國憲實則不易,但生在化建幹部家庭,排除萬難、堅守崗位,她從小就耳濡目染,年紀輕輕的她,完美繼承了父母對工作的那股韌勁兒。

「當年建東山大院兒的時候,我參與過,現在想起來還很激動!」楊國憲口中的「大院兒」,就是中國化學工程十六公司現在的機關辦公大樓。當年大樓的建設是令所有職工心潮澎湃的一件大事,所有職工人人3到7天輪流上陣,不分崗位工種,大家都是工人,捲起袖子,擼起褲腿兒,遞磚頭,和水泥,拉石頭,一派熱鬧的景象。

楊國憲憶起的當年,做車工,當材料保管員,都是平凡的工作,但她將每一份工作都做到極致,因為在她看來,這不僅是作為一名中國化學人的自我要求,更是對老一輩中國化學人忘我奮鬥精神的傳承。

1979年,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神州大地;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國家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

1986年至2000年,公司迎來了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環境的轉折期,歷經了迷茫和挫敗,終於在探索中漸漸釐清發展思路,在企業體制、組織結構、經營機制和管理制度等諸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短短幾十年,是公司在轉型中求生存、謀出路最艱難的歲月,也是楊國憲這一代中國化學人團結一心、奮發圖強,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的光輝歲月。這一代中國化學人的命運始終與公司緊緊纏繞在一起,他們的青春陪伴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翻湧,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悄無聲息的綻放開來。

家風傳承,展新一代中國化學人的擔當

2008年11月,柳楊鬱加入了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化建這個大家庭,成為一名會計。她先後在測繪隊、焊培中心、財務資產部任會計職務,隨後進入結算中心任職。

她是同事們口中的「公司子弟」,這個標籤對她來說,不僅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謙遜真誠、愛崗敬業的家人們言傳身教,給了她最好的教育,也給了她工作的動力和人生的指引。

柳楊鬱負責的業務範圍廣泛,業務流程煩瑣。數量巨大的憑證、各大銀行的開戶、各類銀行證明都需經手;每月1號要及時與各大銀行對帳;每周五、月末、節假日前期,結算中心更是忙成一鍋粥……部門人少,有時遇到工作調整,還需接替其他同事的工作,繁忙程度超乎想像,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可對於柳楊鬱來說,這不算苦。

「和祖輩父輩相比,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很幸福了」柳楊鬱這樣形容當下的工作狀態。童年時期的她見識過老一輩中國化學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工作環境,再看看現在的辦公環境,標準化的辦公大樓,空調電扇一應俱全,簡直是天壤之別。

變化的又何止是辦公環境?這些年,柳楊鬱親眼見證了公司從暗淡走向新的輝煌。2012年,公司整體改制成功,進入「中國化學」;2015年,公司進入了尋求突破的轉型階段,在艱難探索中確立了「六個三」行動綱領;此後幾年,公司資質不斷升級、業務範圍不斷擴大,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2018年,公司主要經濟指標較2015年實現翻番,海外市場取得重大突破,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公司——埃及分公司;2019年,公司提出了「解放思想再出發,實現三年再翻番」的口號,站在中國化學工程「三年五年規劃、十年三十年願景」的新起點上作出新的部署。

新時代有新使命,以柳楊鬱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化建人已做好了接力傳承的準備,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江水東流去不歸,青春韶華逝難回。

時間的洪流最是無情,帶走了無數建設者的青春時光,卻從未因誰而停留過;時間的洪流最是有情,總能讓那些奮鬥的青春熠熠發光,始終為人銘記。三代中國化學人的青春故事,流淌著自豪與感恩,折射了變遷與擔當。展望未來,改革開放的進程還在繼續,公司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要求新一代中國化學人不僅需要志達遠方的情懷,更需要老一輩化建人始終如一的信念,才能在化建道路上同心同行、共擔共贏,讓公司在實現高質量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遠。

【責任編輯:王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初中作文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中考作文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人民觀點)   ——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有那麼一股子中流擊水的勁頭,有那麼一股子以夢為馬的激情,奮鬥就將成為實現夢想的階梯、走向未來的橋梁   「這是一段紅色青春的奮鬥傳奇」「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 ...震撼首演,六大篇章精彩演繹幾代建設者艱辛創業歷程 | 奮鬥之歌...
    過往何止豪情萬丈,未來總是步履鏗鏘,在企業誕生70周年之際,我們將策劃推送「奮鬥之歌」系列主題內容,從一段段文字中體會創業之艱,在一幅幅圖片中感悟前進偉力,共同回望來時之路,唱響奮鬥之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入朝70周年暨中鐵四局第十屆企業文化節開幕式現場11月16日,中國中鐵四局文化宮張燈結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入朝
  • 中國化學工程2020年十大新聞
    中國化學兩項ENR全球工程承包商排名創歷史新高8月中旬,2020年度《工程新聞紀錄》(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發布。中國化學兩項排名雙雙大幅提升,其中「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排名由第27位提升至18位,上升9位,首次進入20強;「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排名由第29位提升至第22位,上升7位。兩項排名均創歷史新高。
  • 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中國——寫在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
    五四運動如閃電驚雷,劈開舊中國如磐鐵幕,喚醒暗夜中沉睡的靈魂,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 在奮鬥中「起浮」——記中國自主磁浮列車的青春力量
    新華社長沙5月3日電 題:在奮鬥中「起浮」——記中國自主磁浮列車的青春力量新華社記者陽建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成功完成達速測試。從1.0版列車安全運營4年,到3.0版列車正在車間緊張生產,中國自主磁浮技術不斷刷新高度。
  • 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洋領域專家趙玉新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發表視頻講話,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為100名獲獎者頒獎。哈工程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導航儀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趙玉新獲此殊榮。恭喜哈工程獲此殊榮的教師。
  •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用無悔青春譜寫建設國家中心...
    西安網訊 (記者 張羿)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今年以來,全市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寄語和希望為指引,越是艱險越向前,不懼不退,勇擔重任,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線、在服務於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一線,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勇敢的譜寫屬於青年一代的新時代華彩篇章。
  •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這些話,讓青春充滿奮鬥力量!
    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校園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時同朗誦者親切交談。
  •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記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獲得者韓曉虎
    廣大青年要培養奮鬥精神,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永不氣餒。」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奮鬥是幸福之源。今年46歲的韓曉虎,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車輛段武威南運用車間動態檢車班組工長。從初出茅廬的新工到精通業務的師傅,從經驗豐富的檢車員到動態檢車班組的「當家人」,用28年工作經曆書寫著自己成為一名「火車頭獎章」獲得者的奮鬥史,為青工們做了好榜樣。韓曉虎所在的班組設有TFDS、TPDS、THDS鐵路貨車運行安全監控系統,擔負著幹(塘)武(威南)、打(柴溝)武(威南)、金(昌)武(威南)三條線貨物列車的動態檢查任務。
  • 以奮鬥之豪情 奏青春之樂章
    以前我只是作為一名普通學生在關注和參與各類學生活動,如今我更有責任做好宣傳和引領工作,身體力行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的小理想融入時代的大潮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依法治國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的那樣,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堅定信仰,砥礪品德,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法治中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 我校召開第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暨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會
    建設西外齊心協力,青春美好未來可期。2020年11月28日上午,我校第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暨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會在長安校區教學樓A區111報告廳召開。省學聯駐會執行主席黨旭堯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我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工作取得的成績,鼓勵廣大學生代表們以此次大會為契機,緊跟時代步伐、勇於自我革新,不負新時代重託,不辱使命,為實現陝西「追趕超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磅礴青春力量。會議現場表彰了2019-2020年度「優秀學生分會」獲獎單位。
  • 中國平安「三村工程」落地重慶奉節 「平安扶貧保」助力產業升級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朱伊佳)9月25日報導 繼今年4月與重慶市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框架協議後,中國平安進一步推進項目在當地的落地實施。9月1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和金融支持框架合作協議,中國平安將通過村官、村醫、村教項目,助力奉節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未來,中國平安將在奉節縣重點推廣「平安扶貧保」創新模式,支持當地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
  • 讓青春飛揚 記火車頭獎章獲得者農民工劉海港
    中國網中國建設 (記者 魏松 通訊員 山菊) 在中鐵三局蒙華鐵路項目一工區有一名普通農民工叫劉海港,今年26歲。別看他年輕,工作時間不長,可他卻是蒙華鐵路全線學習的典範,因為就在今年初,他榮獲了全國鐵路總公司頒發的2016年度「火車頭」獎章。這是蒙華鐵路全線上萬名農民工裡為數不多的寶貴榮譽。
  • 電氣化三公司李文陽:實踐中綻放青春夢想
    在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採訪他之前,我想先從側面了解了一下他。我找到項目部綜合辦的徐哥,徐哥想了想評價道「他做事事無巨細,認真負責,技術強,任勞任怨。」 詢問物資部長,他對我說「李文陽這個小夥子,工作認真,到位,我們很放心。愛學習,技術能力強。」 工經部左斌,他的評價是「用功,負責,對公司十分熱愛。」
  • 南開大學展思輝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展思輝教授(左二)在實驗室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展思輝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展思輝,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環境汙染控制化學研究,針對汙染控制界面環境化學的過程、效能、機理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機制這一科學問題開展了系統和深入研究,以環境汙染物控制的典型界面環境化學為研究方向,重點考察了典型環境汙染物在界面淨化反應發生的環境化學過程,闡明並揭示了固-液和固-氣界面特徵、過程參數等對汙染物控制界面環境化學的影響規律和作用原理。
  • 青託成長故事(七)魏戌:讓理想之花在奮鬥中綻放
    青託成長故事(七)魏戌:讓理想之花在奮鬥中綻放 2020-07-23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六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
    為了加強我國巖石力學與工程領域的學術交流,經研究決定,於2019 年 11 月 18-21 日在北京召開「CHINA ROCK 2019——第十六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中 國 巖 石 力 學 與 工 程 學 會CHINA ROCK 2019第十六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第 3 號通知)各分支機構
  • 習近平告訴青年的10句座右銘:信念、青春和奮鬥
    要勇於創業、敢闖敢幹,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闢事業發展新天地。  ——2013年5月,習近平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 甘為戰貧孺子牛 燃盡芳華獻老區——追記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淬火紅土地,立志酬脫貧,在行動中綻放青春1981年,邱軍出生於安徽省淮北市一個普通家庭。2001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安徽建築大學,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後,入職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的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2歲的邱軍成為東華公司一重要項目的控制經理。
  • 692篇「扶貧日記」記錄奮鬥青春
    年輕的駱胤成是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數不清的參與者之一。兩年間,他用692篇扶貧日記記錄了小涼山翻天覆地的變化,定格了老百姓擺脫困頓生活後的張張笑臉,字裡行間也標記著大國脫貧路上一個個「駱胤成們」的小奮鬥。在廣闊天地中找尋「出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這是2019年初駱胤成剛到小涼山時,在第一篇扶貧日記裡寫下的第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