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腹地,沿著曲折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一套套白色的測控天線測控設備赫然入目。列大綱、寫方案、檢查技術狀態……入夜,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渭南測控站測控大廳燈火通明,科技人員步履匆匆,為即將執行的高密度發射測控任務與太空飛行器長期管理任務通宵達旦地忙碌著。
土塬秋色
有人說,青春是冉冉升起的旭日,是歲月書卷中的一頁溫馨。而對於這群「土塬牧星人」而言,他們的青春如同紅碩的花朵,在逐夢航天的徵途上一路盛開,競相綻放。
愛崗敬業練就過硬本領
「到任何崗位上,你都不能說你的能力足夠了,不用在學習了。」某型號試驗任務總結會上,該站站長尉輝的聲音振聾發聵。「尤其是年輕人,這份工作,要求大家在夯實專業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能力拔高,真正形成縝密思維和大局意識,這在我們培養人才過程中是最關鍵的環節。」
作為我國「航天測控中心站」,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渭南測控站承擔著我國幾乎所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測控任務及200餘顆在軌太空飛行器的長期管理任務。試驗任務密度日趨繁重,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他們更是始終秉持著高標準、嚴要求。「從事航天測控事業,除了打牢專業基礎,還要能沉下心來鑽研,要想形成縱觀全局的視野,必須了解掌握多門學科的背景知識。」該站測控組組長寇龍澤說。
技術人員正在探討問題
陽光燦爛的午後,偌大的學術報告廳裡坐滿了人,投影儀前,測控技師徐林正講解著設備知識原理,圍坐在四周的同事們凝神聆聽,不時舉手提問,交流探討進行地如火如荼。他們將技術手冊按崗位分給大家,要求深入研讀並為大家集體授課,形成專題學習和系列講座。「每個人必須把自已負責的崗位知識讀懂吃透,才能為他人進行講解,一方面強化了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也鍛鍊了大家的語言表達和應變能力。」高級工程師姚宏告訴筆者,「勤學好問的習慣永遠不會過時,想在測控領域快速成長,必須保持不斷學習的上進心!」。
專業骨幹與新人結成「金對子」
與此同時,該站還積極鞏固拓展「師傅帶徒弟」活動成果,讓技術骨幹與新上崗的新人結成「金對子」,分享經驗技術,實現共同進步,他們耐心細緻講解疑難問題,毫無保留傳投技術經驗,任務中還模擬「答辯現場」預演可能出現的情況,全力以赴為新人的成長鋪路架橋。剛剛擔任任務總體的謬志濤興奮地說:「在實踐中以及前輩的幫帶下積累了很多的寶貴經驗,要想成為真正挑大梁的技術骨幹,我們任重道遠。」
奉獻精神託舉事業平臺
當問及該站工科技人員對這個團隊的評價時,「踏實」、「堅韌」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紮實的作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樣幹事業的氛圍影響著該站的每一個人。」測控技師王書寶告訴筆者,「這份工作告訴我們,幹事業必須有韌性、有拼勁、能吃苦、擰成一股繩,宏觀掌握和細節處理方面精益求精,各崗位才能互相配合為任務的執行打牢基礎。」
任務開始前,他們反覆檢查技術狀態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該站承擔的任務數量與日俱增,繁重的工作時時考驗著技術人員們的綜合素質和抗壓能力。「一年到頭不是在實施任務就是在準備任務。」該站工程師羅璠一句話道盡了創業的不易。廢寢忘食的工作狀態源於使命為先的敬業精神。測控技師葉星在已有三個月身孕的情況下依然心系使命,在照料「寶寶」的同時,她與大家一道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任務;通信技師劉歡離開剛剛領證的妻子一走就是大半年,在某型號任務中主動請纓,自告奮勇擔任通信總體,婚期一推再推……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拋家舍業為任務而奔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也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故事。
他們早已養成了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
「人才是挑著擔子走出來的,是在負重中體現出來的,是奮鬥不息堅守著的。」該站黨委書記張峰說。青春是一段奮發圖強的歷程, 推開該站榮譽室的大門,一面面獎狀、一張張榮譽證書承載了大家年復一年的辛勤付出。過硬的作風同樣也促進了集體能力的提升,經過全站的不懈努力,某重點型號試驗任務的準備時間驟縮至原計劃的三分之一,極大提高了系統資源的利用效率。
太空夢想照亮牧星徵程
九月的關中土塬,秋高氣爽、雲淡風輕。這裡沒有鬧市的繁華喧鬧,心底更容易孕育遼遠的夢想。在這片沉澱著希望的沃土上,他們的青春之花正伴隨著祖國偉大事業的飛躍發展如火綻放。
「青春不是年齡,它是一種心態、一種創新的精神,只要有闖勁兒,有永不停歇的拼搏動力,我們的心會始終保持年輕,將與這份朝陽般的事業攜手前進。」工程師張劍鋒說道。
「報告!控制單元告警!」在進行某顆衛星在軌測試任務準備時,某型號測控設備控制單元亮起了「紅燈」,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任務正常開展。就在此時,任務總體崔小峰沉著應對,立刻組織人員對告警信息進行排查,並精準定位故障原因。一切回歸正常之時,距離故障出現只過去了不到5分鐘。像這樣的「排障能手」在該站比比皆是,而在他們的字典裡,都有這兩個字:「較真」。在日常工作中,即便是一個再小的問題,只要被他們抓住也會被「打破砂鍋問到底」。「平時多較真,用時方能少出錯。」崔小峰告訴記者。
7月31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宣布:「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服務!」與此同時,遠離北京數千公裡的關中土塬之上,「牧星人」們仍舊堅守在機房的各個崗位,用一條條遙測數據、一次次精準發令為北鬥系統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正如測控技師鄭海光所言:「有追求的人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牧星寰宇的夢想永遠是我們最好的動力之源。」
如今,在該站的各個崗位上,80後、90後已經成為中堅力量。在愈發密集的航天發射測控任務歷練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航天人, 正在把最美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心中最神聖的事業。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王松松
編輯:麻雨潔、任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