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懷化人·特別報導|「生命之花」永久綻放

2021-01-13 掌上懷化

舒勇(右)和旺娜(左)現場交接《生命之花》藝術作品。

十年前的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吞噬了幾萬個無助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一對正值花樣年華的雙胞胎姐妹琦琦和佳佳。在徵得琦琦和佳佳的母親趙德琴的同意後,懷化籍當代藝術家舒勇以這對姐妹的骨灰為材料,創作了一朵純白色的「生命之花」。

據舒勇介紹,最初的創作計劃,「生命之花」是一組三件不同尺寸的雕塑作品,其中最小的也是最精緻的一朵將回到琦琦和佳佳的父母手中,另外兩朵則計劃分別贈予中國國家博物館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永久收藏。10 年後的5 月12 日,在汶川地震10 周年之際,舒勇終於實現最初的願望,將這件作品捐贈給「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讓這件悼念逝者、象徵不屈生命的雕塑作品在館中永久存放。這件作品,飽含著一位偉大母親的堅強和勇敢,歷盡10 年的「 打磨」,她素雅如少女,潔白如瓊玉,晶瑩剔透、生機勃勃,向人們盡展生命的強大魅力。

5月9日上午,捐贈儀式在映秀震中紀念館希望廣場舉行,舒勇和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旺娜,汶川縣副縣長張樹柏,汶川縣文體廣新局局長餘成忠,映秀震中紀念館全體員工參加了捐贈儀式。整個儀式莊嚴而隆重,吸引了很多當地村民駐足觀看。

《生命之花》宣傳畫。

旺娜在致辭中對舒勇的愛心義舉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我們一定將『 生命之花』管理好、展示好,讓更多愛心人士通過這件作品去感受美麗生命的延續和脈動。」舒勇解釋說,「生命之花」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保存了特殊時期中逝去的生命,是表達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是一種共同的懷念。在他看來,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是我們共同的哀傷。我們不能挽回生命,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萬眾一心、舉國救援的一幕幕,匯集成令人動容的感人畫面,凝聚成撼動人心的精神力量。就像一朵生命之花,在每個人的心中綻放。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際,將「生命之花」捐給「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件作品也必將成為「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對此,有人評論說:大手筆,有內涵、有藝術、有美感,生命的延續,人們追求美,享受美,不忘美,正能量!還有人說:花瓣上伸出來的花蕊,像一隻只小手,太扎心了,看了心疼,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吧!

「我並不是將骨灰當作藝術的道具,而是將他當作生命的密碼,希望是一種重生。」舒勇說,然而在大部分有著「入土為安」傳統思想的國人眼裡,骨灰塑像無論對於死者還是生者都未免太殘酷了。各方褒貶不一,於是骨灰塑造「生命之花」成為爭論的焦點。

舒勇《生命之花》藝術作品捐贈儀式現場。

當一件作品不同於尋常,總會有各種評價。畢竟,當代藝術背後的文化訴求最終正是來源於藝術家對現實的思考,對自我的理解,對人性的發現,這也是「當代藝術的社會學轉型」,如此一個寬泛得足以令其喪失意義的命題,恰恰為公眾提供了今日理解當代藝術的一個明確指向,藝術家正在努力地將藝術還原成為社會大眾的直接資源。所以,我們看到了穿越重重阻力而終究綻放的一朵純白色「生命之花」。「生命之花」的純美與堅韌,才是藝術家與公眾眼中共同的、不容忽視的唯一。而這只需要我們拋開那些紊亂的、偽裝的觀念,真正用心地去正視藝術的嚴肅性與社會性, 那就不難看出其自身的價值所在,以升華的方式作出對生命的探討與追溯。它讓我們看到了當代藝術在今天已逐漸走出「象牙塔」,努力拉近與社會、公眾之間的距離,這是當代藝術發展的必然。

永遠的「生命之花」,生命因脆弱而美麗,我們因災難而堅強。 (文/舒君圖/歐志航)

相關焦點

  • 活著就要綻放生命之花
    人生也許不盡完美,正因為不完美,你才需要做一個不斷努力奮鬥的人。人活著,沒必要事事爭個明白,一切痛苦或是歡樂,失望或是悲哀,當它成為回憶的時候,就有了霧裡看花的朦朧之美。俗話說:生命雖然很美麗,但也很脆弱,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在這世上必須經歷的自然規律。你不得不面對現實,但是你也要懂得怎樣去善待生命,去珍惜生命。
  • 洪江市志願者綻放生命之花
    2月13日,春寒料峭的清晨,湖南省洪江市灣溪鄉政府大院內,著一身藍白相間和橘色服裝的人格外惹人注目,走近才發現,他們身上印有「社工站」「志願者」等字樣。面帶口罩,見不著他們的模樣。透過形態,想必,他們中有些已經是孩子的父母,有些還是父母的孩子。
  • 願生命之花燦爛永久
    要說這盆蟹爪蘭的來歷,很簡單,是餘老師在南山菜市場的小花市上花十幾元錢買的。剛買來時,蟹爪蘭一身墨綠色的裝束,平淡中透著幾分骨氣,似乎不願與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為伍,我們把它安置在一個角落裡。而蟹爪蘭活得很用心,用自己最平凡的身軀展示著最原始的生命力量。茫茫人海,每個人都是一盆普通的蟹爪蘭。
  • 實現人生價值,綻放生命之花
    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兵,但因為對周圍人的無私奉獻,無私幫助,得到千萬人的讚賞,學習,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好榜樣。他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是無限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在對周圍人的奉獻中實現了人生價值,從而獲得樂鏡,延長了生命的寬度。因為奉獻他走出了困境,延長了生命,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是臺灣的一名愛滋病患者。
  • 向陽而生 綻放生命之花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展,認識自我,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5月25日,通川區一小啟動開展「向陽而生、綻放生命之花」主題心理健康周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川區一小五年級六班的同學們認真繪製著自己的「心靈之樹」。通川區一小學生 王藝潼:這一棵樹相當於我們的家庭,樹枝就相當於我們的爸爸,把我們的家頂起來,樹葉就相當於我們的母親,幫我們輸送營養。
  • 永久花精油,身心「化瘀」第一油
    永久花原生長於地中海區域(法國的坎城、尼斯,義大利的熱那亞),它還有很多名字:「蠟菊」、「不凋花」、「不死之花」......每一個名字都象徵著永遠年輕,永不凋謝。為什麼它不凋謝?其實是因為它從花開到花謝,花朵形狀和顏色持久不變。即使把它採摘下來,它綻放的姿態依然一如往昔。像蠟製成一般,是製作乾花的良好材料,也是自然界特有的天然「工藝品」。「永不凋謝的花」的美譽便是由此而來。
  • 芯尼:心靈深處綻放的生命之花一 賞析陸萍詩集《玫瑰兀自綻放》
    他說:「……或者說不僅是詩,是生命!是生命的沉潛、升騰、瀕滅和復活!」屠老的話可謂精闢深刻、一言中的。詩人陸萍的詩歌所展現的就是既豔麗又堅韌的生命之花。她告訴人們生活中不僅有麗日春風,也有荊棘泥澤,甚至血與淚的流淌。陸萍是在勞動汗水的蒸騰中走上詩壇的。
  • 田原專輯封面靈感源自神秘靈學 綻放生命之花
    剛剛看到封面設計原圖時,很多人表示看不懂,有蝴蝶,有眼眸,還有旋轉地兩個頭像,且所有的圖案都是對稱的。據悉,田原本身很喜歡神秘學的東西,她看了很多神聖幾何的視頻,靈性神秘學都會引用各種符號,和重複循環的組合圖案,仿佛每個置身於宇宙中的塵埃,既渺小又有著無窮大的極限空間。
  • 掙脫困擾你的枷鎖,尋求生命的意義,綻放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花
    對我來說,其實應該比很多人都應該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可是對於我性格執拗的我來說,依然背離眾道,堅定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方向。在經過人生的一次生死劫難以後,我一次一次的在網絡上搜索,去尋求生命的意義,最後的結果還是「人生的終點還是死亡,這是任何人、任何科技無法改變的結果,對於每個人來說,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生命更有色彩。」
  • 高級優雅儀態培訓師王藝:女人需要舞臺承載生命之花的綻放
    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她說,她明白,從原來140多斤到現在的90多斤,從原來不敢當眾講話、一說話就臉紅到現在可以從容站在講臺上講課,這蝶變中,優雅儀態帶來了什麼。歲月從不敗美人時間可以奪去容貌之美,卻無法帶走美到骨子裡的氣質。如果說女人3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那30歲之後就是自己塑造的。
  • 遠離「過勞」,生命之花才能盡情綻放
    工作壓力大、加班常態化導致的過度勞累、健康透支,正威脅著不少人的生命。「過勞死」已不再是某一行業的特有現象,並且呈年輕化趨勢。(3月12日《工人日報》)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
  • 點滴奉獻,綻放生命之花——西御河街道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2020-07-17 02:55:53 來源: 西御河街道辦事處 舉報   點滴奉獻,綻放生命之花
  • 青繡:繡針下綻放的生命之花
    「生命之花」。繡有傳統圖案的肚兜如今成為收藏品。針扎本身就是一件小繡品。風格稚拙的枕頂圖案。青海刺繡種類繁多,適用範圍廣泛,基本涵蓋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生活用品上,過去幾乎家家戶戶枕頭的兩邊都要繡上花。一些農村婦女特別是少數民族婦女,全身上下都可以看到繡品。房間裡,牆圍上、枕頭上、炕上,凡是有可能蓋的單子上都會繡上圖案,整個屋子就像一個「花」的世界。他說,這表明了青海繡女對刺繡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朵花,但我們的「生命之花」需要被喚醒
    我們所有人,無論老少,都是一朵美麗的花。我們的眼睛象蓮花的花瓣;我們的耳朵象牽牛花,聆聽著鳥的鳴叫;每當我們微笑的時候,我們的嘴角就綻放出一朵美麗的花。人也是一朵花,需要空氣的吸入,每次呼吸的時候,就是給自己注入充足的養分。心裡如果沒有負面的情緒就如同陽光般的明媚。為了使我們的生命之花長青,我們必須終止種種焦慮、不安和悲傷的情緒,使我們獲得安寧和平靜,並且重新微笑。
  • 【精油檔案】永久花:治癒創傷的仙丹
    G.Don植物科屬:菊科(Asteraceae)俗名:黃金蠟菊、太陽金子、不凋花六月,環繞著地中海地區,長期暴露在盛夏炙熱之下,有一種植物在這樣的季節裡奔放地綻放著,法文與德文同樣稱之為「永久花」,植物學家則稱之為麥稈菊,古希臘文稱為helios(太陽)或chrysos(黃金)。
  • 生命之花,為愛綻放——專訪棗莊婦幼設計「掌舵人」王崗
    這座始建於1953年的老牌三甲醫院,在經過整體的遷建後,一改以往風貌,遠遠看去,猶如一朵正在綻放的花瓣,散發著生命的朝氣與芬芳。今日,我們便跟隨山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三分院院長、棗莊婦幼項目設計「掌舵人」王崗一起見證棗莊婦幼新院建設「背後的故事」。
  • 助每一朵「生命之花」燦爛綻放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有這樣一支團隊,她們像綻放在粵東大地的鏗鏘玫瑰。正是有了她們,一次次奇蹟在這裡發生,多少命懸一線的患者奇蹟生還;一次次希望在這裡綻放,多少家庭迎來新生命的誕生;一項項空白在這裡被填補,多少婦嬰健康領域的夢想正逐步實現。 這就是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婦產科團隊。
  • 2019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全一冊綻放生命之花試題(word版)
    請下載附件:    《2019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全一冊綻放生命之花試題
  • 生命之花(深度好文)
    佛曰:有因必有果,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剔除雜念,集心血於一處,開啟生命潛在智慧,活出人生的精彩,得以解脫。心如水火,擁之聚之,則其用彌全;決之散之,則其勢彌薄。掌控自己的心,如掌控水火,萬力歸一,勢不可擋。
  • 諶貽琴:在守護人民健康幸福的崇高事業中綻放青春之花
    諶貽琴在貴州醫科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調研並作形勢與政策報告寄語青年在守護人民健康幸福的崇高事業中綻放青春之花    6月2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到貴州醫科大學她寄語全省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始終與國家發展同行、與民族復興同進,滿含深情地熱愛貴州、建設貴州,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負、有作為的青年,在守護人民健康幸福的崇高事業中綻放青春之花。省政協副主席孫誠誼參加報告會。  諶貽琴一行首先來到貴州中醫藥大學,考察貴州苗醫藥博物館、石斛研究中心,與實驗室師生親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