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全球板塊如何震蕩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瞭望智庫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國際關係中不斷出現一些重大事件和動向。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來人類遭遇的最大「黑天鵝」事件,是重大非傳統安全威脅,對國際格局的影響類似於「9·11」事件。

此次疫情在全球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影響還在慢慢顯露。但可以確定的是,受疫情影響,美國和歐盟的影響力會相對下降,東亞地區合作有望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疫情防控基本成功,復工復產全面展開,在推動國際合作方面也發揮了示範作用,整體來講,中國的國際地位呈上升趨勢。

文 |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首發於2020年4月30日,原標題為《瞭望丨金燦榮:全球板塊如何震蕩》,原文刊於 《瞭望》2020年第18期。

1

美國影響力將會相對下降

這次疫情中,美國應對危機的表現令人失望,其國際影響力將會相對下降。

衡量一國國力有幾個指標:軍事能力、經濟發展能力、舉辦奧運會等大型國際賽事的能力,以及應對水災、火災、地震、疾病瘟疫等各種災難的能力。此次疫情是場大考,對各國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戰。很顯然,美國的表現比較糟糕,不僅成為疫情的「震中」,還對外「甩鍋」。

美國的輿論戰能力很強,依然擁有主導國際輿論場的能力,但是輿論戰是要基於事實的。事實是美國抗疫不力。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29日(北京時間30日),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破百萬,死亡病例超6萬。目前來看,美國對疫情這張試卷答得很不好,最終結果難以預料。

對於疫情,中國進行的是閉卷考試,美國進行的是開卷考試,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國家治理能力仍暴露出不少問題。

一是不負責任,沒有及時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疫情出現早期,美國政客把時間都浪費在了冷嘲熱諷、幸災樂禍上,他們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連戴口罩都被政治化了。華盛頓執政團隊腦子裡想的,是不能影響他們在大選中獲勝,因此把短期政治利益和個人政治前途凌駕於全民利益之上,凌駕於民眾的生命權和社會權利之上。抗疫任務很重,但他們的首要考慮是不影響經濟,尤其不能影響股市。疫情暴發後,美國無上限地發行美元,又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製造了問題。

二是頻頻「甩鍋」和汙名化中國,試圖轉移注意力,掩蓋真相。美國多家媒體指責政府抗疫反應遲緩、處理不當、效果不佳,美國領導人不停「甩鍋」,對象包括新聞媒體、州長、民主黨人,以及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等。美國一方面接受中國援助,另一方面卻繼續抹黑中國,一度汙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並拋出「贖罪論」「挑剔論」「隱瞞論」等各種荒謬論調,給中美關係造成了很大影響。

三是工業生產能力下降,醫療資源不足。過去幾百年來國際關係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西方的全方位主導。西方率先掌握了工業文明,工業生產能力與科技的結合又帶來了軍事力量的強大和話語權的強大。因此,過去西方給人的印象是發達、各方面能力很強。但這次疫情讓人們發現,情況並不完全如此。西方國家醫療資源不足,醫療體系暴露出不少問題,在工業生產、網際網路、大數據應用及運輸網絡等方面能力也沒想像中強。

四是不支持國際合作。美國政府已經宣布將暫停向世界衛生組織撥款。它對國際援助也是口惠而實不至,美國宣稱要拿出1億美元幫助中國等國家,但中國一個子兒都沒看到。醫療物資供給是抗疫關鍵,圍繞醫療物資,美歐盟友間頻發「截留」事件,美國甚至被指責為「現代海盜」。這次疫情後,對美國的國際評價會下降,美國的影響力會有所下降。

2

歐盟威信受到削弱

歐盟在成員國疫情暴發後的表現也令人失望,威信會受到影響。歐盟仍會存在,但是行動力、領導力和感召力都會受到削弱。

義大利疫情集中暴發後,歐盟毫無作為。義大利駐歐盟大使馬薩裡在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發表署名文章說,義大利曾經要求啟動歐盟的民事保護機制,以確保個人保護所需的醫療裝備供應,但不幸的是,沒有一個歐盟國家響應呼籲。

4月22日,匈牙利國際交流與關係國務秘書佐爾坦·科瓦奇接受了BBC採訪。採訪中,記者欲將疫情與政治掛鈎,提到匈牙利在疫情期間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科瓦奇反問:「除了中國,還有誰為匈牙利提供醫療物資?歐盟沒有,英國沒有,西歐也沒有。」

在抗疫過程中,歐洲一些國家曾提出的「群體免疫」政策首先不人道,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其次也不科學,缺乏科學的基礎。這不僅延誤疫情防控,影響經濟,也使西方體制和價值觀受到了衝擊。歐盟內部不少國家回到了民族國家狀態,相互截留醫療物資、封鎖邊境。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並未表現出較高的團結度。

疫情暴發後,歐美之間的信任也進一步出現問題。

3月份義大利疫情開始嚴重的時候,美國宣布了為期30天的對歐洲旅行禁令,遭到歐盟批評。

義大利SWG民調公司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義大利人對中國的好感度達到52%,排名第一,對美國的好感度僅為17%。

歐美關係是結構性問題,彌補措施效用很有限。美國鼓動歐洲一起「甩鍋」給中國,給中國定罪,向中國索賠。其政治考慮一方面有國內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團結西方的意思,想統一陣線,與中國為敵,以此來拉住日益離心離德的歐洲。但是,這種技術性的彌補動作解決不了實質問題。

3

周邊國家回饋積極

疫情期間,中國外交的一個亮點是周邊外交做得很好,多數周邊國家也進行了積極回饋。

韓國總統文在寅2月3日說,中國是與韓國人員交流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他強調,作為友好鄰邦,韓國將不遺餘力地提供支援和配合,與中國攜手抗擊疫情。

中國疫情發生後,日本朝野都有一些比較正面的聲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說:「應該採取所有對策,強化國內的檢疫體制,防止新型肺炎的感染擴大,同時要全力協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說:「對日本來說,看到中國遭遇疫情,如同是親戚、鄰居遭難,日本國民都願意援助中國,希望疫情早日平息。」多數日本民眾對中國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表示同情,給了很多援助。

泰國、柬埔寨、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家也紛紛表達了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支持,表示願意與中國共克時艱。雖然在東亞也有一些反華雜音,但這些聲音主要來自親美右翼,總體來講主流還是好的。

這段時間周邊態勢有兩個特點:

一是中日韓在抗疫合作方面表現突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和外長通過電話等形式,就加強合作交換了意見。中韓成立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後來在中日韓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視頻會議上,三國外長又同意探討相互銜接的聯防聯控機制,有效防止疫情跨境傳播。

中日韓合作加強有望進一步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談判可能會有實質性進展。2019年,中國GDP14.4萬億美元,日本5萬多億美元,韓國2萬億美元,總和已超過美國的21.4萬億美元。如果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完成,將形成一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自貿區。

二是中日韓與東協國家整體互動態勢很好,合作是主流。東協與中日韓(10+3)舉行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表示將加強經驗交流和信息共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合作,推進地區防控機制化。會議還表示將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逐步恢復社會和經濟秩序,穩定市場信心,爭取年內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0+3的經濟規模超過了北美自貿區,若能抓住機會建立RCEP,地區合作將獲得進一步發展。

世界經濟的重心在北溫帶,主要是東亞、西歐和北美,全球產業鏈的中心也在這裡。相比於西歐和北美,東亞抗疫做得不錯,合作態勢良好,地區經濟很可能率先恢復,由此,東亞經濟地位會上升,這對中國來說也是利好。

4

中國抗疫至少為世界贏得一個月時間

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受害者之一,而且是在不利條件下進行閉卷考試。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國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甩鍋」,而是充分發揮體制優勢,上下同心,積極應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世界衛生組織是閱卷老師,對中國的答卷評分很高。世衛組織的專家來中國調查過,認為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中國人抗擊疫情非常努力且有責任感,中國的方法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至少為世界贏得了一個月時間。世衛組織多次積極評價中國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新的國際標杆,包括採取強有力的行政隔離措施、負責任的應收盡收和充分檢測治療、輕重症分開治療、集中全國優質醫療資源治療重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和尊重科學進行科學有效防控等。

中國積極抗疫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抗疫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中國有14億人口,中國的做法是對佔世界人口1/5的人類負責。

中國是知恩感恩、投桃報李的國家,在自身抗擊疫情的同時,也積極反哺,盡己所能幫助和支援其他國家。3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永遠也不會忘記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為中國提供援助。4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向127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中國地方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已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捐贈了醫療物資。

即使美國政府對中國口惠而實不至,而且美國持續限制醫療物資出口,中國仍為美國提供醫療物資。3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人民真誠希望美國早日控制住疫情蔓延勢頭,減少疫情給美國人民帶來的損失。當前形勢下,中美應該團結抗疫。截至4月20日,中國已向美國提供了超過24.6億個口罩,這意味著每個美國人能分到7個口罩,中國還提供了近5000臺呼吸機和很多其他設備。

中國積極倡導、參與和支持多邊合作。3月26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舉行。中國結合自身抗擊疫情實踐經驗,就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張,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在當前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支持世衛組織,就是維護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的理念和原則,就是維護國際社會的團結和合作,這對於取得全球抗疫鬥爭勝利至關重要。前不久,中國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其國際抗疫工作,重點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其應對疫情的能力。4月23日,中國決定在前期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現匯的基礎上,增加3000萬美元現匯捐款。

5

中國經濟重啟將是對世界的又一大貢獻

中國的疫情防控戰已基本成功,經濟保衛戰也一定會成功,這會再給世界一個驚喜。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受疫情衝擊影響,一些主要指標明顯下滑,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但3月下旬以來,中國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經濟開始出現回升改善態勢。可以看看用電數據,這是經濟運行的一個「晴雨表」。4月1日至15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2%,實現了正增長。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時間和經濟影響仍存在顯著不確定性,同時許多國家還面臨著公共衛生危機、金融危機、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的多重危機。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6.1%,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5.9%,歐元區經濟將萎縮7.5%,日本經濟將萎縮5.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萎縮1.0%。

根據國內外最新形勢,黨中央統攬全局,審時度勢,對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始終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同時,要求將復工復產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精準有序紮實推動復工復產,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中國在重視疫情防控,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時積極努力完成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將是對世界的又一大貢獻。這兩項任務完成好,將給世界帶來又一個奇蹟,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

疫情防控戰和經濟保衛戰這兩個戰役是關鍵,是基礎,也讓中國應對西方發起的輿論戰、法律戰有了更大的底氣。

西方對中國發起輿論戰和法律戰,這是一種政治病毒,危害性不亞於自然界的病毒。中國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認真應對,穩住陣腳,有理有節。

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亦亟需國際社會摒棄意識形態等偏見,同舟共濟,攜手抗疫。

相關焦點

  • 瞭望丨全球板塊如何震蕩
    此次疫情在全球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影響還在慢慢顯露。但可以確定的是,受疫情影響,美國和歐盟的影響力會相對下降,東亞地區合作有望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疫情防控基本成功,復工復產全面展開,在推動國際合作方面也發揮了示範作用,整體來講,中國的國際地位呈上升趨勢。
  • 反觀歷史上震蕩市拉鋸戰 消費板塊表現都挺好
    其實是有的:消費板塊A股不同震蕩區間,消費指數跑贏大盤如圖所示,在近10年間,滬指走過了非常明顯的兩段震蕩期(圖中1、2);此外,2019年3月以來,滬指也是在3000點上下徘徊震蕩(圖中3)。在這三段震蕩區間中證消費指數是否有相對於大盤更好的表現?2010年來滬指走勢中的震蕩期統計結果顯示,在滬指震蕩期間,中證消費指確實抗跌性能突出,而且取得了不錯的超額收益!從歷史上看震蕩市中消費板塊具有較大的確定性。
  • 白酒板塊高位震蕩
    白酒板塊高位震蕩  白酒板塊今日衝高回落,板塊中,青青稞酒、金種子酒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目前對白酒概念炒作持續擴散,其中巨力索具盤中一度漲停,收盤上漲6.15%。資料顯示,巨力索具公司持有劉伶醉釀酒股份有限公司22.15%的股份。  不過,近期市場對白酒股已有看空聲音,日前就有券商發表《小酒熱下的冷思考》研報。
  • 專訪金燦榮:臺灣年輕人要走出「信息繭房」,抓住大陸機會
    澎湃新聞:近年來,臺灣各方面也都面臨挑戰,你認為臺灣如何才能走出困局?金燦榮:憑藉臺灣自身已經沒有能力走出困局的,只有兩岸和平統一,讓臺灣順利搭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便車,才是最佳選擇。兩岸青年如何勇於突破困局?澎湃新聞:大陸對臺灣的態度和做法是否也相應發生變化呢?金燦榮:大陸針對臺灣的總體原則沒任何改變,希望「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大方針也沒變,態度比以前堅決,做法更有針對性。
  • 盤中震蕩上行 板塊暴動,兩市或有望迎來共振
    經過機構性震蕩上行之後,隨著市場人氣的恢復以及賺錢效應的提升,兩市有望迎來共振,發起春季躁動行情。而連續上行後,短期要注意謹防踏空,尤其是板塊的踏空。今日,市場迎來罕見一幕,在市場一度震蕩之際,券商板塊集體暴動,指數一度大漲超7%,該股股東方財富盤中拉升超13%,錦龍股份、招商證券漲停,龍頭中信證券盤中也漲停,而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等多股衝擊漲停。
  • 滬指窄幅震蕩半日收漲0.33% 海南板塊上演漲停潮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3月11日早盤,A股三大股指集體小幅高開,創業板指震蕩走低,半日收跌0.51%,滬指表現相對較強,半日微漲0.33%。盤面上看,海南板塊上演漲停潮,海航創新、海南高速等十餘股漲停,農業種植板塊漲幅居前,亞盛集團、神農科技等漲停。半導體、氮化鎵、光刻膠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個股漲多跌少,共計2335隻個股上漲,1305隻個股下跌,110隻個股漲停。
  • A股全天震蕩走高:滬指漲逾1% 煤炭板塊領漲
    原標題:A股全天震蕩走高:滬指漲逾1%,煤炭板塊領漲   周一,
  • 機構 市場短期高位震蕩板塊輪動格局再現 建議做好均衡配置
    今天股指維持窄幅震蕩態勢,創業板表現相對突出,量能較昨天有所萎縮。板塊上,大金融板塊繼續分化,核心標的青島銀行、國盛金控尾盤紛紛均有開板,廈門銀行大幅跳水;醫藥疫苗板塊全天強勢,其餘,半導體、工業大麻、新能源汽車、農業種植、社區團購等板塊輪動拉升,有色、煤炭、有機矽等順周期板塊大幅調整,市場題材表現散亂,輪動快速。
  • 山西證券:預計短期指數震蕩走勢還將持續,通信板塊中相關概念股或...
    山西證券:預計短期指數震蕩走勢還將持續,通信板塊中相關概念股或迎來反彈;① 山西證券指出,周二兩市繼續呈日內震蕩走勢,成交量維持在8000億之上,板塊日內走勢分化,且輪動明顯。從市場量價上來看,多空雙方博弈激烈,預計短期指數在前期高點附近上下震蕩走勢還將持續;② 易會滿提出的將從八方面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中,市場化開發和支持科技創新對於資本市場發展有直接影響,長期來看,未來資本市場將納入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從而拉動A股市場保持較高速度發展。從中期來看,資金面穩定寬鬆,宏觀經濟復甦強韌,企業槓桿率處於較高水平,我們延續對A股走勢維持樂觀態度。
  • 箱體震蕩難改變 瞄準價值股
    □本報記者 徐文擎箱體震蕩難改變中國證券報:最近市場在3000點附近上攻乏力,橫盤震蕩許久,如何看待這種行情?張龍:從4月開始,滬指連續兩次衝擊3100點失敗,第一次到3097點而後回撤到2780點,第二次到3069點而後經歷罕見「五連星」重新回到2900點下方。
  • 創業板半日漲近2%:大盤反覆震蕩真磨人 這一板塊卻掀起漲停潮
    來源:中國證券報8月27日早盤,三大指數震蕩整理後集體拉升,創業板指漲勢強勁。汽車板塊掀起漲停潮,板塊內雲意電氣、雙林股份、鵬翎股份、滬光股份、曙光股份均漲停。與此同時,北向資金半日淨流入8.07億元。
  • 中國之路·名家講壇丨小糊塗仙攜金燦榮共望未來世界格局觀看人數...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城市之聲知名主持人阿亮致辭 直播現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就「大國博弈背景下的未來世界格局」主題,與網友一起煮酒論道,引起了直播間的熱烈討論。 通過金燦榮教授的分享,全網觀眾對未來的世界格局更為清晰。金教授從當前國際關係的階段性特徵出發,就世界格局宏觀形勢走向問題,分析了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未來。 金燦榮教授高度認可我國加入REPC自貿區的戰略措施。
  • ...三大指數持續震蕩整理,光伏、半導體板塊略有表現。臨近上午...
    【午評:三大指數下探回升滬指跌0.07% 半導體板塊領漲】三大指數開盤漲跌不一,開盤之後指數下行,白酒板塊全線回落,汽車板塊表現強勢,軍工板塊持續活躍,總體市場賺錢效應一般。此後,三大指數持續震蕩整理,光伏、半導體板塊略有表現。臨近上午收盤,指數小幅回升,北向資金小幅流入,個股跌多漲少,賺錢效應較差。
  • 山西證券:預計短期指數震蕩走勢還將持續 通信板塊中相關概念股或...
    山西證券指出,周二兩市繼續呈日內震蕩走勢,成交量維持在8000億之上,板塊日內走勢分化,且輪動明顯。從市場量價上來看,多空雙方博弈激烈,預計短期指數在前期高點附近上下震蕩走勢還將持續。板塊方面,判斷消費題材短期行情或將持續,可適當關注其中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的上市公司。光伏板塊由於本月上漲較快,短期或有一定的調整,板塊邏輯不變,建議中長期重點持續關注新能源板塊。TMT行業板塊近三個月表現低迷,目前估值相對較低,從明年5G基站規劃來看,信建數量大幅超市場預期,中期和短期通信板塊中相關概念股或將迎來反彈,可持續關注。
  • ...金燦榮教授做客天翼大講堂 看今朝國際關係 瞻未來世界格局
    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悄然在改變。
  • ...仙「中國之路·名家講壇」第三場,金燦榮教授睿知展望未來世界...
    本次「中國之路·名家講壇」組委會盛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蒞臨嘉興。1月9日,金燦榮教授將從當前國際關係的階段性特徵出發做《大國博弈背景下的未來世界格局》主題演講。金燦榮教授一直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對整個世界的穩定、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崛起」是當今時代最引人入勝的宏偉敘事。
  • 大盤 震蕩休整,一波大行情
    4個月的箱體震蕩,板塊輪動表現,短線輪動節奏把握不好的朋友,經常被左右打臉。 當前創業板指短線反彈仍不到位,板塊輪動節奏短線把握不好的朋友,仍可低吸創指ETF159915。 盤面統覽 走勢概述:今日指數低開,全天維持窄幅震蕩的格局,從盤面看,旅遊、化纖、酒店餐飲板塊領漲,家用電器、日用化工板塊領跌兩市。保險、證券、銀行全面熄火,個多跌多漲少,市場依然是分化的格局。
  • 震蕩震蕩震蕩,調整結束的標誌是什麼
    中國中免今日分時圖 來源:通達信券商板塊是7月上旬A股持續上攻的領軍品種,免稅板塊則從6月開始持續活躍。亮點二:軍工板塊上演漲停潮,雷科防務、新餘國科等近10隻個股漲停。亮點三:部分科創板個股打出高彈性,昨日上市的大地熊今日盤中最高漲超40%,收盤上漲38.5%。此外,震有科技上漲31.7%,鉑力特、埃夫特漲超14%。
  • 倪光南、金燦榮、張召忠正式表態,中國「芯」突破
    大家所熟悉的幾位科學家倪光南,金燦榮,張召忠正式表態,中國即將會在晶片上取得很大的突破。 在倪光南院士發表感言之後,金燦榮先生也表示,中國其實不缺少能夠創造晶片的人和技術。燦榮先生說的非常的對,因為我們國家是全球最大晶片進口國,在和美國還有交易的時候,我們會從美國這個國家至少進口大約有70%的晶片。
  • 收評:滬指震蕩漲0.2%,創業板指跌1.4%,化工有色等板塊表現亮眼
    (原標題:收評:滬指震蕩漲0.2%,創業板指跌1.4%,化工有色等板塊表現亮眼)11月18日,兩市股指走勢分化,滬指早盤強勢震蕩,午後探底回升;深成指、創業板指早盤衝高回落後弱勢震蕩下探,深成指盤中一度跌近1%,創業板指跌幅超1.5%,臨近尾盤跌幅有所收窄